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中敏致唐圭璋遺札十通考釋 *

2019-12-16希考釋

词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大學中國敦煌

程 希考釋

其一

圭璋兄;

前函種種諒達。兹看到一段日人那波利貞於一九四〇年寫的《蘇莫遮考》,詳細極了!内有一段關於琴曲的,摘録如下;

《武林舊事》三,載《風入松》,一名《風入松慢》。早在晋代,它就是琴曲。唐釋皎然依之制「風入松歌」(敏編《唐雜言》總集已收入)。《宋史》樂志中此曲屬林鐘商。元高栻詞注稱「北曲」,屬仙吕調或雙調曲。《欽定詞譜》十七,録此調四體。相傳蘇軾作有《秋江夜泊》,是徽調商音,清宫調(敏按;此名很生)有《長安一片月》,相傳唐作(敏尚不詳),宫調有《漢宫秋》等等,皆琴曲。

所説大半實在,可考。看來琴曲與「詞」的關係甩不脱,《全宋詞》不能排拒琴曲。《宋史·樂志》所示,除雅樂、廟中享神者外,似應全盤接受。那考有亂説處,行文也好用問句,表示作者自己無信心。日人一般寫作内愛好爲此。自己且無信心,何必向人多説?法儒戴密微寫《敦煌曲》一書,自己不知打過多少「?」符號,作用與日人愛用問句一樣。中國文學不是好搞的。外國人於此勇氣有餘,灼見不够。弄些錯誤出來,正不勝正,不正又將被混淆國際視聽,奈何!

新出土三代甲骨文字萬片!靜安死早了,我如向上帝處報到,定居下來,我一定先去訪靜安,告訴他清華園的環境大清除,大美好!甲骨又發現萬片!地球是舊游之地,何不從上帝處辦「退休」或辦出差,回來看看?我要勸他;今後專搞甲骨,莫再搞「唐詞」、宋元戲曲史等等,説些外行話,害人!老兄如有信給他,我替你捎去。

瞿禪介紹一位湘友來,我無精力陪他逛,請他吃了一次點心,握手告别了。賜書已接。《穆護砂》是隋曲説,已補登,謝謝!候安!

敏上 十·七日夕

程按;右邊欄外另云;楊廣、王胄、牛弘等人,代表一個時代。是以説明雜言曲子在此時代之前的民間,已有。民間歌唱,多用口語。口語本身,必然是長短句,斷無五言或七言之理,雜言曲子之先出民間,甚確。

又,天頭處有云;「清」讀高音。

另,天頭處再云;今天得讀神田喜的《敦煌五十年》,二十幾篇雜文,僅前三篇有關敦煌學,僅十四行有關曲子,失望。

又按;該函藏揚州大學檔案館卷,號;KY14011-5件,號;二.原件以鋼筆寫就,方格稿紙,計一頁,頁二十五行,行二十一字,行草書。據此下一札可推知作於一九七八年十月七日。那波利貞(一八九〇—一九七〇),日本考古學家,中國古代史研究家,敦煌學家,日本國立京都大學名譽教授,曾參與《敦煌·吐魯番社會經濟史料》、《亞洲歷史事典》等的編纂,著有《唐代社會文化史研究》(日本巖創文社一九七四年版)等。戴密微(一八九四—一九七九),法國漢學家、敦煌學家,著有《敦煌曲》(與饒宗頤合著,一九七一年以中法兩國文字於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在巴黎出版)、《吐蕃僧諍記》(甘肅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等多種。靜安,即王國維(一八七七—一九二七),浙江海寧人,靜安其字,初名國楨,一字伯隅,初號禮堂,晚號觀堂,又號永觀,謚忠慤。近現代著名學者,著有《宋元戲曲考》、《人間詞話》、《觀堂集林》等,任中敏先生對其學術觀點多有批評。瞿禪,即夏承燾(一九〇〇—一九八六),浙江温州人,瞿禪其字,晚年改字瞿髯,别號謝鄰、夢栩生,室名月輪樓、天風閣、玉鄰堂、朝陽樓,著名詞學家,著有《唐宋詞人年譜》、《唐宋詞論叢》、《姜白石詞編年箋校》、《天風閣學詞日記》等,與任中敏先生私交甚篤。神田喜,即日本學者神田喜一郎(一八九七—一九八四),字信暢,號鬯盦,著名漢學家、敦煌學家,著有《敦煌學五十年》(日本二玄社一九六〇年版)。信中所云《敦煌五十年》當指此書。

其二

圭璋兄;

前頁寫而未發,兹加一頁,論陰文得失。弟寫了兩個鐘頭才寫成,頗多内容,兄是否在研究中?研究完了,務盼復我數字。

當年兄惠我《同聲月刊》若干册,對我頗有作用。但原物我久占,至今尚未「千萬」,我死必散失。兄處有傳人否?妥善可靠否?如有,弟仍願主動將《同聲月刊》「千萬」到兄處,入傳人(或接班人)之手。頃知趙叔雍著《冒校〈雲謡集〉識疑》,載在新加坡所印行之《東方學報》第二期。此期學報,南京能借閲到否?乞注及。

