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携手将学习引向深入
2019-12-16徐苗
徐苗
摘要:本文以交互动画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为例介绍了混合式教学改革中,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目标、任务与开展方式。详细介绍了线上资源的准备、线上学习方式的开展、线上学习评价方式以及线下深度学习的组织形式、开展方式等。
关键词:线上学习;线下学习;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0-0117-02
交互动画设计是基于Animate平台的ActionScript3.0的学习,实现交互式动画程序的开发。学习达成的最终目的是在Animate平台上利用ActionScript3.0语言创建交互式动画。学生学习深入的标志是能够与同学协作开发出基于某一主题的有若干场景的具有多种交互方式的动画小程序。
混合式教学,即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可以把学习者的学习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所谓“线上”学习是指利用在互联网上进行的学习,山东理工大学学生的线上学习主要是借助于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所谓“线下”学习是指课堂教学,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中进行的学习。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可以把学习者的学习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
1学生线上学什么?怎么学?教师需要提供什么?怎样提供?
1)通过学情分析和网上在线调查,确定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明确线上学习内容和线下学习内容。
对于交互动画设计这门课程来说,语言的学习是关键和基础。这门课程作为信息化试点项目立项之后,在1501春季数媒学生和1601春季数媒学生中开设过。根据对这两级学生先修课程的调查。这两届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正处在大学三年级的学习阶段,在之前的课程中曾经不止一次地接触过编程语言的学习。诸如C语言、JavaScript等语言。高级编程语言之间是相通的,因此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学情,在开设课程之前,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上调查问卷对学生的先修课程以及对语言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
基于学情调查以及语言基础性的特点,课程中的习Action-Script3.0的语法规范、常用类、方法、属性以及时间的使用、具有不同交互功能的简单小程序的编写等内容将通过线上学习进行。
2)教师通过对学习目标进行细分,根据细分后的学习目标准确有针对性提供学习资源。
交互动画设计学习资源在创建的时候注意将学习目标进行细分,根据细分后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资源。将Action-Script3.0的语言学习细分为10大部分,完成10大任务目标,这10大学习任务掌握了ActionScript3.0基本的语言基础和常见的交互方式的编写也就掌握了。配合10大学习目标,划分出了必做实例和拓展实例两部分,必做实例属于基础学习部分,主要涉及编程语句的基本语法,编程规范与一般应用。拓展实例部分属于更加高级和灵活的应用。这两部分实例可以满足不同编程基础和不同学习需求的同学,对于一般的同学学习必做实例就可以了,对于基础比较好想进一步提高的同学可以学习拓展实例。使同学们通过教学平台也能够实现不同需求的学习。
3)教师利用网上教学平台教学活动版块,提供多种线上学习服务,保证线上学习的顺利开展。
首先,老师通过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选择。在学习资源中给学生提供了ActionScript3.0背景知识,知识点及实例难点解析,交互方式知识点详解,重要方法解析等学习资源,涵盖了ActionScript3.0中所用到的重要的类、属性、事件和方法。在“ActionScript3.0背景知识”版块中,主要是为学生们学习ActionScript3.0基本的语法规范提供了各种资料和帮助。“交互方式知识点详解”版块主要针对鼠标事件和键盘事件等常见的交互方式提供解释和帮助。“知识点及实例难点解析”则是针对必做实例和拓展实例的难点部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自主完成实例的编写。“重要方法解析”则是针对Ac-tionScript3.0里面使用频率较高的重要方法进行动画讲解,十分形象直观。
其次,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活动中“答疑讨论”版块,让学生线上问题线上解决。在答疑版块中,在“常见问题”答疑区,教师事先将程序编写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汇总,学生在程序编译过程中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个别化问题,可以再“问题讨论区”发布,老师每周固定时间会进行线上解答,同时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解答疑难问题。通过多样化的线上答疑,学生们90%的问题都可以得到线上解答,线上产生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答,可以扫清学生线上学习的障碍,对保证线上学习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4)学生利用网上教学平台多样化功能,及時检验线上学习成果,保证线上学习的质量。
首先,通过细分学习目标之后,每一部分知识都对应知识目标,学生在学习完某一部分知识之后可以自行比对知识目标,对学习效果进行初步检测。
其次,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试题试卷库中对照相应的知识点,将相应的知识点编制成考核题目,形成可以检测学习目标的试题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组织在线测试。根据组织经验,试题库中的试题以填空题、选择题和判断题为宜,这样的题目易于系统自动判分,也方便学生使用多样化的移动终端作答,便利化的使用条件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测试评价。填空题、选择题和判断题这类题型便于作答不会占用太多的时间,测试完毕之后系统自动判分可以当场公布考试成绩,从而第一时间得到成绩反馈,从而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2015、2016级交互动画设计课程进行过程中,教师每次测试会安排10道题目,课程结束共安排10次测试,共计100分,在线测试部分的分值将会以20%计入最后的成绩,计人课程考核的成绩也会激发学生参与过程性评价的积极性。在10次在线测试设计时要注意题目设计的针对性强,每一次在线测试对应10大学习目标的某一个特定目标。
2学生线下学什么?怎么学?教师需要组织什么?怎样组织?
