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安德斯·佐恩的水彩画
2019-12-16张晓辉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张晓辉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一、安德斯·佐恩的生平
1860年,安德斯·佐恩生于瑞典达拉纳地区的莫拉小镇,他是由母亲与外祖父共同抚养长大的。早年的贫寒家境加之父爱的缺失使安德斯·佐恩逐渐形成了争强好胜的性格。位于斯德哥尔摩西北部的莫拉是一个极为古朴的村落,独特的夏夜、多彩的民族服饰以及精致的木屋和农舍等都成了安德斯·佐恩以后的绘画题材。1875年,15岁的安德斯·佐恩进入瑞典的斯德哥尔摩皇家艺术学院学习雕塑。
1881年,桀骜不驯的安德斯·佐恩反对学院保守的传统教育而辍学,接而他开启了为期六个月的西班牙旅程。在此期间,他完成了一个西班牙女人肖像画系列,水彩画《堂姐妹》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并参加1882年的巴黎艺术沙龙的。这幅画使仅有22岁的安德斯·佐恩第一次得到了国际性声望。1882年秋天,安德斯·佐恩来到了英国的伦敦,那时的他以绘制肖像画为生。由于安德斯·佐恩的水彩肖像画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认可,因此他的名声迅速提升,肖像画的价格也随之提高。1884年,第二次去西班牙旅行的安德斯·佐恩凭借自己精妙的水彩肖像画技巧为西班牙国王的私生女克里斯蒂娜·莫菲绘制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彩肖像画。1885年无疑是安德斯·佐恩人生中关键的一年,这年11月他与艾玛·拉姆结婚,新娘来自一个家境富裕的犹太家族。作为妻子亲戚一员的恩斯特·卡塞尔凭借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成为安德斯·佐恩的主要赞助人。他给安德斯·佐恩介绍了不少来自法国上层社会的有钱人,这使安德斯·佐恩的委托人不再局限于瑞典,而进一步为他开启了更为广阔的国际艺术市场。
1886年,安德斯·佐恩在斯德哥尔摩度假,其完成了一系列水彩画精品,如《夏季假日》。画中的安德斯·佐恩坐在船中划桨,艾玛则立于码头上深情地注视着自己的丈夫。水彩画《我们每天的面包》也作于这一年,画作的人物造型严谨而不失生动,这成了安德斯·佐恩水彩画的代表作之一,它与稍晚时间创作的水彩画《在丛林中》一起于1979年来到中国展览。
1888年至1896年的8年时间里,安德斯·佐恩夫妇一直住在法国巴黎,善于交际的安德斯·佐恩与当时巴黎的印象派画家往来密切,其中有雷诺阿、德加和贝纳德,他与马奈的关系尤为密切。1889年,年仅29岁的安德斯·佐恩在巴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获得了法国最负盛名的军团荣誉勋章。1896年,在巴黎居住8年之久的安德斯·佐恩搬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莫拉,并最终定居于那里。1906年,安德斯·佐恩在巴黎的杜兰德·里艾尔画廊展出了自己166幅作品,当时的艺术评论家将他与美国的萨金特和西班牙的索罗拉进行了比较,后人也将他们三人称为“外光写生三剑客”[1]。
1896年至1920年,安德斯·佐恩的创作主题始终不离他的家乡莫拉,他描绘了家乡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家庭音乐会》《仲夏之夜》等描绘的就是家乡传统节日的生活场景。另外,他也钟情于描绘莫拉年轻女孩的身体,她们或处于室内炉旁,或游走于绿水青山之间。安德斯·佐恩的最后岁月就如美国画家安德鲁·怀斯一般尽力描绘着自己周遭的生活。
二、安德斯·佐恩的水彩画作品特征
安德斯·佐恩的水彩画师从瑞典前辈艺术家艾格伦·朗格,而艾格伦·朗格的水彩画又承袭了英国水彩画的传统,他重视水彩画的透明度与细节的表现。安德斯·佐恩的水彩画除了造型严谨、色彩明快、技法娴熟之外,他并不排斥在水彩画中融入部分不透明性水彩(水粉)的应用,尤其是大量白色高光的覆盖,这就使他的水彩画在传统英国水彩画的基础上显得更为浑厚和强烈[2]。例如,安德斯·佐恩的代表作之一《在丛林里》,画中的女子正是安德斯·佐恩的妻子艾玛,占去画面大部分的绿色植物将画中的人物包围起来,繁杂的植物在此处并不易于用水彩表现。因此,安德斯·佐恩并不受困于传统水彩画的束缚,他大胆地使用了不透明的绿色、黄色和白色去提亮画面近处的受光叶片,这就使他的这幅作品浑然一体,画面的丰富细节既没有阻碍安德斯·佐恩的大胆施色,也没有因为细节的过多交代而使画面有凌乱之感,这一切都建立在画家娴熟的水彩画表现技法之上。除此之外,勇气和天分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正所谓“技高人胆大”,安德斯·佐恩将传统水彩画的绘画方法表现得更洒脱,更感性。