告兄一事,大可參考。唐高宗時,惡劣文人許敬宗曾著六言八句的「恩光曲」,上呈御覽。自解云;六言少爲大家採用,其俗可知。轉加「兮」字,聊爲游俗。(大意如此,非原話)。在陰文内曾引到。兄等謂宋詞中有見「兮」字者,是别體,不採。據初唐人所幹的事看來,兄可將宋詞中見「兮」者,代爲涂去「兮」字,依然照用;或存其「兮」字照收,惟將許敬宗語附見於後,如何?稼軒作中,似有用「兮」者,兄豈非照收?惟此乃水月庵八二老尼見解,亦宜慎耳。

還有尋找詞之起源者,另有一路人馬,即闡明唐五代歌辭内齊、雜言間之關係者。隋唐五代齊、雜言同時并存,並非雜出於齊,或齊亡雜興。因此,這一路人馬所爲往往將探討詞源、謂詞出於詩者所爲,陷於窘境。故此事(詞之起源)情况複雜,若立而不破,不足以堅讀者之信;若對似是而非之説,逐一破除,則費力很大。兄在《全宋詞》序言中,只好扼要談談,立而不破。陰説要破,弟擬補在《教坊記箋訂》内,接於破鄭振鐸説之後。

波多野太郎贈南揚兄《敦煌五十年》一書,弟已預約,首先借讀,以充拙稿。現在要寫《敦煌八十年》了(一九〇〇—一九七八)。國人無具此魄力者,若寫個《敦煌歌辭八十年》,弟可毛遂。問安。

敏上 十·七

程按;此札原件現藏揚州大學檔案館,卷號;KY14011-5 ,件號;三.原件以鋼筆寫就,方格稿紙,計一頁,頁二五行,行二十一字,行草書。據信中《敦煌歌辭八十年》(一九〇〇—一九七八)等内容推知,或作於一九七八年十月七日。《同聲月刊》是著名詞學家龍榆生繼《詞學季刊》之後主編的一份兼具詩詞創作與研究的學術期刊。一九四〇年十二月由同聲社在南京創刊,一九四五年七月停刊,歷時五年,共出版四卷三十九期。叔雍,即趙尊嶽(一八九八—一九六五),原名汝樂,叔雍其字,齋名高梧軒、珍重閣,江蘇武進人,著名詞學家。著有《明詞彚刊》、《珍重閣詞集》、《和小山詞》、《炎洲詞》、《填詞叢話》等。波多野太郎(一九一二—二〇〇三),自稱湘南老人,日本中國語學會會長,著名漢學家、中國古代戲曲史專家,著有《中國小説戲曲詞彚研究辭典》(日本横濱市立大學一九五六—一九六一年版),與任中敏先生私交甚篤。南揚,即錢南揚(一八九九—一九八七),名紹箕,南揚其字,浙江平湖人,著名文史學家,尤以南戲研究著稱,與任中敏先生同爲詞曲學大師吴梅先生弟子。著有《謎史》、《宋元戲文輯佚》、《梁祝戲劇輯存》、《戲文概論》、《永樂大典戲文三種校注》、《元本琵琶記校注》、《南柯夢記校注》、《漢上宦文存》等,今有《錢南揚文集》行世(中華書局二〇〇九年版).

其三

圭璋兄道席;

去年十一月初接到手教,本擬一鼓作氣,一氣呵成,早早奉復。不料所約抄稿人有佳遇他去,弟處工作,接近流水作業,稿皆複寫三份,不容有停滯部分,只好自改自抄。眼花手顫,勉强追趕,頗以爲苦。親友函牘往返,遂多停滯。昨接楊冠珊兄寄來伊同鄉饒宗頤作《詞籍考》,自唐迄元,於詞專集(標爲「某代詞集解題」)大致羅列,於選集、總集、詞話、詞譜、詞韵等均闕如,難夸爲「詞籍考」之全也。金元方面收;

