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冯玉祥家族成员史实订补

2019-12-15

安徽史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冯玉祥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冯玉祥一直为民国史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人物,研究成果丰硕,可以说既全面又深入,但仍有继续挖掘的空间。笔者近年参加“安徽著名家族研究”课题组,承担冯玉祥家族的撰写任务,发现在若干有关冯玉祥家族成员的史实方面,现有著述或存在讹误,或失于疏略,亟待订补。

一、冯玉祥先人举家逃难发生于何年

据冯玉祥《我的生活》一书介绍,太平天国起义期间,他的父亲冯有茂为逃避战乱,曾带着冯玉祥的祖母及小姑、小叔仓惶外逃。途中救了两个小姑娘,功成不居,随后进入一富户人家当长工,得着机缘考中武秀才,从而改变了人生轨迹,因此这次北逃对冯家而言既是磨难,在某种程度上又是冯家命运的转折点,在冯氏家族发展史上堪称大事。冯玉祥在《我的生活》一书中对此浓墨重彩,大书特书,也就不足为奇了。(1)冯玉祥:《我的生活》上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3页。

关于此次逃难发生的年份,学术界一致将其系为1861年,如有的说“冯玉祥之父于1861年为避兵灾,举家北逃”(2)蒋铁生:《冯玉祥年谱》,齐鲁书社2003年版,第2页。,有的称,冯氏先人“1861年,为避兵灾,举家北逃”。(3)许尧坤:《冯玉祥轶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其依据在于冯玉祥《我的生活》提及,此次逃难发生于冯玉祥祖父去世不久,而冯玉祥祖父系于1861年11月19日(旧历十月十七日)去世。(4)郭绪印、陈兴唐:《爱国将军冯玉祥》,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页。这一见解正确吗?答案是否定的。

查今人编纂的《巢湖市志》,其“大事记”部分曾将1853年至1864年太平军与清军在巢县的攻防战一一排列,其中1861年并无重大战事的记载。(5)巢湖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巢湖市志》,黄山书社1992年版,第7—9页。原来,湘军曾国荃部经过年余的苦战,才于1861年9月5日夺占安庆,随后以破竹之势相继占领桐城、池州、舒城、铜陵、庐江、无为等地。10月26日进占含山县的运漕镇,11月1日又夺占毗邻巢县东南边缘的东关镇。(6)翁飞等:《安徽近代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99页。而冯氏先人居住于巢县西北的夏阁镇,两地相距较为遥远。在达到切断庐州与天京之间主要通道的目的后,湘军即停止前进,曾国荃则回老家湖南招募新卒,故1861年巢县实无重大战事发生。又查冯玉祥祖父于1861年11月19日去世,而湘军11月1日占领东关后即已停止进攻,截止年底,未再展开军事行动,也就是说,湘军停止进攻之时,冯玉祥祖父尚未去世,而冯家逃难发生于其去世后不久,所以1861年冯家举家逃难之说不能成立。

那么此次逃难到底发生于何年呢?结合相关史实,笔者认为应属1862年之事。查冯玉祥祖父去世未久,湘军与太平军确曾在巢县发生激战。原来湘军经过数月的休整补充后,又于1862年4月13日由含山的林头出发,进逼巢县,4月16日占铜城闸后,迅速攻入巢县境内,4月18日占领巢县县城。(7)徐川一:《太平天国安徽省史稿》,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29页。湘军随后向北继续猛攻,经过近1个月的较量,于5月13日占领太平军的重要战略支撑点庐州。在此激烈的攻防战中,离巢县县城不远的夏阁镇百姓势必受到震动,外出避乱不可避免。冯玉祥先人举家避难应即发生于此时。

二、冯有茂是文盲吗

关于这个问题,冯玉祥在《我的生活》一书中曾作如下陈述:“父亲是个因为没受学校教育而饱受痛苦的人,他不识字的痛苦生活,使他深切地希望着,无论自己的经济状况如何窘苦,自己的儿子一定要让他们有上学读书的机会,家兄基道便在父亲这种愿心之下,勉强入了学。”(8)冯玉祥:《我的生活》上卷,第21页。言下之意,其父冯有茂目不识丁,属于典型的文盲。对于这一说法,今人苦于找不到反映冯有茂生平的原始记载,不得不采信,如有的专著即称:“冯玉祥幼年时,由于家境贫寒,父亲饱尝不识字的痛苦,决心要让儿子读书识字。”(9)梁星亮、惠郭俭:《冯玉祥传》,香港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年版,第8页。

