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明上河图》视角下的北宋商业文化

2019-12-16仝留洋

殷都学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商业

仝留洋

(开封博物馆,河南 开封 475000)

宋代在我国历史上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即处于我国封建社会承上启下的变革时期。虽然北宋建国后有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与宋朝对峙,积贫积弱成为宋政权的明显特征,但宋代的经济却始终处于上升的趋势,商品经济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在商业方面,一是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控制。商业的发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种变化带来的是市场自由化程度大大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遵循着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服务性的商业机构如柜坊、氐店发展起来,还出现了便于流通的纸币“交子”。

无论是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抑或南宋耐得翁的《都城纪胜》,丰富的历史文献都为后人研究宋代的社会、商业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宋代绘画艺术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并大放异彩,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各成体系,数量众多的宋代传世绘画作品为我们直观窥视宋代社会面貌提供了重要渠道;北宋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宋代传世绘画名作中的精品,是学术界研究宋代社会史的珍贵范本。

一、《清明上河图》视角下的北宋商业发展

北宋是我国长达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历史长河中商品经济、文化高度繁荣与发达的时代,张择端的传世名作《清明上河图》则为我们研究北宋商业发展形态、规模及北宋社会生活面貌提供了绝佳的范本,使我们复原近千年前的东京城成为可能。

(一)《清明上河图》概况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举世闻名的绘画杰作,历代书画收藏鉴赏名家都予以高度评价,徽宗朝的国戚向氏家族的《向氏评论图画记》将其列入“神品”,视之为稀世珍宝。所谓“清明上河”,意即清明节期间到河上去观春景。在北宋,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扫已故亲人的节日,也是标志着万物复苏、气清景明的重要节气。清明前后,汴河开始通航,第一批漕粮运抵京城,漕运等各种商贸活动日趋繁忙。《东京梦华录》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它同《清明上河图》中的描绘相互印证,正是对北宋末年开封城清明节繁盛景象的生动再现。

(二)《清明上河图》作者简介

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 人,是生活在北宋末年的宫廷画家。他出生于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家庭,少年时喜好读书,年长时到汴京备考,试图通过科举走上仕途,因诸多原因未能如愿,后改习绘画。最后,他考入了翰林图画院,其艺术生涯的主要阶段在徽宗朝。

张择端在画《清明上河图》前后,还完成了姊妹卷《西湖争标图》,表现了禁军在三月间于金明池赛龙舟的壮观情景,原图已佚。据考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元代宫廷画家的《龙舟夺标图》是张择端《西湖争标图》的摹本。

二、《清明上河图》中的商业元素及表现

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规模宏大、视角宽广,全景式展现了北宋东京开封城内繁华的社会景象。从《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对象上来进行分类,可大致分为人物、动物、物品等三类;通过对人物及物品的解读分析,能够全面掌握北宋开封城内的行业分工、市民生活面貌,对画中动物的分析,可以直观地了解开封城普通百姓的饮食、出行状况。本章以张择端版《清明上河图》中绘制的人物、动物及物品进行分类,以此为视角揭示《清明上河图》中的商业元素及具体表现。

(一)《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

北宋时期,坊市制度瓦解,工商业得到了巨大发展,催生了以手工业者为代表的新兴市民阶层。据统计,《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人物有817人之多,生动展现了士、农、工、商、道、释、巫、医、学、兵、丐等社会各个阶层的不同生活。

北宋的商业活动已经形成了定点化、行业化和规模化,如医药、器皿、茶肆、酒店、票行、典当、赌局、占卜、车行、运输等行业,这给风俗画家们打开了一扇扇活生生的社会窗口;街肆中的文武官员、胥吏、士子、兵卒、牙人、商贾、贩夫、僧道、医家、船工、卜巫、艺人、工匠、车夫、力夫、村夫、丐童……各色人等向艺术家们展露出城市的各种表情,其中以力夫的工种最丰富、贩夫的类型最繁杂,这些都构成了艺术家们创作的社会素材。

(二)《清明上河图》中的动物

在北宋,驴是较为普遍的运输及骑乘工具,《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有运送酒桶的驴车、拉货的驴车以及供人骑乘的驴等。