遼京後 吴激(金) 蔡松年 王喆 馬鈺 劉處玄

譚處瑞 王處一 王寂 李俊民 耶律履 王庭筠

元好問 段克己 段成己

丘處機(元) 楊宏道 尹志平 王丹桂 姬翼 劉秉忠

張弘範 許衡 耶律鑄 王旭 劉因 張之翰

魏初 胡袛遹 白樸 李道純 張伯淳 王惲

安熙 姚燧 蕭㪺 劉敏中 程矩夫 盧摯

李庭 王義山 趙文 劉壎 王奕 仇遠

詹玉 劉將孫 黎廷瑞 吴存 蒲道源 張埜

趙孟頫 吴澄 朱晞顔 曹伯啟 胡炳文 陳櫟

王結 許謙 周權 趙雍 陸文圭 朱思本

洪希文 虞集 李孝光 劉詵 吴鎮 吴景奎

歐陽玄 張雨 許有壬 宋褧 薩都剌 張翥

趙汸 高明 倪瓚 舒頔 舒遜 袁士元

韙奕 沈禧 謝應芳 梁寅 邵亨貞 陶宗儀

不知其中有一二少見的否?饒君編印《敦煌曲》,去年十一月曾在北京法國工藝展覽會内展覽。印刷、紙張、裝訂、圖版極佳!而内容頗多淺薄訛誤處。拙稿内擬予逐一訂正,苦於問題太多,將搞得無了無休,成爲包袱矣。《道藏》中確有不少金元人詞,不知兄已徹底過目、過手否?頃在亂稿中檢到往年查《大正藏》時,隨手記下的一條,約二十點。惜無條理,未必有何用處,附呈聊供一粲。日本有《群書類從》一種,内有《經國集》,曾載嵯峨天皇及其妹等人所作《漁歌子》,和張志和僅有一首,引在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中。饒宗頤《詞籍考》亦曾引及。至少尚有九首未布(兄妹二人所作應有十首),不知何處可以借抄得到。南京有地方,可以看到日本《群書類從》否?乞示及。饒書前八面考正是談唐五代部分。弟希望從其中得到珍聞,偏偏失望。原書是詹安泰所藏。詹遺書散失,冠珊僅得其一種。想來廣州、汕頭、潮州三地,是饒君在國内時常到之地,或可再得一部全者,予以補足。弟已托楊君代謀,不知有結果否。楊、饒、詹三人是同鄉同學,早年關係頗多。後來饒向香港、星家坡等地售其所學,遂獨秀矣!饒君近已完全成了資産階級文人,正蜚聲英法兩京,漫遊歐陸未嘗倦。人已成百萬富翁,如詞籍、敦煌曲等,恐已非其所屑顧矣。據楊來函,此人在歐時曾以著述稱揚英女皇,邀賜奬金七十五萬港幣云。楊謂得兄書,知二師兄翰青亦復去世,爲之詫异!此是何時事?弟於一九六四年在申時,尚親見其人,作一夕話。身體似不差,何以中年遽殞?師母將何以爲懷!南青在職尚平順否?頃接南揚兄書,以修《辭海》爲職志,亦是科研一種。趙景深來書,所任此事,量倍於南揚。伊先後有兩文在《考古》,頗能伸眉。弟則日日望還鄉,在儔輩中最苦。倘今秋能赴京,飽看敦煌卷子,或可繞道,一訪寧、揚、蘇、滬諸親故。倘得定居揚州,誠善,但失却看書身份,又大悶損。瞿禪、宛春諸君處,久不通訊。瞿禪衰年喪偶,難以遣懷,不知《詞林傳聞》尚在發展否。伊對《雲謡集》用韵,誤認有四聲通叶,實無其事。此章解决問題,合兩章爲一章,然後覺其韵雜;若從内容,析《喜秋天》爲四首兩組,則首各爲韵,無復通叶嫌疑,雲霧可消散矣。因來書及之,故略申鄙見。草草不成書啟,幸老友諒之。即叩著安!

弟敏拜。三·十一。

程按;此通信札原件現藏揚州大學檔案館,卷號;KY14011-5(2),件號;二十三.有信封,上款

「南京劍閣路四十號唐圭璋先生」,落款「成都任,十二」。有郵戳,惜漫漶不清,難以辨識。據以上可知寄出之日當爲三月十二日,又據「成都任」云云,可推知此時任先生尚在四川大學任教,此信當早於一九七八年。楊冠珊(一九一一—二〇〇一),原籍廣東澄海,曾在汕頭發起「新文學運動」,國立中央大學經濟系畢業,曾任臺灣省監察專員,後不滿國民黨之腐敗,於解放前夕回歸大陸,任教於中學,晚年潜心佛學,以藏書爲樂。《群書類從》,日本學者塙保己一、太田藤四郎等編,全書三十册,續群書類從完成會一九五九年版。饒宗頤(一九一七—二〇一八)字伯濂、伯子,號選堂,又號固庵,廣東潮州人。著名學者,香港中文大學、南京大學等學校名譽教授,西泠印社社長。著作等身,信中所言饒先生《詞籍考》一書由香港大學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出版。另,信中所言「去年十一月法國」云云,可推知此札當作於一九七二年。詹安泰(一九〇二—一九六七),廣東潮州人,著名學者、詞學家,曾任中山大學教授。與夏承燾並稱「南詹北夏」,著有《花外集箋注》、《碧山詞箋注》、《姜詞箋解》、《宋人題詞集録》、《古典文學論集》、《温詞管窺》、《詞學研究十二論》、《宋詞散論》、《離騷箋疏》、《詹安泰詞學論稿》等。翰青,當指吴梅(一八八四—一九三九)先生次子吴翰青,生年不詳,卒年當爲一九七二年。吴南青(一九一〇—一九七〇),翰青之弟,北方崑曲劇院曲師,中國戲曲研究院藝術室研究員。趙景深(一九〇二—一九八五),曾名旭初,筆名鄒嘯,祖籍四川宜賓,生於浙江麗水,著名學者、文史學家、教育家。曾任復旦大學教授、中國古代戲曲研究會會長、中國俗文學學會名譽主席、中國民間文學研究會上海分會主席等。著有《曲論初探》、《中國戲曲實考》、《中國小説叢考》等。宛春,即胡士瑩(一九〇一—一九七九),宛春其字,室名霜紅簃,浙江平湖人,古典文學專家,曾任杭州大學(今浙江大學)教授,著有《話本小説概論》(中華書局一九八〇年版)等。

