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地方媒体对俄合作传播创新路径研究

2019-12-16李可宝

传媒 2019年16期
关键词:中俄俄罗斯

文/李可宝

国际传播力被视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与国之间的一种信息交流方式,是当今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成为各国争夺国际话语权和提升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合作传播是国际传播的一种途径,媒体采用与对象国当地媒体合作的方式开展国际传播,可以有效促进信息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助力合作国家在传媒领域及其他领域的共同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传媒技术的发展,中俄两国媒体以合作传播的方式介入国际关系的程度越来越深,对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黑龙江是我国与俄罗斯边境线最长的省份,占中俄边境线的70%,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交通和文化优势。黑龙江省地方媒体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努力拓宽对俄合作传播渠道,展示地方独特文化,增进两国人民交流,营造了良好的国际舆论氛围,极大地促进了中俄各领域的合作。

一、地方媒体对俄合作传播实践及效果

1.开展“电视周”俄罗斯推广活动。“电视周”是地方电视台开展对俄合作传播的重要形式,从最开始的节目交流扩大到影视剧合作、教育医疗宣传、联办展会等领域,极大地推动了中俄媒体的深度合作。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主动“走出去”,拍摄的《和平使者——嘎丽娅》电视片于2009年在俄罗斯TNT电视台播出。自2011年起,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开创性地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举办了“中国黑龙江电视周”海外推广活动,在莫斯科州国家电视台和圣彼得堡“100TV”电视频道播出了介绍黑龙江省工业、农业、经贸、文化、历史、旅游等领域的专题片,向俄罗斯民众直观地展示了中国形象、传播了中国声音,拓展了地方媒体对俄传播的广度和深度。“电视周”已经成为俄罗斯认识黑龙江和了解中国的一张“金名片”,黑龙江电视台相继与莫斯科州电视台、俄罗斯教育频道、俄罗斯TPO电视公司等俄罗斯媒体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加速了地方媒体对俄合作传播的步伐。

2.打造地方对俄传播品牌期刊——《Партнеры》。2002年10月,黑龙江省新闻办公室主办的俄文期刊《Партнеры》(《伙伴》)正式创刊,实现了在俄罗斯落地、印刷、发行,它以俄罗斯人的视角讲述中国故事,大胆启用俄罗斯编辑和翻译,坚持地域文化和特色旅游相融合的办刊方式,积极打造中俄交流第一刊,充分发挥了官方沟通桥梁、民间友好使者、经贸文化交流载体的综合作用。2007年5月,该刊与俄罗斯圣彼得堡政府合作出版了《圣彼得堡经贸信息专刊》,为中俄经贸文化合作和企业互动搭建了平台。2013年,伙伴出版传媒公司在俄罗斯注册成立,业务涵盖图书出版、文化交流、文化产品展示输出及企业合作洽谈等领域,逐步形成了中俄文化产业产品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3.积极发挥网络传播优势。2 0 0 6 年6 月,东北网创办了中国首家综合性俄文网站“伙伴网”(Сайт“Партнеры”),每天发布大量的新闻、经贸、科技、文教资讯,深受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30余个国家受众的喜爱,被俄罗斯传播界誉为互联网上的“中东铁路”。2013年6月,东北网进一步拓宽对俄合作传播渠道,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勘察加半岛网、旅游中国网、海参崴每日新闻网、东方媒体、《俄罗斯报》等媒体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黑龙江文化旅游资源宣传、互派记者采访、搭建平台促进两地文化旅游业发展等工作。十几年来,伙伴网与今日俄罗斯、塔斯社、国际文传电讯社等20余家俄罗斯媒体密切合作,围绕边境往来开展联合选题采访和报道,通过资源互换在俄远东网开辟了“龙江之窗”专栏,与俄罗斯勘察加半岛网合作建设了“中俄灾难自救网”,推动中俄媒体向信息共享、互助采访等深层次发展,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4.举办中俄媒体论坛进行联合采访活动。2008年,黑龙江省主办了“中俄媒体论坛”暨“中俄媒体龙江行”活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塔斯社、全俄广播电视公司、《俄罗斯报》等两国主流媒体和黑龙江、俄罗斯远东地区的32家媒体共同参与。2014年,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承办了“龙江行”中俄主流媒体大型联合采访活动,人民日报社、塔斯社等13家中俄主流媒体的27名记者在黑龙江边境口岸城市哈尔滨、牡丹江、黑河、绥芬河、东宁进行联合采访,报道黑龙江的新发展和新成就。2016年10月,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记者代表赴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以“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为主题进行了实地采访,了解两市的最新合作项目和最新合作成果,促进了哈尔滨与哈巴罗夫斯克的友好交流与合作。

