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南北艺术风格
2019-12-16广西师范大学
□李 慧 广西师范大学
中国长期存在南北艺术作品风格不同的情况。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因素等都会影响艺术家的艺术作品风格,本文分析研究了南北地理环境的客观因素和艺术家们的情感精神、社会实践等主观因素所导致的艺术表现的不同。
一、中国的南北方文化
(一)中国南北方地域差异
中国国土辽阔,积淀了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有56个民族,经历了漫长历史发展,逐渐形成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独有的特色文化,影响着当地的政治、经济、人文活动等。中国南北方的气候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使得这两个地域人们的气质、性情也有所差异,进而形成的艺术作品风格大相径庭,音乐、文学等作品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从之前的历史来看,中国经济和农业发展以黄河流域的中原一代为中心,当时南方地域发展较为落后,也正因如此,南方的民风民俗保留得相对完整。
中国疆域辽阔,南北文化差异明显,北方文化由于经济农业发展相对发达,人们逐渐形成了重农务实的思想,这也成为中国文化当时的正统思想。而南方文化由于经济农业相对落后,人们信仰鬼神和民间巫术,这也成为南方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南北文化差异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中国北方地貌多以平原、戈壁为主,生活在北方的人总是处在视野辽阔的地理环境中,朴实、奔放、大气磅礴;而南方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植被茂盛,给人以清新、婉丽、柔和的感受。这一差距造成了南北方艺术家思想上对世界的不同认识,精神感情上对世界的不同感受。
(二)董其昌“南北宗论”
地域文化背景的不同和艺术家内心对世界看法的不同决定了中国画南北风格的差异。中国绘画的南北风格的差异可追溯到明代董其昌提出的“南宗北论”。董其昌精通儒家、道家思想,早期受到了佛教的影响。他的画论融会了中国传统儒、释、道的精神。将中国山水画分为了两大派系,将绘画风格分为文人画家和院体画家两个体系。董其昌认为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傒、赵伯驹、赵伯骕以至马(远)、夏(圭)辈。绘画重精气,擅长采用勾勒、着色等。南宗则王摩诘(王维)始用渲淡,一变勾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浩)、关(仝)、董(源)、巨(然)、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绘画重士气,采用淡彩渲染。北宗院体画家,南宗文人画家。北宗的绘画创作体现了绘画内在功力的传达。而南宗则是画家自娱自乐,以画抒情,以画为乐。
董其昌的“南宗北论”是中国绘画美学,特别是中国山水绘画史上空前的绘画理论,在当时的画坛产生了巨大影响,震撼了当时的画坛,为后人对山水画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画的南北艺术的不同体现
南方气候湿润,植被茂盛,有山有水,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生活气氛。南方的道路建筑不像北方的道路建筑有南北之分,南方的道路和建筑是按照地形,因地制宜建筑的。南方的地理环境造就南方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北方拥有连绵不断的山丘和戈壁、一望无际的平原,这使得北方人注重真实写照,采用大刀阔斧的笔触,豪情万丈。南北地域的差异主要呈现出“南虚北实”的特点。在早期,对画面的虚实处理一直是画家们所追捧的艺术表现手法,这也是受到了儒家、道家思想的熏陶的结果。南方的作品由于受到了道家“玄学”的影响,画面追求写意、朦胧、抒情;北方的作品则受到了经学的影响,画面追求写生、理性、质朴,形成了“南虚北实”的艺术风格。
南北差异的体现不仅是地域的差异,艺术家的情感状态也是影响艺术表现的重要原因,每位艺术家的生活背景不同、社会经验不同、个性特点不同,使得他们的艺术表现也不同。先天的条件与后天的地理环境的影响,造就了每位艺术家艺术的心理差异。这些情感都寄托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之中。
纵观中国画的发展,由于中国经济科技发展迅速,南北文化之间不断交流,南北艺术风格互相取长补短,常常呈现出融合的特点,但南北艺术风格的差异依然长期存在和持续,这也是中国艺术多元化特征的体现。
在中国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绘画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虽然南北方艺术表现存在差异,但其本质是呈现艺术的美,呈现艺术家强烈的理想和情感的寄托,把自然、现实、理想融会到自己的作品中。我们应追求艺术作品的真、善、美,艺术风格虽有差异,但艺术的终点终究是真、善、美,每幅艺术作品都应充满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