特色体育课程教学联合自我健康管理模式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19-12-16叶雄文
叶雄文
摘 要: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也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出现大学生身体素质不达标的问题,只重视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培养,忽视其体育锻炼意识的强化,违背了综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要求。在高校体育教育当中,应该构建特色体育课程教学联合自我健康管理模式,帮助大学生增强终身体育意识的同时,激发自身主观能动性。本文将通过分析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特色体育课程教学联合自我健康管理模式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特色体育课程教学 自我健康管理 高校体育教育 应用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0(b)-0165-02
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树立终身锻炼意识,增强其体育综合素养。促进大学生体质的增强,既是满足其成长发展需求的关键措施,也是推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繁荣发展的有效途径。而特色体育课程教学联合自我健康管理模式,则成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的主要形式,能够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的同时,使学生意识到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活力。但是,由于很多高校对该模式缺乏深刻认识,在落实中遇到较大阻碍。在高校体育教育当中,应该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调动学生参与自我健康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特色体育课程当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实践与理论不均衡的问题。体育教育部门在设置课程体系时,缺乏对理论课程的重视,导致教师对特色课程教学和学生自我健康管理缺乏深刻认知,难以在实践当中落实相关要求。其次,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的方式授课,学生通过模仿、强化的方式学习,单一化的教育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参与自我健康管理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限制了课堂效率的提升[1]。最后,高校体育教育中缺乏协调机制。体育教育部门未能协同高校体测中心和校医院等部门,缺乏对学生健康问题的明确认知,导致课程体系与运动项目设置缺乏科学性,导致运动损伤的问题出现。
2 特色体育课程教学联合自我健康管理模式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2.1 结合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特色体育课程和自我健康管理的概念,激发其体育健康意识,在实践中落实该模式的相关要求。这就需要对当前高校体育教育课程结构进行优化与调整,适当增加理论课程的比重,运用专项理论结合普通理论的方式,构建完整而科学的理论体系[2]。在体育实践活动当中,教师应该严格遵循理论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运动特点与水平,明确自我健康管理的相關要求,增强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分析自己的身体健康信息,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危险因素。
2.2 增强实用性与趣味性
在应用特色体育课程教学联合自我健康管理模式时,应该重视教学的实用性与趣味性,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与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同时渗透自我健康管理的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这是限制教学工作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并对其进行有效整合,使其更加符合当下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对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开发时,遵循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加强高校体测中心、校医院与体育教育部门之间的有效交流与沟通,切实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其自我健康管理意识。
2.3 增强科学性与可接受性
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重点,应该放在学生体育认知与内在情感激发上,这种需要遵循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的原则,使体育运动项目更加符合学生的运动特点,增强特色体育课程教学联合自我健康管理模式的合理性。根据校医院与体测中心的反馈意见,了解当前大学生体质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该年龄段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与生理特征、运动能力等多项因素,确保体育项目实施的顺畅性[3]。在安排课程内容时,除了以学生的能力需求为基础外,还应该充分利用专家调查报告,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在同一教学时段内,应该开设多类型的特色项目教学,安排不同教学对不同班级进行针对性管理,增强体育教育的多元化。在体育锻炼当中,学生会由于对自我健康管理缺乏重视而出现损伤问题。应该加强医师对大学生健康风险情况的评估,并以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生活习惯等,提出针对性的健康改善意见。个人健康信息调查表的建立,能够帮助高校体育部门对课程进行优化与调整。
2.4 构建协调运行体制
高校应该主动统计调配特色体育课程教学联合自我健康管理体系,增进体育教育部门与体测中心、校医院、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构建高协调性运行机制,为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提供保障。学生自我评估机制的建立,需要以自我健康管理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帮助学生对自我健康风险进行评估,以控制自己的运动量,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4]。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增强体育锻炼的科学性。针对学生在运动中的损伤风险动作,教师应该进行及时纠正,并加强对学生自我健康管理的有效监督,防止在体育教学中出现重大损伤。协调运行机制的建立,能够实现资源信息的快速共享,增强该模式下体育教育的有效性。通过分析与整理检测信息,能够有效预估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动态与趋势,向体育教育部门和学生进行有效反馈,以便增强体育运动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2.5 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也是决定特色体育课程教学联合自我健康管理模式运行效果的主要因素。教师应该顺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潮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明确特色体育课程与自我健康管理的内涵,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实现有效渗透。在自我健康管理模式构建当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完成与自我创造[5]。发现式教学法和探索式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引导学生对自身健康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并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运动项目。学生的体质状况有所差异,教师则需要采用分层教学法,根据体测报告等为学生制定不同的体育运动计划,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运动需求,促进其健康发展。
3 结语
在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当中,缺乏对特色课程体系与学生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视,导致教学工作水平难以提升,也限制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增强,容易导致学生在体育锻炼当中出现不必要的损伤。而特色体育课程教学联合自我健康管理模式的运用,是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实际工作当中,应该通过结合理论与实践、增强实用性与趣味性、增强科学性与可接受性、构建协调运行体制和改革教学方法等途径,提升该模式下大学生的身体素养与健康意识,满足现代化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申顺发,李会超.高校体育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2):112-113.
[2] 李会超,申顺发,郭学英.高校体育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运动干预研究——兼论《新编高校体育与健康教程》[J].染整技术,2018,40(10):110-111.
[3] 谢超杰.大学生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初步实践[D].华南理工大学,2018.
[4] 姜桂萍,李大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创设健康服务与管理方向研究——以哈尔滨学院为例[J].冰雪运动,2018,40(2):46-49.
[5] 邹岩.特色体育课程教学联合自我健康管理模式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5):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