5.建立对俄交流合作机制。2011年,黑龙江省新闻办公室牵头建立了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媒体定期交流机制,开展地区媒体交流论坛、中俄媒体合作研讨会、联合考察采访等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双边媒体的交流合作。《黑龙江日报》和《黑龙江经济报》与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远东《太平洋之星报》建立了版面信息互换和重大经贸活动互派记者采访的合作机制。黑龙江电视台还定期向俄罗斯传送反映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新闻信息,在俄罗斯国家广播电视台等媒体中刊播。东北网与国际文传电讯社、普利马新闻网络台在信息互换、联合采访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合作。

6.对俄多元化合作传播。地方媒体开展多元交流合作,不仅服务了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更好地服务了国家周边外交。2007年,黑龙江台和俄罗斯国家广电公司符拉迪沃斯托克分公司合作举办了中俄散打对抗赛,与远东分公司举办了中俄汽车拉力赛等。自2009年开始,东北网承办了多次俄语风采大赛、中俄文学合作交流会、中俄媒体合作交流会等活动,加深了中俄民心相通,为中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伙伴》杂志开设“你好俄罗斯”“学汉语”互动栏目,推广汉语学习,并陆续完成了《外交十记》《历史的瞬间》等国家外宣品的俄译工作。2016年,黑龙江台与俄罗斯媒体合作打造了中国首档在俄罗斯落地的医疗节目《健康源》,在哈巴罗夫斯克“洲际”电视台和第六频道播出,收视率一直稳居哈巴罗夫斯克地区前三名,并成功落地叶卡捷琳堡。近年来,黑龙江省以媒体交流推动中俄文化交流,黑龙江出版集团与俄罗斯岛出版社联合出版了中俄双语画册《历史丰碑——纪念中国军民赢得东北抗战胜利暨苏军出兵中国东北70周年图集》、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与俄罗斯联合拍摄制作了《红印》《要塞作证》《恶魔的饱食》等纪念中俄历史文化和抗击法西斯的纪录片,拓展了我国地方媒体对俄合作传播的领域。

二、影响地方媒体对俄合作传播的因素

1.对国际传播的重视程度不够。边境省区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方面早谋划、早推进,走在了我国各地的前列,但也基本停留在地方视野、区域操作的初级阶段,对外传播力量比较分散,部门分割比较严重,缺乏统筹规划、重点部署,还没有形成一个全面协调、上下贯通、合力推进的国际合作传播体系和工作机制。地方媒体在开展对俄合作传播中,缺少国际传播专项经费支持和制度保障,且非官方的民间媒体资源介入较少,影响了对俄合作传播的内生动力和传播渠道的扩展。

2.国际合作传播意识不强。地方媒体开展对俄合作传播主要依赖政府投入,自身的经营能力还不强,没有真正建立起国际市场营销体系,服务意识、合作意识、赢利意识都有待加强。目前,黑龙江地方媒体与俄远东地区的合作不断升级,但与俄罗斯中部和欧洲部分国家级主流媒体合作基础较为薄弱,很多合作只限于一事一议,还没有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地方媒体在对俄合作传播中承担的角色和功能定位不准,存在功能传统单一、互动性不强、创新不够等问题,无论是我国地方媒体单方制作还是与俄罗斯媒体共同制作的新闻、专题节目,普遍具有明显的内宣痕迹,合作传播的国际化水平有待提高。