其四

圭璋兄;

十三日來教誦悉。(一)弟因未悉吾兄近况,以爲旅遊講學,不在南京。遂函令外孫吴祥,托其轉上一紙,料不至於擱起。所慮者;《東坡詞》入他人手,負我一番手脚了。今悉書既按時寄到,兄亦安守家園,敏與諸般藥餌結緣,向宿疾奮鬥中也。(二)趙叔雍糾冒校之文,務求向港友商懇,代覓惠寄,該費若干,照奉不誤。(三)爲證明狩野博士早年給王國維的《雲謡》數首(如《鳳歸雲》二首及《天仙子》一首)原文如何,從神田喜一郎所編《敦煌學五十年》中,已獲悉有人代爲刊出,惟有托波多野太郎,將所刊者,照鈔一份來。所恨者;狩野對《柳青娘》辭未傳鈔,《伴小娘》公案,仍不能解决耳。神田謂「日本學者多把時間貢獻於《雲謡集》」,不知曾有那些「貢獻」,使弟心旌摇摇,仍無寧日。(四)《東坡詞》新封面緑色,也很美,而略去玉印,何説?兄指出曹標榜「校注」,而實校疏注略,甚精到。弟愧未看出。(五)王重民《敦煌曲子詞集》初印本,乞兄掛號借閲半月,掛號寄還,可不至失,此間係圖書室本有,目録上打一×,示在文化大革命中化去矣。(六)兄在報告會中所講何題?有擴音器,和風細雨,反可播得清楚,發音太重,效果不必佳。(七)《大公報》徵文,弟頗願寫一短文,不知有時間否。因最近將《敦煌歌辭集》稿六十餘萬字再命工謄清一份,向上海文學出版社交卷,稿内多處,對新材料但貼標籤,文字尚有待補寫,不得不趕,否則抄者將停工待料矣。如寫好,當煩兄轉。(八)《過新水令》不應草草改爲《歌新水令》。雖元散曲兩調在唱者曰「帶過」(敦煌歌辭中曰「兼」),望文生義,可解爲别一人已歌前一曲,後一人續唱後一曲曰「過」。前後二家,應同宫調,本爲「帶過曲」。張相《匯釋》中不列「過」字,可惜。當留意求的解。匆匆復此八點,餘續陳。

候安,敏上。十二·十七

另;天頭處有云;寄兄處,兄先看看,就寄給我。

程按;該函現藏揚州大學檔案館,卷號;KY14011-5(3),件號;二十四.原件以鋼筆寫就,行草書,計一頁,十七行,行三十七字左右。考其所作年代,因信中提及《敦煌歌辭集》(即《敦煌歌辭總編》)一書之出版情况,該書於一九八七年出版於上海古籍出版社,此札必早於該年。又言及曹校《東坡詞》一書,當指曹樹銘《校注蘇東坡詞》一書,據「新封面緑色」云云,可推知乃上海印書館一九八四年版,則該信當作於一九八四—一九八六年間。狩野博士,當指日本學者狩野直喜(一八六八—一九四七),號君山,爲日本漢學界實證主義先驅者和奠基者,著有《支那文學史》等。王重民(一九〇三—一九七五),曾化名鑒,字有三,號冷廬主人。河北高陽人,著名文獻學家、敦煌學家。編著有《普通目録學》、《中國目録學史論叢》、《〈校讎通義〉通解》、《中國善本書提要》、《敦煌遺書總目索引》、《敦煌古籍敘録》、《敦煌遺書論文集》、《敦煌曲子詞集》、《敦煌變文集》等多種。張相(一八七七—一九四五),原名廷相,字獻之,浙江杭州人,語言文字學家。編著有《詩詞曲語辭匯釋》、《古今文綜》等,信中所雲《匯釋》一書當指前者。

其五

圭璋兄;

