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有企业创新升级
2019-12-16甄伟丽
甄伟丽
【摘要】国有经济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贡献。但是,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伴生诸多需要补足的短板,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经营理念、内部管理、人才流失等问题日益显著。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重点关注国有企业分类混改问题、国有资产计价问题、投资者选择问题、中小股东权益保护问题以及员工持股问题。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总体背景下,国有企业应通过强化党建、建立职业经理人机制、推动薪酬管理模式创新、建立小股权权益保障机制等措施实现创新升级。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改革 国有企业 驱动力分析 创新升级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20.015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本质是优化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推动国有企业发展形成内在驱动机制,从而为进一步增强国有资本实力,发挥国有资本影响力,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总体进展
在政策和实践层面,2016年8月,《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出台;2018年9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試点若干政策的意见》。2015年,国资委选择了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粮集团、中国医药等6家中央企业作为第一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2019年4月,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启动了第四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单位试点,[1]超过100家企业正在推进重点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绩效层面,通过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国有企业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绩效。从微观角度分析,以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为例,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是第一批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的单位之一,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积极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截止目前,国投旗下混合所有制企业比例已经超过80%,国有资本对社会资本的引领、带动作用明显,[2]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驱动力下,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生产经营稳健,截至2018年年底资产总额达4936亿元。从宏观角度分析,国务院国资委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3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营业总收入139943.1亿元,同比增长8.9%;国有企业利润总额8197.7亿元,同比增长15.6%。
国有企业发展需要补足的“短板”
目前,我国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总量超过了8万亿元,国有企业总数超过15万家,从分布情况来看,国有企业重点分布在石油、石化、军工等重点领域,其中在石油和军工行业国有经济的比重超过90%。实践证明,经过前几年的顶层设计、立柱架梁、改革试点,新一轮国企改革将明显提速。国有企业发展中需要补足的“短板”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
第一,经营理念问题。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国有企业的本质首先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是企业存续的基础,也是国有企业发展壮大、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3]但是,缺乏经营意识特别是市场开拓意识和竞争意识的现象在国有企业中不同程度的存在,导致国有企业发展效率低下、产业落后等弊病。
第二,管理模式问题。部分国有企业仍然采用比较粗放的管理模式,现代管理方法在国企中的应用程度仍需提高。平均主义、人浮于事的现象不在少数,不少企业缺乏与业绩密切相关的绩效考核机制,劳动付出的差异在薪酬方面难以得到正确体现,导致员工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积极性相对不足。
第三,人才流失问题。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建立企业与人才之间的稳定关系是企业发展的基础。[4]但是,受各种因素制约,国企中的人才流失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国企中的管理、技术等高端专业人才的流失已经成为国企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驱动力分析
现代企业制度的决策权基于不同出资人在企业中的出资额为基础进行董事会席位的设置,进而实现对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控制。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本质上可以理解为企业出资人(或股东)的多元化,例如出资人可以表现为国有资本、民营资本甚至自然人等之间的有机组合;在本质层面,股权多元化改变了企业权力的配置状态、议事规则和管理效率,能够充分调动不同股东的积极性和影响力。
第一,国有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提高投资决策科学性。通过股权多元化能够有效集结不同股东的偏好,由不同股东作为出资人代表,避免企业重要决策由单一股东独断的弊病,提高决策科学性。
第二,国有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提高国有资本杠杆力。通过股权多元化的形式,能够形成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有机互补,放大国有资本对非国有资本等社会化资本的吸引力,通过国有资本杠杆功能撬动更多社会资本。
第三,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有利于提高投资风险承受力。股权多元化本质上是股东主体的多元化,特别是具有较强资金实力的非国有资本股东单位的参与,将在投资项目发生风险的情况下提高风险化解能力。
第四,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特别是面向符合条件的员工推行员工持股,能够提高企业与核心员工之间的粘性,有效解决管理、技术等高端专业人才流失的问题,同时,通过员工持股的制度安排,也能形成对外部人才的吸引力。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应对的关键问题
国有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重点关注国有企业分类混改、国有资产计价、投资者选择、中小股东权益保护以及员工持股等问题。
国企分类混改问题。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根据国有企业承担的职能不同,可以将国有企业分为社会公益类、市场竞争类等不同类型,针对承担不同类型职能的国有企业,需要分类实施改革,从而引入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通过协同发展实现共赢。据此,从职能分类的角度分析,适合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有企业应为主导产业为市场竞争类的国有企业,通过非国有资本的引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国有资本收益能力,而从事公共服务等社会功能的国有企业不宜作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对象。
