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传播的李白文化可视化设计研究*
2019-12-16王佳慧
王佳慧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四川成都 611743)
传统的李白文化研究角度多集中于文学、哲学、文艺学、美学等[1],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以及移动终端的迅猛发展,对于李白文化的研究不应只局限于传统视角,研究其文化、思想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而应从多角度、多方向、多层面进行探索。在信息时代,只有结合新媒介载体、新传播方式、新展示技术,运用设计学、符号学、图像学、传播学等跨学科的交叉视角对李白文化进行研究和推广,才能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被更多人所理解和熟知。
一、微传播及其特征
信息时代下的微传播为李白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提出了新的命题和新的要求。微传播的核心特征就是“微”;微,有微小、微型的意思,微传播可以理解为“简短而精妙的传播”[2]。具体表现为微内容、微动作、微媒介和微受众[3]。微内容即展示的核心信息是简短的;微动作即通过滑动、触摸、点击等简单动作就能完成指定的互动;微媒介即以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为平台,传播载体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终端;微受众即传播对象为拥有移动终端的大众群体。当今微博、微信等作为平台的微传播方式,具有时效性、移动性、互动性、反馈性、多样性和融合性,是新时期信息传播的主要手段。多元创新是李白文化研究和传播的新途径,对李白文化进行宣传和延伸必须结合以移动智能终端为代表的微媒介和数字技术。
二、李白文化的可视化设计
所谓李白文化,是由李白的出生、社会经历、人格气质、创作成果所表现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及其对后世经济和文化的影响等所构成的文化体系,从哲学的角度讲,它是由李白及其相关事物引发的一种特殊的物质现象、精神现象和社会现象[4]。概括起来有李白的诗歌创作、墨宝碑刻、遗迹遗物、生平经历、思想性格、创作理念、传说故事以及与其相关的酒文化、剑文化、器物文化、风雅文化、交际文化、美学文化、信仰文化等等极为广泛的内容;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究、整理、提炼和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在文化传承中,视觉图像是重要载体之一,李白文化的各种外在表现形式和内涵,都可通过视觉图像构成人们的文化记忆和体验。同时,在互联网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将海量信息简单直观地呈现出来,更易于大众的理解和接受,信息可视化则是一种有效途径。信息可视化指用设计的表现手段,将抽象、大量的文字、数据、信息等转化为视觉化的图形图像,提高受众对信息内容和内在涵义的理解。因此,李白文化的可视化设计即是指采取相应的设计学、图像学、符号学等表现手段,将抽象的李白文化所包含的创作、信息、精神、内涵等,通过视觉化形式展现出来,实现李白文化在当代的创意性再生,使其产生多元化的效应,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
三、基于微传播的李白文化可视化设计方法
现今微传播逐步成为当下主流的传播方式,已经渗透于各个行业领域。可以说,微传播使信息的传播得到创新,改变了人们的信息阅读习惯和信息获取方式。基于微传播的特性,李白文化传播也应该展现出新的气象。要实现李白文化的可视化设计,首先要理清将文化转换为可视化设计的过程。设计思路需要围绕李白文化进行内容的筛选和提炼,从中找到创意点,再通过设计方法实现文化的可视化表现,形成创意性成果。继而将成果以微传播方式进行宣传推广,最终使受众通过微媒介了解和熟知李白文化的相关内容。李白文化涵盖范围较广,在设计时需要全面思考,提取文化精髓再进行创意设计,具体设计方式有:
(一)意境表达法。李白的诗歌文化在其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一生写了大量的诗篇,题材广泛,就其内容而言,李白的诗体现了强烈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情怀,充满了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也反映出了大唐丰富的人、事、物。同时,李白喜爱饮酒,他的诗中对饮酒的描述也不在少数,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在描写祖国河山美景方面也不乏精彩的诗句,如大众耳熟能详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不管是山川河流、自然景物,还是祖国故乡、个人情怀,李白的诗篇总能给人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艺术气息浓烈。所以,意境表达法主要是围绕李白的诗篇展开可视化设计,旨从李白的诗篇含义中提取创意点,以图像的形式将诗篇描述的意境展现出来,使图像既包含李白诗篇的含义,又具有美观性。大众可以通过对直观图像的解读,加深对李白诗篇的理解和认知,从而拉近不同年龄层人群与李白文化的距离。如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推出的意境海报,以李白的诗为创意点,再现了李白饮酒作诗的场景,画面中躺卧在酒壶上对月独酌的李白,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内心的孤寂。