投香港《大公報》之文稿,弟决定趕寫。題爲《正視敦煌歌辭研究七十年》(意思在不弄清楚問題,文學史寫不正確,國際胡鬧不止,□□□。),他們的收稿日期,何時截止?陳楚提到否?弟正向波多野索有關彼邦人士治《雲謡》之文。據神田喜《敦煌學五十年》一文説;彼邦人士,研究敦煌歌辭興趣,與我邦不同。他們爲了《雲謡》花了不少功夫。看來狩野君山除將《鳳歸雲》二首、《天仙子》一首,及其他若干調名抄回來,給王國維等人外,回國後必有許多研究。弟擬飛函波多野,求他積積功德,再將彼邦研究《雲謡》的論文,盡量複製賜給。説明請求只此一次,此後再不敢了。擬見他來件後,再結束應

《大公報》之徵文稿。設若時間太遲,弟即直接寄去。「陳楚」二字,有誤否?爲了追趙尊嶽疑冒校文,弟想直接給陳楚一函,即寫香港《大公報》館,交陳楚行否?乞示。再宋人有一選本,名什麽什麽「時賢曲子‥‥‥‥」,弟已背不上來。查《全宋詞》卷前又没有列,不知何故。乞兄也積積功德,「時賢曲子」云云之全名,及其他宋人别集以「曲子」名者,一並示及,至感!新簡化字中,有一「」字,挖去眼鼻口舌‥‥‥‥有面龐,無面目,看不慣。倘寫面爲「」,表示有須,當然不必要。至於一律挖去五官,也實在難受,何妨簡爲?有點東西在當中要,好些。那開始兩筆「丆」不知代表什麽因,何不簡掉呢。篆書作面像,鼻子在面龐當中,好嘛。廢話止此。(大傑亡,景深髀骨跌碎,卧床。)祝兄新歲納福!

敏上 廿八

程按;此札原件現藏揚州大學檔案館,卷號;KY14011-5(3),件號;二十五.以鋼筆寫就,行草書,計一頁,十四行,行三十七字左右。據信中所提及「大傑亡」云云,可推知此札或作於一九七七年。另,信中所云「時賢本事」云云,當指宋人楊繪所撰《時賢本事曲子集》一書。波多野、狩野君山,指日本學者波多野太郎、狩野直喜,前文已有紹介,兹不贅。陳楚(一九一七—一九九九),山東榮成人,著名報人,曾任《大衆日報》總編輯、遼東日報社社長、東北日報社副社長、長江日報社社長等。建國後,歷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宣傳部副部長、外交部蘇聯東歐司司長、駐蘇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所長、外交西亞北非司及新聞司司長、首任中國駐日本大使、常駐聯合國代表、國務院副秘書長、中央外事工作領道小組秘書長。大傑,當指劉大傑(一九〇四—一九七七),著名文史學家、作家、翻譯家,筆名大傑、雪容女士、緑蕉、夏緑蕉、修士、湘君、劉山等,室名春波樓,湖南岳陽人。曾任上海大東書局編輯、安徽大學教授、四川大學中文系主任、上海臨時大學文法科主任、暨南大學文學院院長、復旦大學教授兼中文系主任、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農工民主黨上海市委副主任等,著有《中國文學發展史》等多種。

其六

圭璋兄;

三月五日手教已讀。所還剪稿兩份也收到。自得兄代借十三册佛學辭典到達後,隨即復了一函,以免掛懷,想已收到。來教可復應復之處甚多,今天不及全復,則要奉答幾項;(一)《兵要望江南》内容,有真有僞。「真」指五代之作,若按「唐押衙易靜」原編,恐仍然要剔出一些屬於僞。但這些恐是宋人所作治僞,説不到金元;不然,弟早已寄奉,且協助考索時代了。弟因易靜乃中晚唐人,是很可信的,故想收入所編《隋唐五代雜言歌辭》。搞了很久仍然不敢完全收入,僅收了七十餘首(理由前已經述及)。兹將手邊所有《李衛公望江南集》草本一册另郵寄奉,以供睡餘飯後之消遣。明年弟如仍活着,打算用若干唐五代占卜文書徹底解决此事,看能再多收一些否。原草本内紅筆最壞,一遇水就不見了,乞兄注意及此。(二)化生兒的名字弟仍然「另眼看待」。弟覺《化生子》可信是初盛唐就有的,百分之百佛家色彩,先創於佛曲。《化生兒》也繼承了這種佛曲的本性,可惜「始辭」看不到了。《雙雁兒》會由《化生兒》换個名字變成功,至於《化生兒》,不會由《雙雁兒》换了名字而變成。今兄示我以《馬丹陽》在《化生兒》名下的雜言格調,使我重得估計;唐辭《化生子》,不一定是七言四句,可能就是元辭所傳的雜言,或先後有兩體。而《化生兒》咏《化生童子》,合乎這一調名本意的始辭,可惜不見了。五代李珣等人所作的《巫山一段雲》,和初盛唐間佛曲《太子贊》(廿七首,依調填詞)的格調全同,惟一作單片,一作雙疊罷了。《太子贊》寫卷的背面寫《大日經》,内有十七個武周造字,不得不信在其正面的《太子贊》等是初盛唐作品。兄前後所提校《雲謡》,校其他敦煌詞的高見,弟已逐條考慮,並編入拙稿矣。此頌著綏。弟敏上。五·八。

