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美术的诗画意境赏析★

2019-12-16肖华英

山西档案 2019年3期
关键词:韩熙载夜宴诗画

肖华英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广东广州 511325)

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经典的文化作品,诗画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谓国之瑰宝,比如:唐寅的《仕女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其中蕴藏了丰富的诗画意境。因此,对中国古代美术的诗画意境进行赏析,其意义十分重大。

一、中国古代诗画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指的是早于明清时期的绘画作品。在分析过程中,必须要兼顾古代诗歌,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古代美术作品通常会与诗歌绑定在一起,只有全面兼顾,才能保证赏析的效果。

(一)中国古代诗画创作的灵魂

中国古代诗画创作的灵魂就是意境,也是其特有的境界,属于中国古代绘画和文艺理论的范畴。不管是中国古代诗词还是美术作品,都十分注重意境,通过艺术手法的使用,营造出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古代艺术家痴迷于对意境的追求,在创作诗词时,经常字斟句酌,尽量保证意境完美。意境看似虚无缥缈,却真实存在,属于一种性情或境界,普通人难以体会。一般情况下,古代文人会通过虚实相生或情境交融等技艺手法衬托和表现诗歌的意境。而这种意境表现手法又受到了画家的认可,被应用于绘画作品意境表达之中,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花鸟画、山水画等作品,就充分体现了意境。

(二)中国古代诗画创作同源

在中国古代社会,传唱和记录人们日常生活是诗词最早的作用,《诗经》就是其中的代表。在这部经典的诗词作品中,存在大量描写当时社会生活的诗词,我们通过学习《诗经》,可以对古代人民生活有所了解。与诗词功能相似的还有古代绘画,同样被用作记录生活,早期墓葬壁画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些墓葬壁画都会对墓主的生活和成就进行记载。虽然绘画作品和诗词经过多年发展,逐渐成为了文化艺术,且出现了众多的派系,但总体而言,其基础功能并未出现变化。唐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美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在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下,文人们希望通过诗画来抒发自身的情怀和抱负,以宣泄自身的情感,诗画的意境表达贴合于文人的实际需要,正因如此,这一时期中国涌现出了许多知名的画家和作品,比如:有画圣之名的东晋画家顾恺之,他所创作的《洛神赋图》就是古代著名的艺术作品。

二、中国传统诗歌中的意境

诗歌意境指的是创作者通过主观方法的使用,对客观世界进行刻画所创作出的形象,这个形象具有形神兼备的特点,可以给欣赏者带来别样的审美体验,从而达到一种情与景融合、打破时空界限、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1]。

自古至今,意境美都是诗歌所希望达到的境界,诗人十分重视意境的营造,并将其作为审美的追求。比如:王昌龄曾经在《诗格》中提出了三个境,第一种为物镜;第二种为情境;第三种就是意境。诗人对意境创造的三个层次进行了分析,这对于现代艺术创作可以起到借鉴和帮助的作用。

三、中国古代美术的诗画意境赏析

意境美就是诗画的美,流传下来的众多美术作品,是人们研究古代绘画艺术的前提依据。古代诗画意境表达手法对现代美术作品创作同样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强对古代美术作品的赏析和了解,才能促进现代艺术的发展。本文将以《溪山行旅图》和《韩熙载夜宴图》为代表,对中国古代美术的诗画意境进行赏析。

(一)《溪山行旅图》诗画意境赏析

《溪山行旅图》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山水画作品,可谓是此类作品的代表之作。山水画是中国古代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画的特色;与宫廷画相比,它在绘画风格上有所不同,山水是其主要描绘内容,重视写实,而不注重表现光线和时间;采用的作画方法多为散点透视处理法。北宋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就是山水画的代表作品。作者将自身生活的周边环境作为绘画内容,再现了中国北方的山水。这部作品通过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等方法的使用,使作品充满了意境。首先,在观察作品之后,我们很难对画中山水所在地、时间、季节和天气进行判断,但是却能从中感受到北方山水的巍峨壮阔,且十分真实。其原因就在于作者通过诗画意境构图手法的使用,将北方山水的特点彰显得淋漓尽致。作者通过全景式构图技艺,营造出浑然一体的感觉,但前景和中景间存在一片空濛,赋予了画中山水雄伟的气势,在前景中,作者对不同的山石树木进行了塑造,在中景,作者使用了处理手法,对中景进行了处理,具体表现为小溪蜿蜒曲折,在山腰有一道飞瀑直流而下,路口还停着几个马车。这种构图使静态的画充满生机,给予观看者极大的震撼。这部作品既重视写实,也注重写意,实现了情景交融,完美展现了意境。

(二)《韩熙载夜宴图》诗画意境赏析

《韩熙载夜宴图》是画家顾闳中的著名作品,作者生活于五代十国时期。人物画与山水画一样,都是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重要内容,线条是中国人物化的主要表现手段,画家在创作时,会通过变化线条的方式,对人物进行传神和形神兼备的艺术刻画。《韩熙载夜宴图》是作者奉皇帝之命而创作的绘画作品。在接到皇帝命令后,画家对韩熙载进行了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艺术加工,最终使这幅艺术作品成功问世。让看画之人感觉不到创作者是旁观者,这种创作方法是顾闳中的擅长之处,顾闳中在绘画过程中,会以韩熙载的视角,对画中内容进行构思和还原再现。从而在同一个画面中呈现出不同时间进行的活动,在保持每一个画面独立性的同时,又让整个画面具备完整性和连贯性。之所以布局如此完美,其原因在于顾闳中使用了屏风对画面进行分切[2]。虽然这种技法较为简单,但取得的效果却令人叹为观止,呈现出宾主有序,繁简得当的画面,各个人物的形象十分鲜明,一场夜宴被凝聚于一个纸上,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该作品是古代工笔画的代表作品之一,体现宫廷画师的绘画风格。顾闳中通过使用工笔画,对人物形象进行了刻画,还原再现了夜宴喜庆的意境,在刻画道具和衣服纹饰上别有一番用心。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是中国古代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透过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人的智慧。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古代人民对幸福追求的向往。古代艺术家所遗留下来的美术作品,为现代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我们有义务继承和发展古代艺术。

猜你喜欢

韩熙载夜宴诗画
Tang Gong Ye Yan《唐宫夜宴》
邂逅 《唐宫夜宴》
细数《唐宫夜宴》中的“国宝”
韩熙载和他的《夜宴图》
狂欢派对中的局
被误读的《韩熙裁夜宴图》
诗画
10·1潮趴夜宴不停歇
韩熙载夜宴图
诗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