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途径

2019-12-16王彦春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创新途径舞蹈教学学前教育专业

【摘要】众所周知,中职教育为社会提供了较多的技术性人才,为解决社会劳动力供需矛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主要是因为中职教育实现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知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实际的工作应用中,中职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岗位需求,在岗位归属感方面比高职、本科院校毕业生更高。可以说,中职教育活动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创建现代型社会的要求与日俱增,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中职教育,其教学活动必须能够实现创新发展,迎合现代社会人才培养需求,才能够赋予中职各个专业教育更高的活力,使中职毕业生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活动为切入点,展开对其教学现状的概述,分析其教学特点,最后采取措施实现创新发展。

【关键词】中职教育;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创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培育了一批具有幼儿园教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成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下的重要后盾。随着学前教育的基础性教育地位的确定,我国教育资源地区不均衡等成为影响学前教育在我国社会上的普及和教育水平的提升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若干的意见,旨在能够调节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问题,实现学前教育的普及化。如支持私立幼儿园的创建、对社区幼儿园展开统一监督管理等,这些措施都能够支持学前教育的迅猛发展。同时这也离不开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队伍,作为教育的主导者,教师的职业素养、专业程度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学校的水准和高度。因此,本文展开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某一项教学活动的创新研究,对于学前教育的整体化、系统化发展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在传统的幼教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实践性、技能型的人才,从而能够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能够随着学前教育的改革发展不断地创新既有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确保幼儿的基本素养、基本技能、道德品质等都能够得到提升。事实上,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同中职其他的专业教学具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影响着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内容、教学任务的变化。第一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既有师范性特点又有职业性特点。从中职教育的角度来看,不论是中职设置的哪一个专业,都要具有应用技术,能够應对提升社会生产力的任务;而从学前教育专业来看,中职学前教育是为了培育一批能够满足幼教机构教书育人的人才队伍。这就要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学生不仅仅能够自己学,更重要的是能够掌握教。因此可以说,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具有双向性特点;第二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具有双重性特点。同专业舞蹈教学相比,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教学仅仅是一种专业学习中的辅助工具。中职毕业生在进入到幼教机构过程中时,其舞蹈知识、舞蹈技能并不强求专业性、技能性,而是要求舞蹈能够具有丰富性和创新性。即能够借助舞蹈教学活动来赋予中职生、赋予幼儿玩耍、活动的机会,赋予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等。因此,可以说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下的舞蹈教学具有更高的辅助作用。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现状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忽视兴趣性

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学生的年龄阶段处于16-18周岁,除个别以舞蹈为兴趣的学生之外,大多数的中职生舞蹈基础为零,而在学习舞蹈前,需要学生能够展开身体,做出一些基础性的拉伸运动。而这些活动对于学生而言,可谓是苦不堪言,因此,导致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活动中,学生表现出畏惧、畏难的情绪,在舞蹈课堂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不高。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缺少科学性

要想完成高质量、高效率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活动,其根本在于能够清晰地掌握在中职教育活动下的舞蹈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但是事实上,在目前的中职学前教育活动中,教师更多的是以提升学生的技能为根本目的,忽视了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性特点,即中职课堂教育中在教学生学什么的时候也要求教会中职生怎么教授。由此使得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技能挺好,但是仅限于自己的舞蹈技能好,其无法将这些舞蹈动作分解,逐一地再交给幼儿;更重要的是,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下忽视了对幼儿发展特点的把握,在中职舞蹈课堂中教师并不能够传授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具有较高的集体性的、休闲娱乐性的舞蹈曲目,导致幼儿的舞蹈教学缺少育人作用。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途径

(一)转变观念,注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基础性

要想展开高质量的舞蹈教学活动,其根本在于能够掌握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特点,才能够循序渐进,有效地完成学生培养。第一是要求能够明确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中职舞蹈课堂教学中,不能完全以专业舞蹈教学的目标来要求中职生,而是要求在课堂舞蹈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导入一些新颖的操作性较简单的舞蹈动作。如在中职课堂中教师在完成对舞蹈基本分类的知识教学之后,传授给中职学生各项舞蹈的基本动作技巧,在每一堂舞蹈教学课堂中,教师同时传授给学生关于幼儿园舞蹈技能的基本特点。以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在舞蹈教学课堂中,教师在第一学期的舞蹈课堂中,以培育中职学生的舞蹈兴趣为主,让中职生能够完成对舞蹈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这种方式,中职舞蹈教学活动既不让舞蹈教学过于专业,也能够让中职学生从中掌握到舞蹈教学的内容。因此,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强调学习性的同时还要求强调教学性;第二是要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能够展开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如在舞蹈课堂中,教师必须能够传授给中职生一些舞蹈编舞技巧、舞蹈教学的技能,更要求能够将幼儿的特点导入到舞蹈教学中,从而使中职中的舞蹈教学真正地发挥其基础教学育人的作用。

(二)更换思想,注重调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兴趣性

对于中职生而言,只有调动其学习兴趣,才能够激发其主动探索创新的动力,因此,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能够尊重中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在课堂中采用小班制的教学方式,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参与舞蹈技能练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中。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班级人数为30人,教师采用分层教学方式,一些有舞蹈基础、舞蹈基本知识的学生一个小班,那些从未接触到舞蹈的学生一个班级,在课堂教学中,两个小班错开展开舞蹈教学,并且导入情境设置的方式,采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同当地幼儿园相合作的方式,使中职学生能够提前感受幼儿园的舞蹈内容,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总结出幼儿园不同的大班、中班、小班的舞蹈表演的特点,在感受到幼儿的可爱、舞蹈的美好的前提下完成舞蹈学习活动。

(三)优化方式,注重积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性

对于幼儿园的舞蹈活动而言,其根本特点在于创新性、综合性。一方面是每一个舞蹈编排随时都在变化,幼儿园舞蹈不是为了为难幼儿,而是为了调动幼儿的兴趣,培育幼儿的集体感、幼儿的观察力等基本素质的。只有符合幼儿阶段性发展的舞蹈编排才是好的幼儿舞蹈,这就是幼兒园舞蹈的综合性特点;另一方面是随着幼儿的成长、信息社会的发展,早些年的“小苹果”到现如今的“学猫叫”这些流行趋势都在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导入多种教学方式,如引导中职生参与到实际的幼儿园舞蹈活动中,让中职生能够感受导幼儿舞蹈的创新性特点。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为我国私立幼儿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有效地缓解了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资源分配不均的主要矛盾。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教学活动,其具有非专业性、创新性等特点,主要是为了让幼儿园的教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幼儿能够通过舞蹈活动掌握一些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必须能够让中职生体会到舞蹈的主要内涵,激发自身的舞蹈学习兴趣,还要能够赋予学生舞蹈的创新创造意识,让舞蹈能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断地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佳.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一体化的措施和途径[J].职业,2014(36):41-42.

[2]陶翠萍,林存敬.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全学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6(31):123-125.

[3]吕媚媚.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4(1):28-31.

[4]张建霞.中职学校推进书香校园建设的路径研究——以浙江信息工程学校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110-111,129.

作者简介:王彦春(1980-),男,汉族,云南师宗人,本科,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舞蹈教学、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创新途径舞蹈教学学前教育专业
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创新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浅谈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能力培养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民办应用型本科音乐表演专业舞蹈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
面向基层社会管理的群众文化活动与创新途径
烟草企业物流模式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