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无小事 事事能育人

2019-12-16张基广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9年10期
关键词:排座位座位小朋友

张基广 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校长,武汉市首届“十大最具影响力校长”,湖北省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湖北省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卓越校长领航工程名校长领航班首批成员。

学生座位怎么排?

排座位,看似一件小事,实则班级管理乃至学校管理中的一件大事。在教室这样一个特定的空间里,如何排座位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课堂学习情绪、态度、效率,而且关系到班级管理是否公平公正、家校关系是否和谐通畅等问题。

目前尚存在两种受诟病的排座位方式:一是根据学生的身份背景排座位,二是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好坏排座位。这两种做法直接违背了教育工作應具备的基本的正义精神。

那到底该怎样排座位呢?我认为,班级排座位可以遵从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公平,可采取轮换座位的方式,定期轮换座位。二是尊重,在定期轮换座位,确保相对公平的前提下,对有特殊原因需要适当微调的同学,班主任老师可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尊重同学们的权利。三是关爱,对个别因身高或视力问题需要特别关爱的同学,在取得全班同学共识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其身高、视力等特殊情况予以适当调整,这也是进行班级集体主义教育和团队精神培养的一个良好契机。

有个别中小学班主任老师排座位的创新举措也值得借鉴,如有的班主任老师不固定学生座位,实行“自主座位”(类似于大学上公共课),每天由学生先到先坐,后到后坐,学生每天的座位可能不一样,这样做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上学的兴趣,又让学生在不断变换同桌中学会交往沟通,尤其是从此淡化座位,淡化了特权和功利。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积极引导学生为身高、视力上有困难的同学让座、换座,这又是一种很好的团结友爱的教育。

“见人问声好”比100分更重要

今天早晨,我照例站在校门口迎接学生进校。刚好有一位朋友来找我,与我一起站在校门口,饶有兴致地看孩子们上学。

他看到无论是一年级小朋友还是已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进校门时见到值日的校长、老师、同学都十分有礼貌地问好,很是感动,轻声地问我:“我那个小家伙就是见人不愿意问好,让我很是头疼,显得没有家教也没有文明素养,你们学校是怎么训练的?”

他问话中的“训练”一词让我一震,也让我陷入了思考,“见人问声好”是训练出来的吗?我们能强化训练吗?我笑着对朋友说:“我们好像不是用高压锅压出来的,而是用文火慢慢熬出来的。”这时,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从我身边走过却忘记了问好,我连忙走上前去主动地向他招手:“小朋友,早上好!”他愣了一下,腼腆地停下来回应我:“老师好!”朋友看到这里,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我们学校一直坚持慢慢培养学生的“八个好习惯”:“见人问声好,走路靠右行;清洁自己做,饭菜吃干净;写字姿势正,做操有精神;每天勤读书,主动常提问。”同时,对每个好习惯都会有具体的提示细则。如“见人问声好”习惯的培养,我们提出“见人问声好比100分更重要。”在学校,进校门时、在教室、在操场、离校时都要见人问好;在校外,见到家人、客人、朋友都要问好;问好可采用多种方式,可点头微笑、可挥手致意、可以喊出声问好,还可以行少先队队礼、行鞠躬礼等。

教育不是高压锅压出来的,而是文火慢慢熬出来的。教育不只是告诉、要求、训练、打造,教育更是氛围熏陶、上行下效、潜移默化、春风化雨……

猜你喜欢

排座位座位小朋友
换座位
找茬儿
坐公交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