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安检工作现状及优化路径的探析
2019-12-15陈桐
摘 要:地铁安检工作的开展,不仅震慑了不法分子,还有效地防止了人为性安全风险事故的发生,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与此同时,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断突显,限制了地铁安检工作的效果。
关键词:地铁安检工作;安检现状分析;优化路径分析
一、 地铁安检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地铁安检工作主要是指工作人员采用专业的仪器设备,对进入到地铁候车站的乘客所携带的私人物品进行严格严格检查,如果发现可疑物品,则需要开箱进行仔细查验。地铁系统针对乘客携带的违禁品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乘客不可以携带易燃爆品、枪支、管制器具等危险物品。携带危险品的乘客在乘车过程中,会严重破坏城市轨道交通的基础设施,甚至会危及其他乘客人员的生命安全。而工作人员在地铁的安检过程中,多是采用X射线方式对乘客携带的危险品进行全面检查。
此外,地铁安检工作能够有效地消除可预防的安全隐患因素,降低地铁車站内出现违法犯罪的概率。这种安检方式对那些存在不良心理的人员起到了更好的威慑作用,对维持社会的和谐性和安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地铁列车属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再加上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使得轨道交通工程的实际客运数量逐年上升,主要是因为城市地面存在严重的交通拥挤现象。所以,导致大部分的城市居民都会选择地铁轨道交通这种日常化出行方式。
二、 地铁安检工作现状问题分析
(一)安检效率较低
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地铁安检工作多是采用了“人物同检”模式。在物品的检查过程中,由于X光机安检仪器是使用人工观测方式,实际的传输速度较慢,大大地降低了人们通过安全环节的速度。物品在通过安检仪器只需要8s左右,每天有大量的客流乘坐地铁出行,使得整体的花费时间较长,并逐渐形成了“人和物的不同速”现象。
(二)安检漏洞问题
安检漏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地铁安检人员造成的漏洞问题。在人体检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检查不规范且不彻底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安检人员在长时间的观测x光机的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疲惫感,使得乘客随身携带了违禁品乘车,产生了较大的漏检风险问题。第二,地铁安检设备设施的漏洞问题。主要是指地铁闸机的出入口位置,设置的围栏高度多为1米左右,部分人员会通过这个位置传递物品。
三、 地铁安检方式优化路径分析
(一)采用合适的安检组织形式
安检组织形式对地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乘车乘客人流的拥堵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只有根据客流拥堵和车站布局来选择合适的安检组织形式,这样才能够及时发现地铁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保证地铁运行的平稳性。而且,在早晚上班高峰期,由于乘客的人流数量较为密集,为了避免出现乘客在车站内滞留的问题,需要设置特殊的优检通道,为老年人、孕妇、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提供出行便利,有效的缓解人流滞留,体现出了地铁系统安检工作的人性化。
(二)提高安检人员的专业素养
在地铁车辆的实际运行中,安检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对实际的安检工作效果产生直接影响。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壮大,相关部门要提高自身对安检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减少地铁车站的相关投诉率,有效地避免安检工作人员与乘车乘客发生较大的冲突。因此,组织安检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安检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态度,掌握安检操作的基本流程,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出行服务,推动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三)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
地铁行业的运行发展与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实际的地铁安检工作中,管理工作人员要对相关设备和工作情况进行必要的抽检,了解安检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制订出合适的维护措施。所以,为了提高地铁安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管理工作人员要制订严格的工作制度,加强对安检工作人员的工作约束,要求安检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履行自身的工作职责。这样才能降低地铁运行过程中风险事故发生概率,保证地铁稳定运行。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高速建设发展过程中,地铁交通工程的建设不断完善。为了保证人们日常出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注重地铁安检工作的开展。因此,在实际的地铁安检工作中,企业不仅要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还需要构建起合适的安检形式,组织安检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强化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保证安检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因人为失误引起地铁安全风险问题,营造出安全的出行环境氛围,推动城市的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建平.关于地铁安检及其组织形式问题的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6(20):144-145.
[2]周彬.地铁施工阶段交通影响分析及交通组织[J].中华建设,2016,128(1):114-115.
[3]王鹏,马红平.公共场所视频监控预警系统的应用[J].广西警察学院学报,2018,31(2):42-45.
[4]张可.机场旅客安检的法律问题探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52-57.
作者简介:
陈桐,南京地铁运营保安服务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