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作姿态”的游荡
2019-12-16刘郝
刘郝
《游荡集》
作家许知远最为大众所知的身份是谈话节目《十三邀》的主持人。《游荡集》是许知远的最新散文游记,收集的是许知远旅途中的意念断片:他在旧金山与横滨做了闲荡,与姜文在一个午后喝了威士忌,听一个香港人在特拉维夫唱了《我在祖国献石油》,它们曾散落在某个航班的餐桌上,某个县城空挡的酒吧里。
自序中,许知远表达了“以Jan Morris和奈保尔为榜样,他们皆周游世界、饱经人事,他们能在现实与历史间自由思考,能在写作中精确捕捉当下之情绪,并探测到它的过去与未来”。
这本书仿佛是许知远旅行中的喃喃自语,又像是穿梭在不同文化,不同人群时的朋友圈见闻,在这里,能看到自诩为知识分子的许知远的野心,也能读到在审查之下他小心翼翼地试探,更能听到他对当代公众精神贫瘠的批判,另外还有他略显矛盾的“端着”和“装”。在《游荡集》的创作中,许知远依旧保持了这一姿态。每到一地,他必思考,必怀疑,必打量。“现在是这样的”就应该是这样吗?看了许知远你会知道,也许是未必的。
开篇是《灿烂的“野蛮人”》,讲的是他采访那个曾经拍过《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姜文的前后过程和个人感受。文中一个有趣的细节姜文准备了一瓶Lagvulin 8年,他写道“它的泥煤味让我着迷”。用“泥煤味”来形容拉菲酒,正是这个细节,牵扯出许知远身上第一个有趣的矛盾,也就是以“文化人”自居但却向往着“野蛮人”恣意。许知远从未掩饰过对自身知识分子、精英、媒体人、文化人的认同,并守在一个精英知识分子的态度角落,以自己的智识不断刺激和挑战着公众的认知。
正如他的访谈节目《十三邀》一样,许知远浑身上下透露着那种略显生硬的知识分子姿态。他不理解为什么大众文化产品一定要向娱乐性无限靠近,不理解为什么商业利益要靠牺牲底线来实现。他琢磨不透这个时代,不大想放弃自己的固有原则,那种执拗的态度显得有几分偏执,但正是这种思考,才会让人们讶异地意识到,原来现在的趋势和潮流未必就是正确的,不能推翻的。
《空的空间》
英国国宝级导演、现代实验戏剧之父彼得·布鲁克在僵死的戏剧、神圣的戏剧、粗俗的戏剧和当下的戏剧四篇檄文中,分享了他具有开放性的舞台空间概念、充满原创力的戏剧观,同时旁征博引20世纪重要的表演艺术大师们的戏剧理念与创作,对20世纪以来的戏剧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八千里路云和月》
白先勇全新作品集,在字里行间深感生命中值得纪念的这些人、那些事,是永远回忆不完的人生财富,折射出他的成长经历、心路历程及审美理想。白先勇用毕生的沉淀之笔,描绘了一幅至真的生命画卷,引领读者逐渐碰触热得发烫的文学家胸怀。
《征服自然:水、景观与现代德国的形成》
250年來,德国人开垦沼泽,排干酸沼,将莱茵河裁弯取直,建设威廉港,在河流高峡修筑大坝。现代景观形成的历史,也是现代国家形成的历史。本书以德国为例,考察了环境改造的背后都蕴藏着深厚的政治、文化、经济、生态因素,同时对人类“征服”自然所付出的巨大代价进行了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