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推销员之死》中的父子关系

2019-12-16宋正元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2期
关键词:推销员之死父子关系阿瑟

宋正元

摘  要:《推銷员之死》是一部现代悲剧,剧中对家庭关系的描述,尤其是对父子关系的刻画,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威利·洛曼和他两个儿子之间,从和睦融洽的父子关系转变到矛盾冲突的父子关系,其中的原因发人深省。

关键词:阿瑟·米勒;《推销员之死》;父子关系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2--01

一、引言

在许多文学作品中,家庭关系是构成情节的关键要素。这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戏剧的一个共同特点。通过一个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读者能够解读故事中的冲突。在这个家庭中,不同的人物在各自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亚瑟·米勒的戏剧《推销员之死》中,威利·洛曼和他的两个儿子之间的互动,使米勒能够评论父子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冲突。

二、父子关系从融洽到决裂

《推销员之死》把威利·洛曼传奇的一生,以及他与儿子之间的关系刻画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在他们人生的不同阶段,他们的关系都有起伏。虽然父子关系一开始就很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父子关系却变得愈演愈烈,而这种隔阂从未弥合。

1、早期的融洽关系

比夫是威利最喜欢的儿子,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比夫崇拜他的父亲,威利认为比夫不会做错事。威利相信并使比夫相信,任何一个如此自信、如此美的人都一定会在生活中获得成功。威利和比夫曾经有着快乐的时光,像朋友一样相处。他们分享自己的梦想、希望和抱负。威利试图使比夫成为这个国家的显赫人物。他太喜欢比夫了,以至于忽略了他的坏习惯。他完全无视比夫的偷窃习惯;相反,他似乎在鼓励这种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偷窃对比夫来说变得如此习以为常,以至于它成为他垮台的主要原因之一。威利的思想在比夫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他认为,一个人只要受欢迎,什么都可以做。因为这种信念,比夫对偷窃上瘾。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他和威利之间的所有问题,威利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因为他未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职责。同样,威利也不重视比夫的教育。威利认为教育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威利对伯纳德关于比夫考试成绩不好的警告一点也不感兴趣。相反,威利和比夫都羞辱伯纳德,嘲笑他。因此,尽管比夫是一名优秀的橄榄球员,但单凭这些品质在商界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比夫缺乏父亲可能给他的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只是过于沉迷于长子的成功,甚至可能试图通过儿子的经历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因为威利对比夫怀有崇高的梦想,米勒巧妙地展示了幸福是如何被忽视的。

2、产生裂痕

在大多数父子关系中,父亲总是希望操控儿子的人生道路,并为此扮演重要角色,而儿子则有自己的想法,想要自己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米勒能够通过威利·洛曼的行为来举例说明这种父子冲突。当大儿子比夫回家想要找回自己的人生道路时,威利觉得这是失败的表现。威利希望比夫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取得成功,所以他试图对比夫的人生道路自作主张。“我会给他找份销售工作。他很快就会发展壮大”。比夫回家的原因其实是想弄清楚他在生活中究竟想要什么。因为威利太希望儿子成功了,因此过度干涉儿子的人生道路。然而,他们父子对美国梦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威利认为销售工作是一个人能拥有的最伟大的工作。而比夫则觉得男人最能鼓舞人心的工作是在户外工作。当他们两个的梦想相撞时,威利恼羞成怒,因为他坚信自己的梦想是正确的。米勒认为,如果一个父亲对他儿子的生活过于投入,冲突将不可避免。比夫对父亲的出现不再感到安慰。他总是试图让自己远离父亲。在和弟弟的谈话中,比夫说:“为什么爸爸总是嘲笑我?”当他发现自己不适合做任何工作时,他对父亲的教育提出了批评:“你把我吹得神乎其神,以至于我无法忍受任何人的命令。”

3、最终决裂

然而,导致父子关系最终破裂的主要原因是威利和一个波士顿女子的不正当关系。比夫去波士顿见他父亲,但他在旅馆房间里发现他父亲和一个女子共处一室。比夫去波士顿告诉他父亲他考试不及格,威利需要和他的老师谈谈,以便比夫重新入学。然而,当比夫发现父亲背叛母亲时,他对教育和工作失去了兴趣。在这里,我们发现威利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比夫未能获得一个良好的职业。此外,波士顿事件使父子关系永久恶化。

4、威利与小儿子的关系

父亲偏袒一个儿子而忽视另一个儿子,这将导致被忽视的儿子内部的社会冲突。哈皮与威利的关系也很糟糕,因为他缺乏价值观。哈皮和比夫在餐厅与父亲见面,当哈皮与一些女子搭讪的时候,他都不愿意承认威利是他的父亲,这样他就不会在女人面前显得难看了。

三、结论

通过对《推销员之死》中父子关系从融洽到决裂的描述,阿瑟·米勒生动地展示了二十世纪中期美国中产阶级的家庭关系。威利从自以为是、到自吹自擂、到盲目自信,以及到最后的因为绝望而孤注一掷,可以说他的死是预示着希望的,他一心想着为孩子们做点什么,而他的自杀将带来两万美元的保险,这将有助于比夫成就一番事业。正如小儿子哈皮所说:“威利·洛曼没有白死。他做了一个好梦。”

参考文献:

[1]Bigsby, Christopher. 2001.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Arthur Miller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Miller, Arthur. 2000. Death of a Salesman [M]. New York: Penguin Classics.

猜你喜欢

推销员之死父子关系阿瑟
接种乙肝疫苗致1例阿瑟反应的报告
没有秘密的树洞
《推销员之死》中的父子关系
美国死刑犯:七次躲过行刑,续命33年
预设在戏剧文本《推销员之死》中的语用功能
管虎:一个在商业与文艺之间寻找平衡的第六代导演
电影《推销员之死》的艺术悲剧特色
《推销员之死》中的非语言交际分析
《李娃传》中的两点质疑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