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缘:从有限到无限
2019-12-16李天琪
本社记者 李天琪
有一种爱,从有限到无限,经过无数的心手相牵而延绵不断;有一种人,以有限的精力释放无限的力量,无时无刻不让人觉得温暖。
善用社会支持
“有困难,找蔡英!”
在大庆市图强社区,广为流传这样一句话。
家住解放街道图强社区的蔡英,是一名大庆市石油管理局退休干部。退休后,蔡英比上班时还忙。他既是楼长、社区文体队队长、夕阳红巡逻队队长、社区纪检监督员,也是社区关心下一代网吧义务监督员。
一天,同往常一样,蔡英在网吧巡逻,发现一名男孩儿正兴奋专注打着游戏。上前询问,得知男孩儿十三四岁,已经辍学,因父母离异无人照管。眼看要到饭点,蔡英遂把孩子领回了家,老伴儿见后,发愁地说:“怎么又带回来一个?这种事你管得过来吗?”
蔡英捏着老伴儿的肩说:“咱们管一个,社会上就少一个。”
当晚,蔡英联系到男孩儿家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讲了一堆话。对方看蔡英一个陌生人都比自己关心孩子,脸上挂不住,连连答应以后好好教育看管,最后带走了孩子。
像这样“多管闲事”,蔡英干了可不止一回两回。时间一长,第一个跳出来表示不满的,是社区周边的网吧老板。
“我指着网吧赚的这点儿钱养家呢,就盼着多来点儿人。结果你每次来,都说走好几个,我还怎么做生意?!你光可怜孩子,咋不可怜可怜我?”
蔡英最不怕跟这些网吧老板讲道理:“咱们不能只顾赚钱,要想到孩子的未来。如果你的孩子成天在别人网吧不务正业,你做家长的是什么心情?”
>>大庆市高新区人民法院院长李卓琳 李天琪摄
作为网吧监督员,蔡英对到网吧上网的未成年人并非只是简单的驱赶,他喜欢跟孩子们谈心、做游戏,关心他们的生活点滴。即便是留守孩子,在蔡英的陪伴下,也能让他们感受到父母般的关心和疼爱。放学后,蔡英给他们补习功课检查作业,双休日到家中去家访,了解他们家庭情况,与孩子爷爷奶奶一起商量教育办法。
一年年初,蔡英老伴儿因阑尾炎住院。手术第二天,蔡英的身影还是出现在网吧中。网吧老板都吃惊了:“我还以为能清净几天,没想到你比我来的都早。”
蔡英笑着说:“我老伴儿的病有孩子们照顾,没事。要是这边的孩子犯了网瘾,就不好办了。”
在每日必行的检查监督中,蔡英发现网管对上网人员信息登记不详细。有的只是简单记录姓名和身份证号,没有上机时间和机号;有的字迹潦草,根本识别不出。蔡英便自己出钱,在打印社打印了一本上网人员登记册,并帮着网管详细誊抄登记。
老伴儿出院那天,蔡英本来答应去接她,可是得知当天下午社区学校临时放假,蔡英怕有孩子会趁机去网吧,便改了主意,继续坚守网吧。果然,不到一小时时间里,他连续劝走了六个想来上网的未成年人。老板佩服地说:“我可真服你了!”
就在蔡英为网吧巡逻监督忙得不可开交之时,有人以其他的形式,同样关注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喂?老张啊!晚上出来喝酒啊?”
“今天就不去了……”
挂了电话的张柱石当天刚参加完让胡路区关工委爱心企业联合会组织的一次贫困学生摸底调查活动。这是他第一次了解贫困家庭的真实样貌。
一个40多岁失去丈夫的女人,上养两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下养两个未成年孩子。推着餐车起早贪黑,不畏疲倦,顶风冒雪。
一对老夫妻,自己患着病,以拾荒为生,但却抚养一个被父母遗弃的残疾孩子。
一个年仅11岁的女孩儿,五年里照顾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的父亲。
>>2018年12月,大庆市法学会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在高新区法院建设“大庆市未成年人犯判后非监禁刑帮教网络平台”。 李天琪摄
>>智能监控的电子手环 李天琪摄
>>帮教平台利用电子手环实时监控目标未成年人,防止他们进入特定场所。 李天琪摄
……
2012年9月21日,让胡路区关工委爱心企业联合会正式成立,由区关工委副主任尹洪阁兼任联合会会长,企业家王占领为常务副会长。成立之初,尹洪阁领着爱心企业家们对辖区的贫困家庭进行摸底。亲眼见到弱势群体的生存环境和生活难处,让这些企业家无不为之震撼。
回来后,这些企业家形成了一个共识:以后少唱一次歌,少喝一次茶,少去一次饭店,少打一场麻将,将省下来的钱捐给一个孩子、一个家庭。
联合会成立之初,就立下两个规矩:不建账号,不设库房。联合会的工作是把爱心企业家与捐助对象进行直接对接,每次爱心捐助活动,请监察员全程监督,确保救助资金真正用到最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手中。
在第一次对接活动中,20名孩子当场就被企业家们“抢助一空”。第二次、第三次……每一场对接会,都会发生争抢资助的情况。
在大庆市,这几年,早已形成程序化、模块化、一体化、安全化的平台,使得所有关心关注和有志于青少年工作的有识之士,齐聚一堂,有力帮助困境未成年人以及推动青少年犯罪帮教防控主体,由传统的“政法一条龙”向“社会一条龙”转变。
有困难的孩子要帮,迷途知返的孩子也要帮!