揆诸相关史实,笔者认为这一说法存在严重漏洞,不能视作信史。

众所周知,冯有茂1846年出生于巢县贫农家庭。如前所述,1862年他率全家外出躲避战乱时才16岁。在逃难途中,他得着机会,进入夏阁镇张姓地主家当长工。张姓地主聘请武师,教自己的两位公子习武,准备参加科举中的武科考试。冯有茂陪同学习,结果在1868年的安徽武童试中,张家两位公子名落孙山,冯有茂反而脱颖而出,考取武生员即俗称的武秀才。这一年冯有茂才22岁。

毫无疑问,参加童试的童生如系谋取文秀才功名,粗通笔墨属最起码的条件。而武童试所考内容主要是马射、步射及硬弓刀石。既然文童试与武童试差异甚大,那么,参加武童试的童生是否不必如文童生那样需要识字断文呢?

先来看考试的前后手续。按照清代科举制要求,童试试期公布后,拟参加考试的武童需要向本县署礼房报名,亲笔书写姓名、籍贯、年岁,并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三代存殁、已仕、未仕之履历等。在考试射箭、举石等武科内容时,考生在考场还要亲填供单,填写籍贯、三代、年貌等情况。在经过县试、府试后,考生参加最关键的院试。院试录取者又须填写亲供,书年龄、籍贯、三代以及身高相貌等内容。之所以均须亲供,不允他人代笔,是为了防止舞弊,而本人笔迹是一个重要的考查手段。(10)胡平、李世愉:《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清代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526—533页;钟双德:《文武科举:科举历史与选拔制度》,现代出版社2015年版,第144页。如果冯有茂不识字,上述亲供单又是谁填写的呢?

再来看武童试的考试内容。清制规定,武童试与文童试一样,亦分县试、府试、院试三级。在每一级考试中均设内、外场,其中第一、二场为外场,考试射箭、举石等武科动作,第三场为内场,由主考官于《孙子》《吴子》《司马法》等武经七书中拟出百余字的一段,由考生进行默写。凡是不能书写及错乱者,均不准录取。(11)胡平、李世愉:《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清代卷”,第533页。从这些规定看,内场的重要性不亚于外场,并非单单射箭等武艺精湛即可录取。虽然武经七书并非皇皇巨著,考生又只须默写百余字的一段,相对于文童试,已属极易,但如果系文盲,内场考试还能过关吗?

所以冯有茂既考中武秀才,当然绝非文盲。

三、冯有茂参加过赣榆之役吗

1924年,曾任过江苏省长的王瑚应冯玉祥之请,撰写《清故武功将军副将御补用参将冯公郁亭墓道碑志》,冯郁亭即冯有茂,其中提到“时,雨膏公以淮军宿将,官至提督,素号知人。奇公勇,劝入伍。转战山东、湖北、江苏各省。所至民皆安堵。赣榆一役,战毙逆首。厥功尤伟,以异常晋保千总,是为公入官之始。”(12)简又文:《冯玉祥传》,岳麓书社2016年版,第33页。王瑚一介名流,品性高洁,既在碑志中言之凿凿,似乎存在过冯有茂参加赣榆之役的史实,然而细加考察,即可断定此说根本不能成立。

原来赣榆之役指的是清军与东捻军的一次关键之战。1867年11月,以淮军为主力的清军经过年余的围追堵截,终于将任化邦、赖文光率领的东捻军数万人包围于江苏赣榆县城南。淮军主将之一刘铭传设计收买捻军叛徒潘贵升,临阵将任化邦杀害。该月19日,清军发起猛攻。东捻军本来处于敌强我弱的不利地位,主将又遭叛徒杀害,结果东捻军主力遭到毁灭性打击,仅赖文光率千余人突围至扬州,不久亦覆灭。此即关系东捻军生死存亡的赣榆之战,发生的时间为1867年11月19日。此时冯有茂尚在巢县地主家当长工,至1868年才参加科举考试(13)同一碑志已提到冯有茂“同治七年,应试”,同治七年即1868年,见简又文:《冯玉祥传》,第33页。该碑志作者王瑚显然系据冯玉祥的回忆,而冯玉祥又系据冯有茂的回忆。有关著述均采信这一说法。笔者也认可这一说法,因为一个人回忆往事时,一般不会记错自己取得功名的年份。同理,冯玉祥也不会弄错。,科考之后才投军,因此,冯有茂参加赣榆之役一说纯属虚构。

