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临其境”感受严肃电视综艺的文化自信
2019-12-15西安外国语大学710128
(西安外国语大学 710128)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健康向上、永远充满希望。”
电视综艺媒介拥有最广泛的受众,近几年的电视综艺节目发展中随波逐流的追求高收视率,模仿、引进国外雷同的节目越来越多,节目质量普通低下,传播正能量文化内容缺少。这就导致了电视综艺呈现出浮躁化、泡沫化和空心化,本该传播的文化自信内容变成了粉丝们盲目的外在追星的亚文化,此类的电视综艺已经失去了文化艺术的真善美的价值精神。
近期,严肃文化类节目带动了电视综艺的新的发展,深受大众欢迎,传播职业精神、工匠精神,提升职业的信念感。“声临其境”“朗读者”“见字如面”用声音唤起大众对职业精神的新认识,了解声音背后的故事,确立了职业的评价标准,明确了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
一、“粉丝经济”主导的电视综艺真人秀乏善可陈
从2017年的电视综艺收视排行来看(如图),“综N代”电视综艺仍然占领了收视率前几名。“粉丝经济”为主导的真人秀,粉丝成为了综艺节目内容的主力传播者,自媒体盛行的时代,粉丝已经参与到媒介的传播,甚至是网络内容的制造者,也就形成了“用户生产内容”的现象。
一批从韩国等引进、抄袭的真人秀节目缺乏创新,节目制作模式单一,价值取向偏离停留在纯娱乐的依靠粉丝来保证收视率的阶段,观众逐渐出现了审美疲劳,对节目失去兴趣。综艺节目单纯的依靠明星的粉丝来传播,必然粉丝对节目的理解只是来自于明星的外在表现,而节目的内容如果失去了的传播意义,只是取悦粉丝的感官,博之一笑,会形成恶性的循环,综艺节目的制作重心放到了哪位明星粉丝多就邀请谁,谁的话题多就根据话题明星而改变节目的内容,粉丝自媒体传播的是感情八卦、服饰、口红色号等娱乐笑料、八卦新闻,而忽视了电视综艺拥有庞大受众的传播媒介的传播意义。
全球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综开始巨大冲击电视综艺的市场,拥有庞大的网络观众群体,而网综的市场更加的混乱,不好管理。近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办公厅下发特急文件通知,有的节目歪曲、恶搞、丑化经典文艺作品;有的节目擅自截取拼接经典文艺作品、广播影视节目和网络原创视听节目的片段等产生了极坏社会影响。为进一步规范网络视听节目的传播秩序,广电总局要求,坚决禁止非法抓取、剪拼改编视听节目的行为,并严格管理包括网民上传的类似重编节目,不给存在导向问题、版权问题、内容问题的剪拼改编视听节目提供传播渠道。
对于电视综艺,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同一档真人秀节目,原则上一年内只播出一季……黄金档引进节目每年不得超过两档,每年新引进节目不得超过一档,中外联合开发必须中方取得完全知识产权”,这份文件的出台给电视综艺抄袭、照搬、购买的风气敲响了警钟。电视综艺制作者在“红海”、“蓝海”中思辨,《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声临其境》《演员的诞生》《表演者言》这类回归文化艺术的节目应运而生,探究真善美,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道德荣誉感、职业精神,节目广受好评,反响热烈。中国综艺节目应当摆正价值取向,结合文化艺术的精神内核,制作出受观众喜爱的综艺节目势在必行,正确的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增强文化自信。
二、“文化+声音”小众严肃艺术唤醒综艺节目的文化自信
《声临其境》以台词和配音为切入点,每期邀请四组实力派演员同台竞声,经典之声、魔力之声、声音大秀之后,观众票选最喜欢的声音。节目首播后的第二天就登上了微博热搜,更取得了省级卫视、双网收视第一的好成绩。部分大众对演员职业的误解是虚有其表,而忽视了作为演员这种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职业精神是什么。泛娱乐时代下,错误的快餐文化的传播,大众觉得演员的表演是很容易实现的,对于什么是好演员该有的素养不甚了解,导致了很多青少年误认为演员无所事事、颜值高就可以不劳而获等错误的价值观,没有真正关注到一个演员的最真实的职业要求是什么。目前国内很多影视剧都采用后期配音,“数字小姐”、“空气先生”在拍摄中演员的表演和台词是分割的,台词功力不扎实,念数字、对口型,后期全靠配音演员配音。而《声临其境》用“声音”唤起电视综艺的“文化传播”自觉,演员四大基本功:声乐、台词、形体、表演,缺一不可,观众对演员的声音有了正确的认知,对演员这个职业有了更客观的评价标准。
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吉尔•德勒兹(Gilles Louis RénéDeleuze)说过“声音不同于字幕,它是区别于视觉影像的另一种影像,而它们是可以被听到的,是一种视觉影像的新维度,一个新构成元素。”演员在表演中的表达不只是通过运动,声音更是转变为了可视性的画面,也是演员表达情绪的关键。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孟京辉的《恋爱的犀牛》等,在舞台上演出时候,有大段的经典性对白,观众已经习惯看着演员在舞台上一边跺步,一边大声念出自己的心里话。演员带有磁性的声音,抑扬顿挫回荡剧场,角色内心的痛苦与欢乐,人们深深为之感动,随着演员声音的震撼力进入剧情,体验角色内心深处的情感。
