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写本《佛说诸经杂缘喻因由记》 字词辨正
2019-12-16赵大旺郭敬一王子鑫
赵大旺 郭敬一 王子鑫
(浙江大学 1. 人文学院、 2. 古籍研究所, 浙江 杭州 310012)
《佛说诸经杂缘喻因由记》 是根据佛经譬喻故事改写的俗讲选集, 不见于各版本《大藏经》。 这一俗讲选集情节生动, 语言通俗, 含括大量俗字俗语词, 对了解变文的渊源流变, 对于近代汉语的研究, 都有很高的价值。 敦煌遗书中现存两种首尾完整的《佛说诸经杂缘喻因由记》, 分别是BD3129 号(腾29、 北8416, 以下称作“甲本” )和P.3849V 号(以下称作“乙本” )。 甲、 乙两本内容基本相同, 可以互相参校。 此外, 《佛说诸经杂缘喻因由记》 中大多数故事还出现在其他传世佛教文献中, 因此, 相关佛教典籍也具有一定的校勘价值, 可以取作参校材料。
许国霖《敦煌杂录》 对甲本进行了校录(以下简称《杂录》 )①许国霖《敦煌杂录》, 台北: 新文丰出版公司, 1985 年, 第353-367 页。, 日本学者荒见泰史《敦煌变文写本的研究》 对乙本进行了校录(以下简称《荒录》 )②[日] 荒见泰史《敦煌变文写本的研究》, 北京: 中华书局, 2010 年, 第282-298 页。。 由于写卷的清晰度较差, 俗字俗语往往又难识难解, 造成前人对一些字、 词的误录、 误释。 本文即对此进行辨正, 呈请方家批评指正。
1. 【伴傥】
婆罗门答曰: “汝共娘子夫主是伴傥, 终归不说(悦) 也不了。”
“傥” 字, 甲、 乙两本同, 《杂录》 《荒录》 均无校。 今按: “伴傥” 应为“伴党”之讹, “党” 字涉上“伴” 字而衍“亻” 旁, “党” “傥” 二字敦煌文书时有混用, 如《敦煌变文校注·八相押坐文》: “党令母子重相见, 由如枯树再生枝。”①黄征、 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 北京: 中华书局, 1997 年, 第1140 页。该句“党”即“傥” 之讹。 “伴党” 亦作“伴当”, 乃“伙伴” 之意②王云路、 方一新《中古汉语语词例释》, 长春: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2 年, 第12-13 页。。 如唐代寒山《可笑五阴窟》 诗: “伴党六个贼, 劫掠法财珠。”③项楚《寒山诗注》, 北京: 中华书局, 2000 年, 第709 页。《生经·佛说孤独经》 有: “当得伴党, 独不可谐。” 《百喻经·杀商主祀天喻》: “我等伴党, 尽是亲亲, 如何可杀?” 《大方等大集经》 卷9: “彼怨虽多, 我力能敌, 不须伴党。”④分别见《大正藏》, 第3 册, 第100 页; 第4 册, 第545 页; 第13 册, 第54 页。
2. 【泥】
其小妻便泥大妻: “将我儿看已后, 便我儿死, 是你煞却。”
“泥” 字, 甲、 乙本同, 《杂录》 误作“从”; 《荒录》 作“泥”, 校作“拟”。 今按: “泥” 字不误, 不烦校。 “泥” 有“纠缠” 意, 如《敦煌变文校注·双恩记》: “深知自过为人错, 莫泥他冤出令行。”⑤黄征、 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 第933 页。校注云: “泥, 软缠。” 甚是。 唐杜甫《冬至》诗: “年年至日长为客, 忽忽穷愁泥杀人。”⑥萧涤非《杜甫全集校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 年, 第5325 页。唐元稹《三遣悲怀》 诗: “顾我无衣搜荩箧, 泥他沽酒拔金钗。”⑦[唐] 元稹撰, 冀勤点校《元稹集》, 北京: 中华书局, 1982 年, 第112 页。胡震亨《唐音癸签》 卷二四: “俗谓柔言索物曰泥, 乃计切,谚所谓软缠也。”⑧[明] 胡震亨《唐音癸签》,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年, 第251 页。本句意即小妻纠缠质问大妻, 文从义顺。
3. 【由喜】
不经多时, 生一男子, 夫妻喜悦, 遂屈诸亲于夜(野) 外临江由喜。
