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老街
2019-12-16唐盛明
唐盛明
滴水,又叫滴水岩,因河边岩洞而得名。其实,对滴水的印象,不是因为那个幽深的岩洞,而是那几条像梦一样的古色古香的街道。她的历史我没有深入考究,只知道这里曾经有出过几个状元、举人之类的辉煌。随着后来者纷纷走出这片清幽寂静,人丁越来越少,如今留下的只有这条老街了。
滴水老街,我记得小时候去过一次。母亲的后娘,我管她叫“零陵外婆”,在外公去世以后,她改嫁回到了滴水岩。有一年,我大概十岁吧,“零陵外婆”过大生日,母亲带我去滴水岩王家院子给她做寿,恰好经过老街。那时候不通车,船也很少,从唐湾嘴过渡,步行到滴水岩,差不多十几里山路。时近晌午,阳光照耀在参差不齐的屋宇上,除几户人家升起了淡蓝色的炊烟,滴水老街倒有点古朴与宁静。我和母亲当时是从渡口边那个石头垒砌的门楼进去的,穿过一条青石板铺就的街巷,显得狭长而幽深。
四十多年过去了,世事变迁,这滴水老街还在吗?我真想找个机会去滴水岩,再看看梦里依稀的滴水老街!好在文化界有一位朋友叫伍哥,他的老家就在滴水老街。聽说他是在那里长大的,他的二哥快80岁了,还住在老街原来的木板房里。前不久,伍哥突然提出陪我去他的老家滴水岩走走。
到了滴水岩,我们把车停在街旁的坪子上,从没有门楼的岔街进入滴水老街。伍哥边走边给我介绍,滴水老街系明末清初建筑群,街长约500米,两边店铺均用青砖砌墙;街面宽约2.5米,铺以方形青石板;街边用青条石砌筑,整齐划一,条石外边是檐沟,也铺的是青石板,每隔一段距离,置一青石雨水井,雨大不溢。街两头设有街门,现在门斗、门顶、门眼尚存。青砖、黛瓦、马头墙、青石板,饱经历史沧桑,更显得粗犷、古拙。从岔街转到正街,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发现青石板有的已经破碎,被水泥粗粗覆盖,只有几处台阶保存还算完好;两边的铺面呢,保留下来的也几乎人去楼空,有几幢木板房倒塌了,剩下一堆瓦砾。保存最好的就只有他二哥家门口那一段,在隔壁可以看见用青砖砌筑的铺了木板的柜台,邻舍门前摆着一张卖猪肉的长条形案桌,再过去几个铺面,则闲放着一个豆沙石斫成的石臼。
出得青石支撑的古门楼,滴水渡口静静地横卧在街口,偶有舟楫停泊于此。听伍哥说,这个古渡口有100多级青石台阶。滴水岩是连接古城祁阳与零陵(今冷水滩)黄阳司、高溪市古镇的重要航运通道,也是商品集散地与中转站,历来商贾云集,码头从早到晚,熙熙攘攘,一派繁华景象。可如今在下游修建了浯溪水电站,抬高的湘江水位完全淹没了青石台阶,目之所及只是茫茫的水面!伫立古渡口的廊道上,远远望见发源于湖南蓝山和广西兴安的湘江浩浩奔涌而来,在滴水岩忽然来了个90°以上的大拐弯,岸边山壁陡峭,怪石林立。码头对岸的田畴被湘江围成琵琶形半岛,绿稼翠树倒映在清澈如镜的碧波中,宛如翡翠琵琶。这时,正好有一艘小型客轮从琵琶洲方向驶来,激起的波浪拍打着岸边的岩石,也把我的思绪层层荡漾开来。
晌午了,伍哥邀请我到他二哥家里吃饭。原来伍哥的老家也是一幢木板房,虽然只有两层高,可楼板和楼梯都是用杉木做的,似乎还透着一种古韵。我们则一边喝酒,一边听他谈论着滴水老街的变迁和兴替。他二哥告诉我们,滴水老街于2003年5月被列入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还把那块黑底金字的牌匾拿出来看,并给我们讲述了电影《故园秋色》、电视剧《青年毛泽东》《陶铸的故事》在此取景拍摄,如何再现了昔日老街的繁华。
滴水岩洞离老街有一里多路远,老人执意要陪我们去看看。其实这岩洞当初挺有名气的,洞内钟乳石景观独具特色,支洞迂回,曲径通幽,前些年村里合股集资进行开发,曾游人如织。而今湘江河水淹到了洞口,只剩下石刻“滴水岩”三个大字和一副对联。过去还听说这洞内出产一种专吃岩浆的竹鱼,其肉质鲜美,细腻如脂,品之历久不忘。
当我们重新返回老街,天空竟下起了蒙蒙细雨,黛黑色屋檐垂挂着银线一样的珠帘。此刻,我们踏着一块块记录着繁华与沧桑的青石板,徜徉在两旁的青砖木板房之间,惊觉老街在历史与沧桑的交叠下,隐约透着一股老街不死、只是凋零的斑驳。岁月痕迹是在跨越时间、空间之后,一种最真诚、最质朴的美。那错落拥挤的房屋,奋力诉说着前人开垦建设的历史,却仍然掩不住逐渐凋零的事实,而斑驳陆离的瓦砾和砖墙依然坚守这里,老街还将有什么样的故事延续?
于老街高处的村级活动室前,我抬头望见了街后的猴子岭,悬崖峭壁临湘江右岸而立。不一会儿,我和伍哥辞别他的二哥,来到猴子岭绝壁之上,俯瞰那鳞次栉比的老街屋脊以及河对岸琵琶似的绿洲,云雾腾腾,河水汤汤,我分明感觉到了那《清明上河图》里的市声和充满古意的琵琶声,由远及近而来。
滴水岩,即使在这灰蒙蒙的天、细微微的雨里,也无损她的青葱碧绿与古朴宁静。这远离都市的老街,虽然寻觅不到古集镇那过去的繁华,却留给我们一片难得的幽静与安宁。这时,一种自然和谐与返璞归真的味道,随着阵阵细雨渗透我身体的每个感官,只是不知道这山清水秀掩映下的老街还能保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