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现实考察
2019-12-15上海理工大学200093
(上海理工大学 200093)
本文以调研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创新路径实施情况为出发点,从中国数所高校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研,同时对这些高校的教师及学生进行访谈,从中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课程思政实践创新、翻转课堂实施效果、互联网双向沟通机制四个方面展开调查,以了解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创新路径实施情况。
一、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方式与内容
首先,我们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气氛来看,有58.33%的同学认为在课堂的授课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并没有太多互动。有20.83%学生认为在课堂没有什么积极性,气氛压抑。有12.5%的同学认为课堂枯燥,学生请假、逃课、旷课状况严重,上课的学生寥寥无几。只有8.33%的同学认为学生上课认真,课堂高效。说明我国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还是主要以上传下达的方式进行,形式比较单一传统,学生课堂积极性不高。部分同学逃课情况严重,该类课程对他们吸引力较小。数据如下图所示:
图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氛围调查
在提及思想政治课上课方式的整体看法时,有41.67%的同学认为上课虽然方式单一,但是老师语言幽默,人格魅力强。20.83%上课方式灵活,经常进行小组讨论或辩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课程很受学生欢迎。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单一授课模式会导致部分同学丧失学习兴趣,反之如果提高课堂形式的多样性,则会增强课程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得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语言能力也对课堂的吸引力起到一定的作用。有37.5%的同学认为没什么感觉,认为此类课程对其并没有什么效果。这说明了思想政治的内容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把握教材内容,把握学生的兴趣所在,将成为教材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的突破口。
二、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对课程思政开展情况的考察,本文主要抓住了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中最主要的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主体进行考察的。
从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主体之一——教师来看,在调研专业课程中教师上课外除专业课外的进行的授课内容时,会涉及以下话题的讨论:公民道德伦理、法律、历史政治、生态环境等。其中最广泛的话题为占比58.33%的时事热点,其次分为是占比41.67%的历史话题和心理健康教育话题,政治话题和职业规划的探讨占比37.5%。有33.33%的话题会涉及法律知识、20.83%的课程授课中会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话题。在另一主体——学生这一要素调研过程中,关于这些话题学生们的喜好程度,只有16.67%的同学选择了对生态环境相关话题感兴趣,所有话题中的比例最低。通过分析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学生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度以及生态环境意识相对薄弱,这方面意识的培养仍是我们高校需要努力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值得欣喜的是,我国高校目前课程思政的实施目前确实在以隐形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的,接下来我们应在利用现有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的路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通过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灵活运转,更大程度上实现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路径转变。
图二:专业课程中涉及到的话题
三、翻转课堂的实施情况调查
我们从两个方面对翻转课堂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考察。一方面从最直观的角度,询问高校学生是否有听说过这一词,大部分高校同学未听过“翻转课堂”一词。第二方面,从翻转课堂的具体实施形式上,考察现在高校是否在进行类似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有16.67%的同学会选择通过提前观看老师录制的视频进行预习。绝大部分同学依然还是通过观看学校提供的课件、阅读纸质课本等传统方式进行预习。当提及教师的上课形式时,有33.33%的同学选择了目前的上课形式时教师让学生自主预习后利用上课时间答疑解惑,45.83%的同学选择了上传下达的授课方式。
这些数据说明国内对翻转课堂目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翻转课堂的实践仍处在引进的阶段,这种形式在我国需要一个本土化的过程,但是这种形式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同时发现部分教师已经从资源的接受者过渡到资源的制作者,开始有意识地利用信息手段满足自己的教学需要。
四、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探究高校对互联网的利用情况,我们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在师生互动交流平台的搭建上,有58.33%的同学表示学校并未给其配备校园邮箱。那么在剩下的41.67%的同学中,还是有近一半的同学从未使用过该校园邮箱,甚至不了解其功能。这些数据说明,绝大部分高校并未能充分利用校园网的网络优势,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师生互动交流机制。第二方面,在探究校园网上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话题的讨论上,绝大多数同学表示,本校的校园网上涉及关于道德伦理、政治历史、时事热点、法律、生态环境、艺术审美等相关话题。但是同学们普遍参与度并不高,热情较小。说明我国高校还是能够抓住校园网这个途径来对同学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的额,但是于此同时,调查也显示出,这一方式对同学们的吸引力较小,效果并不显著。第三方面即关于新媒体的应用,调查显示,绝大部分高校会经常利用新媒体资源例如微信、QQ、微博等发布官方消息,话题涉及广泛。由于这些途径是目前学生们利用互联网媒体进行社交和表达自我的主要途径,因此同学们参与度较高。且高校在这些新媒体上设置了问题的讨论环境,同学们对此热情较高。
五、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总结
通过对四个方面展开调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利用。第一,首先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方面,授课的专业理论内容已经比较完善,那么我们应该从授课的形式和途径上面寻找突破点,将传统的上传下达的模式加入更为灵活的小组讨论、课堂演示、个人演讲、群体辩论等途径,将两者相结合,打造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参与感的思政课程;其次在教师人格魅力提升上的,通过比赛、评课、讲座等培训形式,增强教师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个人的艺术素养等综合能力,打造更受学生喜爱的、综合能力更强的魅力教师团队,以保证高效利用隐性课堂资源。第二、利用互联网资源平台建立双向沟通模式,目前中国很多高校并不存在学校官方提供的师生沟通途径,这是阻碍师生交流的瓶颈,因此为突破这一现状,我们应该利用校园网这一现有平台,为师生申请校园邮箱,既保护师生的个人隐私,也实现了两者之间的对接,这是高效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重要路径。第三,发挥翻转课堂的优势,将这种模式充分的引入校园,要实现这一创新路径的进一步应用,我们要抓住这几个方面,首先这种路径的主体:教师——提高培训录制视频和答疑解惑能力、学生——增强自主预习能力,其次这种路径的客体——提升互联网的利用,第三,路径的媒介——增强语言能力的吸引力。如此一来,保证了我们对现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一步利用的同时,提供了更多模式上的可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