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永久咂摸的滋味
2019-12-16蒋林奇
民主 2019年11期
蒋林奇
虽是至尊的鼎鼐,烹煮的
这一把人间烟火,却是家常
上屋场那对石磨、那架谷碾子呢
曾经无奈地把生活磨得稀汤寡水
外婆和母亲围着土灶台把日子掰碎
大米糙点掺豆子,麦子带麸和高梁
红薯、荞麦、瓜菜,能够抵挡几度青黄
为了穷人这碗饭食,向着锤子镰刀谷穗
宏图的最高目标,他返祖般地
走向山野,沉入底层
红米南瓜野菜为食,饑饿便是一日三餐
草根树皮雪水充饥,苦难更是家常便饭
血水泡渍过的这把烟火,
最有资格放纵贫困的味蕾
但那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妙手
那双驾驽历史航向搅得周天寒彻的巨手
早早地不懈地高擎着西柏坡定制的戒尺
山珍海味、礼品馈赠禁入此门!
尽管这双手常把掉落餐桌的饭粒捡起,
摁进嘴里
吃剩的饭菜也要轮回 即便
韶山的竹笋、茶油、辣椒酱
也必须用草杆量过秤砣掂过算盘厘清
与乡情打捆铭记在心
高居庙堂的这把烟火,始终如一走着群众路线
参照古人水墨的笔意
万千江山,只约取三五只红白萝卜
几节莲藕、数枝笋尖 些许
白菜马齿苋和几只鱼虾几两熏腊
更有那生生不息的泥土芳香
让韩熙载夜宴的奢华在相邻的紫禁城传说吧
让满汉全席归于历史的尘土吧
依然贫血的中国啊,民以食为天!
他每当端起饭碗,总禁不住悲悯:
农民也有得吃就好了
用膳,一如他的书法,随意,率性,甚或潦草
不计时空不计食材和一日三餐的祖制
搪瓷缸子煮麦片,烤火炉子煨山药
一把小米,几丝面条,也过生日,也当宴席
几款“农民习惯”的食物,
被他点化为形而上的标志
常茹苦瓜,
叹曰清苦是一款人生不可或缺的味道
常吃辣椒,西瓜蘸辣椒,
辣椒当零食,辣椒拼白酒
让充满革命性的辣椒和土包子延安红爆世界
偶食红烧肉,一次奢侈的牙祭
是火源引燃思想,是巨能决胜疆场
这一把物又非物的党性的哲学的烟火啊
这人间最可永久咂摸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