“由喜” 二字, 甲、 乙本同, 《杂录》 未校, 《荒录》 以“由喜” 属下读。 今按:“由喜” 应校作“游戏”, 敦煌文献有“由喜” “游戏” 通用之例, 如《敦煌变文校注·董永变文》: “董仲长年到七岁, 街头由喜道边旁。”①其人钓得一大鱼, 见鱼肚饱, 与(以) 刀开腹, 得一儿子, 颜皃端正。 钓鱼人惊恠, 遂将到城中, 直以似人。 黄征、 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 第175 页。校注者将“由喜” 校作“游戏”, 甚是。 《敦煌变文校注·韩朋赋》: “昼夜游戏, 恒则同归。”②黄征、 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 第212 页。此为敦煌文献中“游戏” 之用例。 另, 《敦煌变文校注·舜子变》 有: “又不是时朝节日, 又不是远来由喜。 政(正) 午间跪拜四拜, 学得甚愧(鬼) 祸述靡(术魅)!” 其中的“由喜”, 蒋冀骋先生《 〈敦煌变文集〉 校读记(上) 》 校读作“有喜”③蒋冀骋《敦煌文书校读研究》, 台北: 文津出版社, 1993 年, 第21 页。, 语意未安, 似亦以校作“游戏” 为长。
4. 【啼咷】
②长者取男子手, 担却与妻次, 此孩子堕落江中, 父母当时忧愁, 啼咷悲泣,却往城中。
5. 【似】
家中有一奴, 其长者便遂平章, 顾与他人, 取其雇贾养似.长者。
妇产科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科室,其承担着女性疾病以及分娩工作,因此为了确保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需要为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而女性患者的内心较为细腻,因此在受到疾病的困扰时,很容易出现心理压力,如果不能及时缓解,对临床治疗则产生不利影响[1],因此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以人为本理念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价值,特进行如下报道。
例中“似” 字, 甲、 乙本均同, 例①之“似” 字, 《荒录》 校作“示”; 例②之“似” 字, 《荒录》 《杂录》 均无说。 今按: “似” 有“给, 向” 意①蒋礼鸿主编《敦煌文献语言词典》, 杭州: 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4 年, 第301 页。, 如《敦煌变文校注·唐太宗入冥记》: “崔子玉书了似帝, 欢喜倍常。” 校注云: “似: 给, 与。” 又《敦煌变文校注·维摩诘经讲经文(一) 》: “今日分明说似君, 总教各各除疑虑。”②分别见黄征、 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 第322、 755 页。《玄怪录》 卷5 “顾总” 条: “贤小娘子娇羞娘, 有一篇奉忆, 昨者已诵似丈人矣。”③[唐] 牛僧孺《玄怪录》, 北京: 中华书局, 2006 年, 第49 页。凡此“似” 字用法皆同。 故例①②中两处“似” 字文义清楚, 均不烦校。
6. 【江瓦】
老母受教不违, 前事洗浴, 将水典江瓦却回。 便往老母教化江瓦, 老母言: “不得, 若布施江瓦, 却大人打煞。” 迦旃莚: “既不施江瓦, 怕怖言, 布施水。” 老母亦怕大人, 施水少多与旃莚吃。
7. 【没磊】
汝到家中, 所有作母亦急祖(作), 不索大人骂詈, 身己常逐扇车、 没磊。