四、冯有茂参与过远征新疆吗

当太平军与捻军驰聘于长江中下游与黄河中下游时,陕甘等西北地区的回民亦纷纷响应并渐成燎原之势。中亚浩罕国军官阿古柏趁乱侵入新疆,建立所谓的哲德沙尔国,妄图分裂中国国土,新疆防务出现严重危机。为了早日收复新疆,1875年5月,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由陕甘统率大军入疆,开始了长达数年之久的西征讨伐阿古柏的军事行动。

冯有茂有没有参加过新疆地区的作战?关于这个问题,冯玉祥《我的生活》一书称:“陕甘回乱虽然侥幸平复,但其残余势力又在新疆一带蔓延,清廷不得已就颁布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的命令。因此父亲即随军开赴新疆。”(14)冯玉祥:《我的生活》上卷,第6页。孙嘉会所著的《冯玉祥小传》也作了大致相同的陈述,认为冯有茂“同治五年从军剿除山东捻匪,九年入陕西,更随刘出肃州收复新疆”。(15)孙嘉会:《冯玉祥小传》,北平戊辰学社1932年版,第2页。今人著述亦多采此说。(16)钟海涛:《百年家族·冯玉祥》,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

查冯有茂一生曾两次参军。结合有关史实,他第一次投身的军队确系淮系刘铭传的铭军。又查铭军在1868年东西捻军均被镇压后,其驻防的轨迹如下:1868年下半年,奉诏驻扎河北东昌、张秋一带,1869年调防河北沧州,1870年因刘铭传督办陕西军务,奉旨进军陕西,协助左宗棠的湘军镇压陕西回民起义军,1871—1873年,铭军仍驻陕西,配合湘军展开军事行动。1874年,因陕甘一带回民起义军已遭镇压,清廷下诏,令铭军从陕西开回山东济宁驻防。(17)姚永森:《刘铭传传》,时事出版社1985年版,第269—272页;李英全:《更新而不去旧——晚清旧式军队的整顿和改造》,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50—252页。一方面,左宗棠与李鸿章曾就海防与疆防问题发生争吵,双方有所扞格,调回淮军,而将西北完全委诸左宗棠,借以缓和湘、淮两系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1874年因日本觊觎台湾,引发台湾危机,清廷需要能战之师在东部作为策应。有此二因,清廷乃有调铭军回防山东之举。所以1875年左宗棠率领部队进军新疆时,铭军并未加入。(18)参见武国卿:《中国战争史》第7卷“清朝时期”,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303—306页;童远忠:《近代新疆防务建设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03—110页。可见,冯有茂不可能参与新疆的军事行动。

五、冯有茂与山东游氏何年结婚与冯基道何年出生

对于这两个问题,学术界一直没有弄清楚。实则这两个问题密切关联。据冯玉祥陈述,其父冯有茂从西北回来后,“队伍开到山东济宁驻防。父亲就在这里结了婚,外祖母家姓游。第二年生我长兄基道。”(19)冯玉祥:《我的生活》上卷,第7页。所以弄清了冯基道出生的时间,就可以得知冯有茂何年结婚。

关于冯基道的出生时间,目前未能找到任何原始记载,但一些相关材料可以提供破解线索。1948年10月6日,《申报》发表一则题为《巢县人看冯玉祥》的新闻通信。此通信系冯玉祥遇难于黑海后,《申报》记者赴巢县竹柯村采访所撰。该通信提及,“听说冯基道(号志斋)现在已逾七十,住在北平,……已多年没有南归了。”(20)《巢县人看冯玉祥》,《申报》1948年10月6日。冯基道与乃弟相似,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安徽以外的地区度过,但他幼时在巢县生活了数年。成年后也曾因各种缘由多次回到巢县,故家乡人对他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基于此,笔者判断《申报》记者的报道基本可信。既然1948年冯基道年逾七十,按此推算,他应当生于1878年。又据冯纪法回忆,1951年,冯基道“在北京病逝,终年73岁”。(21)冯纪法:《在冯玉祥将军身边十五年》,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73页。冯纪法系冯玉祥的族曾孙,曾长期充当冯玉祥的贴身参谋等职,与冯基道打交道非常多,他的回忆当属无误,从而坐实了此前《申报》的有关说法。

