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的使命与职责
2019-12-16古丽江·扎尔肯别克
古丽江·扎尔肯别克
【摘要】本文对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的使命和工作要点进行了剖析,并解析了讲好中国故事的内涵与所承载的时代特点,探讨少数民族语言广播与中国故事的关系,强调少数民族语言广播要把握时代脉搏,传播中国故事最强音,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提高国家话语权。
【关键词】少数民族语言 广播 中国故事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故事丰富多彩,怎样讲好中国故事呢?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敦煌研究院听取汇报时强调,敦煌文化是中华文明同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果。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不断坚定文化自信。要加强对国粹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和扶持,加强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数民族语言广播是国内唯一一家全国性的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它是我们党联系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空中纽带,是维护我们这个拥有56个民族大家庭团结、和谐、稳定、发展的一支空中力量。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重视少数民族语言广播,1950年5月22日,在中央政府的关心指导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办公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实现了藏语广播节目的开播。紧接着又有了蒙古语、朝鲜语、壮语以及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广播节目。此后多年,全国各民族地区也先后开办了近 30 个语种的少数民族语言广播节目或频率。2009年3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藏语频率开播。少数民族语言广播为我国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应继承传统,讲好中国故事,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一、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的使命
(一)认清“五个并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办好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的政治保障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当下,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少数民族语言广播是党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宣传喉舌,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的民族工作面临“五个并存”的阶段性特征,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的势头和发展低水平并存,国家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和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仍然薄弱并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趋势增强和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上升并存,反对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斗争成效显著和局部地区暴力恐怖活动活跃多发并存”。①民族工作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充满挑战。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在宣传过程中要认真把握民族工作“五个并存”的特性,把握时代脉搏,关注发展大势,坚定政治立场,保持清醒头脑,为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繁荣发展强基固本。
(二)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区域大发展大繁荣是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的工作立足点
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工作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正确意识形态的建立与巩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做好少数民族地区宣传,有利于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历史观,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保持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少数民族语言广播要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流和中国人民蓬勃向上的风貌展示好。2017年10月,人民网微视频《56个民族儿女寄语十九大》通过采访56位各民族代表,讲述各民族团结友爱、和谐发展的故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作品总浏览量超过5亿人次。这说明民族宣传工作只要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就可以引来关注、受到欢迎。少数民族语言广播要积极打造融媒体传播,全方位、多层次报道好少数民族群众积极奋进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以少数民族受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凝聚人心。
二、中国故事的内涵
讲好中国故事这一概念在《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2018年版)》中有充分的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的贺信中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唱响奋进凯歌,凝聚民族力量”。
第一,中国故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创造的那些精彩而感人的故事,体现中国人民在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美好愿望的过程中所展示的勤劳和智慧、拼搏和进取,在国家梦、民族梦、个人梦相互交织时所展示的开放、包容、合作、共赢。
第二,中国故事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家发展和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发展道路给予越来越多的肯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理论建设、思想建设,构成了具有中国风格的价值观表达,也书写着一个又一个主题深刻、内容丰富的中国故事。
第三,中国故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國时代精神的彰显。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创造了许许多多璀璨的东方文明成果。自强不息、团结奋进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情感主线。讲好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国故事,可以极大地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可以说,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繁荣兴盛,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中华民族素来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能够保持自己并吸纳外来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传承并传播这种文化自觉,是新闻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越来越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其影响力巨大。中国媒体,当然也包括少数民族语言广播,有责任和义务把中国的故事传出去,讲给世界人民听,也有责任和义务把世界的故事传进来,讲给中国人民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世界发展提出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现在的中国与世界已经越来越不可分隔。
第四,中国故事是真实的故事、百姓的故事。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谈到:“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优秀的文化作品就是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要走进人民群众的生活,创造出真实生动的文化作品。无论是借助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无论表现形式是抽象的还是现代、后现代的,讲述的故事都是要表达出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感,在受众中产生共鸣。
三、少数民族语言广播与中国故事的关系
我国的少数民族语言广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前进,已经形成了多语种、多层次、多渠道、较为系统的传播体系。为少数民族地区的进步和团结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把握时代脉搏,传播中国故事最强音
1.讲好民族团结的故事
少数民族语言广播是党的重要宣传窗口,是党的重要思想阵地和宣传舆论阵地,讲好中国故事,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各民族团结。现在,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思潮、势力相互交织、激荡;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任何一处发生的微小事件都可能引来全世界的关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地域广大,许多少数民族分布在边疆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相对欠发达。少数民族语言广播要充分学习和把握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全面把握民族工作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即“五个并存”,讲究方法,多维度地解析新闻内容,宣扬好典范、好榜样,传递正能量,营造健康、和谐、有序的舆论环境。如2014年天山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真爱》,既是一部歌颂母爱的影片,更是一部民族融合的颂歌。该电影讲述了一位维吾尔族母亲靠自己的勤劳把来自6个不同民族的19个孩子养大成人的故事。电影真实地反映了新疆人现实的生活观和民族观——全疆各民族群众就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大家是相互帮助、相互关爱的。围绕这个题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哈萨克语广播和维吾尔语广播进行了多次报道,这样的故事温暖人心,得到了各民族听众的认可。
