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康德美学中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和解

2019-12-16邱宇晴北海焯月艺术设计公司

艺术家 2019年8期
关键词:艺术美独创性康德

□邱宇晴 北海焯月艺术设计公司

康德作为近代美学的奠基人这一历史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他的美学观点主要体现在其著作《实用观点的人类学》和《判断力批判》中。他所提出的自由意志、先验论美学和天才论等,上承理性主义美学和经验主义美学,对近、现代美学研究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西方现代美学的指导方针。天才的说法并不是由康德第一次提出,但康德将天才从神秘的迷雾中拉出来,从人的角度进一步审视天才是如何诞生、如何将某种形式的艺术终结又如何传承并创造出新的艺术。

一、艺术的含义

讨论艺术与天才的关系,首先要理解艺术的含义。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康德将艺术与非艺术进行层层对比,逐步凸显出艺术的特点。

康德首先将艺术与自然相区分,提出艺术首先是自由的、能表达创作者主观意图的、理性的创作行为,而非出于生理或自然的结果形成的。进一步地,康德认为科学有先天原理,艺术是人们能够知晓但不必解出来(或者着手去做)的。在非自然的情况中,也并非全部是艺术,如手工艺若是人们出于某种非自愿的目的强制去制作的,也与艺术无关。在此,康德十分强调艺术是自由的,并能令人身心愉快且带来满足感。但康德区别手工艺和艺术的解释似乎比较模糊,他用“才能的比例”的多少作为区别二者的衡量标准,这种标准很难掌握,因此也就很难界定。

将艺术与自然、科学、手工艺进行比较区分后,康德对艺术进行了细分,强调美的艺术才是他所讨论的艺术,并指出艺术如果以从中获得快感为企图,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动作以达到某种目的,它就唤作审美的艺术。之后康德再次将审美艺术细分,把机械的艺术和审美的艺术分开。所谓机械的艺术是指通过一些关于对象的知识、概念来起到令人愉快满意的艺术活动;审美的艺术指一切伴随着快感并以产生快感为目的的艺术,其中又包含了单纯以享乐为目的的快适的艺术,以及伴随着自由且愉悦的心境对对象的表象引起反思、并能达到社会性传达作用的美的艺术。快适的艺术仅指单纯的享乐,直接的感觉就是它的全部,如宴席上的闲谈、美食、宴会中的演奏和所有的游戏等。快适的艺术只追求感官的刺激,美的艺术则更具有价值,更值得进一步探讨。康德认为,美的艺术是一种表达文化形式,作为一个客体独立于主体的感官和认识能力之外,主体对客体有一个认知的关系,通过感性活动和理性活动而产生的对象的知识,由此产生反思活动,于是美的艺术就发生了。

二、天才的含义

既然艺术不能按即有的规定、概念的推演或者普通的技能如法炮制,那么艺术品的诞生就需要某种特殊才能。这种才能就是天才,天才是艺术的动因。康德并不是第一个提出天才论的人,自柏拉图以来的哲学家们都对天才的定义、来源、特征等作出论述,可以说天才论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思想。比如,苏格拉底就认为诗人写诗凭借的是灵感和天才,诗人作品的创作靠的是神的指示;狄德罗认为“有天才的人……都有一种我无以明之的特殊的、隐秘的、难以下定义的心灵品质。”[1]似乎天才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充满神性的精神。在前人的基础上,康德的天才论在其著作《人类学反思录》中初具雏形,并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对天才论做了系统全面的整理:“天才是天生的心灵禀赋,通过它自然给艺术制定法规。”[2]美的艺术无法由任何一个法规引申,只能通过天才赋予。

天才具有独创性,这是康德的天才说中关于天才特性最重要的一点。独创性使天才能够从规则中解放,从而在自由中进行创作。但独创性是在典范性的制约下的独创性,典范性对天才的天马行空的心灵创作具有道德上的约束,以避免独创性走入歧途。在典范性的规范下,天才可以成为别人评判的准则。在对天才特性的论述中,康德认为先验性是天才能够创作出作品的主要原因,天才的独创性来源于其先验性。同时,天才只在美的艺术范围内通过自然给艺术订立法规。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通过对自然美、艺术美、精神等概念一一定义,进一步对天才是什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对天才的内涵做了一个总体概括:“天才就是一个主体在他的认识诸机能的自由运用里表现着他的天赋才能的典范式的独创性。”得并从中出了美的艺术必是天才的艺术的结论。在早期,康德提出人的才能可以分为可学习和不可学习两种,不可学习的才能是感觉、判断力、精神和鉴赏力,他认为这四个主体能力既不能教会也无法学习,因此这四个主体能力构成了真正的天才。康德对精神的定义是:“那心意赋予对象以生命的原理。”他认为天才与精神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同一性,“精神中原初的要素就是天才”,“独特的精神就是天才”[3]。

