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特色小果型西瓜“校产销”模式及应用
2019-12-16袁升凯谭慧明闫跃民张萌赵志坤张楠马长生陈晓
袁升凯 谭慧明 闫跃民 张萌 赵志坤 张 楠 马长生 陈晓
摘 要: 以优质彩瓤小果型西瓜为例,介绍了其在校地企合作下的发展情况,及在国内知名种企河南豫艺种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N)推广体系下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等;总结了“校、地、企、商”四方联合攻关,为解决优质彩瓤小果型西瓜产供销难题进行的积极有效的“校产销”模式推广尝试及应用,并介绍了其一二三产业融合情况;针对该模式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并提出了发展建议。通过该模式及应用情况,以期为其他系列优质特色小果型西瓜产供销及产业融合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 优质; 特色; 产业; 应用
为满足市场对多样、特色、安全、优质小果型西瓜的需求[1],我国西瓜育种者顺应市场发展,选育出很多符合市场潮流及农业产业发展特点的优质特色小果型西瓜;优质特色小果型西瓜对农业增收、瓜农增收、园区创收增效等意义重大[2]。笔者以优质特色彩瓤系列小西瓜一二三产业发展情况为例,根据科教商企融合情况,总结了以“校、地、企、商”四方合作的“校产销”模式,以期为其它系列优质特色小果型西瓜的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该模式以高校(河南农业大学)人才智力库为核心,开展涵盖科研、教学、生产、推广、应用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如图1:
1 校企地合作
1.1 校企合作
1.1.1 校企联合制定育种目标 优质小果型西瓜口感好、含糖量高、小巧玲珑、外观清秀美观,皮薄仅0.3~0.5 cm,品质显著优于普通西瓜;其生育期短,可周年利用保护设施错期栽培,拉长市场供应期;许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其作为发展第二产业主抓手。因此,校企合作制定了“彩瓤、糖度高、瓤质酥脆、清香独特”的小果型西瓜育种目标。
1.1.2 品种选育合作概况 河南农业大学自20世纪80年代始广泛调查、收集国内外西瓜种质资源,进行优异西瓜材料筛选与品种遗传改良,培育出多个优良西瓜品种;河南豫艺种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国内瓜菜行业知名种企。截止到2018年,在双方多年合作的基础上选育出‘彩虹瓜之宝‘锦霞8号等9个优质特色小果型西瓜新品种,已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品种登记;‘彩虹瓜之宝为彩瓤小果型西瓜[3],一入市,便受到国内外欢迎;‘锦霞8号属彩瓤、皮薄、耐贮运类型,果皮硬度可达30 kg·cm-2,货架期14~20 d,是我国第一个通过农业部登记的小果型西瓜。
1.2 校地合作
在省、市各级政府的指导及各界同仁的支持和关怀下,以校企合作为前提,立足河南蔬菜第一强县扶沟,挂牌河南农业大学扶沟蔬菜研究院;以河南农业大学专家教授为主力开展技术研发,由河南扶沟豫星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营管理,针对优质小西瓜产业发展中问题,联合攻关。
结合行业发展情况,该合作模式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青年农场主、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逾5万人次;连续5年开展包括小果型西瓜在内的1 700多个瓜菜新品种观摩会,成为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基地;截止到2018年,实现500余人卓越园艺师培养计划;企业据社会需求开展技术研发和培训服务,为扶沟县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扶沟县政府为当地瓜菜产业升级提供政策、资金等支持。目前扶沟县已发展为全国蔬菜生产大县,2018年扶沟县蔬菜产业经济约120.16亿元[4]。
2 种企(1+N)推广体系
校企合作选育的小果型西瓜新品种品质优异,尤其是‘彩虹瓜之宝‘锦霞8号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探讨及应用其推广模式对提高各方面的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2.1 种企特色推广体系可行性
优质小果型西瓜拥有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教育功能等多种功能,在一二三产业融合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
