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互动策略探微

2019-12-16江苏省新沂市行知学校丁洪波

数学大世界 2019年31期
关键词:内角交流探究

江苏省新沂市行知学校 丁洪波

教学的本质是互动和交流。有效互动是课堂改革的突破口,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互动课堂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开展交互活动,促进学生资源共享,在互动中获取和整合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互动,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谈三点体会。

一、改变传统模式,落实互动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输入模式为主,这种灌输教学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兴趣困乏、学习被动,学习效率较低,最关键的是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沉默,缺乏互动。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创新教学理念,构建互动课堂。

学生在充分思考之后,教师启发学生:你是怎样改写的?与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方法。

这样,学生有的想到分母改为12,有的改为24,有的还改为36、48 等,之后,教师让学生将这些方法进行比较,哪个最为简单,并对将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为分母相同的分数的过程叫“通分”进行总结和概括,这样,学生积极主动,主动交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互动课堂的构建是学讲计划的需要,是学生学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学讲模式的课堂上,教师退居二线,学生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真正“学进去”,再“讲出来”,在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学生的思维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发展,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交流的舞台。

二、设计发散性问题,开展讨论互动

互动课堂的主要标志是学生主动参与,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积极探究、乐于讨论。为此,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发散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探究活动,以讨论促互动、以探究而互动。

课堂讨论是互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教师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讨论,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此,问题是思维和互动的支点,通过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实现资源和思维的共享,促进学生真正互动。

如《2、3、5 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时,课堂之初,教师先给出2 组数:

第一组:1、3、5、7、9、11、13、15、17、19、21、23、25……

第二组:2、4、6、8、10、12、14、16、18、20、22、24、26……

提出问题:(1)第一组数是_____数; (2)第二组数是_____数;(3)第二组数与2 有什么关系?都是2 的____数;(4)观察第二组数,归纳和概括能被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

这些问题的提出,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发展学生自主构建、合作交流的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提高学习的效果。

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可以是开放性、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如《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求五边形的内角和?六边形的内角和呢?七边形呢?你能根据你的结果,推论出多边形的边和内角和的关系吗?这样的问题带有探究性,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探究学习能力。

三、运用合作学习活动,促学生互助互动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新课改背景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都得到充分讨论和交流的机会,通过合作学习,也促使学生互助互动,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如《圆的认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布置小组合作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合作谈论、合作交流。如给出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的图形,让学生先观察这些图形,再归纳和总结:圆和以前所学的图形有什么不同之处?从而得出圆的概念。这个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探讨、交流,在交流的同时,学生对新知识的构建相互补充。

小学数学教学中互动课堂的构建,教师精彩的导入、生活情境的创设、游戏及竞赛等活动的开展、实践活动的展开等,都可以促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数学、形成数学意识,提高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元、角、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小小书店》《小小商店》等游戏情境,通过角色扮演,利用人民币进行交易,在互动中学习和认识人民币,掌握换算单位,也复习和运用加减乘除。活动的开展,收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构建有效互动,需要教师不断创新,多措并举,既注重情境教学,也运用问题教学、实践活动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互动,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猜你喜欢

内角交流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如此交流,太暖!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三角形分割问题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