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020电子商务平台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框架

2019-12-16郭伟光王晨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30期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

郭伟光 王晨

摘要:信息技術的发展为我国的农业转型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互联网+”为现代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路径和方法。针对农业信息化中建设项目分散、条块分割、投资主体不明确,发展内生动力不足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互联网+020电子商务平台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框架。该框架以线上线下电子商务平台为核心网络,吸引农业信息化利益相关方逐步扩展农业金融、智能化生产、网络经营、农业管理及第三方服务等应用。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O2O电子商务平台;系统框架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0-0286-03

1概述

伴随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日益便捷化、智能化的互联网正在彻底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借助于随处可触的互联网,用户几乎可以完成衣食住行等所有日常事务。未来,“互联网+”将会把一切看似不相关的载体连接在一起,推动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互联网+”农业正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和现代农业信息技术改造农业传统流通方式,通过数据化和在线化,推动多环节、多主体、多渠道的传统流通模式向扁平化、直供直销化方向转变,实现消费引导生产。在此过程中,利用“互联网+”打通农业现代化全产业链,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全程覆盖,研究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实施路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互联网+现代农业信息化建设相关研究

对于农业信息化,研究角度和侧重点不同,大家对其有不同的定义。综合专家们的观点,我们认为,农业信息化是指在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互联网、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度开发和应用信息资源,推进农业高效、精准和可持续发展的全过程。

信息化是当代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能大幅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与大数据,实现传统农业资源的数据化和在线化。“互联网+”现代农业是互联网理念、技术和方法在农业领域的实践,它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下互联网与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的新业态和新模式。

2015年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要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中国未来的农业信息化在生产环节,农业信息化主要以精准农业的形式体现;在流通环节,将以农业电子商务的形式体现。刘婕等人提出要将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融人农业生产、流通、消费、管理等各环节,沿着智能化交易路径对农业全产业链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州。

国外在“互联网+”现代农业前沿技术应用领域上,农业传感器、农业航空和农业机器人技术将成为重点嘲。欧盟《信息技术与农业战略研究路线图(2012)》中就已经明确提出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的若干重点领域:智能变量播种、机械自动耕种、精准畜牧业、室内环境自动控制系统、质量自动控制系统、农业机器人、农场管理和信息系统等。

综上所述,关于农业信息化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方法及其经验二个方面。对于如何通过构建互联网平台,吸引各利益相关方积极参与以共同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研究还很缺乏。

3互联网+现代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特征

3.1农业信息化核心信息技术

农业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农业现代化,创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现代农业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

物联网可实现“物物相联”,可通过感测器件或无线射频标签等实现远距离感知测量,以通信技术实现信息传输或自动控制。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海量数据分析,在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农产品安全溯源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农业大数据将成为农业生产的定位仪、农业市场的导航灯和农业管理的指挥棒,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核心要素。已在精准农业决策支持、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农业数据监测预警、农情监测、农业生产环境监测与控制等领域广泛应用。农业云是云计算商业模式面向农业的应用载体,能够统一描述、部署异构分散的大规模农业信息服务对计算、存储的可靠性、扩展性要求。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可有效助力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农业生产经营的科学管理。农业人工智能涉及专家系统,自动规划,智能搜索,智能控制,机器人,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程等多项关键技术。通过遥感数据分析、深度学习、专家系统、决策支持,大数据应用等技术手段,人工智能可以为政府部门掌握更为全面、准确、精细的信息提供保障,从而为政府的宏观管理提供有力支持。农业企业可以借助于特征提取、视觉分析、机器学习,大数据处理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病虫害的及时管控和有效的田间管理,预测农作物未来长势,并通过分析及预测数据,进行合理自动化管理。消费者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追溯可靠的产品信息,并进行健康、绿色指标的分析等。空间信息技术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分析手段,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与资源调查、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农作物长势监测与估产、土壤侵蚀调查、农用地适宜性评价以及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3.2互联网+现代农业信息化建设特征

3.2.1互联

现代农业信息化建设要在农业领域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农业生产、管理、经营和服务等各个具体环节的全过程。互联网+潮流下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特征之一是连接,要把农机设备、生产过程管理、农田管理、农资供应商、农产品营销、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紧密连接在一个网络内。在现代农业信息化场景中,人们要能够以各种方式连接到网络中,基于感知、传输、处理的各类系统成为网络的终端,人、物、数据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传输和处理,连接是必要前提。

3.2.2集成

农业专家系统、精准农业、智慧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大数据、农业物联网等应用,本质上都是某些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农业信息化的实现需要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包括更透彻的物联网感知技术、更广泛的互联网互通技术和更深人的智能化处理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经营和服务链条中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有机协同和无缝连接。.