2.1.1 经济功能 优质彩瓤小果型西瓜具有为农民、种植户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收,可实现和提高个体或群体经济收入和经济价值;彩瓤系列西瓜可作西瓜酒、西瓜面膜等进行供应。也可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实现生产智能化监管、区域追溯和信息化服务;依托互联网平台推广,线上线下销售,提高经济增长点。据调研,目前该系列小果型西瓜带动扶沟产业经济约0.6亿元。设施栽培生产,礼品装箱,单价可高达60元?kg-1。目前该系列小西瓜已被河南、山東、山西、天津等10余个省市扶贫项目青睐并实现扶贫增收。作为主打先锋为园区创品牌、增效益,‘彩虹瓜之宝在河南、山东等地已形成多个品牌,如“久彩牌”“状元农场”等。
2.1.2 社会功能 优质彩瓤小果型西瓜生产及其产业有关的一二三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解决劳动就业问题提供了一定条件。其生产过程中的播种、种植、销售等均需劳动力,与其产业有关的采摘旅游、西瓜文化节等也需相当一部分劳动力。河南自然仙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结合自身优势,发挥线上线下销售能力,2018年面向全国销售优质彩瓤小西瓜80万个以上,增加劳动就业人数约700人以上,一二三产业带动逾3 000人就业;并通过市场标准,大规模带动农户改变种植结构,统一标准化,提升农户种植水平及市场主动权,最终形成以生产决定销售及渠道的良性循环。该系列西瓜品种和栽培技术推广,在全国多地安排科技示范户或种植能手种植示范;同时在一些科研推广单位也进行试验示范种植;并开发推广了露地高效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简式高效栽培技术、早春大棚栽培技术、蜜蜂授粉技术等[5],形成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的网络体系,起到了技术带动和增收增效创品牌的效果。
2.3 生态功能
优质彩瓤小果型西瓜外观清秀,条带清晰;瓤色红橙、乳黄相间;横切显花瓣,纵切似彩虹;植株生长健壮,叶片浓绿,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其生长过程相对大中果型西瓜节水节肥,水肥一体化技术、膜下滴灌技术等轻简化栽培技术,蜜蜂授粉技术减少了农药施用量,一定成程度上减少了土壤和环境污染[6-7]。国内100多家以上以经营都市农业、观光农业、采摘旅游农业、新型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优质彩瓤小西瓜生产为主题,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8]。
2.4 文化教育功能
2.4.1 园区可创建不同文化功能区 农业园区如何赢利和健康发展,是整个农业产业链的问题,彩瓤系列小西瓜因其新、奇、特、优等特点,其在不同的园区具有不同的功能(表1):
2.4.2 种企(1+N)推广体系及应用 河南豫艺种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根据近20年的推广经验,提出“1+N”推广体系,该模式以‘彩虹瓜之宝为主打先锋,其他类别或品系根据生产与市场实际在其带动下形成的推广体系,即1个优质彩瓤小果型西瓜品种或品系带动其他N个类型蔬菜品种或品系在一个或多个市场的推广(图2)。
“1+N”推广体系主要以鲜食彩瓤小果型西瓜示范带动、多渠道多元化销售,主要包括线上推广和线下推广模式。线上推广主要是电商平台、微信直销、社群团购、微商团购等,如河南农业大学卢红振组织郑州市多个高校建立社群团购多达20多个,直接辐射团购人员2万余人,产地直供,为农民直接创收超500万元·hm-2。线下推广包括批发市场、门店高超特供、企业直供、休闲采摘、订购等多类型方式[9]。批发市场销售主要是指生产园区根据市场变化合理安排产品采摘、销售或仓储的销售方法;而门店高超特供主要是园区与门店、大型超市或高档水果蔬菜超市等集团需求群体之间建立的稳定持续的采购关系。企业直供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园区或其他类型企业,以生产无公害绿色或有机彩瓤小西瓜,拥有并直接供应固定消费群体。其他根据市场需求选择推广方法。
3 校、商、企合作
3.1 校、企、商合作瞄准产业难点痛点
以彩瓤小西瓜选育、应用为研究对象,“校、地、企、商”联合攻关,实现优质小果型西瓜从科研到田间再到明日餐桌的全产业链。针对“园区种不好,消费者买不到;生产条件差,瓜菜长不好;园区种得好,瓜菜卖不出”等难点痛点,河南农业大学自2015年以来,以河南农业大学(扶沟)蔬菜研究院为平台,联合种企、园区、电商等产供销组织,相继举办了“河南省农业园区合作联盟论坛”“农业标准化会议”“中国蔬菜产业发展论坛”等10多次产业发展会议,努力探讨和解决产业难点痛点并实现产供销对接;其中一年一度扶沟产业联盟会议具有一定的产业经济带动效益及影响力,每年都有新进展。
3.2 全方位培养各层次人才
