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莎士比亚语言创新对英语发展的影响研究★

2019-12-16王蕾

山西档案 2019年3期
关键词:词缀莎士比亚英语词汇

王蕾

(太原学院 山西太原 030012)

莎士比亚的作品广泛流传于世界各个国家,其语言特征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在作品中灵活运用英语,对各种词汇的用法进行革新,使其成为语言改革的重要人物。莎士比亚的作品开创了英语发展的新时代,对现代英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莎士比亚语言的创新促使英语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印刷术的出现。在莎士比亚之前,William Caxton对英语语言的发展影响深远。他通过翻译、编辑撰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并且到德国学习先进的印刷技术,之后在英国建立首个印刷厂,开始了各种书籍大规模的出版和印刷。William Caxton一生出版了24部译作,74部英文书籍,部分作品为鸿篇巨制。随着印刷术的引进,大量历史典籍得到了保存,为文人墨客提供了创作机会。人们可阅读的书籍种类越来越多,并学习书中的词汇和语法等。William Caxton的作品为英语的标准化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其出版的英文书籍中,以其朴实的文风,对后期莎士比亚创作应用的语言产生了较高的影响。

(二)文艺复兴时代背景。从印刷术的引进至1650年期间为文艺复兴时期。此时期代表着人们脱离中世纪枷锁获得重生。各个文人和学者逐渐对文学以及古典语言产生兴趣。在翻译拉丁语、希腊语等文学著作时,难以找到对应的英语词汇,因此翻译人员就直接将原文中的词汇借鉴过来,形成新的英语词汇。与此同时,此时期在科学和艺术领域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发展,各种新型技术以及文学观念的出现,促进了英语借用词汇以及词汇创新等行为的出现,以便更好地将技术和发明等描述出来。在最开始借鉴其他国家语言的时候,受到了人们的批评,人们认为外来词语会导致英语本身词汇实际含义表达不清晰。但是随着语言的发展,新的词汇逐渐找到具体的生存空间,使得英语语言逐渐丰富。

(三)莎士比亚作品的创作。在伊丽莎白时期,英国在政治、工业、军事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英国文化也达到了鼎盛时期,出现了莎士比亚、培根等杰出的文学家。伊丽莎白时期是文学作品的繁荣时期,女王为英语语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伊丽莎白的王宫是大多数诗人和学者举办活动的中心。诗人和学者汇集到一起时,丰富了语言表达。莎士比亚就是参与人物之一,他是优秀的戏剧家,为英语语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莎士比亚的文学著作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深远的影响。莎士比亚是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在其作品中,融入了周边人们的实际经历,对生活和人物展开描写,表达出人们之间普通而又真挚的情感。作品的风格在多年后的今天仍然能带给人们欢乐。在他的作品中展现出语言创新的才能,将词汇重新组合和创新,带给人们新的感受,又丰富了英语语言的组成,促使语言不断发展。

二、莎士比亚对英语发展的创新表现

(一)词汇创造。早期的英语词汇以及句子结构常常发生变化,莎士比亚在创作的过程中借用了大量词汇。在英国的经济、军事等逐渐发展的过程中,英语在世界语言里拥有了广泛的影响力,被应用在艺术、文学、神学等领域当中。在文艺复兴时期,英语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趋势,以莎士比亚为首的作家开始主动探求语言的创新。其作品在17世纪末与18世纪初掀起了流行热潮。当前,除《圣经》以外,莎士比亚作品中的语言被人们引用的次数最多。其作品对词汇进行大胆创新,并逐渐融入到英语的日常表达之中,因而直到今天,莎士比亚的作品仍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莎士比亚作品为英语语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其影响下英语语法逐渐规范化。