“没磊”, 甲、 乙本同, 《杂录》 《荒录》 照录而无说。 今按: “没磊” 当为“磨礧”。 “没” 音同“磨”, 二者可通用, 如敦煌文书中“只磨” 与“只没” 通用①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6 年, 第475 页。。 《正字通·石部》: “礨, 礧、 磊、 礌, 并同。”②李学勤主编《中华汉语工具书书库》,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 年, 第4 册, 第186 页。据《王祯农书·农器图谱集之九》: “砻,力董切。 礧谷器, 所以去谷壳也。 ……北方谓之木礧, 石凿者谓之石木礧。 砻、 礧字从石, 初本用石, 今竹木代者亦便。 又有砻磨, 上级甚薄, 可以代谷砻, 亦不损米, 或人或畜转之, 谓之砻磨。”③缪启愉《东鲁王氏农书译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 第664 页。“砻磨” 有时也作“磨砻”, 如《敦煌变文校注·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 “磨砻一轴无私语, 贡献千年有道君。”④黄征、 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 第623 页。此处“磨砻” 同义连称, 均指农具“磨”。 根据《王祯农书》 中的“礧谷器” “木礧”, 可知“礧” 与“磨” 同义, 可表动词, 也可表名词。 “磨礧” 同义连称, 即指磨去稻壳的农具。S.3227V+S.6208 《杂集时用要字》 “石器部” 下有“砓礨”⑤张涌泉主编《敦煌经部文献合集》, 北京: 中华书局, 2008 年, 第8 册, 第4151 页。, 应即本文之“没磊”,而“没” 写作“砓”, 当为受其材质影响而改换“石” 旁(或涉下字类化换旁)。 《贤愚经·迦旃延教老母卖贫品》 记载该老母: “若其磨时, 即磨下卧, 舂炊作使, 即卧是中。”⑥《大正藏》, 第4 册, 第384 页。可见其劳动项目之一即是“推磨”。 故例句中“没磊” 应校作“磨礧” 为是。
“没磊” 前还有“扇车”, 二者同为农用工具。 《汉语大词典》 “扇车” 条: “一种清选谷物的农具, 利用片状转轴转动生风, 清除谷粒中的糠秕、 尘末。”⑦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 第7 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年,第365 页。《量处轻重仪本》 有: “初转生餐具, 谓水陆碾硙、 碓、 磨、 扇车、 罗具之属, 并所覆之屋。”⑧《大正藏》, 第45 册, 第841 页。所谓“初转生餐具” 即对农产品进行初加工的工具, 其中即包括清选谷物、 磨面等用具。《急就篇》 卷3 有: “碓硙扇隤舂簸扬。” 唐颜师古注: “扇, 扇车也。 隤, 扇车之道也。……言既扇之, 且令坠下也。”⑨李学勤主编《中华汉语工具书书库》, 第1 册, 第87、 88 页。《王祯农书·农器图谱集之九》 记载“扬扇” 说: “凡舂碾之际, 以糠米贮之高槛, 槛底通作扁缝下泻, 均细如籭, 即将机轴掉转扇之, 糠粞既去, 乃得净米。”⑩缪启愉《东鲁王氏农书译注》, 第665 页。《禅苑清规》 卷四《磨头园头庄主廨院主》: “磨头之职, 漏筛欲细,所以去瓦砾也; 尘筛欲粗, 所以去尘坌也。 漏筛须用扇车, 尘筛须打三百。”①[宋] 宗赜撰, 苏军点校《禅苑清规》,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1 年, 第47 页。均为此义。
另外, 例句中“身己” 有“身体” 意②蒋礼鸿《说“起身” “身己” 》, 《中国语文》 1982 年第2 期, 第131 页。。 因此, 本句意为劝告老母回到家中后躬勤劳作, 做好清选谷物、 磨面舂米等日常工作, 不要让家主骂詈, 其意正同《贤愚经·迦旃延教老母卖贫品》 所说: “汝好持心, 恭勤走使, 莫生嫌恨。”③《大正藏》, 第4 册, 第384 页。
8. 【获破】
其此善见王顶上有一肉塠, 得一日交(教) 人获破。
9. 【九后】
其象户便自思惟: “其王暴恶, 户为此象子九后恼人, 损其躯命。”
10. 【随】
①其鸟命终亦凭修仏堂功德还天上。 为不栽树, 随傍生, 其由如是。
②见此老母见受如是, 命中更怕堕去。 自念: “我是化利之人, 争不化利此老母。”①老母, 甲本作“父母”, 乙本作“老母”, 据乙本正。