「化生童子」齊言十首,見《變文集》四八五頁,「化生」的正解,賴佛學大辭典表明。

程按;此函現藏揚州大學檔案館卷,號;KY14011-5(3),件號;二十七.行草書,兩頁,頁十二行,

行二十五字左右。信中提及《隋唐五代雜言歌辭》一書,當指此後於一九九〇年在巴蜀書社出版的《隋唐五代燕樂雜言歌辭集》,爲任先生與弟子王昆吾(王小盾)共同編著,據此推知,此札當早於一九九〇年。

其七

圭璋兄;

四日來教,八日收到,細心循誦,至再至三,方得每句每字之含義。無日不忙,致稽十日,始辦復,乞諒。急其所急,先説關心的事;令嬡調職事,目前機會很好。因此間傳達中央文件,上山下鄉子女中,得還一人,回父母所在地,照顧老親生活。令嬡雖非上山下鄉之人,而遠離家鄉,其爲獨生子女,遠離老親則一,理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讓她們去歸調到老親所在地,有個照顧。兄應據此,再陳情,再找市府方面的後門路緣。前門、後門同時進行,庶幾可以告成。上述條件,本是去冬(也是十一月)所傳,最近又傳,其爲必然實施之政策可想。弟看令嬡事,關鍵在她們自己的問題,兄的一面無問題。弟爲此猜想而已,未必中的。傳聞前幾年,言午(程按;據後文,當爲許)先生在南京,搞得過火,把許多人,連家屬,一道下放各縣,或山鄉農村,作爲懲處,怨聲載道,不知確否?弟有一表侄女,獨身未嫁,也陷入這類情况,受苦不小。便如令嬡去歸,也有爲此内因,目前言許先生已南調,理應多所平反,重上軌道,何以在市級仍然卡住不辦。即非弟所知矣。兄的生活,雖有保姆負擔了伙食,衣、食、住、行、享,只解决了五分之一問題。「梁鴻」案,雖代舉有人,而這類的「案」以外,其他公案、私案、内案、外案,纖細之案、瑣屑之案尚多,安得幾個「幫工」來全部幫完?弟處雖幫工住宿地,内人又事事求精,看不開。故寧又自勞,不死不已!勸她勸不醒,只得由她。有不該説的話,向兄大膽説;倘弟處兄境,天字第一號大事乃續弦!已往不談,目前還是應該續弦!我贊成瞿禪的做法。兄閲至此,將爲之動容,駡我异想天開。而未想此中的大道理,就是要「續鸞膠重舉個齊眉案,便無憂百樣艱難。老友的話無差錯,屈指頭細究詳參。」《書舶庸談》有一篇《圓鑒大師二十四孝押座文跋》,弟想一讀。因圓鑒爲了修普滿塔募化,曾寫過《十偈詞》,十首七律,通俗有趣。當時在法會上當作歌詞唱。有一位陳祚龍博士,在日本刊物上,介紹了這十詩,可商榷處甚多。弟稿亦收了此十詞。弟認作者是圓鑒,陳認作者是弘演。看董君對圓鑒有些什麽認識。此間係上的書,屢次被偷,被强取不還。連這近人的《書舶庸談》也屢尋不着。又不是評法鬥争運動所需,館中人帶理不理,故而外求耳。倘蒙賜助,甚感!耿定向集,南京倘有,不妨透露在那一單位,可告求者,以校際公函求假。弟已代函武漢的親戚代訪此書,恐亦難望有得。近兩個月,寫成《維摩托疾歌辭校釋》入稿,近兩萬字。凡四易稿,自己謄清一道,改了,又僱人代謄。從變文及歌詞内,看出維摩與佛,暗中鬥法。佛的十大弟子,個個被呵責。尤其毒辣的是教天女散花,花沾佛弟子之身都不落,天女將爲首的弟子舍利弗痛訓一頓。又當萬人的大會上,將舍利弗化爲女身,又還他的男身,舍利弗呆若木鷄,聽她侮弄。佛門一段醜聞!弟僅在辭言辭,不敢繁瑣。他日可呈教,傳粲。看兄所談,這家年譜,那家全集,工作很多,怕還要一略長時期,才得脱身。望改「不死不已」爲「死而後已」,再改爲「死後是望」,依然能完成舊業。吴漢卿能作「醉打山門」的《寄生草》,魯智深也可能和劉姥姥先後逛過大觀園,在妙玉蒲團上休息過。未來派的國故科研,容或會創出這些新格,能於「赤條條來去無牽掛」耳。樂羊子與樂毅聯宗,亦無足异矣。胡宛春兄夏間重病入醫,弟去函未得復,恐兇多吉少。當問瞿禪,便知其確。瞿禪夫人畫白荷贈人,押章曰;「冷香飛上詩句」,興會不淺。未聞其談到新工作。函去只説到校核新《辭海》,分到兩百條。匆匆不盡。即候近安!