值得补充的是,1925年3月6日冯玉祥所作日记曾提及:“同妻子到家兄宅,为家兄祝寿。”(2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整理:《冯玉祥日记》第2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6页。国人祝寿惯例系依照出生时的农历日期。查公历该年3月6日换成农历时间为二月十二日,所以冯基道出生时间为清光绪四年二月十二日即公历1878年3月15日。

由此可以断定,冯有茂与山东济宁游氏结婚于1877年。此时冯有茂已过而立之年,属于典型的大龄青年了。

六、冯玉祥之母游氏卒于何年

冯玉祥的母亲游氏系山东济宁人,一户商家的养女。关于她的生平,资料极少。她的生年固然无从弄清,她的卒年更存在多种说法。现不妨胪列如下:

(1)“1890年”说。冯玉祥的老部下张之江、薛笃弼晚年回忆,即称“冯玉祥出身于1882年(清光绪八年),九岁丧母,十岁入私塾,十一岁寄名军籍”。(23)张之江、薛笃弼:《冯玉祥生平》,《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10页。这里年岁均系虚岁。冯入私塾系1891年之事,寄名军籍为1892年事。照此推算,游氏去世于1890年。

(2)“1892年”说。刘敬忠、高兴亚、陈晓清等先生均持此说。(24)刘敬忠:《冯玉祥的前半生》,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页;高兴亚:《冯玉祥将军》,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第2页;陈晓清:《冯玉祥大事年表》,《冯玉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54页。

(3)“1893年”说。如张洪祥等先生即主此说。(25)张洪祥、杨琪:《冯玉祥与北京政变》,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页。

(4)“1894年”说。(26)余华心:《传奇将军冯玉祥》,学苑出版社2007年版,第5页;郭绪印、陈兴唐:《爱国将军冯玉祥》,第2页;蒋铁生:《冯玉祥年谱》,第2页;杨树标、杨发祥:《冯玉祥家事》,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页;钟海涛:《百年家族·冯玉祥》,第6页。目前此说成为学术界的主流看法。

所以出现众多说法,主要是因为冯玉祥及其后人有关记载纷纭歧异,难以取舍,只得各取所需,这也就难怪各说大相径庭了。如持“1894年”说的学者,其依据主要是冯洪达、余华心所著《冯玉祥将军魂归中华》一书中的一个情节,提到1947年7月15日冯玉祥召集家人于纽约设堂祭祀祖先,冯玉祥发话:“五十二年前的阴历五月二十七日,我母亲在保定府康格庄病故了”(27)冯洪达、余华心:《冯玉祥将军魂归中华》,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年版,第221页。,依此逆推,游氏去世于1894年。其实在这一问题上,因年代久远,冯玉祥除明白记得游氏的忌日外,对于年份已十分含糊。他个人关于游氏去世年份还有1891年、1892年、1893年等说。(28)《冯玉祥自传》,军事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页。《冯玉祥日记》第3册,第647页;第4册,第564页;第5册,第875页。那么,游氏到底于何年去世?笔者认为应系1891年之事。其实冯玉祥于1929年作自传时,已提及“吾年十一,先母弃养,痛不欲生。及年十二,以吾父与管带苗公开泰善,得以今名领保定练军恩饷一份”。(29)《冯玉祥自传》,第3页。冯领练军恩饷系1892年之事。两事中前者大悲,后者大喜,冯玉祥所忆应有所本。在冯玉祥关于母亲去世年份的各说中,此说出现最早,相对而言,可靠性要大一些。更重要的是,1924年王瑚所作冯有茂墓道碑志,明确提到“德配济宁游氏。……岁辛卯,先公卒”。(30)简又文:《冯玉祥传》,第34页。冯有茂后于游氏去世,故有“先公卒”一语。查冯有茂去世前的历年干支纪年,辛卯年即光绪十七年,公历即1891年。又查游氏去世日期是农历五月二十七日,所以她去世的确切日期应为1891年7月3日。

七、冯基道与直隶清苑人侣氏何年结婚

在冯玉祥的社会关系网中,他与他哥哥冯基道及嫂子侣氏的关系无疑是最重要的亲属关系之一。冯母游氏一生共生了7个孩子,仅冯基道与冯玉祥长大成人。两人自小在外乡闯荡,相依为命,感情甚笃。加以游氏去世较早,冯玉祥受到侣氏诸多照顾,所以冯玉祥日后成为风云人物后,对他的兄嫂格外敬重。既然冯基道夫妇的言行关涉冯玉祥早年成长经历,他们何时结为伉俪似为一个不应忽视的问题,值得弄清。

