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错觉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探析

2019-12-15张艳萍

大观 2019年11期
关键词:艺术作品艺术设计受众

◇张艳萍

视错觉是一种特有的视觉现象,是指视觉在色彩交错、光线明暗或图形变换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一定偏差[1]。将其应用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能够有效丰富艺术设计表达内涵,提高设计作品的艺术效果。目前我国艺术设计还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更应该吸纳不同的艺术设计手法,提高我国艺术作品的质量,促进我国艺术设计更好地发展。因此对视错觉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应用进行更全面的探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视错觉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激发视觉传达设计师的创新创造思维

视错觉艺术有很多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通过色彩的组合,也可以通过形象视错觉将具有一些相同特点的不同元素组合起来,形成内涵丰富的艺术作品。因此视错觉艺术能够充分丰富艺术设计的创作形式。同时视错觉艺术可以应用的范围十分广泛,不同的设计手法最终呈现的艺术效果也各有不同,因此运用视错觉艺术进行视觉传达设计能够予以设计师更多的创作空间,充分激发设计师的创新和创造能力,从而更有可能创造更多的艺术作品。随着我国艺术设计行业的逐渐发展,对从业人员和艺术设计作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能够将视错觉艺术和各种艺术设计形式充分融合在艺术设计中,更有利于提高艺术设计作品的质量和艺术效果,促进整个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

(二)提供视觉传达设计表现形式的创新途径

在视觉传达艺术发展的初期,视觉传达设计形式的表达和运用都体现出一定的单一性[2]。而视错觉艺术的出现则为视觉传达设计的表达和运用提供了创新的途径。设计师巧妙的设计与创新,能够不断挖掘时代发展变换产生的新要素,并充分将这些新内容通过视错觉艺术设计充分融汇在艺术作品中。随着我国设计行业的不断发展,视觉传达艺术也逐渐开拓了许多新的领域,但在艺术设计作品数量快速增加的同时,也出现了艺术设计千篇一律,整体质量不高的问题。在这种局面下,拓宽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创新途径,丰富艺术设计的创新手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视错觉艺术设计以其丰富的设计元素和设计手法,为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形式提供了丰富的创新途径,更有利于扭转艺术设计作品同质化的局面,从而为我国艺术设计行业注入更多的活力。

(三)突破传统二维平面表达方式

一般来说许多艺术作品最终呈现的载体往往是二维的,因此大多数艺术作品在鉴赏时也只能呈现二维的空间,换句话说就是不够立体,空间感较弱。而视错觉艺术的应用,则能够利用平面图形的设计和组合让艺术作品的呈现突破二维载体的局限,从而让艺术作品呈现出三维的立体效果,让整幅作品变得更加立体。除了增加画面的立体感,视错觉艺术还能够丰富艺术作品的层次,从而让艺术作品变得更加独特。随着我国艺术设计行业的飞速发展,我国艺术设计作品的种类和形式都越来越丰富,但同质化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因此二维平面的表达方式在市场竞争中缺乏竞争力,在这种条件下更需要创新艺术设计形式,改变单调的平面呈现效果,这样才能赋予艺术作品更独特的魅力,为艺术设计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提升我国艺术作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视错觉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实践应用

(一)色彩视错觉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视觉对色彩的变化非常敏感,不同的色彩变化能够对人类视觉产生不同的刺激和感受[3]。因此利用色彩变化和叠加所产生的视错觉是视错觉艺术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同时色彩变化所产生的视错觉艺术,从整体上能够产生更大的视觉冲击力,也能让艺术作品表达的内涵更为丰富,为受众带来更多层次的感受。首先运用色彩叠加能够带来完全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而通过视错觉提升欣赏体验。例如采用红色对黄色背景进行对比,使整体色彩由明亮变为昏暗;而将红色对蓝色背景进行对比,则能够提升画面的明艳度,从而造成不一样的视错觉,丰富受众的观赏体验。同时色彩视错觉艺术应用在食品包装中也能够为食品包装带来更多的创意。比如以金色和银色为包装底色,以其他明快鲜亮的颜色作为包装图案和文字的颜色,能够弱化色调彼此之间存在的对抗性,从而让包装配色看起来更加高级精致,避免包装配色落入俗套,提高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同色系色彩的组合,为受众营造不同的视觉感受。比如通过蓝色、白色等冷色调的结合,用来反映寒冷的主题,让受众从艺术作品中产生感同身受的寒冷感觉。而利用红色、橙色和黄色等暖色的组合,给人营造温暖的感觉。此外色彩的明暗也能造成不同的视觉错觉。有实验表明设计两个形状和质量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为这两个容器图上纯黑色和纯白色,让人们从外观上判断这两个容器哪个更重,被调查者给出的结果普遍认为纯黑色的容器更重。因为在色彩明暗度上白色的明艳度更高,在视觉上给人一定的“上升倾向”,黑色则因为明艳度低带给人相反的感觉,这就是不同色彩带给人感受不同从而产生的视错觉。因此在艺术设计中也可以利用色彩的这一特点创造视错觉艺术。

