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勇立潮头 方显担当

2019-12-16浙江省档案馆

浙江档案 2019年1期
关键词:档案馆浙江省浙江

浙江省档案馆

编者按:国家综合档案馆作为档案事业的主体,承担着党和人民赋予的“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为进一步提升国家综合档案馆的业务建设水平,2018年,国家档案局组织开展了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评价过程中,业务建设评价专家组认真执行评价工作纪律要求,严格对照评价标准,突出问题导向,通过调阅文件材料和实地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从建筑与设备、经费与人员、档案基础业务、开发利用服务和工作落实等5个方面对全国47家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近五年来的业务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评价。在评价工作收官之际,《中国档案》杂志社与国家档案局档案馆(室)业务指导司联合推出“档案馆业务建设巡礼”专题,分发展思路、基础业务、开发利用、事业保障4个篇章,精心挑选了12家业务建设亮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档案馆,以典型案例展示的形式分享业务建设经验,共谋事业发展新篇。《中国档案》杂志于2019年第1期刊发了《浙江:勇立潮头 方显担当》,本刊现全文转载。

2003年5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浙江省档案局(馆)调研,对档案工作提出“走向依法管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指示。16年来,浙江省档案馆始终以“三个走向”为根本遵循,大力弘扬“忠诚担当、创新开放、敬业守真、淡泊清廉”的浙江档案人职业精神,牢固树立前列意识,坚持规划先行,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法治档案、智慧档案、民生档案、平安档案、活力档案”建设,档案馆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步和发展。

站高谋远,全力争取发展环境改善

全力争取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支持,加强统筹规划,为工作开展创造良好条件。一是加强整体谋划。2014年,浙江专门召开全省档案馆工作会议,对档案馆工作进行部署。2016年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召开后,浙江认真贯彻落实,分年在全省从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安全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档案公共服务、档案文化建设等方面重点部署推进。制定《浙江省档案馆“十三五”发展规划》,每年制定浙江省档案馆工作计划。二是推进依法管理。“加强档案工作”写入中共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工作报告,有关内容2次写入中共浙江省委全会决定;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等纳入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档案馆重点业务建设内容纳入浙江省“两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档案馆业务建设重点内容每年均纳入浙江省委“平安浙江”考核和浙江省政府对直属单位的目标责任制考核。三是新馆建成使用。2017年6月,浙江省档案馆新馆建成使用,总建筑面积为5.32万平方米,建设总投资超过5亿元,新馆面积达标、功能齐全、设施配套,充分体现现代档案馆的文化性、开放性和服务性,成为重要的文化地标。

紧贴中心,档案服务更加精确有效

找准坐标定位,主动走进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围绕浙江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搞好各项服务。一是保障重大政治活动。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配合举办保密教育实训平台,包括浙江省十九大代表、在浙中管干部和省管干部在内的党员干部共5910余人次到馆接受教育并参观档案馆。二是服务政府改革转型。主动对接服务浙江政务服务网建设、“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数字化转型,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电子化归档工作,做好婚姻、信用等专业档案数据归集共享,为打破“信息孤岛”提供档案力量。三是服务重大活动。主动跟进G20杭州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浙商大会、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50周年大会等,加强重大活动全过程建档和管理,接收档案数据326GB。四是服务重大工作部署。围绕人才强省建设,积极推进杰出人才建档工作;围绕“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开展建档,举办展览;围绕实施浙商回归战略,利用浙江方言语音建档成果,制作《乡音的呼唤——浙江方言典藏》,成为世界浙商大会文化礼品。

创新开放,档案工作格局日益拓宽

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先行,推动档案馆工作向更宽领域延伸,向更多方位拓展。一是推进档案登记备份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政府规章《浙江省档案登记备份管理办法》,将政务电子数据纳入档案馆工作范围,创新档案安全监管手段,实现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常态化。二是打造民生档案服务平台。从2013年起,在全省国家综合档案馆搭建“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工作网络,帮助老百姓解决异地查档困难。2017年,建成使用浙江档案服务网,实现“一网查档、百馆联动”,让利用者查档“最多跑一次”。2018年,浙江与贵州签订全省跨馆查档合作协议,在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开展民生档案异地查档便民服务,纳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三是实施浙江数字记忆工程。实施“浙江方言语音建档”项目,历时两年建成覆盖全省96种方言、数据总量400GB的浙江方言语音档案资料库。开展农村文化礼堂建档和“千村档案”建设,对全省1306个历史文化村落进行数字记忆建档并整体接收进馆。推进“浙江之路”记忆项目,运用口述资料数字记录浙江重大交通路网建设历程,形成数据371GB。开展“百年·百镇·百梦”网络征集珍藏活动,首批将20个乡镇数字档案接收进馆。四是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建设。成立全国首家民间档案文献收藏研究会,共同举办民间档案系列展览,接收民间收藏档案文献数字化成果;与美国犹他家谱学会合作,建立美国犹他家谱学会浙江查阅利用中心,已共享涉及浙江的家谱1337套13400册、数字资源27TB;与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以及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等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进档案资源共建共享。