例①中“随” 字, 甲、 乙两本皆同, 《杂录》 《荒录》 无校。 今按: 据文义应校作“堕”。 句中“傍生” 意即畜生。 《慧琳音义》 卷5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第四百五十二卷音义: “案傍生者, 上从龙兽禽畜, 下及水陆虫, 业沦恶趣, 非人天之正道, 皆曰傍生是也。” 《玄应音义》 卷21 《佛说无垢称经》 第四卷音义: “傍生, 梵言吉利药住尼,亦云帝力耶瞿榆泥伽, 此云傍行, 旧翻为畜生, 或言禽兽者, 分得仍未总该也。”②分别见徐时仪《一切经音义三种校本合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年, 第594、 441 页。佛经中常有其例, 如唐罽宾国三藏般若译《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卷6: “或有菩萨, 观畜生道而为恐怖, 傍生界中受愚痴报, 经无量劫难出离故。”③《大正藏》, 第3 册, 第319 页。即以“傍生” 指代“畜生”。 浙敦002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卷392 初分成熟有情品: “汝等勿缘虚妄分别, 横生瞋忿, 造诸恶业, 当堕地狱、 傍生、 鬼界及余恶处受诸剧苦。”④黄征、 张崇依《浙藏敦煌文献校录整理》,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年, 第9 页。故“随” 应校作“堕”, “堕傍生” 意即堕入畜生界。
11. 【判】
昔日依王舍城有一长者, 家大富, 号曰庐至, 不能判一针一草。
“判” 字, 甲本如此; 乙本原写作“播”, 后于右侧旁改为“判”, 《荒录》 录作“插判”。 今按: 当以“判” 为是。 “判” 之本字为“拌”, 有抛弃, 割舍之意⑤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 北京: 中华书局, 1977 年, 第641 页。, 《广雅·释诂》 王念孙疏证曰: “拌, 弃也。 楚凡挥弃物谓之拌。”⑥[清] 王念孙《广雅疏证》 卷1 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年, 第20 页。唐人多用“判” 字, 张相举唐诗之例备详。 敦煌文书也有其例, 如《敦煌变文校注·伍子胥变文》: “如有判命相随, 火急即须投募。” 同卷还有“一人判死, 百人不敌”⑦黄征、 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 第11 页。。 “判” 有时也因音近写作“潘”, 如《敦煌变文校注·太子成道经》: “若能取我眼精, 心里也能潘得。 取我怀中怜爱子, 千生万劫实难潘。” 《维摩诘经讲经文(一) 》: “赎香钱减两三文, 买笑银潘七八挺。” 又《捉季布传文》: “仆便为君重奏去, 将表呈时潘帝嗔。”⑧分别见黄征、 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 第439、 762、 97 页。上揭写卷意谓卢至吝啬, 不能割舍一针一草。 乙本原写作“播”, 当为“潘” 字形近之误, 原卷右侧旁注的“判” 即系改正正文中误写的“播”。 《荒录》 不达于此, 照录句中误字又进而误为“插”, 可谓一误再误矣。
12. 【】
②天明, 大人入房去, 见此老母死卧房中, 便即忿怒骂詈: “在日, 一生恼人。 今死去, 亦放上房而卧。” 遣交(教) 人脚系索, 拽依(于) 城南尸林下泡(抛) 却。
13. 【军王】
至于中路, 有一梵声从地出来, 感得畜生、 军幕不行, 尽听梵声。 军王便问大臣, 大臣答曰: “为问(闻) 此梵声, 军幕不行。 直待梵声断了, 畜生始行。”
“军王” 二字, 甲、 乙本同, 《荒录》 《杂录》 均无说。 今按: “军” 应校作“君”。敦煌写本中“军” “君” 二字通用之例较多, 如《敦煌变文校注·王昭君变文》 “遂拜昭军为烟脂皇后” “传闻突厥本同威, 每唤昭军作贵妃”, 同书《韩擒虎话本》 “今日便作万乘军王” “今拟册立使君为军”③分别见黄征、 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 第157、 299 页。, 即“君” 写作“军” 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