3.2.3数据

信息化的核心是数据。马云在2015年的一次演讲中提到:“未来最大的能源是数据”。农业信息化应用中,数据快速积累,会变得十分庞大复杂,如果不加以分析,没有任何用处。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打破信息迷障,帮助农民求解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问题。

3.2.4创新

“互联网+”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农业创新发展的过程。从生产角度来说,以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生产经营主体可以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进行精准化操作与管理,进一步提高农业效益。从经营角度来说,通过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可以极大地缩短物流时空距离,减少流通环节,使农户能直接对接市场,也让市场直接了解农产品。从管理角度来说,信息化建设可以保障农业经营主体就地了解农业政策、市场、生产技术等多方信息,同时,行政管理部门也能更加准确地了解农户的需求,从而提高农业管理效率。

4基于互联网+020电子商务平台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框架

4.1O2O电子商务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清晰定义了020(0nline To offline线上线下)电子商务:“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并强调要将020搞得“红红火火”。020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利用二维码、在线支付、实时地图等新技术工具,构建了一条“资讯(线上)——体验(线下)——购买(线上线下结合)——评价(线上)——售后服务(线上线下)”的服务流程。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在线旅游、餐饮、订票、共享单车、电子优惠券等诸多领域,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热点。对于企业来说,在品牌和用户定位的基础上,利用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对线上线下多个渠道多个结点实施深度融合,实现企业用户社区化和内部资源电子化,是020电子商务的典型模式。农产品020电子商务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实现产地集中供应、销地社区化门店配送,产地直供销地、田间直供厨房。这一全新农产品流通模式,可以直接对接生产者和消费者,也为农业信息化应用提供了大量原始数据。

4.2互联网+020电子商务平台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框架

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系统条块分割,统筹力度有待提升,农业生产、农产品交易、农业服务三个环节通常处于相互孤立状态,制约了数据的统一收集、共享与分析应用,影响智慧农业的建设与应用。“互联网+”潮流下的农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将多个规划融合为“一张图”的整体规划。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做好顶层设计,突破部门和行业界限,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管、信息资源共享共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我们提出的基于互联网+020电子商务平台农业信息化建设路径,如图1所示,重点在于实现农业生产、交易、服务、管理四者有效对接,线上数据收集与分析,线下服务与实现,形成农业信息化应用系统互通互融格局。在互联网+020电子商务平台基础上,相关方通过各项分系统,切人农业市场,将生产者、流通者、服务者、管理者、消费者联系在一起,解决现代农业为谁生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的大问题。

互联网+020电子商务平台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框架以020电子商务平台为核心,通过经上信息收集处理,协助线下完成生产与服务,实现信息、生产资料信息输入。线下平台以服务作为入口,通过物联网、智能化农业机械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标准化和可视化,完成线下信息的采集。金融服务以信息沉淀为农业生产者信用评级,开发相关金融产品,促进农业发展。

智能化农业生产平台通过智能化管理、智能灌溉等应用,不断扩大物联网应用的规模化程度,通过按需控制和精细管理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网络化农业经营平台帮助实现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涉农服务业的网络化经营,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龙头企业的网络经营能力。高效农业管理平台改造升级现有农业管理信息系统,革新管理方式,建立起涵盖电子政务、监测预警、质量追溯、数据调查等领域在线化、数据化管理体系,通过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管理效能。便捷化农业服务平台通过线下线下结合方式,为农业提供生产上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技术指导;引入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满足农业生者和消费者的金融服务需求。

5结束语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具有前瞻性和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基础设施、科技手段、人才保障、发展环境等支撑体系建设,更需要统筹规划建设路径,吸引利益相关方积极投入,不断丰富应用内容。我们提出的基于互联网+020电子商务平台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框架正是坚持线上和线下结合、实体服务和网络应用结合,实现全息化运营。政府可以扶持有实力的企业建设核心020网络平台,吸引农业经营、管理、生产、服务各方不断扩展应用,破解农业信息化建设项目分散、条块分割發展瓶颈。

猜你喜欢

农业信息化
农民农业信息化意识现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