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理论在钢琴演奏教学中的应用
2019-12-16钟敏之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钟敏之 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钢琴作为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乐器,被人们称之为“乐器之王”。其英文名为“piano”,主要由52个白键,36个黑键以及金属弦音板组成。其音域范围介于A2(27.5Hz)~C5(4186Hz)之间,可以说几乎囊括了乐音体系中的全部乐音。学生在演奏的过程中通过按琴键,牵动钢琴里面包着绒毡的小木槌发出声音,进而演奏出优美的音乐。由于钢琴演奏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因此,学生必须要掌握和声理论。
一、钢琴作品与和声理论之间的关系阐述
众所周知,高校通过钢琴演奏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气息、艺术感观、审美能力以及欣赏能力,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钢琴作品结构与和声理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因此,教师在开展钢琴演奏教学时,需要充分认识钢琴作品与和声理论之间的关系,具体如下。
第一,钢琴作品结构与和声理论之间存在着“调整布局”的关系。顾名思义,调整布局就是指作者对钢琴作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力求让钢琴作品的每一个段落都能实现平稳的过渡,让钢琴作品做到高质量的演奏。学生在调整钢琴布局时,需要充分结合和声理论,确保钢琴曲目的变化合理,不会出现结构矛盾。
第二,钢琴作品的结构与和声理论之间存在着“曲式”的关系。曲式,又可以称之为“结构型式”,主要是指钢琴作品的结构形式。每一个钢琴作品在进行创作时,都需要充分考虑和声因素,其作用犹如句子中的句号、逗号等标点符号一样,意义重大。只有确保和声布局得合理,才可以保证钢琴作品的结构合理,从而让钢琴曲目更加具有创新性、欣赏性。例如,贝多芬在1810年所作的钢琴曲目《致爱丽丝》、舒伯特创作的钢琴曲目《摇篮曲》,等等。
二、和声理论在钢琴演奏教学中的应用对策分析
教师在展开钢琴演奏教学时,要想将和声理论充分应用到教学过程中,需要严格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钢琴教师要注重对自身执教能力的提升。在钢琴演奏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即兴伴奏这个环节,此环节对钢琴教师的执教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针对此种情况,钢琴教师就需要注重对和声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钢琴伴奏能力和执教能力,以确保能够培养学生的大胆创新能力、主观能动性思维,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拉近和声理论与钢琴音乐作品之间的距离,从而展开高质量的教学。
第二,钢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和声的选择。众多周知,钢琴作品种类多样。例如,《爱的纪念》《献给爱丽丝》《克罗地亚狂想曲》《命运交响曲》等作品,每一个钢琴曲目的创作背景、创作风格都存在差异性。如果钢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这些差异性,就会让钢琴演奏教学变成“拙劣的模仿过程”,以至难以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面对这种情况,钢琴教师在进行钢琴曲目教学时,要根据钢琴作品的调性合理选择和声。如用西洋大小调的思维方式来处理原味民族调性的钢琴作品和声等,并在教学中严格地遵循和声规律,从而提高钢琴作品的演奏效果,实现高质量的教学目标。
第三,钢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尊重“和声织体”。所谓“和声织体”,简单概述就是指和声的运动形式。通过“和声织体”可以让钢琴曲目在演奏过程中变得更加立体,其内涵得到丰富,意义重大。因此,钢琴教师在应用和声理论时,需要充分尊重“和声织体”。一方面,应注重对“和声织体”多样性的应用,提前了解钢琴曲目的创造风格,并根据其选择和声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应注重对“和声织体”整体性的应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钢琴教师需要根据钢琴曲目的结构变化、情节变化等内容做出“和声织体”的变化,确保“和声织体”的布局合理,从而有效提高钢琴曲目的演奏效果,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
总而言之,由于钢琴在演奏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音阶24个大小调、24个大小调琶音跟属7减7琶音、轮指、大跳、三六度和弦等诸多技巧。所以,没有和声理论作为支撑,学生很难将钢琴作品的风格演奏出来。面对此种情况,教师在展开钢琴演奏教学时,需要充分利用和声理论,将钢琴演奏教学与和声理论充分结合,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掌握较高的钢琴演奏技能,提高钢琴演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