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述要》
2019-12-16廉子业张东东
廉子业 张东东
(长春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一、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的“乐理”
结合这本读物,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是具有或然性的,只是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具备或然性不是因为其理论缺失,而是因为它的理论是如此的浩瀚,不仅浩瀚它还缺乏系统性的梳理和归纳,这样没有头绪的理论,才使得人们难以对这本书进行把握。而田耀农先生的新著《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述要》对音乐理论做出了系统性的概括,使得人们对音乐理论可以进行全面地把握,并且也提及了一些可以用于实践的指导理论。田耀农先生的这本书里,包括了绪论和“美学”“表演”“乐律学”“记谱法”“结构”等五个单元,这本书它所涉及的面很广,并且概括性也很强,具有很鲜明的特色,在这本书里,内容涵盖了古今的特色,运用了古人的理论和今人的成果,有选择性的进行阐述,而且在论述的过程中有很强的创新和见解,这些新的观念的提出,都使得读者有很强的感染力,令大众耳目一新。
田耀农先生的新著《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述要》,这本书最大贡献就是为读者清晰地勾画出了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一个完整体系,田耀农先生对我国传统的音乐理论进行整理。先是对“理论”这一名称做出解释,“理论”这一名词首先是出自于日语,为我国古诗所选用,并且在唐朝时被借用。唐朝时期的“理论”一词不同于我国当下的“理论”一词,
古汉语中使用的“理论”和现代汉语中所使用的“理论”并不是同一个概念。“音乐理论”可以理解为“音乐理论”,也可以作为“乐理”的意思,作为“乐理”一词的含义,我们可以追溯到《宋史》这本典籍中,在这里“乐理”指的是“乐”之“道理”的含义。
古代汉语中所阐述的“乐”和现代汉语中所阐述的“音乐”并不是一回事,古汉语中的“乐理”是对文化有理解性的见解,他们更多的是把“乐”作为一种人文现象,将它作为一种人文情怀表现出来,这种思想是本着从整体出发的局面来看,这样能从整体情况上来进行研究;而当下的汉语解释,则是从音乐创作实践中总结经验和规律,这时候对“乐理”的探究,则是不同于其他的“乐理”,这也给当下的中国传统乐理研究和分析造成了很大麻烦,这种困惑曾经引起了学界出现了激烈的争论,就“乐理到底应当教什么”这个问题展开。我们当下所提及的“传统”,大多数情况下是指世代相传、所具有鲜明特点的文化、道德、思想、制度等多方面的社会因素。例如历史上产生的世代相传的一些音乐作品,像《高山流水》、《二泉映月》等这些作品,他们都是流传至今的佳作。
二、《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述要》的贡献
童斐先生在《中乐寻源》一书中曾说道:“中国言乐之书,累箧盈架,欲以为教正,不知从何处说起。”之所以引起童先生发出这样的感叹,那是因为古代文献实在是太多了,多到难以梳理,对其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史料,无法适从。其中许多与“乐”有关的含义,都无法得到一致的解释,这样的个性化阅读也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学界虽然有许多专家潜心地投入到研究之中,只是其中发表的和我国传统音乐相关的专著和文献,可谓是汗牛充栋,绝不单单能用“累箧盈架”这个词语就能够概括的,这样的情况,也使得许多致力于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专家们望而却步。只有《述要》的作者知难而进,田耀农老先生首先是从结构体系上先对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做出了一个整体的梳理,大体上将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分为美学、表演、乐律学、记谱法和结构等五个理论系统,对这五个理论系统进行精确、简练的语言概括,使得读者对这五个方面进行一番整体的把握。
并且《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述要》这本书里运用了晓白、简洁的语言,从整体上能把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体系中的五个内涵能够准确地概括出来,这音乐理论体系的内容杂糅、语言艰涩。在这样的情况下能把庞杂的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概括出来很是不易,这样更表现出田耀农老先生深厚的学术功力,随着日后,人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一定会发现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不止五个系统,会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但是尽管是这样,也不会降低《述要》这本书在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的地位,这本著作为整个系统的建立所做出的巨大的贡献。
《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述要》这一本书因为在不同领域里都发出了独特的声音,和创新性的见解,实在是很不可多得的。《述要》从性质上来看,它应当是属于专著的行列,但是通过分析它的结构之后,我们却可以知道,这本书并不是专著,相比较下它其实更像是一本教材。也许正是因为作者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在“后记”中也提出了“专著乎?教材乎?”这样的一个问题。《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述要》是一本很出众的专著,这本书中提出的许多的见解和优秀的观点,都使得读者和学者们认定,倘若将它看作是一本教材,那一定不会是合理。但是《述要》提出了一套“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课程教学体系,这确实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