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多民族地区农村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建设探究
2019-12-16黄丽萍钟丽香
黄丽萍 钟丽香
摘 要 为有效推进广西多民族地区农村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建设,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天等县驮堪乡孔民村为例,分析了当地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取得的成效,探究了该地农村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立政府主导、因地制宜、统筹科学发展的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模式;建立政府外部监督与村民内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完善宣传教育体制,提高村民主体意识;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等措施。
关键词 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广西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4.049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并强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1]。由此可见生态环境的重要性。2013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开展“美丽广西”系列活动,第二阶段“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活动也已接近尾声,经过两个阶段的整治,广西农村环境卫生的治理工作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容易反弹,治理成果难以长期保持,造成治理工作反复开展,导致政府的行政效率低,社会资源浪费严重。因此,要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深入开展,以不断巩固和提高已有的治理成果,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1 孔民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取得的成效
孔民村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天等县驮堪乡,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大石山区,共有15个屯,505户,
3 221人,村民多为壮族。近年随着政府扶贫力度的普及和深入,村中的环境卫生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
1.1 综合治理石漠化,林地覆盖率有所提升
当地自2002年开始实施生态综合治理试验区工程,综合治理石漠化,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等政策,并建有林地管护、高效农业、生态能源等项目,截至2015年初,驮堪乡总投资2 537.3万元,完成了封山育林413.6 hm2、退耕还林380.8 hm2、有林地管护256.33 hm2,森林覆盖率达83.5%[2]。通过此项工程,孔民村林地覆盖面积有所增加,生态环境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1.2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
1.2.1 村屯實现了道路硬化
孔民村15个屯目前均已通公路且实现了道路硬化。道路硬化主要是由政府出资,公开招标后再由中标公司承建。2014年,天等县扶贫办出资了28万元用于孔民村各屯的道路硬化;2019年,孔民村通过天等县实施脱贫攻坚工程项目,投资3.93万元,修建孔民村雅屯养鸡小区产业路,总长0.218 km。
1.2.2 建立了垃圾焚烧炉
自2014年10月,孔民村陆续建立了焚烧炉。由天等县扶贫办拨款给孔民村每屯1万元的扶贫资金用于焚烧炉的建设,并在每个屯配备两把垃圾铲以及一辆小型三轮车。
1.2.3 建立了人饮工程
因地处喀斯特地貌大石山区,孔民村水资源并不丰富,孔民村传统的生活用水主要是雨水,每家在自家住房附近建立家庭水柜,把雨水储存起来,作为平时生活用水,用水非常不方便。2006年底,天等县水利局投资近30万元,用于孔民村部分村屯的人饮工程建设;2018年,天等县水利局通过“为民办实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投资42.920 5万元修建孔民村布达、石缝屯人饮工程;2019年,通过天等县实施脱贫攻坚工程项目,政府投资4.41万元,修建了孔民村上买屯肉牛养殖小区配套饮水。目前,孔民村15个屯的人畜饮水问题都已解决,村民们都能喝上健康、干净的自来水。
1.3 部分村屯配备了专职清洁员
当前,孔民村的龙石屯、愣查屯、上买屯、下买屯均配备了专职清洁员,主要负责屯里的主干道以及公共场所的清扫、垃圾收集以及屯里焚烧炉内垃圾定期焚烧工作。清洁员的工资由所在屯的村民按每月每户5元钱的标准共同筹钱支付。
1.4 制定了“门前三包”制度
孔民村村委组织制定了“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的“门前三包”制度,要求村民自觉做好自家门前屋后的环境卫生,要随脏随扫、保护环境、不乱放养家禽家畜、不乱堆杂物等。
2 农村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广西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广西多民族地区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的长期有效开展。
2.1 没有系统、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生态环境建设、垃圾处理、水污染处理、农药污染等多个方面,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但就目前来看,农村环境卫生治理主要集中在垃圾处理方面,其他方面的治理相对薄弱。如污水处理问题,绝大部分农村都没有建立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生产污水随意排放,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也成为农村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建设的短板。
2.2 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1)政府对各村屯的监督不到位,村里没有公共卫生管理机构,村中的环卫状况基本是放任自流状态,无人管理。以驮堪乡孔民村为例,孔民村位于边远的大石山区,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很难做到经常性下村调研,不能实时监督跟进。2)村民内部监督机制缺失,没有充分发挥互相监督的作用。孔民村中虽制定了“门前三包”制度,但村民是否按要求处理垃圾完全靠自觉,并没有奖惩机制,很多村民并没有按规定去做。