在词汇创造方面,由于莎士比亚所生活的年代还没有词典等工具书籍,因此人们甚至对于简单英语词汇的具体含义掌握得也不够明确。这一社会背景为莎士比亚创造词汇提供了巨大空间。莎士比亚在创作过程中,将简单的英语词汇进行组合,形成固定用法,将英语语言的丰富性展现出来。在《约翰逊字典》中,莎士比亚的语言被多次引用。在其所作剧作、叙事诗以及十四行诗当中,共计使用到了17677个英语词汇,其中有1700个词汇是他创造出来的,这些新的词汇不仅成为其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以多种方式向其他语言当中渗透,对英语的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由Merriam-Webster所著《研究莎士比亚创造的词汇》一书中,重点对莎士比亚创造的1500个单词展开研究。由Michael Macrone所著的《Brush Up Your Shakespeare》一书中,重点对莎士比亚创造的短语展开研究。Marc Berley所著《Reading the Renaissance》一书中,对莎士比亚创造的成语展开研究。William J.Rolfe 所著《Shakespeare Proverbs》重点对其创造的格言展开研究。以上著作研究的侧重点各不相同,通过以上语言学家的研究,可以看出莎士比亚在作品中创造出了丰富的词汇,以其生动的表现力,促使语言不断发展。

(二)词缀运用。在英语中,词缀属于词素的一种,具有强大的表现力,莎士比亚在创作过程中,对词缀的应用进行了创新,其中“un”前缀就是由莎士比亚首先应用在印刷文本以及戏剧舞台当中的,在其创作过程将“un”词缀和dress,educated,aware,real,willingness,comfortable等词汇进行连用,表达与以上词汇相反的含义。同时,莎士比亚还对已有词缀进行灵活运用,使用“ship”后缀构成各种抽象名词。例如:莎士比亚将后缀“ship”和单词bachelor,hostess,rector,court,fox,spectator,attorney等词汇连用。使用后缀“ship”构成的词汇大多和人们行为有关,通常情况不和表示动物的词汇连用。但是莎士比亚在创作《科里奥兰纳斯》这个悲剧时,出现了句子“Hadst thou hast foxship.”其中“foxship”形容人“如狐狸般狡猾”,这样的词汇带有嘲弄色彩。莎士比亚打破常规,对词缀进行灵活运用,生动地表现出其作品想表达的意思。如果创作需要,还可会将“ship”后缀和其他动物进行连用,创作出catship,monkeyship等词汇,这样观众也可容易地领悟这些词语的含义。在作品《奥赛罗》中,伊阿古的台词中有这样一句话“God bless the mark,his Moorship’s ancient.”在句子中伊阿古使用了Moor加上ship后缀,对摩尔人的出身以及他们黝黑色的皮肤进行了嘲讽。

(三)词性转换。在莎士比亚对英语语言的创新方面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他善于转换词性,将某个词语的词性进行灵活运用。Abbott是一名生活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英语教师,他曾撰写过《A Shakespearian Grammar》一书,这本书中主要对莎士比亚使用的语法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此时期和伊丽莎白时期英语发展存在的差异性,主要是为了让学习者了解到,在阅读莎士比亚作品的过程中存在困难的原因为其语法方面的表达,并不是个别单词的晦涩难懂,因为如果不理解某个词汇的意思可借助词汇表。在伊丽莎白时期,所有的文学作家都可灵活地对单词顺序进行安排,同时也可以转换单词的词性,因此为阅读者的理解造成不便。加之词性变化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还没有形成具体的规则,因此要想顺利领悟到作者表达的含义,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联系上下文。