查1934年2月28日冯玉祥所作日记曾提到:“本月办成事:家嫂六十寿,同长兄在此同庆”。(31)《冯玉祥日记》第4册,第286页。时冯玉祥早已下野,隐居泰山,所以他为嫂子庆生是在泰山举行的。又查国人祝寿向来依照虚岁,因此侣氏的出生年份应为1875年。又查1940年冯玉祥曾作诗《老嫂》,其中一段如下:“老嫂老嫂,待我太好。能有今日,功劳不小。给我梳辫子,给我做鞋子,儿时仗扶持,记牢一辈子。来时二十一,今已六十六。四十五年间,此恩怎答酬?”(32)《冯玉祥诗选》,安徽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104页。这说明,侣氏系21岁时来到冯家。据此可断,冯基道与侣氏成亲的年份为1895年。此时冯玉祥虚岁14岁。她照顾弱冠之年的冯玉祥即从此年开始。孙嘉会《冯玉祥小传》一书称冯玉祥“十一岁时母亲病故,一切事项都由长嫂照顾。第二年长兄基道正式入伍补骑兵。”(33)孙嘉会:《冯玉祥小传》,第6页。冯母游氏病故确系冯玉祥十一岁时之事,但断言此时冯玉祥即已受到长嫂照顾,诚为无根之谈。

八、冯有茂何年去世

冯玉祥在《我的生活》一书中曾提到,1905年,冯有茂在冯玉祥部队驻地南苑生病,冯玉祥即延请名医诊治,但“诊治月余,依然不见起色,延至十二月十五日,即溘然长逝”。(34)冯玉祥:《我的生活》上卷,第68页。因冯玉祥此前所述均系1905年事,故现在学术界一致认为冯有茂去世于1905年12月15日。(35)刘敬忠:《冯玉祥的前半生》,第6、23页;郭绪印、陈兴唐:《爱国将军冯玉祥》,第7页;蒋铁生:《冯玉祥年谱》,第31页。其实此处的十二月十五日并非公历,而应为农历。王瑚所作冯有茂墓道碑明确提到冯有茂“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十五日卒,享年六十”。(36)简又文:《冯玉祥传》,第34页。1930年1月14日冯玉祥日记,“今日为旧历腊月十五日,乃先父忌日”。(37)《冯玉祥日记》第3册,第108页。可见冯有茂去世的月日应为农历日期,切换成公历,应为1906年1月9日。他去世的年份应系为1906年。

九、冯弗能与张述先何时定亲

冯弗能为冯玉祥的第二个孩子,冯家长女。1926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时,与邓小平等人同班。张述先则系民国要人、曾担任过陆军总长、国务总理张绍曾的次子。冯弗能与张述先何时定亲,也就关联到冯玉祥与张绍曾何时成为儿女亲家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冯、张联姻发生在张绍曾担任陆军总长后不久。正因双方是儿女亲家,张在陆军总长任上,“猛拉了冯玉祥几把”。(38)钟海涛:《百年家族·冯玉祥》,第223页。查张绍曾担任陆军总长的时间为1922年8月5日—1923年9月3日。所谓“猛拉了冯玉祥几把”,指的是1923年初,张绍曾利用担任陆军总长之机,允许冯玉祥扩充军队,添购军器等事。照此说来,冯、张联姻应系1922年底之事。

又查1923年12月27日,天津《大公报》曾发表一则题为《冯玉祥志不在小》的通讯,其中一段提到,冯玉祥“当其由豫晋京时,所部仅一师二旅,因欲扩张势力,乃与张绍曾联姻。张果将张部军器库所存军器,全给之冯。冯遂又添兵一旅三混成团,一面更于此时谋夺三特区及卫戍司令,步军统领,警察总监各缺,张已将令拟妥,乃因黄陂不愿盖印,吴大头亦极力为王怀庆帮忙,故未能达到目的。冯驱黎之念,即萌于此。”此通讯关于冯、张联姻的时间大致与上一观点相近。

