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的行业前景
2019-12-16周立剑郭立群
周立剑 郭立群
摘要:该文主要描述了云计算的发展历程和前景,介绍了云计算、数据中心等概念和云计算产业链的投入产出及未来的行业前景。
关键词:云计算;数据中心;产业链;成本;收入;前景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29-0231-02
1云计算(aondComputing)的本质:一种按需租用计算资源的商业模式
云计算是一种模型,可以实现随时随地、便捷地、随需应变地从可配臵计算资源共享池中获取所需的资源f如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及服务),资源能够快速供应并释放,使管理资源的工作量和与服务提供商的交互减小到最低限度。
1.1IaaS层(基础设施即服务,核心,壁垒高,占比约40%)
该层投人大,按现有的投资规模,该领域基本被亚马逊、微软、腾讯、华为、阿里巴巴等垄断。IaaS由网络设备、存储器、服务器、虚拟化操作系统四部分组成,除华为、华三在网络设备有话语权外,其余领域基本被美日韩等垄断,尤其在CPU、存储器、操作系统等领域看不到国产公司和企业身影。
1.2PaaS层(平台即服务,中间层,占比5-10%)
其作用大体相当于PC系统领域的中间件角色。目前谷歌、微软、甲骨文、百度、Salesforce等能推出相关平台。
1.3SaaS层(软件即服务,应用层,占比超过50%)
其建立在PaaS层和IaaS层之上,集中在行业应用、CRM、ERP和OA等领域。有软件产品优势的公司能在SaaS领域占有比较强的话语权。国内SaaS层主要玩家是用友软件、金蝶国际、泛微网络等ERP和OA厂商,以及广联达、石基信息等行业软件服务商。
2我国云计算行业未来3—5年将进入到高速成长期
我国2017年云计算规模约672亿元,相当于美国的10%左右,基本处于起步阶段。从增速看,我国云计算行业已经连续5年保持30%的增长速度,预计未来3年仍将保持25%以上复合增长率,2020年或接近1400亿元,其中公有云是推动云计算增长的主要动力。阿里巴巴是我国云计算市场的领导者,从2018年第一季度数据看,云计算业务规模为6.99亿美元,预计2018年全年增速仍在100%。预计2020年阿里巴巴将占整个云计算市场接近30%的份额,公有云超过50%。龙头公司将普遍获得50%以上的复合增速。
3我国第三产业推动云计算爆发
我国云化的主要方向是第三产业。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极为迅猛,2015年其占比已超50%,成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该数据清晰地表明我国已进入到后工业化时代,未来工业体系面临的是提升总体的竞争力和发展质量,重点将面向以科技行业为主导的服务型行业。
3.15G带来的数据流量进一步爆发
5G是国之重器,国家战略,5G开启物联网时代,物联网又涵盖车联网、智能家居、AR等细分领域,然而这些未来的场景应用都离不开一个基础:计算流量。
3.2贸易摩擦倒逼产业升级
如果贸易摩擦持续深入,将对我国制造业造成复杂而持久的影响,如何降本增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此时工业互联网应运而生,其核心就是企业上云。浙江、上海、江苏、北京、湖南等都在统一部署,争取2020年完成百万企业上云,可预见每年新增云计算市场规模数百亿元。
3.3成本驱动
阿里云价格在2016年11月、2017年3月、2018年3月都有过不同幅度和范围的降价行为。随着临界点客户越来越多,未来2-3年仍会有大范围和大幅度的降价行为发生,企业可获得成本进一步降低。
4云计算(数据中心)
云计算的层次架构清晰:IaaS-PaaS-SaaS,就是基础层、中间平台层再到应用层,由下至上,由内及表。
4.1数据中心(mC):数据存储分发、计算加工的中心
若把網络比作物流系统,光传输网络即是高速公路实现大容量、大带宽的输送;无线网络可看作是城镇道路,实现无处不在的链接;而IDC互联网数据中心为仓库,存放着各类需要输送的数据。数据中心不仅是数据存储、分发的中心,而且是应用对数据进行计算、加工的中心,它通常出现在Internet网络中数据交换最集中的地方。
近年来,人们对信息处理的需求不断增大,以及视频、游戏、AR/VR等应用迅猛发展,数据流量不断攀升,数据通信量进入快速增长期。据Cisco预测,到2021年底,全球数据中心IP流量将从2016年的每年6.8ZB上升到20.6ZB,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25%;同时,根据《cisco全球云计算指数白皮书》,到2019年,全球通信网络流量的99%是和数据中心相关的,其中数据中心内部的网络流量占到全部流量的70%以上。
4.2产业链重点环节:基础设施和专业服务
1)基础设施包括光模块、IP设备、电源以及精密空调等等。在初始设备投资中,服务器和供电、冷却设备占大头,光模块占比5%-10%,网络设备占比7%-10%。在后期费用中,主要是服务器,占比近60%。
2)数据中心专业服务商,主要包括数据中心的运维和经营。随着数据中心的数量持续增多,专业服务商开始涌现,业务独立的数据中心专业业务商将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