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七维交互”的“双主体”育人模式背景下的信息技术类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9-12-16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校企主体育人

(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天津 300180)

在当今科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类专业的职业教育面临知识、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育人模式下,中职学校培养的信息类技术人才经过三年的人才培养周期,毕业后无法满足行业企业发展需要,所以需要一种能与行业企业伴随式成长的育人模式,实现校企深度紧密合作的人才培养过程,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我校多年来不断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并且在信息技术类专业群,形成了良好的校企深度合作基础,合作企业数达十余家,在十余门课程中探索了“企业项目植入”的教学模式,近十年来为天津IT产业培养千余名信息类技术技能人才。

一、主要目标

为主动适应天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在原有的信息技术类专业良好的校企合作基础上,我们将探索构建校企“七维交互”的“双主体”育人模式,即由学校和企业构成的“双主体”,将专业知识和生产知识相结合,将理论教学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将素质教育与技能培养相结合,从“专业开发、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实训室建设、师资和学生”七个维度,分别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实践等诸要素,构建“双主体”育人模式,其根本目的和共同责任是为天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信息类技术技能型人才,这是产教深度融合在实施层面落地的重要途径。

二、工作过程

(一)融入“产业”要素,校企共同开发专业和专业方向

产业的发展是职业教育的风向标,在开发新专业过程中,我们始终瞄准产业发展趋势,把产业要素融入到专业设置和开发中。几年来先后与天津一商友谊公司、济宁嘉德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阳光力天建筑装饰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面的协议,本着共赢的原则,在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下深度参与对方的工作,为我校信息系的专业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按照教育部及教委专业设置及专业目录要求,先后和企业一起共同开发了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安全方向)、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方向)等专业和专业方向。与高职院校合作建立了软件开发等大专层次的专业,与我校继续教育办公室合作开发了环境艺术专业。反映了信息类“产业”发展趋势需要,培养对接产业需要的专业和方向。

(二)融入“行业、实践”要素,校企构建“四段两推进”人才培养模式

几年来,我系紧紧围绕行业需求、行业标准、行业新技术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同时在校企合作开展的工学结合中注重“实践”要素,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进一步规范了人才培养的系统性、目标性和针对性。校企作为人才培养的“双主体”,共同构建了具有“行业、实践”特色的“四段两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强化突出实践要素,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吸收消化所学知识、增长个人的技能和才干。

信息系在众多优秀企业中筛选四家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构建了“四段两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在校三年中,第1阶段开学初进行1周“识岗”实践,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未来就业岗位、岗位需求以及企业文化,感受企业工作环境的氛围,同时帮助学生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第2阶段在学校设计工作室分批进行2周“预岗”实践,帮助学生明确本专业的岗位技能目标和今后的学习方向。第3阶段学生分批次到企业真实环境开展为期4周的“上岗”实践,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职业能力。第4阶段直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通过项目教学法,将企业真实项目植入专业课程,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过程、毕业即就业的双对接。

(三)渗透“职业”要素,校企构建“三期五能式”课程体系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根据典型企业对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要求,建构了“职业专项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的专业基础课程(学徒适应期)、专业技能核心课程(学徒成长期)、岗位综合实训课程及顶岗实习(学徒成熟期)“三期五能式”课程体系,在这个课程体系中每个学习阶段都构成职业能力发展系统,实现递进式培养,使专业各项职业能力得到整体提升(如图1所示)。

图1 “三期五能式”课程体系

(四)融入“行业”要素,校企开发专业课程

为真正将信息类职业能力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使得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程项目,为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以及顶岗实习奠定良好基础,我系同4家合作企业以国家行业标准为依托,共同制定了4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同时编写项目化校本教材3部,《住宅室内设计》、《Photoshop CS5案例教程》、《建筑效果图岗位实训》,使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均在授课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

(五)融入“企业”要素,校企共建“五位一体”生产实训基地

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中,从设备选择,实习环境,实习项目设计等方面,注重体现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工作的技术含量和职业氛围。实习基地建设集产、学、研、培、赛五位于一体,具备项目开发、学生实训、教学研究、对外培训、技能竞赛等功能(图略),同时完善企业文化、教学组织和运行管理制度,每年除完成教学任务外还承担了500余人次的企业员工培训,并依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共同编写了4门实训课程的实训指导书,实现课堂、实训室、企业工作岗位相互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提升了该专业的教科研水平,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技能训练平台。

