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2019-12-15

法制博览 2019年26期
关键词:变化特色时代

李 婷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市召开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进入新时代。这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人,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和国际形势作出的科学预判,准确概况了我党自十八大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领域取得的成就,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变化,反映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变化,以及我党和政府工作重心的变化[1]。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关系的变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与新时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供给侧改革不平衡经济特点统一起来,辩证地看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意义和探索历史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转变意义

时代是不同历史社会时期、不同社会形态形成的,是判断社会主要矛盾的依据,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发挥着主导、支配的作用,必须贯穿到社会各个领域。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基础性问题,是衡量一个时代是否进步的重要变量,我党的工作重心、指导方针和主要任务的确定都是根据主要矛盾确立的,因此主要矛盾的确立关系到我党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制定[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转变探索历史

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路线和方针也有一定的差异。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解放战争,革命战争,新中国一穷二白、百业俱兴,工业水平落后,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科技、工业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针对当时的社会现状,认为当时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农业国和建立先进工业国家的矛盾。国家大力发展工业,农村进行土地改革,激发了老百姓的劳动积极性,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从而确立我党工作重心以经济建设为重心的建设思想。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家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工业、农业、商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出现了工业产能过剩的局面,国家提出了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战略目标。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城乡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从物质文化扩展到政治、经济、生态环境等各个领域。根据我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探索,可以发现社会主义矛盾的判断对我党的工作至关重要。中共十九大的召开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转变提供了理论指导,让我党上下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从而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为我党基本路线和政策方针的制定指明了方向[3]。

二、正确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转变内涵

如何正确理解十九大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社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对我党开展工作至关重要。

(一)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矛盾的转变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世界瞩目,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社会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根据马洛斯的需求理论,人类的需求根据不同生活层次和经济水平,其需求也有一定的差异。当前我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家没有发生重大战争,人民从过去追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发展到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目标追求,人民的精神层次更加立体、全面,导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要变化。但是我国的生产与供给侧结构却无法满足人民追求高品质、高质量生活需求,无法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因此,在理解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必须用唯物论中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不能孤立地看待社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足,实际经济水平有待提高。这都是社会主义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具体表现。唯物辩证要求我们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实际和历史,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脱离中国社会这个大环境孤立地看待一个问题,这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个领域。

(二)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

唯物辩证法认为人类社会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发展的实质就是事务不断上升变化,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说明我国生产力已经不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社会在不断发展,主要矛盾存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主要矛盾的内容随着社会变化而不断变化。中国经济从过去欠发达到如今出现产能过剩,中国已经摆脱落后生产力的面貌,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甚至已经赶超国外发达国家。比如中国支付宝、共享单车、高铁、网购等新四大发明,改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甚至影响到国外。在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时候,不能再以过去的眼光看待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而是与时俱进,以发展的眼光辩证看待中国社会国情,中国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要深刻认识到这些变化,才能在实践工作中,立足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工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转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我党对当前中国具体国情作出的预判,为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工作路线和方针指明了方向。基层党组织和地方各级政府必须正确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转化的内涵,用辩证唯物论历史发展观去看待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才能抓住工作的中心。

猜你喜欢

变化特色时代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从9到3的变化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鸟的变化系列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让路”让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