国有资产计价问题。国有资产计价问题是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础,也是国有资产价值的重要保障,只有对国有资产科学计价,才能为非国有资本持有的股份数量提供科学依据。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办法,从程序上需要对国有资产进行审计和价值评估,在评估方法上,需要从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等方法中选取适用于评价对象特点的方法进行评估,且至少应使用两种方法确定国有资产价值,根据评估价值,对于国有资本吸收投资,应按照不低于较高评估值的价格作为基础进行交易,交易的过程应通过公开产权交易市场实施。
投资者选择问题。国有资本的资本实力比较强,非国有资本的决策和市场反应机制比较灵活,通过协同发展实现共赢。因此,国有企业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于从战略层面选择与国有企业具有产业互补性和战略匹配性、产品有较强关联度、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创新意识的民营企业等非国有资本作为合作伙伴,二者之间应建立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弥补企业发展短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等。对于短期内追求较高投资回报的财务投资者,不应成为国有企业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投资者选择的优先考虑对象。
中小股东权益保护问题。中小股东权益保护问题是国有企业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必须正确处理的现实问题,特别是面向员工持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处理好中小股东权益保护问题。按照规定,员工股东的股份比例不得超过1%,累计股份总数不得超过30%。由于股份总数的限制,中小股东的表决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局限,理论上存在大股东滥用表决权等行为的可能性,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将损害中小股东的权益,影响公司的凝聚力。
员工持股问题。员工持股是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形式之一,员工持股的本质是打破了员工和企业之间单纯的雇佣关系,建立了员工与企业之间更加密切的利益联系,形成了员工对企业的所有权安排。[5]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在员工持股方面需要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处理好持股员工的范围问题。员工持股的目标在于发挥对核心和骨干员工的激励功能,因此,不应将全员纳入持股的范围,应面向企业发展中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进行股权激励;第二,处理好持股员工的出资来源问题。一方面,员工应以现金形式进行出资。另一方面,员工出资资金应为自有资金而非各种形式融资资金;第三,处理好持股员工的流动问题。[6]员工持股应面向在岗职工进行,对于因辞职、调离、退休或被解雇等原因离开本公司的员工,其持有的股纷应进行转让。
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的国有企业创新升级路径
国有企业应通过强化党建、建立职业经理人机制、推动薪酬管理模式创新、建立小股权权益保障机制等措施实现创新升级。
强化资本混合企业的党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党的领导是国有企业保持正确发展方向的基础。加强国有企业中党的制度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党性教育和宗旨教育,把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微信群督导等方式,加强国有企业的党建理论知识学习。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建立职业经理人机制。职业经理人,通常指在实现了法人财产权与企业经营权相互分离的现代企业中,以承担法人财产权的保值和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企业经营管理权为基础的专业化企业经营管理专家。第一,完善职业经理人准入市场建设。要实现职业经理人社会评价的体系化,从职业知识、职业素养、历史业绩等方面建立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建立定量化评估模型,通过体系化推动职业经理人社会评价的标准化,进而形成统一的资质评价和认证标准;第二,加强职业经理人声誉市场建设。可以通过建立职业经理人跨区域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职业经理人声誉的市场传递效率;第三,完善职业经理人激励约束机制。在国有企业外部提高审计、评估等社会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强化外部机制对职业经理人行为的约束机制建设。
推动薪酬管理模式创新。薪酬本身是员工劳动能力和劳动价值的体现。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对国有企业实施较为严格的薪酬预算制度管理模式,国有企业在薪酬总额方面的自主权相对较小。同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国有企业员工收入的差异往往不显著,劳动投入的差异性在收入层面往往反映的程度并不显著,不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应大力加强薪酬管理模式创新,实施更加具有灵活性的工资总额管理机制,在员工层面实施差异化工资模式,使付出者的价值真正得到体现,结合市场竞争程度和企业经济效益,增强对关键岗位人才的吸引力和激励性。
建立小股权权益保障机制。国有企业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小股东权益保护,是尊重中小股东身份,增强公司凝聚力的关键。国有企业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小股东权益保护,从公司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方面,可以赋予中小股东董事提名权,在董事会设置中由中小股东推选代表,聘请能够有效保障中小股东权益的外部独立董事,也可以由中小股东推选监事;在公司投票权设置方面,可以赋予中小股东特别表决权;在公司信息公开方面,应合理保障中小股东知情权,依法依规保障中小股东查阅、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以及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的权利。
注释
[1]杨慧辉、潘飞、奚玉芹:《直接控股股东类型、股权激励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第78~88页。
[2]武立东、丁昊杰、王凯:《民营企业创始人特质与公司治理机制完善程度对职业经理人引入影响研究》,《管理学报》,2016年第4期,第505~515页。
[3]李云、李锡元:《自我职业生涯管理与经理人职业成长——劳动关系氛围与组织结构的权变影響》,《科研管理》,2017年第1期,第100~108页。
[4]康华、王鲁平、王娜:《股权集中度、CEO激励与企业研发战略——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证据》,《软科学》,2011年第10期,第17~21页。
[5]张其秀、冉毅、陈守明、王桂:《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股权制衡还是股权集中?——基于国有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年第7期,第126~132页。
[6]邓金钱、何爱平:《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与经济结构转型——来自中国省级数据的实证研究》,《社会科学研究》,2017年第6期,第22~30页。
责 编∕张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