弟敏上 十一·十九

程按;此札原件現藏揚州大學檔案館卷,號;KY14011-5(3)件,號;三十一.原文以行草書寫就,計七頁,頁十行,行二十四字左右。信中所云「令嬡」云云,當指唐圭璋先生三女唐棣棣(一九三五—),曾任中學語文教師,其夫爲盧德宏(一九二八—),曾任職於東南大學數學係。信中所勸唐圭璋先生續弦事,蓋因唐先生夫人尹孝曾一九三六年即因病去世,此後唐先生因篤於此情,終身未續弦。瞿禪夫人,當指夏承燾繼室吴無聞(一九一七—一九九〇),浙江樂清人,曾任上海《文匯報》駐北京記者、中華詩詞學會顧問等。吴女士與夏先生於一九七二年結爲連理,據此推知,則此札當作於一九七二年之後。陳祚龍(一九二三—)湖北監利人,曾獲法國巴黎大學文學博士。對佛教學及敦煌學造詣甚深,蜚聲國際學界。歷任巴黎大學講座教授、文化大學研究所教授兼主任,現任法國國立遠東學術院院士,著有《中華佛教文化史散策初二三集》、《敦煌學要籥》、《悟真研究》、《敦煌真贊研究》、《敦煌學海探珠》、《敦煌資料考屑》、《敦煌簡策訂存》等。《書舶庸談》九卷,董康(一八六七—一九四七)著。董氏字授經,號誦芬室主人,江蘇武進人。此書爲董氏多次赴日所作的訪書日記,書中録有大量日藏中國戲曲小説,其中多孤本善本,尤爲學界所重,有四卷本和九卷本,四卷本爲一九三〇年赴日訪書日記,後又多次赴日並加續作。一九三九年,董康在四卷本基礎上合以續作,增補修改,厘爲九卷,署武進董氏誦芬室刊行。一九四〇年又加以重印,補加傅增湘序一篇,並附《課花庵詞》。

其八

圭璋兄;

頃收到《書舶庸談》一函五册,亟檢圓鑒撰《廿四孝押座文·跋》。實無跋可言,乃偶談數句,共占書之三行而已,大爲失望。書中於小説及曲譜等内容著録甚富,惜已非弟今日所能兼顧。我兄臂助之情,十分殷厚可感!决留書十日,再度展玩一番,即得郵璧不誤。設法調令嬡夫婦同地工作,爲目前極其符合政策之要求,不妨再度請求,可望如願。南揚兄前來書,謂所交工作,將做到八十六歲,始能蕆事。言外感慨甚深,弟亦極予同情,不知何以慰之。拙稿中,以初唐景龍(中宗)四年(公元七一〇)寫《三臺》辭一首有零爲最早。而其中有一句,所使故事,迄未查得。雖郭老手下,强將能兵,千營萬壘,至今亦未能捉獲此一逸典,何况邊鄙陋夫如弟等乎!特録如另紙,供兄把玩。倘偶有觸發,願即賜告,迅開茅塞,勿吝教也。年來所逐幾何難題,僅隋辭《泛龍舟》地理問題,勉强解决。餘如《定風波》傷寒及《三臺》「馮婦解夢」兩事,終於懵懂不辨,殊悶悶也。即候著綏。

弟敏拜上。十一·卅。

倘值斠老,乞代問候。弟想求他告以治白内障眼病經驗,以轉救一至好之困。信尚未發。

三臺(十二月詞)

正月年首初春,□□改故迎新。李玄附靈求學,樹下乃逢子珍。項托七歲知事,甘羅十二相秦。若無良妻解夢,馮唐寧得忠臣。

李玄、子珍事,見《搜神記》,已經人指出。惟馮妻解夢,尚未查到。

程按;此札現藏揚州大學檔案館卷,號;KY14011-5(3)卷,號;三十二.原文以行草書寫就,計四頁,頁八行,行十五字左右。考其所作年代,因再次言及唐先生之女工作調動問題,據此推知當稍晚於此前一札,作於同年。圓鑒,號雲辯,五代俗講僧人,著有《二十四孝押座文》等,即文中所言「廿四孝押座文」。斠老,當指陳中凡(一八八八—一九八二),原名鐘凡,字斠玄,號覺元,江蘇鹽城人。著名文史學者,曾任南京大學教授、江蘇省文史館館長等,著有《古書讀校法》、《中國文學批評史》等。