波光粼粼的水面题材是安德斯·佐恩偏爱的水彩画创作题材之一。从其早期的水彩画作品《远眺斯德哥尔摩》中,我们看到的还是极为平静的水面,这幅作品似乎也难以和稍晚一些表现水面的作品相媲美。在其1883年的水彩画作品《在利丁厄的凯克维肯湾》中,透过近处枝叶看到的水面已然有了丰富的波纹表现,但此时的波纹似乎还未达到安德斯·佐恩的巅峰状态。到1886年的水彩画作品《夏季假日》以及1887年的《涟漪》时,安德斯·佐恩对于水面的表现已然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画面中水面的表现手法干、湿结合,在丰富的水面色彩的铺垫下,安德斯·佐恩轻松而娴熟地勾画出了水面的倒影,令人惊奇他是如何做到画面的丰富和有序兼得的境地的。
在1887年之前,安德斯·佐恩似乎只创作水彩画。他以娴熟的水彩画技巧在肖像画、风景画和风俗画领域都有不凡的表现,其中颇令人着迷的是他的水彩人物画。早期的安德斯·佐恩在英国接了不少水彩肖像画的订件,如《克里斯蒂娜·莫菲》《兄妹》等,安德斯·佐恩总能以一种洒脱、利落而又严谨的水彩画技巧将画中的人物表现得神采奕奕。人物的肤色在一种协调的色调下有着极为微妙的变化。他的水彩人物画在严谨的笔调下不失洒脱,在微妙的色彩变换中不失丰富,更难得的是,画中人物的配景与人物紧密结合,毫无生硬之感。
三、安德斯·佐恩水彩画特征形成的原因
(一)成长经历的原因
安德斯·佐恩出生于一个不完整的贫寒家庭,儿时的生活经历成为安德斯·佐恩艺术创作的素材。例如,创作于1886年的水彩画《我们每天的面包》,从画面中他对乡间情景的准确捕捉,以及对人物状态的深入刻画使我们感受到他对乡间生活的熟识和感悟。安德斯·佐恩即便是在自己盛年之际,在应接不暇的肖像画订件之外,他还创作了极负盛名的“浴女”题材绘画。其画中的青年女子都来自家乡莫拉,这些曼妙的女子或在溪边戏水,或在丛林徒步。这些女子的身材健硕而优美,他画的这些景物就根植于安德斯·佐恩的成长经历中,这也是他最为熟悉的生活,因而表现起来游刃有余。
在安德斯·佐恩去世前的几年,他的身体就已经开始恶化,这也多半是因为他过于劳累。从小缺少父爱,加之出身贫寒,少年时期的安德斯·佐恩就表现出争强好胜的一面,尤其是在他挚爱的绘画方面。其作品中散发出来的自信和洒脱都建立在了他平日的刻苦和认真的基础之上。
(二)学院教育的影响
15岁的安德斯·佐恩考入了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艺术学院,那时的美术学院依旧沿袭着欧洲古代传统的艺术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基本造型能力要求较为严格。安德斯·佐恩在就读学院时的画作已明显优于绝大多数同学,以至于瑞典国王奥斯卡二世都表现出了对他的关注。虽然安德斯·佐恩后来因对学院教育不满而被辍学,但经历了6年的学院派训练,天赋异禀的安德斯·佐恩无疑给自己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基础。
(三)游历他国的影响
青年时期的安德斯·佐恩就开启了自己的游学之路,他先是到了英国伦敦,在那里接受了外界的水彩肖像画订件,而后又旅行到了西班牙。待她和艾玛·拉姆结婚之后,便长期居住于法国巴黎。擅于社交的安德斯·佐恩交了不少当时的印象派画家,如雷诺阿、德加和马奈,他向印象派画家学习了如何用色彩表现外光的方法,1890年的水彩作品《伦敦印象》就是他在此方面进行探索的范例。
从后来他回到家乡莫拉画的那些水中或丛林中的女人躯体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擅用色彩的冷暖来表现室外的光线。马奈灵动的用笔或许也对安德斯·佐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与安德斯·佐恩同时代的美国画家萨金特的作品俊美而飘逸,这也引起了他的注意。
结 语
总之,在欣赏安德斯·佐恩的水彩画作之余,我们不妨通过梳理安德斯·佐恩的生平,进而对其水彩画的特征及成因进行浅析。这既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安德斯·佐恩的水彩画作品,又可以给我们自身的水彩画创作带来一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