例如:在莎士比亚的作品《李尔王》中出现过句子“He childed an I fathered.”;在作品《特洛伊罗斯和克瑞西达》中出现了台词“Kingdomed Achilles in commotion rages.”;在作品《麦克白》中出现了台词“Scarf up the tender…”在以上句子中存在语法使用混乱的现象。而人们则普遍认为莎士比亚的作品推动了英语语言创新与发展,经过分析可以总结出,莎士比亚在词性转换过程中,通常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其一为灵活性和自动性,其二为语言的简洁性与紧凑性,其三为字面含义向引申含义转换。在《李尔王》中的台词主要是想表达“李尔的孩子不孝,埃德加的父亲无情。”第一个例句中child和father 原本是名词词性,但是在例句中用作动词,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以随和的方式将英语词汇进行转变,展现出创作的灵活性。在第二个例句中Kingdom本身为名词词性,在词汇的后面加“ed”,将其转化成形容词,翻译成“好像他是国王似的”,如果不使用这种创作方法,同时还要表达出原文的意思,需要使用一个完整的句子才能表达清楚,由此可以发现将某个词语的词性转化之后可起到句子表达的作用,因此展现出其语言表达的简洁性。在最后的例句中“scarf”原本为名词词性,是“围巾”的意思,但是在此句中和“up”共同组成“动+副”短语,翻译成“如围巾一样的包围起来”,巧妙地将英语的字面意思转化成引申含义,在语言的表达方面也非常简单。

(四)连字符。莎士比亚是首位在作品中使用连字符的作家,他将超过两个词汇不同的词素或者词语连接形成一个复合词,丰富了英语的词汇功能,同时在表达方式上也更加自由。他的这一举措深深地影响着英语语言的发展,同时使其作品具有简洁的语言结构,但又不失深刻性。在英语逐渐传播和发展之后,由连字符组成的词汇越来越多。例如:他在作品《奥赛罗》中使用了词汇green-eyed monster,将green这个形容词和名词eye中间使用连字符组合成green-eyed这个词汇,其含义和jealous相同,表示“嫉妒”。在英语文化中,认为在黑暗环境中,猫眼睛会呈现出绿色,并且猫非常喜欢折磨捕捉的猎物,就像妒忌之心折磨一个人一样,这样的表达方式形象生动,直到今天这个短语仍然广泛应用在人们的日常表达当中。在作品《威尼斯商人》中,出现了“new-come”这一词汇,new原本是形容词,但是这里用作副词修饰动词come,使用连字符将单词的词性进行转换,大胆创新,展现出其作品的通俗性,带给人以新奇感。

(五)口语“诗意”化。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大多是各种人物的对话,以口语表达为主要内容。其作品语言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表达的深刻性也是作品的伟大之处。他早期作品所使用的是标准的书信语言,但是之后其创作风格发生了转化,作品展现出自由化特征,表达方式更加自然。莎士比亚时代也是诗歌时代,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表达出各种语言艺术,人物特点也是满腹诗意。例如:在《King Henry VI》当中,出现了谚语“A little fire is quickly trodden out.”可翻译成“点星之火一扑即灭”;在作品《麦克白》中,出现短语“die in harness”字面意思为“套马具的过程死去”,但是在小说中指的是“因公殉职”。通过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莎士比亚在创作过程中善于使用各种习语和谚语,使其作品彰显出强大的艺术魅力。这种口语表达方式具有明显的诗意,促使英语语言逐渐丰富和发展,为学习者提供巨大的研究价值。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莎士比亚在创作过程中对语言进行大胆操控,他在英语的发展历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莎士比亚作品的问世加速了英语词汇本质的改变,展现出语言的本质特征,开创了文学艺术新篇章,在词汇、词根、词缀、连字符等的灵活运用下,英语的时代特征越来越明显,展现出英语发展过程中的时代精神以及创新精神,为后人提供更高的学习和借鉴价值。

猜你喜欢

词缀莎士比亚英语词汇
莎士比亚(素描)
外国学生习得类词缀“感”的偏误分析
向威廉·莎士比亚致敬
词尾与词缀的区别研究
现代维吾尔语的词缀功能及从中存在的奇异现象的处理探讨
浅谈现代汉语类词缀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初探
台湾地区莎士比亚研究的一点启发与反思——读《从纯真年代到理论年代:检视国内莎士比亚研究的硕博士论文》一文有感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选译30首
来自人名的英语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