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热化痰通腑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36例

2019-12-16崔春凤殷永刚朱青霞

中医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通腑国药准字缺血性

崔春凤,殷永刚,朱青霞

(1.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漯河 462000; 2.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漯河 462000)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病之一,是指机体血供中断造成脑组织坏死,脑供应血液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或形成血栓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致病因素是局部病灶脑供血不足导致脑血液循环颈部动脉发生异常,血流量骤减使得支配区域脑组织坏死。具有病情重、发病急、致残率与致死率高等特点,病情加重者昏迷不醒,常见病因是血流动力学抑制导致脑动脉发生堵塞[1]。冠心病、糖尿病、过度吸烟饮酒或肥胖等情况是主要危险因素,若治疗不及时则会威胁生命健康。据报道中医药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可调节血脂水平,具时效性[2-3]。2018年1月—2019年2月,笔者采用清热化痰通腑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36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平均(65.02±8.14)岁;既往高血压12例,冠心病15例,糖尿病9例。对照组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平均(65.01±8.04)岁;既往高血压11例,冠心病14例,糖尿病11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4]与《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5]有关内容拟订。①起病急;②存在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③症状持续数小时以上;④影像学检查显示脑梗死灶,并排除脑出血病变。

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6]与《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有关内容诊断为急性缺血性中风病,证属痰热腑实、瘀血阻络证。主症: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言语不利、感觉异常,便秘腹胀,或伴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本研究各诊断标准;②首次发病1周内就诊;③神志清醒;④年龄45~75岁;⑤签署知情同意书。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短暂性脑缺血、腔隙性脑梗死患者;②其他颅内感染、肿瘤、出血、脑外伤及全身性疾病等引起中风者;③患严重的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病、肿瘤、肠道器质性疾病;④患精神性疾病;⑤患肝炎、结核、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⑥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⑦对中药过敏者;⑧3个月内参加了其他课题研究者。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调脂稳斑、抗血小板聚集及神经保护等治疗。依达拉奉注射液(由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52H28000,10 mg/支)30 mg加入9 g/L的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2次/d;丹参注射液(由四川升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51021303,20 ml/支)20 mL加入50 g/L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拜阿司匹林(由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080078,100 mg/片)100 mg,1次/d,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由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0258,10 mg/片)10 mg,1次/d,口服;叶酸片(由北京斯利安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70079,0.4 mg/片)0.4 mg,1次/d,口服。予适量开塞露确保其保持大便畅通。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热化痰通腑汤治疗,药物组成:大黄10 g,厚朴10 g,胆南星6 g,炒谷芽15 g,全瓜蒌30 g,水蛭6 g。1 d 1剂,水煎,取200 mL,分2次早晚口服。吞咽困难者予鼻饲。两组治疗7 d后停用丹参注射液,14 d后停用依达拉奉,余连续治疗,1个月后判定疗效。

5 观测指标和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心电图检查,并统计发生皮疹、恶心呕吐、头晕与消化道反应的不良反应。

根据美国卒中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利用Barthel指数量表评估生活能力。

血脂水平:取空腹状态晨间静脉血5 mL,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6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6]。显效:不适症状消失,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值减少至61%以上,病残程度是0级,各体征恢复正常。好转:不适症状消失,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值减少31%~60%,病残程度是1~3级,各体征恢复正常。无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值减少30%以下,或病情恶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值增加。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8.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44,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对比

8.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与生活能力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与生活能力对比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8.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对比

见表3。

表3 两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对比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8.4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见表4。两组对比,经卡方检验,χ2=4.18,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4 两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9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外界因素导致机体脑部血液供应发生障碍,局部脑组织出现不可逆性损害,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造成患者表现出头晕或耳鸣等症状,中断脑动脉血流造成机体出现缺血性级联反应,神经细胞膜离子泵作用至缺血中心区,导致细胞能力代谢发生衰竭程度,电衰竭或能量衰竭间出现缺血半暗带情况危及患者生命健康。临床治疗手段以溶栓为主,其能充分发挥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疗效确切,但用药期间机体受多因素影响,常疗效欠佳,因此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早期配合对症治疗手段具时效性,可有效改善预后。

中医学认为急性脑梗死属“中风”范畴,病因多种多样,以血管内皮损伤、血脂高、血小板聚集、血液黏稠、血栓形成而发为中风。患者多痰湿、痰瘀或阴虚阳亢体质,急性期主要诱因为痰热、热邪、阳亢。痰湿壅盛,阻碍气血运行,脉道不利,气机不畅,气血凝滞;加之热邪或痰热又起,阴津耗伤,五脏受损,痰瘀互结,随之上泛,蒙蔽清窍而发病。脑梗死急性期以标实为主,中医学认为急则治其标,因此多应用祛热邪活血开窍的治法,清热、化痰、活血、祛瘀、开窍同时应用。痰热腑实证急性脑梗死应用清热化痰通腑汤治疗,疗效显著。清热化痰通腑汤中仅有大黄、厚朴、胆南星、炒谷芽、全瓜蒌、水蛭6味药物。方中大黄能泄下清热、祛除积滞,有助于气机通畅、调和气血水液的正常运行;厚朴理气宽中、降气化痰;胆南星清热化痰;炒谷芽和中消积;全瓜蒌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水蛭破血逐瘀、通经消癥瘕。全方共奏泄下通腑、清热化痰、活血祛瘀、醒神开窍之效。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大黄含有的大黄酚可以调节氧化应激反应,抑制细胞凋亡,直接起到神经保护作用[8];大黄含有的没食子酰葡萄糖苷及没食子酰原花青素可以有效抑制胆固醇合成的某种酶,发挥降血脂作用[9]。厚朴含有的和厚朴酚可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10]。胆南星[11]含有的胆酸类成分、去氧胆酸甲等可以抗炎清热、舒张血管、抗痉挛。瓜蒌[12]提取物瓜蒌皮注射液可降低血黏度、改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水蛭[13]含有的水蛭素、肝素等活性物质可抗炎、抗自由基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急性脑梗死发作同时常伴大便不通,是因为内脏神经中枢性损伤,周身脏腑应急反应,导致胃肠蠕动减慢、胃肠排空延迟等功能紊乱而致[14]。清热化痰通腑汤从西医药理学而论,促进肠道蠕动的同时,具有降低血脂水平、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循环、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降低血液黏稠凝聚的性质来减轻急性脑损伤。

在本次研究中,血脂水平、神经功能与生活能力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有效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与芦璐等[8]研究结果相似,疗效确切。

综上所述,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清热化痰通腑汤治疗能提高疗效,能降低血脂水平和血液黏稠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能力,避免机体发生消化道反应或皮疹等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通腑国药准字缺血性
更正声明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术中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观察通腑平喘汤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低流量七氟醚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
瑞芬太尼联合硬膜外麻醉对食管癌术中患者应激的影响观察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通腑逐瘀汤治疗创伤后腹胀12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