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童声合唱

2019-12-16毛清标

黄河之声 2019年22期
关键词:童声咬字韵母

毛清标

(福建省泰宁县文化馆,福建 泰宁 354400)

合唱是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道德情操教育的有利手段。它能更有利的培养学生的听觉和形象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锻炼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众所周知,团体活动更利于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同时具有砥砺心智与提高综合素养的作用。合唱这一音乐活动也不例外,不仅能够达到陶冶情操与带动智力发展的作用,同时能够强化知识技能,适当学习压力,并提高学生集体荣誉感与表现力、向心力,这也是其他学科教学不能比拟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学习总结,我对童声合唱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以下谈谈我对小学童声合唱的三个方面:

一、童声合唱的概念

童声合唱是合唱这一声乐演唱形式中的一种。童声是指少年儿童变声前的嗓音,此类人声的特点是:声音明亮、纯净。男女少年儿童的歌唱音域和歌唱音色,是不以性别区分的。因此,从歌唱发声角度讲,童声合唱的各个声部,是可以由男孩女孩共同组成的。

童声合唱擅长表现纯真活泼奇幻的声乐形象。如童声合唱曲:《太阳——熟透的苹果》、《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月亮河边的孩子》等,给人以纯洁清澈、天真、和谐的艺术美感。合唱的核心是“合”。一个优秀的合唱队,必定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以及在长期演唱合作中形成的凝聚力。

二、童声合唱的训练

(一)发声训练

发声器官的科学运用与训练,直接影响合唱效果与器官保护,为确保发声器官功能切实发挥作用,合唱教学的发声训练要注意以下四点的教学:

1.姿势正确的姿势首先要求学生处于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之中,坐着排练时,上身保持直立时的姿态,双脚平放在地面上;胸部保持吸气时的状态,双脚可略分开。良好歌唱姿势习惯的养成尤为关键,因为姿势对呼吸与发声的科学性影响较大,这也是教师在训练中需要注意与强调的。

2.呼吸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原动力,歌唱呼吸是通过鼻腔和口腔同时进行的。应该认识到:用扩展呼吸器官来吸气,而不是用吸气来扩展呼吸器官。吸气时不宜有声响,吸气亦不可太深。学生要依照教师手势进行集体的呼吸活动,教师也要注意观察学生给予针对性指导。歌唱时呼吸方法多样,包括腹式呼吸或胸腹式联合呼吸等方法,后者相对前者的呼吸状态更加适合歌唱。要求学生在舒展胸腹的同时,以扩胸运动方式吸气。并用小腹腹肌力量带动气柱呼出,以此达到发声得效果。要求学生以气声结合的方式展开发声训练,以发出稳定且有弹性的声音,呼吸训练需要重复发声,对发声器官的损害较大,还需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进行,防止出现错误呼吸方法引起的动作僵硬与憋气等情况。

3.气息合唱发声训练中的起声是以“激起”为主,通过在“5”音以上,以中弱或中强的音量开始。先慢慢地吸气,吸到一定程度就要维持到不呼不吸的状态,接着以横膈膜的活动推动气息发出声音。发声不单起声要干净清脆,收音也要干净。正确的发声必须有正确的呼吸。发声与气息应结合训练,可采用连音练习。通过这种练习,使学生了解气息的呼出是在腹肌有节制的收缩的活动中产生的,逐步培养他们控制气息的能力,学会有气息支持地歌唱。发声与气息结合训练的基础练习,要求保持气息的平稳、均匀、连贯、音和音的连接没有痕迹,练唱时,要唱得柔连、圆滑,感觉不到有跳动感。合唱是一种集体活动,合唱发声训练所选用的练习曲必须顾及全体学生的能力。发声训练必须要求每个学生倾听邻近同学及整个合唱队的音响,自学地调整发声状态。练习的成果必须贯彻到歌曲排练中去。

4.共鸣能增加音量和改善音质。人声的共鸣腔体可分:头腔、口腔、胸腔三个部分。一般地讲,在歌唱中是动用三种共鸣同时存在的混合共鸣。在共鸣腔体运用上应采用以头腔共鸣为主,口腔共鸣次之,胸腔共鸣再次之的混合共鸣要求。“Hm”是练习共鸣最好的声母。“Hm”还必须结合高位置来进行。同时可采用“叹气”的感觉唱出“ho”,用“打呵欠”的感觉唱出“hu”,注意保持胸声挂头声歌唱发声的姿势呼吸发声激起共鸣是相互关联的。

(二)听觉

首先培养学生听觉敏感性与习惯,以夯实童声合唱基础,从而带动歌唱水平不断提升。要求教师从学生兴趣爱好入手,在休息时间播放学生喜欢的歌曲,培养学生乐感与聆听习惯,放松身心的同时,营造开放性与轻松和谐的气候氛围,提高学生训练兴趣。与此同时,穿插着寻找节奏与旋律等教学游戏,确保听觉训练积极性与成效,从而逐步养成听觉习惯。