主题引领,档案文化建设亮点突出

坚持将档案文化建设作为档案馆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来抓,浙江省档案馆文化阵地建设成效显著,档案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一是擦亮档案文化的红色印记。与中央档案馆、浙江省委党校共建全国第一批党性教育主题教室,同时在浙江省档案馆建成党性教育主题活动室,确定为浙江省直机关主题党日活动基地,已接待党员干部350余批次1万余人次。二是精心举办档案展览。与新馆建设同步谋划,历时3年建成“难忘浙江事”“大写浙江人”“走进档案”三大展览,受到省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浙江省档案馆还独立举办、联合举办或参与协办“文脉—— 浙江文化老人档案展”“档案在你身边”“记得乡愁”等各类专题展览14个,累计参观人数36余万人次。三是档案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吸引中小学生走进档案馆,举行红领巾走进档案馆、“爱河护河争当‘河小二’”暑期社会实践、环保小卫士、小小档案员等系列活动;开展涉外文化活动,与浙江省外侨办等举办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问踪、侨界名媛走进省档案馆等活动,接待吉布提档案管理研修班、美国知名企业家参访等外事活动;与省社科联联合举办2017社科普及周“青瓷与‘一带一路’”主题活动。四是档案编研成果丰硕。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抗战档案、党史、文化史等开展档案编研工作,相继出版《记忆浙江》《浙江省侵华日军细菌战档案史料汇编》《浙江省各级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精品介绍》《浙江历史上的今天》《中共浙江省委文件选编》《触摸得到的文脉》等编研成果。

全面融入,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

主动融入智慧城市建设、大数据工作和数字政府建设的大格局,真正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电子政务同部署同推进。一是重视制度规范先行。在法规层面,浙江省地方性法规《浙江省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规定》和浙江省政府规章《浙江省公共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法》明确了公共数据和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的要求;在政策制度层面,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政务服务网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对政务服务事项电子化归档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在标准规范层面,浙江省档案局制定《浙江政务服务网电子文件归档功能需求和技术规范(试行)》和省地方标准《政务办事“最多跑一次”工作规范 第3部分:政务服务网电子文件归档数据规范》等配套业务规范。二是电子化归档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抓住“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大机遇,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电子化归档工作,搭建统一平台,制定归档范围,做好归档配置。目前,已有27家省直单位的84万余件政务服务事项电子文件在统一平台完成归档接收。三是对接大数据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档案工作纳入《浙江省促进大数据发展实施计划》,牵头实施“档案管理和开放共享示范工程”,积极推进14个配套子项目,按规定向浙江省数据管理中心归集28个数据库30.8万条数据。四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稳步推进。配备局域网、政务网、因特网与涉密网,建成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移交接收平台、电子档案长久保存基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平台、涉密档案管理系统,数字档案馆平台实现迭代升级。

国家档案局专家评语:近年来,浙江省档案馆坚持以“创新引领、开放先行”为理念,着力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拓宽工作格局。一方面,充分利用新馆的优越条件,通过打造温馨舒适的利用环境、举办富有特色的档案专题展览、开展别开生面的档案社会实践活动,在给档案馆集聚人气的同时激发了档案馆的生机活力;另一方面,充分把握全省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机遇,通过搭建民生档案服务平台、主动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度对接大数据和数字政府建设,在服务好大局全局的同时努力实现档案馆的转型升级。浙江省档案馆紧扣时代主题,敞开大门办档案馆,在开放中汇聚事业发展动能,为档案馆事业在新时代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猜你喜欢

档案馆浙江省浙江
《初心》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关于县级档案馆馆藏档案开发利用的思考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when与while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