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台人物化妆造型的艺术元素研究

2019-12-15夏雪敏

大观 2019年11期
关键词:慈禧妆容化妆

◇夏雪敏

化妆是塑造一个舞台人物的重要手段,它存在的目的是帮助舞台演员接近其所饰演的角色,利用化妆造型和人物造型来将人物形象和演员形象有机融合,从而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化妆造型作为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其与布景、人物服装等在舞台美术当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有时甚至更为重要,因此舞台人物化妆造型是非常值得探究的一个课题。

一、舞台人物化妆造型的特性

舞台剧目中演员塑造角色,必须要做到表达角色的形象并且做到神似,有形而无神或者有神而无形,对于观众来说都是失败的表演。表演要做到既有神,又有形,前者必须要通过演员的手眼身法以及唱念做打来实现,而后者就只能靠化妆造型。做舞台表演的演员不可能与剧目当中的人物形象完全一致,那么就需要用化妆来处理掉演员不符合人物形象的一些特征,并将符合人物形象的特征加以强化,以此来凸显人物形象,但是单化妆是不能完全满足人物塑造需求的,在剧情的发展当中还需要依靠舞台美术当中的其他内容,比如服装、灯光、布景等来实现人物的塑造,所以当代的舞台人物化妆造型具有非常典型的综合性特征。

每个时代,人的审美观是不一样的。现代人的审美观当中被赋予了非常突出的个性化追求,在化妆造型当中往往就会追求一些个性化的内容,而这就会形成一种标签。换而言之就是要凸显主题,舞台人物的化妆造型就必须要在这个标签当中来发挥,力求人物的塑造符合舞台表演的需要,表达主创的艺术追求。比如说提到张艺谋,必定会想到其作品在视觉效果上呈现的华美画面、绚丽色彩、夸张效果以及强烈的冲突对比等等,这些都可以算是张艺谋作品的艺术标签。

好的舞台表演作品通常会被多次演绎,而每一次演绎都可能出现新的内容,化妆造型上也会出现一定的变化,但化妆造型不会为了变化而去随意变化,在变化当中必定会有一个中心是不变的,即对表演剧目原著的尊重和对原著中人物形象的尊重。比如说林黛玉这个角色,化妆造型不管如何变,都必须要表现林黛玉这个角色的忧伤,要把其天生丽质表现出来。表现不出来那就是失败的变化。化妆造型可以创新,但是本心不能变。

二、舞台人物化妆造型的艺术元素

(一)舞台人物化妆造型当中的色彩

艺术元素是艺术作品当中的一部分,也是艺术家创作的基本原料和媒介,一般艺术元素包括色彩、明暗、形状、形态、质感和空间。在化妆造型当中,色彩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艺术元素,色彩的使用是化妆造型师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具体来说,通过色彩的对比结合化妆的技法来实现人物容貌的美化和修饰,这是化妆师的主要职责。通过化妆可以将一个温婉的人的面部特征变成一个凶恶的人的面部特征。在化妆造型当中,利用色彩的对比能够实现物体形状的变化,平面的可以实现立体感,立体的也能实现平面的感觉。比方说一个人的面部五官比较扁平,利用色彩的明暗对比,可以增强五官的立体感。当然在色彩的运用当中还需要考虑妆容与所处环境的协调性。比方说环境表现比较厚重,气氛比较低沉,那么在妆容的色彩处理上可以浓重一些,描画可以鲜明一些,使人物的面部形象更加显著。延伸至舞台人物化妆造型上,对比分析两位同样的人物——慈禧。对于慈禧这个角色,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慈禧。在本文当中重点对比戏剧中出现的两位慈禧。第一位是由程莉莎饰演的慈禧,第二位则是杨琪饰演的慈禧。

这两个慈禧造型所表现出来的人物形象完全不一样。程莉莎所表现出的慈禧的人物形象,在色彩的运用上更多地使用了红黑黄对比,妆容的色彩要更加厚重,配上头饰、服饰,更显雍容华贵和一丝丝霸气。而杨琪所饰演的慈禧,除开演员的表情,其化妆造型更像是在打造一个清纯的邻家小妹,但是配上演员的表情后,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这个慈禧的形象不是残暴专制的,反而有些伤感的宫怨气息和政治敏感性。这个人物在剧中的每一次出场都不太一样,总是话里有话。具体看起化妆造型,同样突出了色彩的对比,妆容上要浅淡一些,给人一种素雅的感觉,但是配上演员的表情后,会产生一种邪气的观感,用蓝色、黑色以及粉色来对人物进行装饰更显示出一种象征意义。

(二)舞台人物化妆造型的质感

进一步来看定妆照的明暗对比,可知为了表现程莉莎饰演的慈禧的霸气与雍容华贵,在明暗对比上更加的强烈,而杨琪饰演的慈禧,其定妆照上的明暗对比则没有那么突出。具体来说,就是在明暗对比上程莉莎饰演慈禧的定妆照偏硬,而杨琪饰演的慈禧的定妆照则偏软,这里突出光线对化妆造型的影响,可以看出左图当中的光线是体现了一种冷色调,在这种色调下,人物面部妆容显得非常艳丽,并且搭配上红黑黄相间的服饰配饰,更显雍容华贵。而右图光线体现了一种暖色调的感觉,明暗对比不是很明显,人物面部妆容显得比较柔和,颜色变浅,但是亮度高。

