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肖邦《Notturno》五十五之一创作手法的研究
2019-12-16高寒
高 寒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夜曲”这种体裁一般指由爱尔兰作曲家菲尔德(John·Field,1782-1837)首创的一种钢琴作品的体裁。歌唱性、优美的旋律,通常用慢速或中速的速度弹奏,并习惯使用琶音形式的和弦音型进行伴奏。“夜曲”含义表现的是意境美,是夜的寂静感和对人内心情感的抒发。肖邦所创作的夜曲是这一钢琴作品体裁最为出色的代表作之一。
不同时期的夜曲具有不同的特点,18世纪的夜曲常以意大利语“Notturno”为名,J.海顿、W.A.莫扎特均创作过此类作品。19世纪的夜曲更多的是旋律如歌、富于诗意的抒情性作品,类似像无词歌的形式,但内容比较深沉,并含有忧郁的情绪特点。始作者既为爱尔兰作曲家J.菲尔德。费德列克·法兰西斯·肖邦将它发展到一种形象丰富、情深意远的钢琴音乐体裁,而C.德彪西的三首夜曲《云》、《节日》与《海妖》则是管弦乐的套曲,并不属于本文分析的典型夜曲的范畴。
肖邦《Notturno》(夜曲)作品五十五之一创作于1843年,1844年出版。肖邦将这首夜曲作品献给了曾经对他晚年生活鼎力相助的苏格兰女性友人,珍妮⋅威赫米娜⋅斯特林(Jane Wilhelmina Stirling)。《夜曲》作品五十五之一的钢琴演奏技巧较为容易,因此许多人都爱演奏,也是肖邦夜曲入门类的练习曲目之一。乐评家克雷奇努斯基曾对该曲评论说:由悲伤逐渐升高,成为失望的呐喊。其后又因为希望而缓和下来。整首作品仿佛在描写一位离开自己所爱的家庭,所爱的人,寂寞而悲伤地行走在旅途上的流浪者。中段为进行曲的风格,尾声则是富有感谢气氛的热情段落。以下笔者将此作品的创作手法进行分析与讨论:
一、以各种装饰音装饰旋律
肖邦最擅长在钢琴曲中加入装饰音用来增加旋律的华丽与美感,在本曲中有许多地方都用以单个轻巧的装饰音来装饰,例如第八小节第一拍,第十二小节第二拍,都是用倚音的方式来装饰原音,轻巧柔美的乐曲风格也因为装饰音而增加了更多的迷人风采。笔者统计了本曲中所有的装饰倚音,共有十二处,另外也有震音(Trill)的装饰。震音是由主要音与上一音级的音急速交互振动所形成的装饰音。加上震音形式的装饰音后,使被装饰的乐曲旋律更加细腻、美化而迷人,甚至可以藉由装饰来表达特殊的意境和色彩。在《夜曲》五十五之一的第六小节的第三拍,与第十四小节第三拍之间,出现了震音的符号。在此处的装饰音是由主要音(B)与附属于主要音的上一级音(C),做急速交互弹奏而形成延长音型的装饰效果。
二、跨越宽广音域的琶音
肖邦常以宽广音域间的快速琶音来强调和声和展现作品的技巧,比此快速的上下行琶音可以营造出一种特有的力度堆叠音效,这种方法在肖邦的作品中相当常见。在《夜曲》作品五十五之一中的尾声部分就是利用这样的创作技法,将尾声不断地扩充,使其音乐旋律不断的上行下行,相同和声效果之间不断堆叠,并且乐曲旋律音域走向超过了两个八度的范围,呈现出另一种不同的幻想曲风格。
三、伴奏形态的改变及增加音响的变化
在肖邦《夜曲》作品五十五之一中,由于主题轮流重复的出现,因此每一次出现在乐句语法、节奏设计或和声上都会有些许变化。在左手的声部,改变了伴奏的旋律形式,在不同段落中,引用了新的旋律素材或改变音型的方式,例如B段使用了新的主题的旋律,旋律线条在和弦的最高声部中出现,左手的声部搭配上分解和弦,乐曲的形式与A段有很大的差异。A’段的旋律走向几乎与A段相同,主要是在伴奏音型方面采用了半分解和弦大跳的方式,前后两段运用了不同的伴奏织体,营造出不同的旋律风格。
四、双手分别用单音弹奏相同的平行旋律
肖邦善于用双手以等距离的形式来弹奏快速的音群,此创作作品也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将此手法置于乐曲的最后部分以制造出如风暴般的音响来达到乐曲的至高点,第二类则是以此种音型贯穿于全曲或整个段落之中。在这首作品中B段的主题内,乐曲旋律就是双手以单音弹奏快速音群开始,之后带出一个片段的和弦进行,肖邦将此作为堆叠乐曲高潮的重要技法,而音乐风格色彩上却与A段迥然不同,在作品的音响上显得更为浑厚、激动,配合力度与音乐术语方面的运用将乐曲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五、结语
在浪漫派音乐时期,肖邦一生短短三十九年的生命,宛如一道划过天际的耀眼流星,虽然他已逝去了将近一百七十年,但他的音乐作品仍持续的在世人心中闪耀。聆听他的音乐,不仅能感受到波兰人的热烈与真挚的情感,更能在古典音乐长河中诞生这样的一位影响世界的伟大作曲家而感到无比幸运。这部作品无论从钢琴演奏技巧的展现,还是在整体旋律的张力上,都是非常丰富且华丽的。这首肖邦创作的五十五之一的优美的旋律线条加以巧妙的乐句构思,都超越了他所创作的第九号夜曲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可以让人充分的领略到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别样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