为蔬菜产业发展培养所需各类人才,河南农业大学以河南农业大学扶沟蔬菜研究院为教学和培训平台,年均承担本科生、研究生、县乡技术员、驻村第一书记、农业企业家等的教学和培训约10 000人次,对河南乃至全国蔬菜产业升级及人才培养具有一定作用;2017年免费帮助指导农田里的‘大学生创业联盟,短时间内发展到年创经济效益近千万元。连续4年开办“西甜瓜兴趣班”,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100多人;注重园艺文化建设,已参与举办5届河南农业大学“园艺文化节”;与省内知名饭店联合举办“河南食品文化节”,将优质瓜菜直接推向终端消费者;为解决蔬菜配送问题,指导近200家产供销组织加盟“菜鸟驿站”。
4 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4.1 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校产销”模式自身存在缺陷。一,无法克服农业生产中恶劣气候条件及受污染土壤环境等对优质特色小西瓜生产的限制[10]。二,尚不能解决人们投资农业热潮出现的效益低、投资大、回报慢、技术人才缺乏、劳动力成本高等制约因素。三,尚未对优质小果型西瓜货架期较短、远距离运输贮藏保鲜技术不当造成品质下降原因和解决方法进行科研攻关。四,对优质特色小果型西瓜果肉颜色控制基因挖掘及其调控机理未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制约更多优质西瓜的选育。五,对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栽培比较混乱、生产及供应西瓜标准化执行力度不大等影响品牌现象未提出有效方法预防和解决。
4.2 产业对策
针对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为适应国内外市场对优质特色小果型西瓜的需求及发挥其产业经济优势。“校产销”模式需从3个方面努力。一是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利用椰糠等废弃物,采用简易无土栽培生产优质西瓜;使用废弃设施,实现一年四季栽培;加大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应用[11],加强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力度;必要时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合理发挥农业大数据作用[12]。二是加强对西瓜贮藏保鲜技术研究及开发应用,发展运输冷藏贮运技术。三是发挥模式科研社会效力,进一步提升优质特色小果型西瓜标准化生产、研究及应用,辅助市场产品渠道商制定产品收购标准,指导市场制定相应产品种植标准;加强培训农业人才力度,特别是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服务市场主体意识、产后建冷库、打包仓库、培训专业工人等专业技能方面进行培训。
参考文献
[1] 马长生,胡建斌,杨路明,等.彩瓤小果型西瓜新品种‘彩虹瓜之宝的选育[J].中国瓜菜,2018,31(12): 24-26.
[2] 高运安,张仲凯,汤滢,等.北京市西瓜产业发展策略探析[J].中国瓜菜,2017,30(5): 53-60.
[3] 王吉明,尚建立,李娜,等.我国西瓜甜瓜种质资源工作7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瓜菜,2019,32(8): 14-18.
[4] 王胜昔,杨建华.小叶菜托起大扶贫[N]. 光明日报,2018-11-29(13).
[5] 张显,廖新福.西北西瓜甜瓜生产与科研协作6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瓜菜,2019,32(8): 9-13.
[6] 王彦梅.日光温室作物蜜蜂授粉技术[J].西北园艺,2016(6):10-11.
[7] 张华峰,蔡启传,杨维杰,等.蜜蜂授粉在西瓜轻简化生产上的应用[J].中国果菜,2018(6): 75-78,84.
[8] 陳卓,吴伟光,吴维聪,等.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绩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169-175.
[9] 李胜利,孙治强.现代蔬菜园区科学管理方法浅析[J].中国瓜菜,2017,30(5): 32-34.
[10] 赵丽萍,檀菲,史佳音,等.测土配方施肥限制因素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7(5): 142.
[11] 魏珣,葛群,洪登峰,等.“十二五”时期我国现代农业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8(1): 1-13.
[12] 胡鸿雁,朱建明.智慧农业体系研究[J].中国国情国力,2017,(11): 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