(二)多向互动法。文物遗迹是大众研究和了解李白文化的实体载体。《上阳台帖》是李白唯一传世的书法与诗词结合的真迹,其书苍劲雄浑,用笔纵放自如,是对李白个人书法成就最直观的展示。除此,在江油李白纪念馆内也收藏有历代李白诗集、历代名家书画珍品等文物资料四千余件,展现出各个年代能反映李白文化的精品。但是,受空间和地域限制,这些精品文物并不能被大众所了解。所以,利用微传播的优势,思考将李白相关文物进行创意设计的方法,使文物不单单是展览在陈列柜里的物品,而是能以全新的数字可视化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多项互动法就是以微媒介为展示平台,选取相关文物,利用多媒体互动技术,在设计简单的人机交互操作(点击、滑动)基础上结合动态化的效果,使文物实现数字化展示的同时,与受众之间产生多向交互,提升大众对李白文物的兴趣。这既是对李白文化本身的创意解读,也是对李白文物的设计化再造,更是将李白文化以全新的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的有效手段。如:乐堡啤酒和故宫联合出品的“圣旨到!邀请你进宫过年”H5设计,选取清代姚文瀚的长画作《紫光阁赐宴图》,以宫廷文化为切入点,通过对画卷局部的动态展示和解说,使受众从不同角度了解这副画作和相关宫廷文化。将这样的设计方式运用在李白文化展示上,亦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数据图形法。将复杂的数据转化为清晰明了的图形形式,是信息可视化设计的表现手法,亦可运用于李白生平经历的可视化设计上。李白的一生经历丰富,他出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五岁启蒙,十岁阅诸子百家著作,十八岁学纵横术,二十五岁“杖剑去国,辞亲远游”,四十二岁待诏翰林……纵观李白的一生,他有着政治上的远大理想和报国救民的愿望,然而在追求政治理想的过程中却并不顺利[5],所以,李白的一生都在求仕与归隐的矛盾中苦苦挣扎。梳理李白的一生,庞大的信息和数据很难使大众第一时间产生清晰的认识。如果加以组织和整理,找出涉及李白生平经历的数据、地图、文本信息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可视化设计提供一种思路。以图形结合少量文字的形式直观传达大量抽象信息的设计方法即是李白文化下的数据图形法。简洁明了、表达恰当的图形在微传播中能使受众立即理解大量的信息。英国2017kantar“信息之美”年度奖项中来自中国的朱航天作品《唐卡造像原理》,利用坛城唐卡经典图式将信息植入,让观者通过对图形的解读,了解唐卡与西藏文化。李白生平文化中丰富的信息,以这样的形式,可以生成多样化的数据图形形式。
(四)实景呈现法。李白一生去过了许多地方,形成了诸多遗迹,这些遗迹建设经历千余年的沉积,转化为物态化的李白文化景观。据不完全统计,这些景观在李白故里江油就有20余处,蜀中各地更有数十处……李白所经之处较多,遗迹可以说是遍布全国各地[6]。所以,可以利用微传播的时效性、快捷性等优势对李白文化遗迹进行推广,有利于这些文化遗迹知名度的提升。以艺术化的手段结合摄影构图法则,将文化遗迹和文物遗迹实景、实体拍摄,画面可以是局部细节的展示,亦可以是意境性、主题性的视觉创意展示。如:考虑从不同视角,以手机壁纸的形式,将展示物的美最大化呈现。现今,现代化技术正在使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转化为可视化的数字文化形态,这些技术已经在各种文化遗迹和藏品上多有应用。部分博物馆推出的文博类AR卡片,用手机扫描后即可获取文物的三维模型、声音、文字和特效。AR、VR等虚拟数字化技术能使李白文化展示出新的魅力,
(五)卡通数字法。作为知名度较高的唐朝诗人,李白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他留着两撇胡子,身穿唐朝服饰,文人才子气质,或月下独酌,或提笔吟诗……文人形象、酒、毛笔已经成为一种可以代表李白文化的符号。将这些符号结合造型艺术进行转换,在特定情境下,再造李白形象。以卡通化、娱乐化的形式,形成李白文化展示和传播的另一种途径,能扩大李白文化的传播广度,将李白文化多角度、多层次地渗透于大众生活,是李白文化在娱乐经济带动下的全新产物。在法国设计师美珊创作的名为“唐朝那些人和事”的微信表情包中,李白化身为“李小白”,以轻松有趣的形式,让大唐丝路文明巧妙地融入大众日常,也为大众的聊天增添了更多文化乐趣。将李白文化经过独特的思维逻辑构建和再造,被表达为具象化、生活化、场景化的微传播图形符号,也是李白文化传承的便捷途径。
(六)趣味娱乐法。李白拥有充满着传奇色彩的一生,其经历和文化也被演变为各种民谣、典故、戏剧。据初步调查,现在仍流传于民间的尚有太白出世、放牛坪、牛踩石、铁杵磨针、金龟换酒、李白戏权贵等五十多个传说故事[7]。这些代表了李白文化在民间发展的程度,也为文化的可视化设计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从李白的传说故事中寻找创意点,运用H5、flash或手机APP编程技术,以历史为基础,将李白文化知识、典故与大众娱乐相融合,以手机游戏的形式呈现,游戏内容可扩大到与李白相关的诗歌、文物、古迹等等。大众能在游戏的过程中增加对李白文化的了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青少年群体是李白文化宣传和推广的特殊群体,趣味娱乐的游戏形式,是将李白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推广的有力手段。故宫博物院就以形式多样的知识点小游戏加APP游戏应用,在大众间掀起了一股故宫文化宣传热潮。
四、结语
李白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他的诗歌、思想、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当今,利用微传播的特点和优势,审视和再现李白文化,不仅为其表现形式多样化带来创作思路,更使优秀传统文化在信息社会下呈现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