除了“1922年底”之说外,还有“1923年冬”说。张绍曾的胞弟张绍程晚年回忆:“1923年冬,张绍曾内阁总辞职,卸任不到两个月,在他北京租赁的帽儿胡同住宅,冯、张两家儿女正式订婚。”(39)张绍程:《冯玉祥和张绍曾的关系》,《文史资料存稿选编》“军事派系”上卷,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96页。

其实,关于此事,《申报》曾有所披露。1923年9月2日,《申报》的“国内专电二”栏,发表了一通30日北京电:“冯玉祥女许配张绍曾子,陷(三十)日定聘”。可见冯弗能与张述先定亲的时间应为1923年8月30日。

十、刘德贞到底因何病去世

刘德贞系冯玉祥原配夫人。她是河北盐山人,民国要人陆建章的内侄女。1905年她与冯玉祥结为连理。至1923年12月刘德贞去世,他们夫妇共生育了5个孩子。

众所周知,刘德贞是病死的,但到底系何病,则众说纷纭。一说系脑脊炎病死。(40)简又文:《冯玉祥传》,第118页。一说系患产科病症治疗无效去世。(41)郭绪印、陈兴唐:《爱国将军冯玉祥》,第63页。又一说系患伤寒去世。(42)冯弗伐:《怀念先父冯玉祥》,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文史资料选编》第15辑,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第20页。这几种说法中哪一种可靠呢?

查冯玉祥1923年10月24日至12月15日日记,介绍刘德贞患病治疗乃至去世甚详,唯独没有提及所患何病。(43)《冯玉祥日记》第1册,第466—489页。不过,冯玉祥手握重兵,坐镇京畿,在在影响中枢政治,因其时任陆军检阅使而被称作“检帅”。对于冯家的重大变故,报章应有所关注。笔者发现,1923年12月18日,也就是刘德贞去世后的第三天,天津《大公报》发表题为《冯夫人作古》的新闻一则,其中一段提到“冯检阅使之夫人刘氏,二月前因患热病,在协和医院就医。日前病已痊愈,因复回南苑。不意旧病复发,乃复入协和医院就医,但症候已转变,医士皆束手无法医治,延至前晚(十五日)七时,病故于协和医院。”此新闻中的“热病”即伤寒病,所以刘德贞确系患伤寒病去世而不是其它。

十一、冯理达出生于何年

冯理达是冯玉祥1924年2月再婚李德全后所生的第一个孩子,也是冯玉祥十个子女中的老六。她日后成为世界闻名的免疫学权威,曾担任海军总医院副院长等职,于2008年去世。对于她的出生年份,现在学术界一致认定系1925年。(44)钟海涛:《百年家族·冯玉祥》,第270页;杨树标、杨发祥:《冯玉祥家事》,第129页。

众所周知,冯玉祥与李德全结婚于1924年2月19日,而据冯玉祥日记,李德全曾于1924年11月23日及1926年5月8日各生一小孩。(45)《冯玉祥日记》第1册,第660页;第2册,第180页。即使按生育常识判断,也可以肯定李德全1925年不可能生过小孩。关于李德全第一次生小孩的情况,冯玉祥的日记有如下记载:1924年11月23日,“下午一点半,方世耀由天津来电话,谓内人于午后一点生一女孩。”这个女孩正是冯理达,所以她的出生时间应为1924年11月23日而非1925年。

十二、何军掘冯玉祥父母坟墓

游氏与冯有茂先后去世后,冯玉祥将他们先安葬于保定城南的安徽义地里。1922年10月,冯玉祥于保定西北购买5亩土地,作为冯家墓园,将父母移葬于此。1926年8月,正当国民军与对手激战于南口之际,忽然发生冯玉祥父母坟墓被毁掘之事。这一伤天害理之事系何军所为?

据张绍程所记,冯玉祥之祖坟系奉军退却时所破坏。(46)张绍程:《冯玉祥和张绍曾的关系》,见《文史资料存稿选编》“军事派系”上卷,第98页。而奉军退却发生于1928年上半年,但细勘原始材料,即可发现张绍程的回忆十分不可靠。