(六)融入“专业”要素,校企共同打造“双能型” 教学团队

在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下,“双能型” 教学团队由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专业教师两部分共同组成,前者强调企业岗位技术的“专业化”要素,后者强化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专业化”要素。首先,我们聘请长期合作企业的技术骨干组成岗位“专业化”教学团队,参与课程标准、教学计划等编写,整合项目化课程教学资源,将企业的技术标准植入课堂,指导学生参与项目建设,工学交替的生产性实训指导,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难题等工作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直接和间接培养信息类技术技能人才。其次,我校的信息类专业教师重点培养两种能力:一是优秀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二是具有企业生产、经营、技术研发能力。通过组织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和企业兼职教师结对子,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几年来我系15名教师先后到天津一商友谊公司等企业参与生产、经营、项目开发工作,把教学中的问题带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求解,在实践中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与校企共同开发编写4本教材,开发4 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共同参与《中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与实践》课题研究。在教师大赛和指导学生参加的各类技能大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与企业技术骨干共同成为职业教育教学的“专业化”教学团队。

(七)融入“岗位”要素,共同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 ,培养“高适型”学生

在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过程中,学生在“岗位”要素融入的过程中,又具有了“企业学徒”的第二重身份,学生不仅要强化专业知识,而且理解和掌握岗位职业标准、流程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专业素养,尤其在企业期间,由企业重点对学生进行制度教育、团队合作教育,校企双方共同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条件保障

(一)制度保障

在“七维交互”的“双主体”育人模式中,学校建立《校企合作运行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工作考核制度》、《校企合作委员会工作制度》、《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校企合作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构建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的长效运行机制,促进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从制度、管理、办法、资金管理等方面形成系列制度。

(二)人员组织保障

为推进“七维交互”的“双主体”育人模式深入持续发展,学校建立了由校企合作办公室、教学工作处、学生工作处、就业办公室、教学督导处和教学系部组成的项目化横向管理组织机构,从优选合作校企到专业教学内容对接,到学生企业实践,顶岗实习到就业各环节,研究决定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中的重大事项,落实建设资金和相关政策。

四、主要成果

(一)培养学生成绩突出

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的实施, 100%的学生参加了岗位体验的活动,职业资格证书的取证率达到了100%,就业对口率达到了90%。近四年,参加全国和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获国家级二等奖1个、三等奖4个,市级一等奖3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1个。全国商科院校“爱丁数码杯”夏令营录入比赛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5个。全国和天津市“文明风采”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1个、市级一等奖1个,三等奖1个。

(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显著

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的实施,教师教学能力得到很大提升。近四年来,发表国家级论文11篇,参与商科论文评比25篇,一等奖1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12个。参与国家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1个。校企共计编写教材4本。全国和天津市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获国家级二等奖3个,市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和三等奖1个。全国微课比赛中获二等奖2个,三等奖5个,优秀奖1个。天津市“畅洋杯”教师技能大赛二等奖2个。全国视频公开课教学视频二等奖2个。同时,信息系专业带头人罗维老师由于教学业绩突出,被获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黄炎培优秀教师。

(三)学校育人能力提升

学校通过开展“七维交互”的“双主体”育人模式,校企实现深度融合,为学校带来育人能力的全面提升设备,尤其是依托各专业建设项目,实现设备生均值由7900元/人增加到10400元/人,实训室面积由1200增加到2000平方米,校企合作数由10增加到15家,校外实训基地企业数量增加5个,生产性实训课时比例由19%增加到23%。

五、影响与评价

近四年,“七维交互”的“双主体”育人模式实现了与典型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实现了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育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学生的职业资格取证率达到了 100%,毕业生就业对口率达到了90%,为我校信息类专业培养大量技术技能人才,该专业被评为市级重点专业,招生中报考信息类专业学生的数量和质量都在稳步提升,每年增加1个班。通过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组织学生们为872头等舱公交车设计3类作品,受到公交公司好评。

“七维交互”的“双主体”育人模式培养的“双能型”教学团队,承担了500人次的集团内职工培训。天津教育报对专业带头人教学事迹进行报道,派出3位教师到7所中高职学校进行成果材料交流,同时20人次教师在各类比赛获奖。2018年《基于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背景下的信息技术类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参与了2项课题研究,论文发表6篇,编写出版教材3本。

先进的校企合作模式,卓有成效的人才培养质量,多家典型行业企业在专业教学中的对接和引入,使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更受企业欢迎,并到高职院校、相关企业进行分享交流,吸引20余所同行院校交流学习,为全国信息类中职学校创造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六、体会与思考

首先,实施和成效突出。在“七维交互”的“双主体”育人模式中,我们认为其之所以得以顺利有效实施,是我们遵循了职业教育教学的规律,抓住了行业企业新技术发展快而育人滞后性矛盾解决的关键点,秉承了校企合作“校企师生”多方共赢,各取所需的合作原则,才能构建和持续实施这种模式。

其次,关键要素把控不足。信息技术类专业在实施“七维交互”的“双主体”育人模式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打造校企合作关键要素“双能型”师资教学团队,如何有效激励企业技术骨干投入到育人过程中,如何快速提升学校专业教师的能力,至关重要。

两次,强化长效机制建设。“七维交互”的“双主体”育人模式能够长期持续深化,必然要通过一系列的校企合作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充分明确并满足校企双方“所需”,才能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的长效机制,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校企主体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论碳审计主体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何谓“主体间性”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