近年来,观众对声音的期待越来越高,各大院线都推出了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影厅,音乐类节目也推出了立体声直播,各大品牌的音响、耳机也从小众的奢侈品逐渐进入到大众的生活,《朗读者》、《见字如面》等文化类节目广受欢迎,喜马拉雅app的火爆,“为你读诗”公众号粉丝众多。“文化+声音”的“声临其境”唤起电视综艺的传播自觉,电视综艺媒介的传播意义尽显,观众大饱耳福。
节目结束后,调研了相关艺术类大学生对《声临其境》节目的观后感。表演专业学生看完节目后,对演员这个职业的信念感、自豪感倍增,当演员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在舞台上倾泻而出时,深深为之自豪,观众也更客观的明白了好演员的标准是什么,学习表演更有信心,对国家文化更自信;动画专业同学意识到动画片中配音演员对动画角色表演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感受了声音的震撼,视频制作流程中每个岗位都非常重要;声音设计专业同学起表示初认为配音、台词是幕后制作的一个简单技术流程,重新认识到演员声音与表演不可分割,声音不再是画面的配角。
“声临其境”唤起电视综艺“文化传播”自觉,观众从网综、网剧回到了电视综艺,实力派演员用声音带领观众走入演员的世界,体悟了演员职业的信念感、专业感、自豪感。
三、“声临其境”感受工匠精神,为民族文化发声
《声临其境》一期集齐了声音大咖赵立新、张铁林、朱亚文、王劲松、梅婷等,经典之声环节朱亚文扎实的功底与自信的心理准备为观众展现了声音的多变性与可塑性,当他以一种深入角色的嘶哑声音完成《红高粱》里余占鳌的台词时,观众进入了剧情,体会了角色、演员的精神世界,震撼人心。在这个“流量先行”“粉丝经济”盛行的当下,虽然没有“流量小鲜肉”的加盟,老戏骨们淋漓尽致的声音展现,带领观众解读演员这个职业的职业标准,聚焦演员的“职业精神”“信念感”,大众酣畅淋漓的体悟演员职业的精神内核,理解了演员的表演需要职业精神,立体感受了声音的情感、温度以及背后的文化。
电视综艺的传播范围广泛,影视剧同样有大量的观众,电视综艺的内容代表了时代的文化,节目内容的品质、演员的表现直接影响到大众对文化艺术的了解、认识。表演是需要演员深入感受角色细节,花费时间和精力研读剧本,“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不无道理,节目导演徐晴在接受采访时说到“我们在做这个节目时,并没有像传统的“棚内综艺”那样遵循严格的“格式化”和“流程化”,我们想要实现所有环节,用“人”的故事来贯通。所以我们采用了很多对“人”的塑造内容,因此在完成之后我们发现这种操作模式下呈现出来的节目,相较于传统的棚内综艺,在一期节目中呈现出来的信息体量会大很多,故事的整体感很好。“综艺感”和“艺术质感”这两者之间的契合,应该怎么说,作为一个原创节目,很多时候我们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但我们的《声临其境》本身的内容属性就决定了节目会有非常浓厚的“质感”,而不是只有单纯的娱乐。这也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东西。”
演员也是众多社会职业中的一种,也有该职业的职业要求和标准,而台词是“声、台、形、表”中重要的一部分,并不是只有颜值、服饰、八卦、粉丝的网络暴力以及不切实际的剧情。实力派演员敬爱自己的演员职业,精益求精的练功,专注于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表达,每一个眼神的传递,每一个细小动作的表演,同时结合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创新,用自己的语言解读角色的内心世界,这何尝不是“工匠精神”的诠释。电视综艺节目内容精品化、品质化的大众传播,广大的节目观众、粉丝们潜移默化的会受之影响,特别是青少年、迷茫期的年轻人,有困惑、压力的人们,会受鼓舞,为之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四、结语
麦克雷蒂这样定义表演艺术:“去探测人物性格的深度,去找出人物潜在的动机,去感受它最细微的感情的震颤,去了解隐藏在字面下的思想,从而使自己把握住这个人物事迹的思想感情。”电视综艺媒介润物细无声的影响着大众的世界,改造着我们对文化、对艺术、对生活、对梦想的认知。“声临其境”唤醒了严肃电视综艺的文化自信,演员也只是众多职业的一种,演员的表演需要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电视媒体在节目制作内容上应当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结合中国文化艺术的精髓,制作出高品质的综艺节目,传达正能量,增强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