其九

圭璋兄;

頃已奉還董書,掛號,想不至失,諸多煩神,敬此謝謝。書中對敦煌文物,無甚卓解,有日本内閣文庫藏李贄著作全目,似切時用,《文物》近期有文重劉禹錫法家精神,遂貶韓愈,弟覺韓愈古文運動,是推時代前進的,功不可没。諫迎佛骨,置死生於度外,力矯頽俗、挽狂瀾,震古採今,柳、劉所表小矣。至於私人交一二方外友,有何足責。李贄責孔孟,到家;悉迷桑門,尤到家。歷史上何以得完人,知人論事極難。惟願兄之任務早畢,乘精力尤旺,竟金元詞業。弟因在《雲謡》内,主用「因何辜負倚闌人」句(見《柳青娘》),不信是羅振玉改筆,想從唐詩内找出幾個「倚闌人」來,爲之張目,我兄記性絶强,能數幾條教我否。宋詞調有《愁倚闌》,不憶其採義何地,弟有《詞譜》可查,仍望得《譜》、《律》以外者耳。此間無雪而苦寒,南京如何?即候百福。

弟敏拜 十二月半

程按;此通信札原件亦藏揚州大學檔案館,卷號;KY14011-5(3),件號;三十三.原文以行草書寫就,計三頁,頁七行,行十四字左右。考其所作年代,因提及董書(即董康《書舶庸談》),當與此前兩札作於同年。羅振玉(一八六六—一九四〇),字式如、叔藴、叔言,號雪堂,永豐鄉人,晚號貞松老人、松翁。祖籍浙江上虞,出生於江蘇淮安。近代著名學者,於農學、考古學、金石學、敦煌學、目録學、校勘學、古文字學等領域多有創獲,中國現代農學的開拓者,中國近代考古學的奠基人,著有《流沙墜簡》等多種。

其十

圭璋兄;

示讀。孫君對《雲謡》,無深究,可惜。伊所編《全唐詩補佚》内,有一首孟浩然佚詩,乃鄭振鐸校本所見,此間有一位工人師傅,發願整理孟詩,得之甚喜,去訪鄭本,以窮究竟去了。孫《補佚》中,對王梵志詩頗能輯佚,尚不知列寧格勒藏敦煌寫本梵志詩有出英法兩京所劫之外者。其中有《回波樂》一首,弟求之多年,不得,於稿中空一塊紙面,留待他年或‥‥‥‥

程按;此札原件現藏揚州大學檔案館,卷號;KY14011-5(3),件號;四十.僅存首頁,八行,行十

八字左右,所缺部分有待他日補足。孫君,當指孫望(一九一二—一九九〇)江蘇常熟人,著名文史學者,曾任南京師範大學教授,江蘇省高校語言文學教學研究會第一、二届會長,中國作協江蘇分會副主席、顧問。著有《全唐詩補逸》、《元次山年譜》、《蝸叟雜稿》等。信中《全唐詩補佚》即指前者,該書二十卷,由中華書局一九八二年出版,與王重民《補全唐詩》和《敦煌唐人詩集殘卷》、童養年《全唐詩續補遺》二十一卷合刊,名爲《全唐詩外編》。據此推知,此札或作於一九八二年之後。

〔一〕王小盾、陳文和主編《任中敏文集》,鳳凰出版社,二〇一四年。

〔二〕嚴申榜、易元福主編《任中敏先生詩詞集》,香港浩德出版社,二〇〇六年。

〔三〕魏華齡、嚴申榜主編《任中敏與漢民中學》,灕江出版社,一九九五年。

〔四〕陳文和、鄧傑主編《從二北到半塘——文史學家任中敏》,南京大學出版社,二〇〇〇年。

〔五〕李劍亮《夏承燾年譜》,光明日報出版社,二〇一二年。

〔六〕夏承燾《夏承燾集》,浙江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八年。

〔七〕唐圭璋《夢桐詞》,江蘇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八〕饒宗頤《詞集考》,中華書局,一九九二年。

〔九〕程希《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論任中敏詩詞中的赤子心和家國情》,《中國韵文學刊》二〇一五年第三期,第一一〇—一一三頁。

〔一〇〕王小盾、李昌集《任中敏先生和他所建立的散曲學、唐代文藝學》,《文學遺産》一九九六年第六期,第一〇四—一一一頁。

〔一一〕佛雛《任半塘書札一束並跋》,《揚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一九九四年第三期,第一三一—一三五頁。

猜你喜欢

大學中國敦煌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Translating Chinese Literature: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亮丽的敦煌
绝世敦煌
China-Bangladesh Cultural Exchange A“Belt and Road”Success Story
大学女生的日常
那些大学时立过的flag
爷爷的家长会
中国哪里最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