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在高校管理上的应用
2019-12-16许桂荣
许桂荣
摘要:构建“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实现内涵式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全国高校“双一流”大学建设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高校行政部门作为学校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对不断变化的管理环境、僵化的管理机制、落后的管理念、人才队伍不足的问题,结合新时期中国的基层社会管理模式,积极引入网格化管理理念,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努力践行“三个服务,两个育人”的工作目标,构建现代化基于网络的网格化管理体系。
关键词:“双一流”大学;高校管理;基于网络的网格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0-0009-02
2017年1月24日中国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联合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同年9月,由教育部牵头联合多部门发布了“双一流”大学和学科的名单,拉开了“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序幕。“双一流”大学建设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旗帜,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主线,致力于形成一批具有创新特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标杆大学。我国把构建“双一流”大学建设作为国家的战略发展方向,目的是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内高校当前在办学规模、教学模式、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方面成效卓著,一流大学的发展需要有相应的高校管理为其保驾护航,随着现在学校管理职能跨校区跨城市延伸,管理重心不断下移,管理职责日趋加重,具体环境中许多管理上的问题纷拥而至。
目前,高校管理拥有多年的建设经验,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组织关系,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充实的理论基础。在遵循高等教育事业客观发展规律的条件下,铺平和辅助“双一流”大学的建设之路,深化当前高校的管理改革,加强管理机制,完善服务体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资源共享,已经成了现下高校深化发展的首要任务。在新时期高校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提出一种基于网络的网格化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协调统一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在教学质量、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交流合作、综合服务方面起到优化作用。
1高校网格化管理的概念
高校网格管理是指将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理论应用于大学生管理中。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和概念,人们对高校网格化管理也有着不同的认识,总结下来主要观点有以下三种:①大部分人认为网格化管理在高校管理中实施的主要内容是将该校当前的基础信息及其相关电子网络系统多数人认为在高等院校学生管理中实施网格化是指将信息和编码技术充分运用到学校现有的基础信息系统及相关的电子专网中,以作为协同学生的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技术,进而加快各高校的资源共享、形成高校联动的学术管理平台。②一部分人理解的高校网格化管理是促进学生管理模式的高效、准确、敏捷及全时段、全方位发展形成的一种有效措施,认为网格化管理是通过单元网格的管理方法整合和应用多项数字技术。③此外,还有一部分人认为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综合集成各种管理资源,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高校校园内特定的网格中的各类问题,进而促进管理模式的形成及保证学生需求和管理需要的一种手段就是网格化管理。
2高校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内大多是遵从自上而下、逐级传递的方式处理管理信息。在高校不断扩大发展的情况下,过往的服务工作呈现碎片化,阻碍高校运行的日常管理,在面对具体问题时无法及时回应、准确处理,导致出现管理盲区,矛盾长期无法解决。这种僵化的机制削弱了行政部门在学校管理服务体系中的公信力。同时,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校园管理仍停留在被动服务层面,主观能动性发挥不足,在服务教学科研方面缺乏创新活力。现阶段高校管理工作尚没有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可操作性不强、衡量指标不够清晰、系统性不强,过于重视评比中对指标自上而下的主观性考核,却忽略了平行服务中客观的评价意见,因此使得管理中往往会出现评价指标失实、没有办法完全释放员工的工作活力、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
3理论基础
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电力系统中的网格(grid)一词是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核心。Lma Foster和Carl Kesselman最早在他们的著作里提到了网格,将文献资料信息等各类资源输入计算机并利用强大的网络技术进行联网管理,通过充分发挥数字网络的信息处理功能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的目的。网格(或计算网格)是构筑在互联网上的一种新兴技术,利用网络将独立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形成超级计算机,实现数字资源的充分共享。这一切已经可以说明作为先进的一种计算技术,网格(Grid)可以有机整合网络平台上分散的各类资源,并对数据库和各类信息资源进行重新规整和梳理以达到“联合”状态,进而实现互联网资源的充分融合和共享。
自2005年北京首次尝试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网格化管理模式逐渐的引入到城市社区的管理当中。随着时代的逐渐发展,网格化管理模式也在逐渐优化,结合“互联网+”理念,使网格化管理模式兼容性更加完善。将学校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根据校内各项职能部门的管理类别,对学校的网格化管理平台进行分类,按照统一的编码规则,输入到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从而实现学校管理的主动化、动态化和精细化。事实上,这种管理模式并不是彻底推翻传统的校园管理模式,它没有增加任何的横向或者纵向的职能部门和管理阶层,只是整合和加强职能部门的原有服务资源,特别是横向协作能力,实现一种新型高效便捷、优质服务的校园管理模式。这样的网络平台整合所有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促使校内职工从被动管理到主动管理,达到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的目的。
4意义
一流大学建设是高校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是学校办学理念、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的一次反思和再进步,是高校管理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发展的动力源。高校管理是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环节,同时管理过程也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育人责任。管理工作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实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愿景。紧跟一流大学建设步伐,高校管理需要转变传统单线服务理念,利用网络功能整合各服务部门的资源,实现信息及时准确的传递,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管理育人思想。此种模式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理论方面来讲,基于网络的校园网格化管理模式,综合了社会治理理论、公众满意度理论和服务型政府理论,从多角度对现代城市社会管理的理念和运行机制实行了改革和创新,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平台打破传统行政部门和行政范围的界限。填补了基于网络和校园管理网格化管理理论研究的空白,为未来校园信息资源管理提出了些前瞻性研究。在网络日渐发达的今天,学校管理更要趋向于网格精细化与共享化管理模式,明确以校内师生的利益为出发点,以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为服务价值取向,促使高校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从实践方面上来说,依据《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和《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f暂行)》,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高校管理系统也应采取相应改革。采用基于网络的网格化管理系统首先能够提高学校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是新时期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优秀成果。其次,网格化管理中面临的资源不能共享的困难,这种“互联网+”式的管理模式能够解决资源闭塞带来的重复性办公问题,实现所有业务一站式服务。最后,我们探究网格化管理模式也是对未来校园乃至城市管理的一种模式探索,为今后城市社区治理模式转型提供可资借鉴的范式,并有可能催生新一轮管理方式的变革。
5前景/总结
在社會主义建设的全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也全面进入了“双一流”大学建设改革的新时期。而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一环,高校管理在深化改革方面,将促进科学创新、完善学科建设为改革方向,把精细化管理、专业的服务及最大化的资源作为改革目标,打造出中国特色的高校网格化管理模式,增强服务能力和内涵建设,为建设“双一流”大学及使中国高校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的大学队伍提供强大的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