三、自然美、艺术美与天才

在康德的美学中,自然和艺术最初是被定义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这里说的自然是指自然界,如山川草木、花鸟鱼虫,也包括社会。康德眼中的自然美,不需要概念或者对它有先见的认识,只要是能令人感到审美愉悦,就是美的,并且必须是美的。康德认为自然美更高于艺术美,他主张:“对于自然的美具有一个直接的兴趣时是一个良善灵魂的标志,……它至少表示一种有利于道德情绪的心意情调。”艺术美则是对一个美的自然事物做出的形象地描绘,是对自然的复制,但又不是完全的形式上的复制,还有艺术的再加工。艺术美需要通过概念的认知而获得,从而鉴赏到美的存在。艺术美的对象既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丑的事物。与此同时,他认为艺术美不是对自然的简单复制,而是通过天才的再加工,具有独创性,甚至自然中丑恶的事物也能经过艺术的加工展现出来,也就是“美的描写”的事物。至此,康德对于自然与天才的关系的描述已跃然纸上:“天才是大自然的宠儿”[4],“大自然通过天才给予了法则”,“天才以自然为素材,创造出另一自然”。这“另一自然”就是想象力的表象,即审美观念。于是这审美观念就赋予作品以生命和精神。反过来,美的艺术品也反映着天才对自然所感到的一切情绪。站在古典与现代交汇点的19世纪末伟大的雕塑艺术家奥古斯特·罗丹认为:“艺术就是默想。洞察自然,而出道自然运行的精神;瞩视宇宙,而在方寸之中别创出自己的天地……”[4]

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艺术美与自然美在最初的行文里被割裂开来,但随后康德发现,艺术与自然依然保持着密不可分割的关系。首先艺术家们的创作不可能离开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自然环境,艺术创作需要从中吸取养分进行创作。“美的艺术,在她同时好像是自然时,它是一种艺术。”自然在其成为艺术的时候才显得美,艺术来源于自然,却不着痕迹,人们知道它是艺术但又不完全机械地复制自然的时候,它就是美的。行文至此,康德发现自然与艺术之美的融合已经无法避免。在欣赏自然美时,人们欣赏的是事物本身,需要运用鉴赏力;在欣赏艺术美时,人们欣赏的是抽象出来的物的表象——通过天才赋予的精神。对此,明末文人董其昌的看法是:“画家以古人为师,已是上乘。进此当以天地为师……”[5]他在肯定古代的大师对构图的原则等早已立下规则的同时,也强调技巧要从对自然的洞察而来。罗丹在其艺术论的开篇瞩词中写道:“奉自然为你唯一的女神罢。”认为美的艺术品表示了一个天才对着自然所感到的一切可见情绪,天才的艺术家不仅模仿前人,更将从自然中吸取养分,当作艺术创作之花不断向上生长的内在动力。康德认为雕塑作品中艺术和自然几乎已经不能区别,雕塑艺术比绘画、音乐等更接近于自然,但是有的学者则认为雕塑和建筑太近似手工艺而不将其列入艺术。以古典时期的雕塑作品为例,所用的材料几乎都来自天然的大理石块,天然石材的形状、颜色、质感如果符合审美判断,即是美的,天才的艺术家将粗陋的石块雕琢成能表达自然美的形象即可以转化为艺术美,艺术美又通过天才的创作从自然中获得新的灵感,二者不应对立,而是一个美的过程的不同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天才成为自然美与艺术美的调和剂,使二者以和谐的状态得以呈现。

近年来逐渐显示其魅力的摩尔石,由于和英国雕塑大师亨利 摩尔的雕塑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处而得名。摩尔石与传统雕塑同属于造型艺术,虽说是纯粹的天然之物经过亿万年河水的冲刷下呈现出的奇特的造型,但通过人的发现并赋予妙意,鉴赏到其中艺术美的存在。它的艺术美是在自然美的基础上进行的,似乎只是从本质之美的自然美出发,虽然并未经过艺术家的加工,亦能呈现艺术之美。亨利 摩尔的灵感来源是否与曾经的奇石有关,抑或是冥冥中的巧合,我们不得而知。可见,艺术美与自然美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自然美是艺术美的灵感来源,艺术美是对自然美的感性的发挥,最终相融汇为一体。

结 语

综合以上论述来看,艺术是源于自然的一个生命有机体,天才是其灵魂,技巧是其骨架,鉴赏力是其血管和皮肤。艺术品不能仅靠照搬自然,因为天才一方面来自自然,符合于自然;另一方面也显现出创造的、心灵的自由,从自然中抽取美的元素。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的创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对艺术品赋予精神,自然美与艺术美由此达成和解,美感由此而生。

猜你喜欢

艺术美独创性康德
论非独创性数据库的邻接权保护模式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
海报设计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康德的法律法则
艺术百家
论黑格尔的自然美和艺术美之间的关系
中国小说与史传文学之间的关系
文学作品的抄袭认定法律问题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