(三)合唱的协调

合唱中最基本的单位是声部。在协调中我们将积压声部在音量的音色上的相互关系叫做均衡,将积压声部音准的相关关系叫做谐和。童声合唱音响是多个声部叠加的效果,提高合唱音响艺术效果,前提各个声部整齐划一,即多个声部合理交织,最终形成理想并悦耳的合唱效果。任何一个声部发音错误都会出现音响错乱的效果;对此,要求每个同学提升歌唱水准。在合唱过程中,要求各个学生严格按照指挥要求发音,营造出如同一个歌唱的整齐合唱效果。学生需要注意发音的开始与收尾固定,不能拉长音,也不能早发音。并在指定地方呼吸,确保快慢渐变节奏有效过渡以及各声部演唱力度相同。尤其是高音部分,要求发音字正腔圆,准确清晰的唱出歌词。最终达到各要素的整齐性与协调性。

(四)童声合唱的咬字吐字

在这些年的实践中,我对咬字吐字这方面深有感触。我所在的是一所生源比较复杂的学校,有许多学生都是跟随父母亲打工来自不同地方。受方言影响他们讲的普通话也不够标准,口音比较重,比如:有“i”和“ü”分不清的。将“an”说成“ang”的,“ou”和“ao”相混肴的等等,但是其中不少学生的音色蛮好,很适合合唱。在训练过程当中,我就得特别注意,规范统一他们的咬字吐字。国内外很多专家在训练合唱的时候,都很注重歌唱的咬字吐字是否准确到位。我国著名合唱指挥家马革顺教授对合唱的咬字做了很详尽的阐述。经过细致的揣摩,我觉得很有借鉴价值如:

(1)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五音发音要求发声母音,着力部分与咬字准确度明确掌握,并按照声母性质有力地传从。

(2)基于韵母形态的声母发声,是教师教学与学生训练应当注意的。防止声母形态产生后,再转到韵母的形态。

(3)对于没有声母而由韵母开始的字,如ai(爱)、ou(欧)、wo(我)、ya(呀)清楚。

(4)韵母要求注重吐字着力点。

(5)单韵母到发音终了,始终维持不变的口型。

(6)复韵母是多个韵母音素的结合体,即混合韵母,应当严格按照“归韵”原则发声,直到发音终了,始终维持不变的口型。如家字(jia)的唱法,定为字头j占总值的十分之一,字腹i占十分之二三,字尾a占十分之五六。

三、童声合唱的教学

(一)少年儿童的嗓音发展

第一阶段:三年级以下的学生,其歌唱音域基本在十度左右,音阶等歌唱能力、节奏反应能力等基本具备,要求教师正确指导发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觉习惯,以此逐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与此同时,科学指导呼吸方法以及良好的歌唱姿势,学会灵巧而弹性的起声体会并稳定歌唱发声的集体中感受圆润感,初步建立有气息支持,有发声位置的歌唱状态,歌唱音量应顺其自然。

第二阶段:小学四到六年级,学生的歌唱音域发展到十二度左右(C调的降si——fa)这是童声最美好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气吸,相比上阶段更加浑厚,学生掌握共鸣腔发声技巧的同时,应加强训练,逐步向发声高位置过渡。在提高音量的同时,确保歌唱的稳定性,从而逐步提高歌唱水平。对于“扬眉”“微笑”“打哈欠似的”“闻花香似的”等比喻都能较好理解。

(二)声部的分配

在合唱教学中,以大多数学生的能力为基础,应当顾及比较优秀和比较差的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合唱教学的兴趣。声部的确定,除了依据学生自身条件外,还必须从班或合唱队整体出发进行调配。既考虑各个声部人数的基本平衡,又考虑各个声部歌唱能力的平衡。学生座位应按声部相对集中,同声部中男女学生应适当交错排列。

(三)教学排练

发声训练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有不同的重点,为此必须选择适合的练声曲用于教学。

教学的合唱歌曲,首先要选择适合学生认知水平,有益于学生思想品德健康成长的歌曲,歌曲的艺术格调要丰富多样,情趣高尚。将技术难易程度不同的歌曲交错安排,这样既能增加学生歌曲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歌唱的水平。

教师在合唱歌曲的识谱阶段,就密切结合发声训练的方法与要求。在各声部初步学会自己声部的曲调后,应尽早让各声部同时按谱演唱,在“合”唱中进行指导训练。学唱歌词可以通过按节奏朗读歌词的方法,熟习咬字吐字,练唱歌词应结合发声方法的正确运用,力求字正腔圆。

小学阶段的合唱是丰富多彩的,由浅为深的学习合唱不仅积累了曲目,而且提高了艺术修养。让学生不断提高对合唱艺术美的鉴赏兴趣和鉴赏水平,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增加少年儿童的审美能力,并且能潜移默化地启迪他们的智慧,陶冶他们的情操。通过以上小学童声合唱的三方面阐述,使我们了解到小学童声合唱的培养训练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以得到更大的提高和发展。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相比学生知识技能培养,更注重情感等教学目标快速实现,以此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对此,学校应该得到大力的推广和普及合唱艺术,让我国的合唱事业宛如一朵奇葩在校园中美丽绽放。

猜你喜欢

童声咬字韵母
声母韵母
童声里的中国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剖析与正确运用
夏 天(童声合唱)
单韵母扛声调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歌唱的咬字艺术
民族唱法要适应民族语言的规律与特点
童声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