创用平台支撑
2010年4月,经大庆市委政法委与政法各部门共同协商,决定将全市范围属基层法院管辖的一审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统一指定划归高新区检察院和高新区法院集中管辖。并正式成立独立建制的未成年人犯罪审查科(现更名为第六检察部)和少年审判法庭。
2014年3月,大庆市法学会决定成立法学会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协会,秘书处设在高新区法院,负责研究会的日常组织、协调、联络等工作。同时成立“大庆市未成年人关爱基地”,并依托高新区检察院设立预防青少年犯罪教育基地。以推动青少年犯罪社会化预防帮教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摸索出一条体制机制创新之路。
“感谢您,沈叔叔,是你把我从犯罪的深渊中解救出来,并全程跟踪帮教我,我永远感谢您!如今我已找到工作了,请您放心。有了新的生活方向,我一定会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2016年5月10日,大庆市高新区人民法院副院长沈洪庆接到17岁的小刚发来的短信。
2016年年初,高新区法院进一步强化未成年犯的判后帮教工作。并正式启动判后帮教预防机制,全程帮助这些孩子顺利回归社会。
大庆市高新区人民法院院长李卓琳向记者介绍,从2017年开始,高新区法院积极推动实践与技术联姻,重点完成未成年犯判后缓刑考察帮教网络平台建设。解决了很多过去想解决却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
>>帮教网络平台数据统计 李天琪摄
多年来,我国未成年人帮教矫正体系基本是两块,一块是公、检、法、司的“政法一条龙”体系;一块是政府机关相关部门、社会团体、群众组织、社区和志愿者组成的“社会一条龙预防帮教矫治体系”。但是,两个体系未能有效融合,给工作带来一些弊端。
2018年12月,大庆市法学会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在高新区法院建设“大庆市未成年人犯判后非监禁刑帮教网络平台”。新平台采取“互联网+判后帮教”的形式对未成年人犯进行帮教,以网络平台为连接点,多线条接通帮教对象、帮教对象家长、公、检、法、司、劳动、教育、民政、工、青、妇、社区、心理咨询师、法律援助者、职业学校及相关单位与个人,形成密集网络,线上对接,分类帮教。
平台主要分为四个帮教载体模块。
“心理咨询模块”。分线上和线下咨询,有10名心理咨询师负责线上解答帮教对象或其监护人在线咨询的问题,要求在线咨询回复应在12小时内完成。有5名实战型心理咨询师负责线下咨询,实行预约制,确定时间后,在法院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治疗。
“好书共读模块”。由专家初步选择1000多部青年励志书,进入网络书库。每日晚7点30分至8点30分为好书共读时间,由法官选定共读的书籍,平台规定每日自读两个小时。
为了考察共读时间是否在线,管理员会不时穿插几个提问,由帮教对象作答,来确定他是否在读书。自学要定期写读书心得,晒在网上。对读书时间、读书量、读书效果跟踪考核打分。
“职业技能培训模块”。与网络平台签约的新华职业技术学校,指定专职教师负责平台工作,及时更新课程信息,平均每月发布更新课程信息50种左右。学校还不定期介绍各种专业、技能学习内容和就业方向等相关信息。帮教对象线上对课程内容、学制、学时、就业方向等方面提出问题,专职教师线上一一给予回答。
平台工作人员与教师线上对接,及时掌握帮教对象在校期间学习、生活、思想动态等方面信息,及时在帮教平台反馈。以季为评估周期,按周期对帮教对象在校期间表现进行考核打分,供相关部门对帮教效果进行评价。
“社会公益劳动模块”。旨在通过让帮教对象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社会公益劳动,使其增加社会责任感。社会公益劳动由基层司法所、社区、村委会以及公益组织负责,负责单位在线上发布公益劳动信息,并且及时将帮教对象劳动表现在平台上进行反馈。
法院要求帮教对象每周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的时间不少于两小时,一个月不少于八小时。法院根据帮教对象的劳动表现情况,如实形成评价报告,供相关部门对帮教效果进行评价。根据网络平台考核情况,可定为良好、合格、不合格。表现优异,建议缩短缓刑考验期,推荐工作;三次违反帮教网络平台规定,撤销缓刑。
据了解,平台运行一年来已开展判后帮教35人、心理答疑108人次、治疗性心理咨询29人次,送入对口职业培训机构学习9人,帮助未成年人犯回归家庭社会,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该创新作为国内唯一经验,入选最高法院改革开放40周年成果展。
“一方面,以平台为连接点,辅之以电子手环智能监控,法院可与基层矫正机构直接对接,将判后矫正与社区矫正相结合,低成本、高效率,破解了基层司法所事务繁杂、人力不足的困局;一方面,缓冲了少审结构矛盾。”李卓琳说。
活用多元支柱
经统计,大庆市青少年犯罪防控效果持续向好,全市因涉罪起诉到法院的未成年人数较之前四年总体下降47.6%。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2014年,大庆市法学会依托高新区法院成立了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和“大庆市未成年人关爱基地”,凝聚各方力量,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学研究和法治宣传。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探索进阶青少年犯罪防控“EPI”模式(EPI即保障效能化、主体多元化、手段智能化的青少年犯罪防控模式),助推了依托专业研究会参与社会治理的大庆实践。