3.国际化专业人才严重缺乏。黑龙江地处东北边陲,气候、经济环境导致人才外流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传播人才队伍的规划和建设。目前,地方媒体中既懂外语又熟悉新闻传播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较少,中俄新闻人员交流机制还不完善,联合培养培训项目开展较少,俄汉双语、国际采编、海外营销、新媒体等人才匮乏,直接影响节目的策划、采访、制作等环节的质量。地方媒体外籍雇员人数少、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大,不利于合作传播质量的提升。受困于机制、资金等因素,地方媒体驻俄记者人员力量有限,没有形成完备的新闻采集网络,阻碍了地方媒体的国际化发展。

4.传播内容缺乏地方特色。地方媒体在对俄合作传播中的产品数量有逐年增多之势,但仍以新闻、专题片为主,普遍存在节目形式单一、地方特色挖掘不够等问题。长期以来,地方媒体对俄传播定位不够准确,缺乏对俄罗斯受众的分析和调查,针对传播内容的市场评估体系尚不成熟,内容生产上缺乏全面性、针对性和独特性。地方媒体对俄传播内容与国家层面的对俄传播相比没有明显区别,不能满足俄罗斯不同层次民众的不同文化需求。

5.媒体资源整合效果不明显。地方媒体在对俄合作传播中有相互配合的成功案例,但多数媒体仍处在各自为战的状态,普遍存在开拓国际市场、吸收国际资源、进行资本运作能力不足的问题,缺少对国内及俄方媒体资源统筹协调和共享共用的有效机制。对新媒体平台开发建设不够,移动媒体新闻客户端、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合作项目中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衔接融合不够紧密,媒体融合发展尚存较大空间,对俄合作传播还没有形成全媒体传播格局。

三、地方媒体对俄合作传播的创新路径

1.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地方媒体应牢牢把握全球化发展趋势,聚焦国家对俄战略需求和国际传播体系建设,充分认识开展对俄合作传播的重要意义,承担好促进中俄政治互信、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及引导舆论等方面的责任和使命,主动服务“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等国家战略,力求做到任务、对象和内容的精准传播。地方媒体要结合中俄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现实需要,在继续做好品牌合作项目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对俄合作传播的渠道、内容和方式,不断提升地方媒体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地方发展的能力。地方媒体还要加强与政府、科研院所的密切联系,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服务周边外交,为区域交流合作提供智力支持,不断巩固中俄两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构建多元主体传播格局。地方媒体要统筹各类媒体资源、边境地区资源,把政府的主导性与民间的主动性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起各种性质媒体资源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对俄合作传播,构建多元主体的传播格局。地方政府要整合优势传媒资源,推动跨区域、跨行业、跨媒体的经营重组,打造一批多层次、综合性的骨干型传媒集团,实现规模化、多元化发展,增强传媒的国际竞争力。地方媒体要坚持市场导向,兼顾影响力和赢利两方面因素,合理吸收企业、社会资本,引入竞争评价机制,采取与俄罗斯媒体联合制作新闻节目、合作报道主题活动、共同制播纪录片、联合拍摄影视剧和综艺节目等方式,产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高质量作品。同时,进一步完善传播网络,通过组织传播、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进行影响辐射,实现国家话语、民族话语和大众话语的有效整合,增强合作传播效果。

3.建立友好媒体合作机制。地方媒体要加强与外事部门的沟通,有效整合内外资源,以中俄国际友好城市为切入口,推动地方媒体与俄罗斯媒体的深度合作;树立全球意识、开放意识,立足于中俄边境及东北亚,坚持互惠互利的合作原则,互设记者站或办事机构,联合出资建设一批报纸、电视台、电台、杂志及互联网等友媒平台,共同生产内容、管理运营,提高在中俄周边地区及世界的影响力。地方媒体还要深化与俄罗斯一流媒体及知名地方媒体的务实合作,全面推行互访,实现技术、信息等资源共享共用,借助其成熟的传播渠道,通过版面互换、内容互换及合办栏目、节目、刊物等形式,共同讲好两国故事,实现有效的国际传播。