马在中国古代不仅是快速便捷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国家重要的军事战略资源。北宋军队以步兵为主,在同辽、西夏等以骑兵为主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长期处于劣势,这同北宋马政颓弊、军缺战骑有很大关系。北宋中后期,政府推行“保马法”、“户马法”,牧马于民,以民户养马来补充官马之不足。《清明上河图》中民用马匹的数量较多,直观地反映了这一点。

在宋朝,耕牛受到政府高度重视,护牛措施十分严格。宋朝法律明文规定,严禁屠宰耕牛。北宋初年《宋刑统》规定,“诸故杀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杀牛者徒一年”。《清明上河图》中的牛主要作为耕作与交通工具。同时,养猪吃猪肉已经十分普遍。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在介绍京城东京城内朱雀门外街巷情况时称:“南去即南薰门……唯民间所宰猪,须从此入京,每日至晚,每群万数,止十数人驱逐,无有乱行者。”可见当时开封每天猪肉消耗量之大。

在《清明上河图》中城门处可见到穿城而过的骆驼。北宋时期,除了有域外的骆驼之外,北方地区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饲养有相当数量的骆驼,并被广泛用于交通运输、骑乘等方面,甚至还用于为皇帝驾车。开封是当时官方骆驼养殖、役使的中心与集散地,设置有专门饲养骆驼的机构——驼坊。《清明上河图》中穿城门而过的驼队正是北宋开封城商业贸易繁盛的真实写照。

(三)《清明上河图》中的物品

1.生活用品类。椅、凳等家具在宋代才开始流行并普及,《清明上河图》中画有长凳、交椅、靠背椅等。临河铁铺小摊上售卖刀、钳等各式铁制工具。瓷器在酒肆、茶楼中被广泛使用。图中最具有时代特色的瓷器是酒肆里用于温酒的注子和注碗,使用时将注子放在盛满热水的注碗里,以保持壶中酒的温度。这种酒具在多处北宋墓葬中均有出土,在许多宋画里也有表现。煤炭在北宋得到大量开采及应用,政府设有专门管理煤炭的机构——石炭务与石炭场。据《宋会要稿》记载,仅京都开封黄河南北就有石炭场数十处之多。开封城内居民普遍使用煤炭,“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图中茶馆中的炉子即为使用煤炭作为燃料。

2.商业用途类。在虹桥四角,立有4根木杆,每根木杆顶上都有一个鸟型之物,唤作“五两”,即由五两重的鸡毛所制,它是一种巧妙的测风仪,通过鸟头的方向即可判断风向。在医铺“赵太丞家”柜台上平放的一把标准的15档算盘,澄清了珠算的起源问题,将算盘出现并普及的时间提前到了北宋。在清明上河图画卷展现的汴河岸边出现了雇主向雇工发放签筹的场面。签筹的出现,折射出北宋的生产关系。发签筹者应该是监工或雇主,在生产关系上,证实了北宋出现了雇工现象和计件工资制,这种用签筹计件付酬的管理方式一直保留到民国年间的上海、天津码头。专家以宋代出现雇工为据,将中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现象提前到了北宋。

3.船舶类。画中描绘的各类船只生动再现了北宋东京城繁盛与便利的水运交通。全卷以拱桥和大船作为视觉中心,云集了28艘各种类型的船只,其中有11艘漕船、8艘客船、3艘货船和1艘渔船等。宋代已经具备了高超的造船技术,如大船上“人字桅”,又称“可眠式桅杆”,采用的是转轴技术,使之可以卧倒,以便于通过桥梁。

宋代商业的发展大大超过了以往历代的水平,如果说唐代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则两宋商业的发展又超过了唐代,进入比较成熟和高度繁荣的阶段;北宋张择端绘《清明上河图》为世人全面、直观地展现了宋代高度繁荣的商业景象,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解读,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研究北宋商业发展的详细状况。

猜你喜欢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商业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商业经济》征稿通知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张择端站在城楼观街景
图谏
试论《清明上河图》的艺术表达
《清明上河图》身世传奇:多次入宫曾遭劫被调包
《清明上河图》的盛世记忆
《清明上河图》中埋藏的科技秘密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