2.讲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大发展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新疆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棉花生产基地,天然气产量全国第一,还有近30个对外口岸,与16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和科技合作关系。青藏铁路通车之后,西藏成为世界旅游热门“打卡”地。内蒙古城镇居民医保覆盖率达到80%以上,农村的医保率达到94%,九年制义务教育达到了99.8%。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广西在全国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特别是近些年来,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在南宁举办,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纳入了国家的发展战略。党和国家始终大力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坚持采用国家幫助、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民族地区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实现了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的实质性飞跃。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应通过自己的传播,让世界各地的人民一同感受中国大地上各族人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同见证中国的成长。
(二)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提高国家话语权
1.充分利用少数民族语言节目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融合发展的国家,在边疆省区有许多跨境而居的少数民族人口,他们源于同一民族,有共同的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蒙古语、藏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朝鲜语5种少数民族语言广播节目广受欢迎。而且,与我国接壤的国家和地区人民也会关注和收听我们的广播。由于语言相同或相近,加之电波的跨境性与网络新媒体的无国界,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同时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因此,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而生动的中国,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是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
2.讲好民族团结故事,推进民族工作发展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西方一些敌对势力时时寻找时机企图破坏中国形象,特别是总想在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制造矛盾,挑起民族对立。因此,做好边疆各族群众的思想工作尤为重要。少数民族语言广播要担负起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责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各项工作稳步发展,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
3.在“一带一路”合作中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少数民族语言广播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很多国家都有关联,从中国出发的6条经济走廊中,有5条路线都是从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区出发,因此打造少数民族语言广播节目品牌对我国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组建为契机,央广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努力打造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央广少数民族语言广播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
第一,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央广少数民族语言广播需要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在媒体多元化、传播主体多样化、用户需求差异化的今天,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在同一时空竞争的媒体生态中,必须在准确把握融媒体规律的前提下,结结实实锻造传播力、引导力,提升影响力、公信力,拓展主战场,让主旋律、正能量能像阳光雨露一样,洒满中国边疆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说起影响力,具有近70年历史的央广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在广播界已经成为老百姓最亲近的朋友。如今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哈萨克语微信公众平台拥有7万用户,在受众眼里它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传播力的形成依靠先网后台、融媒体的多方面报道和积极有效的宣传指导;引导力来自央广少数民族语言广播作为国家级媒体引领主旋律,体现媒体界的最新发展趋势;影响力的提高来源于权威可信的信息以及具有高业务水平的工作团队;公信力是央广少数民族语言广播最基本的工作追求。
第二,央广少数民族语言广播整合传播团队,丰富传播主体。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会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发现者和传播者。央广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的传播区域是祖国的边疆,这需要我们培养一批民间传播团队,利用新媒体协同发声,形成立体化的传播格局,不但在国内讲好中国故事,更提升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在对外传播中的影响力。央广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在以官方传播为主的同时,发挥民间传播的力量,扩大民间交流传播元素,增加来自民间的声音。央广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的节目尤其在中亚国家有一定的影响力。如今,新媒体的广泛运用,也使这些国家能够更及时、更丰富、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发生的变化、崭新的面貌,把中国的声音、中国的文化、中国的价值观传向世界。2019年9月,央广哈萨克语广播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创作的《同心共筑中国梦》音乐短片作品在央广微信公众平台上获得了55万+的访问量,新增用户1.2 万人。这项活动从民间征集了600余首作品,从中精选出7首,拍摄制作成音乐短片。这种本部与地方、专业与非专业的携手合作,不但体现了新型融合媒体的特性,更进一步推动了广播工作的与时俱进。
第三,拓展传播渠道,提高传播的覆盖率。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后,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的工作深度和广度日益增强。具有近70年历史的少数民族语言广播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大众面前。节目内容和形式得到创新和丰富,启动“抖音”、微信等多种传播手段,推进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央广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在传播好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同时,也带动了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政策在邊疆地区的传播、巩固和执行,从而发挥了国家级媒体应当具有的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影响力。少数民族语言广播不但要拓展国内新媒体平台,还要发挥海外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借助当地新媒体传播中国价值观念。近几年,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在海外专门设立了脸书(Facebook)哈萨克语、维吾尔语等多种语言账号,为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和中亚国家间的多方良好合作、友谊发展起到了桥梁作用。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可以为各国人民提供平等互动、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文明共鉴的媒介交流平台,这也正是少数民族语言广播节目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注释
①《习近平的民族观》,人民网,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824/c1001-27508701.html.
②《人民日报评论员: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人民网,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8/0830/c1003-30259617.html.
③《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2018年版),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8年版。
④《习近平讲故事: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人民网, http://cpc.people.com.cn/n1/2019/0822/c64094-31309588.html.
(作者单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少数民族语言广播中心)
(本文编辑: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