为设立完善的组织架构,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秘书处设在高新区人民法院。由高新区法院院长兼任会长,法、检、公、司、人大、政协、关工委和教育主管领导兼任副会长,法院专委兼任秘书长,吸纳了45家理事单位、66名理事。合理分设组织保障、学术理论、司法协调、策划宣传、普法教育、权益保障、法律援助、心理救助、社区矫正、社会帮扶、慈善公益等11个专业委员会。
协同政法单位、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专家学者和公益人士等,一体化推进青少年犯罪审前调查、法律援助、权益保障、帮扶救助和犯罪预防等工作。各路人才恪尽职守、通力协作,形成“众人划桨开大船”的良好态势。
同时,研究会善于发挥专业优势,服务法治实践。积极探索招募各类志愿者,先期组建“特邀心理咨询师”“法律服务”“社会调查员”“合适成年人”和“社区矫正”五个志愿者团队,缓解了政法机关和政府职能部门案多人少的矛盾。其间,为罪错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842人次,引导其克服心理障碍、端正心态观念,成效凸显。
后期组织开展“五对一”定向帮教,即退休老党员、社区工作者、律师、心理咨询师、检法案件承办人定人定向帮教防控,形成了以研究会为平台,公、检、法、司以及关工委、民政、律协、法律心理学研究会等部门为主体的统一协调机制。
此间,关工委在全市倡导开展“未成年人零犯罪”创建活动,创建率达96%以上;市看守所承继原“二看模式”,拓展设立“未成年犯预防帮教实践基地”,每周无偿对在押青少年犯进行系统心理干预,专项课题被确定为市社科重点研究项目;司法局推动建立市法律援助中心和全市四级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合理组建帮教小组,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避免千人一面;高新区法院深推“圆桌审判”和“法庭教育”,做好“两个延伸”,并吸收3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加入陪审员行列,专司未成年犯审判心理干预,收效显著。
除此以外,为了保障法治宣教的载体多元,多年来,研究会保持全领域、全媒体有文、有影、有声,累计发稿60余篇,发布舆情引导信息300多条,编发简讯30期,编印专刊4本。与《大庆日报》联合推出《走进危险的心灵》系列报道15期,与大庆电视台合作推出5期专题节目。创办了“希望大讲堂”微课讲座,每半月由理事轮流在微信群中授课,传播法治前沿理论,已连续开展微课38期。
为“12355”青少年援助热线审核推荐志愿者组织4家、志愿者81人;组建法律宣讲团,开展法治宣教47场次,将法制宣教覆盖到社会每个角落;高新区检察院建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基地和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高新区法院建立参与指导校园法制教育常态机制,与东北石油、八一农大、哈医大等高校积极推进法治共建,广受好评。
2019年8月23日上午,由大庆市法学会牵头组织的预防青少年犯罪专题沙龙在高新区法院五楼会议室成功举行。这场主题为“预防青少年犯罪——从司法实务到立法理念的对话”的沙龙活动,邀请了黑龙江省法学会破产法学研究会会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及市直政法各部门、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市律师协会等单位代表。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法学会副会长杨叶,市中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树民,高新区法院院长李卓琳、副院长沈洪庆、专委沙继奎等嘉宾到场。
在沙龙讨论中,刘桂明结合其曾任职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期间工作经历,从司法实践和立法理念视角,作专题讲座,系统阐述当前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要重点做好“五字诀”:
围绕“权”字下功夫,要从时间、空间、法理、群体四个维度去理解青少年不同阶段不同需要与不同的诉求;
围绕“全”字下功夫。为青少年的明天,我们要动用国家、社会、家庭全部力量投入预防工作。从政法一条龙向社会一条龙转变,形成三位一体的全方位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体系;
围绕“拳”字下功夫。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逐渐发育的关键时期,其往往具有较强的冲动、好动的暴力性特点。作为家庭、学校及社会,对此要给予高度重视,通过法治教育载体和立体式监督体系,尽力遏制青少年犯罪暴力倾向;
围绕“圈”字下功夫。要从校内校外、家里家外、课内课外的不同角度,引导青少年正确处理好社交及生活圈,进一步夯实其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围绕“劝”字下功夫。对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方略要疏而不堵,要动用全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并对青少年犯罪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创新疏导方式,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在大庆,“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流淌在未保事业人员的血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