查冯玉祥日记,1928年7月4日,他自河南北上北平开会,道经保定,曾到父母坟地视察一周,并坐坟前,对部下“谈及五亩坟地之历史与吴佩孚之迷信”。(47)《冯玉祥日记》第2册,第485、488页。7月9日,冯玉祥在南口对各军代表发表讲话,称“日后乃知我父母之坟墓,几被吴佩孚挖掘。幸蒙外国朋友路大夫出而阻拦,始得保全。此非迷信,以革命累及父母,良心实有不安也”。(48)《冯玉祥日记》第2册,第485、488页。所以冯玉祥将罪责归诸吴佩孚身上。这是因为毁掘冯玉祥先人坟墓之事发生于1926年8月,其时控制保定的军队并非奉军,而是吴佩孚的直军。(49)《保定竟有毁掘冯玉祥祖墓事》,《申报》1926年8月19日。保定防务司令杨清臣即系吴佩孚的得力干将。所以掘墓者并非奉军,应为直军。不过此事系吴佩孚亲为的可能性甚小。虽然曹锟、吴佩孚祸国殃民,罪孽深重,但他们均极注意个人私德。毁墓之事发生后,住在保定的曹锟曾对保定道尹及警察局长严加训斥。此事系他们的部下瞒着他们而为的可能性甚大。

十三、李德全何时自苏返国

1926年8月冯玉祥自苏归国,李德全则继续在苏考察学习。她何时返回国内,学术界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她“十六年春,离苏返国”。(50)刘绍唐主编:《民国人物小传》第8册,上海三联书店2015年版,第84页。另一种说她“直到1927年7月才回国”。(51)宗志文、严如平主编:《民国人物传》第6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8页。这两种观点哪一种准确呢?

史料表明,前一种看法不确。1927年7月21日冯玉祥自国内致电李德全:“两电均悉”,反对共产党农工政策事出有因,“相距甚远,请勿听信传言,并盼善为解释,久之自明其真。闻君准备归来,何时起程,取道何处,均盼见告。”(52)《冯玉祥选集》中卷,第379页。可见1927年7月下旬,李德全尚在苏联境内,她不可能于1927年春返回国内。

上电同时表明李德全1927年7月正拟归国,那么她是否实行了呢?有关材料证明她确实按照计划回到了国内。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于上海举行盛大婚礼,李德全作为证婚人之一专程从郑州赶到上海。(53)《蒋介石宋美龄昨日结婚盛况》、《冯玉祥夫人之谈话》,均载《申报》1927年12月2日。更早时的10月13日,冯玉祥部在郑州补行国庆纪念,李德全代表妇女界演讲。(54)《今晨要电》,上海《民国日报》1927年10月17日。这表明,1927年夏秋之际,她确实已返回国内。至于她自苏启程及抵达国内的具体时间,因资料匮乏,目前无从查考。

十四、冯洪国等人何时自苏返国

1926年冯玉祥赴苏求助时,曾将长子冯洪国、长女冯弗能送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次女冯弗伐因只有12岁,被送入莫斯科一家工厂当学徒工。三兄妹均系冯玉祥与刘德贞所生。对于三兄妹何时归国的问题,一些学者称“1927年洪国与弗能、弗伐三兄妹回国”。(55)杨树标、杨发祥:《冯玉祥家事》,第110页。

其实1927年他们不可能归国。冯洪国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后,积极要求进步,很快加入共青团。当1927年夏冯玉祥附和反革命的消息传到莫斯科后,冯洪国义愤填膺,于8月15日发表声明,称冯玉祥“已经成为一个反革命头子”,“我现在和你这样的反革命父亲断绝一切关系”。此声明刊于1927年8月20日《真理报》,广为人知。(56)盛岳:《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中国革命》,现代史料编刊社1980年版,第157—158页。其做法与1927年4月蒋经国声讨其父蒋介石如出一辙。受如此激进的思想支配,他们怎能立即归国呢?同时,联共中央鉴于过去曾给予冯玉祥极大帮助,现在冯玉祥既然翻脸反对苏联,则苏联不妨将他的3个子女留在苏联“扣为人质”。(57)李玉贞:《国民党与共产国际(1919—1927)》,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75页。1928年上半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冯洪国三兄妹才决定归国,并有了可能。5月25日,他们自莫斯科动身,很快抵达国内,6月28日与冯玉祥会面(58)《冯玉祥日记》第2册,第483页。,父子睽隔近两年时间,终于得以重聚。

猜你喜欢

冯玉祥
冯玉祥提倡俭朴
冯玉祥提倡俭朴
冯玉祥 一个耳光丢爱将
寄冯玉祥书
官员不能搞特殊
最终没杀他
为缎鞋行礼
冯玉祥不“请”夫人吃饭
冯玉祥智助失学儿童
联墨双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