2.3 村民主体意识不强
1)村干部没有及时向群众宣传国家政策。调查显示,很多中年的村民均表示不清楚国家政策,不知道在搞“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生态乡村”活动。2)大多数村民认为农村环境问题与自己无关,自身主体意识不强,没有主动参与到当地农村环境卫生建设中,制约了当地长效机制的建设。
2.4 资金筹措机制不健全
农村环境卫生治理过程中垃圾池的建立、垃圾的收集与转运、保洁人员的工资发放等都需要资金的维持。由于缺少上级拨款,很多村民不愿意自己掏钱支付以上开支,没有建立起经费保障机制,农村的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寸步难行,严重制约了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的持续、长期开展。
3 促进农村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建设的有效途径
3.1 建立政府主导、因地制宜、统筹科学发展的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模式
政府作为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的主力军,政府能否积极引导、整体规划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因此,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统筹科学发展,在区政府的优惠政策下,将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落实到位,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本地的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模式,使其与新农村建设、美丽广西建设同步,打造出乡村独特的风采,避免一刀切现象。
3.2 建立政府外部监督与村民内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
政府部门相关人员应亲自走到村里、屯里深入调研,真正了解村民的真实情况,督促各项政策、项目的落实与推进。同时,要充分发挥村民内部监督作用,建立政府外部监督与村民内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坚决破除“治理-反弹-再治理”的怪圈,确保农村环境卫生治理与管理常态化、制度化进行[3]。
3.3 完善宣传教育体制,提高村民主体意识
在实际生活中,农民往往是农村环境问题的制造者、农村环境成本的承担者、农村环境保护的旁观者,但农民作为农村的主力,应当是良好环境的责任者、环境利益的共享者、環境保护的监督者,是农村环境保护的主体[4]。因此,要利用多种途径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的宣传工作,让村民认识到环境卫生治理的重要性,让文明卫生的理念深入民心,并将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变成每位村民的自觉行动,让每一位村民都自觉参与当地的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
3.4 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没有资金,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中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人员配置等都无法跟进。因此,要想使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有效、长期、持续开展,必须要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政府要建立完善的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建立“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赞助、农民自助”的多渠道投入机制,为农村环境整治提供保障[5]。1)将农村环境治理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中,保证对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的资金投入。2)鼓励外出创业的村民及其他各类企业捐助资金,回报家乡,并发动本地村民自主缴费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筹集资金。3)村干部要结合本村的具体情况,合理利用资金,加快建立并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6]。
4 结语
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作,应通过建立政府主导、因地制宜、统筹科学发展的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模式;建立政府外部监督与村民内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完善宣传教育体制,提高村民主体意识;多方筹措,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等途径建立科学有效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已有的治理成果,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深入开展,防止整治之风一吹过,避免不断反复治理。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19-07-13].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2] 吴强.天等全力打造生态养生胜地[J].当代广西,2014(22):62-64.
[3] 陆伟.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要有长效机制[N].玉溪日报,2014-11-19.
[4] 雷杰.农村环境保护中的农民主体性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4.
[5] 薛钰,吴兆明.构建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J].江苏农村经济,2010(6):59-60.
[6] 陈卫波,郝文格.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建设研究[J].今日中国论坛,2013(10):93-94.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