4.突出传播内容的本土化。地方媒体要深入挖掘中俄两国尤其是边境地区的历史文化,讲好中俄故事,联合俄罗斯媒体共同拍摄、制作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为主题的纪录片、图集画册等;要做好俄罗斯受众市场调查,了解受众的信息接触习惯和理解方式,善于使用当地民众听得懂、接地气的语言,多以“讲故事”的形式传播地区文化和中国声音;要坚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精神,均衡考虑中俄双方的利益诉求,注意选取典型的地方特色传统和文化符号,深入挖掘口岸城市、友好城市的历史文化,采取经典作品互译出版、节目联合拍摄制作、新闻联合采访播出等方式,不断增强节目的本土特色,增强节目的吸引力和收视率,形成边境地区国际合作传播的鲜明特点。

5.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地方媒体需要以互联网思维开拓新的合作领域,充分整合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机等资源优势,积极建设中俄区域“融媒体平台”,加强微博、微信、脸书、推特等社交平台的运用,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的共融互通,打造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综合传播体系。当前,移动终端等新媒体成为俄罗斯最主要的传播平台,应结合俄罗斯媒体市场情况,联合开发适应媒体格局新发展和适合俄罗斯受众新需求的新型传播平台和新型主流媒体,并借助VK(俄罗斯最大的社交网站)等媒体,增加与用户的互动体验,有效发挥融媒体的作用,提升国际传播效果。

6.主动开展议程设置。地方媒体要统筹考量中俄关系发展大势、两国媒体国际影响力、两国地域政治文化等综合因素,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合作传播的优劣势分析,既坚持立场,又求同存异,从个体利益中寻找共同利益,主动承载国际社会责任,融入世界主流话语体系,从不同的价值理念中寻找共同的话题,积极探索和设计俄罗斯民众和国际社会乐于接受的传播方式和议题,使用世界通用话语广泛传播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等理念。针对中俄两国存在不同价值标准的问题,地方媒体要以国际化视角,设置多样化议题,采取与俄罗斯媒体互开专版、互设专栏等方式,拓展某一特定议题的角度,呈现报道主题的深度,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增强新闻信息的可读性和传播力。

7.加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努力培养大量熟知我国国情政策、精通俄语语言文化和国际传播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黑龙江应充分发挥对俄合作专门人才培养基地的优势,加大政企校合作力度,整合省内高校、地方媒体的教学和实践资源,以“订单式”培养模式,开设“俄语+新闻”,“俄语+国际传播”等专业或课程体系,培养更多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推动中俄地方媒体、高校的密切合作,建立区域性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培训)中心,联合培养本科、硕士留学生,储备更多了解俄罗斯文化、熟悉新闻业务的高层次专业化人才。

8.拓宽中俄媒体交流合作机制。以机制合作为保障拓宽对俄合作领域,地方媒体应积极贡献对俄合作传播的地方智慧,在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媒体分委员会的框架下,主动搭上“媒体国家队”的对俄合作快车,共享俄罗斯主流媒体、地方媒体的合作资源,搭建更为广阔的媒体专项合作平台,在政策交流、重大活动、出版发行、产品联合制作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合作。地方媒体还要继续深耕俄罗斯区域媒体的务实合作,通过组建东北亚地方媒体联盟、远东地区媒体交流论坛等形式,建立起中俄地方媒体全方位合作的长效机制和重大活动、重大事件的报道协商机制,广泛开展区域媒体节目策划、联合采访、活动交流、新闻报道等系列活动,延展媒体的合作领域和形式。

未来,地方媒体应把握时代契机、顺势而为,从多维度、多层面寻求国际传播合作,有效利用俄罗斯媒介资源,向俄罗斯及国际社会阐明中国立场、传递中国声音,营造和谐的周边合作氛围。同时,地方媒体还要尊重彼此的国情和文化传统,增进相互信任和理解,立足于地缘政治和地域特色,持续拓展合作渠道和方式,丰富合作领域和内容,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强音和强大的国际传播合力,积极向世界发声,不断提升中俄两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中俄俄罗斯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强强联合!中俄将在航天领域深度合作
另辟蹊径
穿越新丝路——渝新欧暨中俄两河流域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美想用亚洲反导网罩住中俄
同舟共济
欲盖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