2.1由教师带领学生亲历综合性交互动画项目设计的全过程
学生线下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综合性的交互动画设计项目的开发流程,体验团队组织交互式动画项目的过程和意义。从而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线下教学的主要意义是为学生的深入学习助力,详解综合性交互动画项目的设计与开发过程引导和帮助学生组织设计团队,合理选择设计题目,通过团队成员合作去完成一个综合性的学习项目。
2.2教师通过设计合理化研究型学习项目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实现学生团队的自主设计与开发
通过线上和线下学习相结合,借助研究性学习项目平台,真正实现学生主动的知识构建将学习引向深人。线上编程语言的学习,线下综合性交互动画项目的设计与制作过程的讲解都为学生深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综合设计性项目以网络教学平台中的教学活动中的研究型教学模块为依托展开进行。
线下教学讲完四个综合性交互性动画设计项目后,在学期中段发布研究性学习项目—情景交互动画设计。研究性学习项目的开展采用线上报名组队领取项目方式,线下讨论协作的基本方式进行。小组进度汇报采用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展开。线上进行设计文档的提交,线下进行课堂主题汇报、设计成果汇报和成果展示汇报。整个研究型学习项目贯穿线上和线下两个环节。充分利用了网络教学平台和线下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研究型项目实施流程:老师发布研究性课题f主题要求、制作要求、成果展示要求、小组评价细则、个人评价细则等)——组长组队选择课题——队员选择相应小队加入——制定计划进度——上传成果展示。线下课堂由组员轮流进行课堂主题汇报、设计成果汇报和成果展示汇报,展示交流,达成小组之间的竞争。老师可以通过线下课堂汇报更加直观的了解各小組的进展情况,面对面的解答疑问。成果展示包括场景设计与角色设计、交互脚本设计、前台与后台文件、综合性交互设计项目展示。
首先发动学生自主组队,根据交互式动画的特点,推荐团队中的人员组成,由学生自由组队,学生将组队信息由组长发布到教学平台上,小组成员确定之后确定人员及分工。
以下详细介绍2016级交互动画设计课程研究型学习项目的实施环节。
首先,老师在“教学活动——研究型学习”中发布研究型项目主题和设计提示。
主题选择:(青从几个备选主题选择一个作为项目设计主题来源)
1)自拟公益主题(世界睡眠日、全国爱耳日、世界日等或者其他公益选题);
2)中华老字号(观看纪录片《中华老字号》从中提炼一个主题1;
3)淄博陶瓷主题(可介绍淄博陶瓷历史、特点或者某件陶瓷的故事);
4)淄博蹴鞠主题(可介绍古代蹴鞠知识或者蹴鞠的发展史或者关于蹴鞠的小故事);
5)QQFamily世界没有陌生人。
设计提示:
1)可以通过交互动画的形式讲一个故事;2)可以通过交互动画的形式讲述一段历史;3)可以通过交互动画的形式传递知识;4)可以通过交互动画的形式传递一种理念。
其次提出明确的制作要求,要求明确有助于学生项目的准确开展。
1)主题明确;2)一个以上主要角色;3)3-5个交互情景;4)多种交互方式;5)画面尺寸为1280*720像素。
第三,提出具体的团队成果要求:
1)情景交互动画设计脚本;2)场景设计图、角色设计图;3)作品的源文件与生成文件;4)小组成员名单与小组成员贡献表。
第四,提交完善的团队成员贡献表,作为团队评价的重要依据。
“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要想顺利开展,需要清晰的思路指引,良好的平台做支撑,丰富的活动保质量。通过交互动画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在2015级和2016级学生中的开展,确实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学习的深度,学生在课程结束时都能够在团队成员的合作下开发出一款切合主题的具有多种交互方式的交互动画。
【通联编辑:闻翔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