由此可见,色彩在人物化妆造型上的作用。因为人的肤色各不相同,从国人的角度来说,基本上为黄色,而在黄色这种肤色当中也存在色相上的差异,有些纯度比较高,有些明度比较高,最终肤色也可大致分成冷色和暖色。冷色皮肤看起来给人的感觉是黑暗无光泽,大多数呈现出黄褐色。而暖色的皮肤则呈现出暖米色。同时眼睛的颜色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由民族的差异和遗传所决定的。因此,肤色和眼睛在化妆造型当中是首先要考虑的,然后再考虑化妆色与肤色的匹配,当然这是一般的化妆造型,而特效化妆的话,技术含量要更高。

(三)舞台人物化妆造型的形状

实际上,化妆造型和美术当中的绘画相似,但化妆造型的对象是人,是在人的面部上作画,技法上相当于利用点线面的结合以及明暗层次、色彩运用等来表达人物面部的特征。在舞台妆的造型当中往往会受到演员自身形象的限制,在舞台上,必须要考虑舞台的大小、布景、灯光,还要考虑演员的动作需要等等因素。在化妆造型当中通常需要利用点线面结合的方式来塑造人物面型的立体感。当然一般最常用的是线和面,比如眉线、眼线、唇线等,这些线条一般都是曲线,而且通常是没有直线的,因为人的面部结构很复杂,画线一般都是根据人的面部结构走向来画。而面这一方面则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并且多数由线扩展而来,比如唇线,它是有一定宽度和长度的,这样就构成了二维曲面或平面,这样就会造成不同的视觉效果。当然更为显著的是面部腮红等。

(四)舞台人物化妆造型的空间

如上文所言,化妆造型是在人的面部上进行造型,那么对于化妆师而言,就必须要了解被塑人物的五官以及脸部比例等因素,这个在化妆当中是非常重要的。化妆造型的本质是对人物脸部施以矫正,并加以美化,因此还要考虑面部的结构。如果以美术上的绘画来作比实际上就是在人的脸上作画。因此在化妆造型当中,必须要基于人的面部特征来进行“构图”,进而实现具有表现力的艺术形象。

三、舞台人物化妆造型的思考

基于上文的分析可知人物造型设计在舞台剧目创作当中是非常重要的创作元素,在本节当中重点结合具体的舞台表演节目《罗刹国》来对舞台人物的化妆造型进行总体上的思考。

该话剧选材自《聊斋志异·罗刹海市》,故事的大概情况是主人公马骥落难到罗刹国,跟罗刹鬼纠缠并死里逃生的故事。并且整个过程当中人物在不断拷问着生与死、人与鬼、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爱与恨的问题。从节目的主题看,这一话剧体现了奇幻性,这一主题为化妆造型提供了非常广阔的自由创作空间,该话剧虽然讲述的是人与鬼,但是更深层次的主题却是人性。因此在创作当中一遍遍地阅读剧本,化妆造型师不断与导演、服装设计师、舞美进行沟通,最终得到了与舞台情景相得益彰的艺术风格特点。

在该话剧中演员是没有台词的,完全靠演员的形体表演来展现人物,造型设计非常关键,在设计当中化妆造型团队将人物造型与面具、皮影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神秘诡异的氛围,这个过程中,把传统的皮影元素纳入到了现代时尚妆容当中,用象征性的手法表现了人变“鬼”的变化。

在该话剧当中,大量使用了传统元素,如傩剧风格的面具、皮影,妆容上加入中国国画的写意笔触,表现了一种现代时尚彩妆的感觉。话剧中的主人公马骥是人,但是因为罗刹国的环境而心中住着“鬼”,也就是产生了多重性格,在化妆造型上采取的是现代时尚青年的形象,是真正的人。而罗刹鬼则使用意象化的造型手法,营造诡异的鬼的外在形象,但又有人的性格特征。

每一个鬼脸上的妆容都以白色为基本的色调,整体效果则是幻彩,演员出场都有面具,或戴在脸上,或手持。因为没有台词,都是用形体表演来展现人物,因此妆容和发型更干净利落,同时也是因为舞台布景、灯光营造了一种阴暗空灵的感觉,妆容呈现出一种神秘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舞台人物化妆造型对于舞台人物形象的塑造非常关键,在实际的创作当中,务必要保证人物的妆容造型与舞台美术风格相得益彰,因此在化妆造型上应当充分地利用色彩、形状、空间、质感等艺术元素来塑造人物,以塑造具有表现力的艺术形象。

猜你喜欢

慈禧妆容化妆
太后过年
给语言“化妆”
化妆
能打造光泽透亮质感的妆容
慈禧照相
拯救妆容的“小棒子”
走偏锋 暗黑哥特妆容AB面
少女的化妆
多面慈禧:亲民也得看对象
多面慈禧:亲民也得看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