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细节才能“带病延年”
2019-12-16张天成
张天成
随着人均寿命在不断延長,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正面临这样的课题:如何在罹患多种慢病的状态下活得有质量?对此,上海九院老年病科陈朝婷副主任医师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遵从医嘱随访复诊
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应在治疗过程中加强自我检测和随访复诊。如今,各种家用测量仪器已相当便宜且使用便捷,这极大方便了老人平时自我监测血压、心率、血糖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控制情况,有利于发现疾病的变化。最好还能用表格形式记录下来,去医院就诊时带上这份自我监测的“健康日记”,就能方便医生较为全面地判断其疾病是否控制稳定、是否需要调整方案或进一步检查。
不少老年人认为门诊随访就是配配药,其实不然。陈医生指出,善于利用好每次就诊时间,把近期药物治疗中的身体变化情况准确和全面地反馈给医生,有助于医生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将疾病控制于最佳状态。
不可忽视异常情况
由于老年人发病往往隐匿和不典型,千万不可忽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变化,它们的出现常常是发病的征兆。比如低热、淡漠、乏力、易汗、消瘦、性情改变、易怒易躁、头晕眼花、心慌气短、食欲减退、懒言少动、轻度浮肿、苍白发绀等异样状态,一定要及时就诊查明引起的原因;如平时家庭监测指标出现较明显变化,也一样不可忽视或拖延。
当身体状况变化而发出异常信号时,很多老年人出于怕麻烦的心理,认为不太严重就“熬过去”。其实这样硬撑往往容易错失最佳治疗时机,甚至危及生命。如果忽视疾病征兆,等到发生了低血糖昏迷、脑卒中、呼吸衰竭或心肌梗死等重要脏器不可逆的损害。老年人一旦出现高热、昏迷晕厥、偏瘫失语、大小便失禁、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浮肿、咳痰喘、不同部位的出血(痰血、咯血、呕血、血尿、便血等)和疼痛(胸、腹、四肢、关节等)等明显的疾病症状时,一定要快速救治,不可拖延耽搁。
规范服药注意细节
由于老年人身体功能老化,导致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改变,稍有不慎就容易发生药物蓄积中毒或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对老年患者处方更强调安全的剂量与合理的疗程,在全面评估和综合权衡后尽可能地减少药物种类,选用安全、长效、服用方便且一药多用的品种。老年患者在就医时,尤其要做到以下几点:①不隐瞒、遗漏病史,据实详细告诉医生;②正确告知服药的种类、剂量和服法;③对医生开的新药要弄清楚剂量、服法和常见的不良反应,不明白处要多咨询,最好还能详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证等做到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