(二)形象视错觉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形象视错觉艺术往往是通过利用不同图形元素的相似性,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创意,将这些图形和谐地统一结合起来,从而在传递作品内涵的同时营造非同凡响的艺术效果。这种视错觉艺术的设计往往更为困难,需要设计师有着非常深厚的艺术设计功底,同时还需要对作品的内涵和融合有着极高的创造性思维。我国著名设计师陈幼坚先生在进行艺术设计时就非常喜欢使用形象视错觉。例如在《东西相会》这一海报设计中,就通过篆体的繁体字“東”巧妙地将汉字与西方文化融合在了一起[4]。从正面来看整幅海报是在砂土中写出的一个篆体“東”字,但将该字倒过来看就会发现是一个由拉丁字母组成的单词“west”,也就是“西方”的意思。通过字面上将“东”与“西”结合,从而表达作品想要展示的“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汇”的深刻内涵。再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也是通过将北京的“京”字与“跃动的小人儿”形象相结合,从而展现“跃动的北京”的深刻内涵。可以看出形象视错觉艺术对丰富作品的内涵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因此这种形象视错觉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三)对比视错觉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我们在观察一个物体时会因为周围环境和参照物的变化,对该物体的颜色、形状和运动状态产生不同的感受。比如利用物体大小的变化来表现物体距离的远近,拉伸整个作品的空间感等。因此在艺术设计中运用不同的对比参照物就能够使最终想要突出的事物产生不同的展现形态,这就是对比视错觉艺术。对比视错觉艺术是视错觉艺术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很多著名的艺术作品中都通过对比视错觉艺术的使用增强了艺术作品的表现效果。比如日本著名设计师福田繁雄在1990年为松屋百货集团所设计的宣传海报,就充分应用了对比视错觉艺术,将一个坐在高处的小女孩剪影,分别从仰视的角度和背侧俯视的角度展示出来,并融合在同一幅作品中,让两种姿态进行对比,产生了更大的视觉冲击。并且由于这种对比视错觉,让平面图形一下子变得立体,为受众带来了更丰富的视觉享受。这款海报一经张贴就在当时获得了很大的反响,人们也通过这幅海报作品加深了对百货集团的印象,从而起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再比如通过将同一个物体置入不同的环境进行对比,从而让受众产生该物体状态不同的错觉。比如在一幅漫画作品中,就利用了物理中的透视将一个女孩的上半身和下半身分别以不同的颜色作为背景,一半为透明色,一般为红色。通过背景颜色的不同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在这种设计下,女孩的眼睛变成了蓝色和灰色两种不同的颜色,让受众在欣赏该作品时产生了更强大的视觉冲击。再比如福田繁雄先生为UCC咖啡馆设计的海报中,就是通过橘色和黑色的对比,让两组手持咖啡杯的形象在同一个画面中共同呈现,从而让静态的手持咖啡杯形象产生了回环运动的效果,让该幅艺术作品实现了二维到三维的转换,通过对比视错觉的手法赋予了该艺术作品更多的艺术效果。

三、结语

随着我国艺术设计行业的飞速发展,视觉传达艺术也逐渐变得成熟和完善。相关艺术设计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在逐渐提高,然而由于同质化问题较为严重,因此优秀艺术作品数量较少,我国艺术设计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也比较薄弱。在这种条件下,更应该不断寻求视觉传达艺术的创新路径,为我国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视错觉艺术有着丰富的设计形式,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也十分灵活多变,在较为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更能满足受众对视觉传达艺术作品产生的新需求。因此将视错觉艺术应用在视觉传达艺术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视错觉艺术在视觉传达艺术中应用的重要性和具体应用两个方面对视错觉艺术在视觉传达艺术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对艺术设计中的实践工作有所助益。

猜你喜欢

艺术作品艺术设计受众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五彩缤纷的艺术作品
何晋渭艺术作品
张杰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