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庄周故事在元杂剧中的表现及其原因

2019-12-15攀枝花学院617000

大众文艺 2019年23期
关键词:庄周胡蝶元杂剧

(攀枝花学院 617000)

《庄子》一书中关于庄周的故事因其富有戏剧传奇性、审美哲理性、意蕴丰富性受到历代戏剧家的青睐。

一、元杂剧中庄周故事的表现

在《庄子》有不少关于庄子自身的描写,由于庄子生平资料的缺乏,这些带有寓言性质的相关故事至今仍是作为我们了解庄子生平事迹的重要例证。我们把这些涉及庄周自身的故事描写称之为“庄周故事”,作为一特殊的故事形态,其被后世文人不断加以利用和改造而影响深远。

(一)“庄周梦蝶”

据王季思先生主编的《全元戏曲》,“其中庄子出现的频率较高,在全元戏曲中共出现21次。这21次,或以‘庄子’本名出现,或用‘庄周’加以称呼,或被冠以‘南华至德真君’的称谓。”其中“庄周梦蝶”这一故事共出现十次,其中在史九散人的《胡蝶庄周梦》(即现存《老庄周一枕胡蝶梦》)中完全以庄周作为故事主角,把他描写成了被贬下凡尘的神仙。其余所引用该故事之处具体见下表。

images/BZ_53_213_2548_1211_3169.png

images/BZ_53_1264_699_2262_1188.png

“庄周梦蝶”这一故事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后代演化成“庄周梦蝶”之典故。杂剧中的“蝴蝶迷庄子”、“梦庄周”、“庄周蝶飞去”、“南华蝶正飞”、“梦蝴蝶”、“蝴蝶梦庄周”、“ 蝴蝶梦”或“庄周梦”其实都是指的“庄周梦蝶”这一故事。这一典故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庄子》中以“梦蝶”为代表的借“梦”说理方式极具特色,利用“梦境”建构起一个虚幻的时空,在这种循环的“梦境时空”中完成对现实的逃避或者反抗。元杂剧中对此故事的化用,几乎也都是意欲表达一种韶光易逝、人生虚幻,想逃避现世生活羁绊的悲情哀怨。

(二)“髑髅见梦”

此故事见于庄子《庄子•至乐》篇中,“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子欲之乎?’髑髅深矉蹙頞曰:‘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元杂剧中化用此典故有三处,见下表,有一条是李寿卿的《鼓盆歌庄子叹骷髅》,他的作品大多散佚,此一篇也如此,所以我们只能通过篇名推断其是将庄周见髑髅与庄周鼓盆两则故事糅合在一起的。另一条《崔府君断冤家债主》同“庄周梦蝶”所引用为同一条。此寓言故事描述的是庄周在去楚国的途中遇到骷髅并在梦中与之对话的情形,是通过髑髅之口表达一种对现实世界争名夺利的讽刺,强调无为逍遥的人生处世哲学。在杂剧中多将其化用为“庄子叹骷髅”,将重点从骷髅身上转移到庄周一面,以庄周欲复生骷髅作为情感表达的载体,表现的是一种人世间人情冷漠、孤独无助的悲剧生活状态。

序号 篇名 内容1《崔府君断冤家债主》 【商调】【集贤宾】 (带云)若俺大哥有些好列呵,(唱)怎发付这无主意的老业人张善友?三十年一梦庄周。我恰便是俞阳般服药酒,恰便似庄子叹骷髅。2 《鼓盆歌庄子叹骷髅》 亡佚3 《罗李郎》大《闹相国寺》【油葫芦】想当初庄子叹骷髅,一朝身死无人救,三寸气在千般有。

(三)“鼓盆而歌”

“鼓盆而歌”一则同样也是出自《庄子•至乐》篇“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引用这一故事的元杂剧有五条,见下表,如果算上散佚的李寿卿的《鼓盆歌庄子叹骷髅》的话有六篇。在这则故事中,其欲表达的是一种“死生为一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生死观。《庄子》中常常透露出浓厚的死亡意识,这种对时间流逝而生命有限的感知从本质上蕴藏着对死亡的恐惧与焦虑。在元杂剧中受到时代氛围文化的影响,人们对此故事的关注放在了庄子鼓盆这一行为上,以及庄周与其妻的关系的猜测联想上,以致后来出现了大量的以此为题材的戏曲,一直影响至今。此故事在元杂剧中的使用是以“庄子鼓盆而歌”表达一种潇洒的自由精神而对世俗礼数的轻视。但这种洒脱其实仍然是建立在一种无可奈何的现实环境下的,是对人生悲剧作另一种形式的不满和反抗。

images/BZ_54_213_2218_1215_2837.png

二、共通性及原因

本文选取的三个典型故事:“庄周梦蝶”、“鼓盆而歌”、“髑髅见梦”,它们在《庄子》文本中的出现及其所表现出的人生哲学意义各有不同。但是,在元杂剧中,我们看到在对这几则故事的吸收和利用上意欲展现给读者一种共通的情绪,即一种无奈的悲剧心态。无论是“庄周梦蝶”表现出的人生若梦的梦幻时空;还是“髑髅见梦”经由改变为“庄子叹骷髅”后而表现出的人情淡薄、世事炎凉的情感;或是“庄周鼓盆而歌”表现出对世俗礼数轻视的潇洒态度。在元杂剧中这些故事的引用和改造,明显受到当时社会坏境的影响,而产生如此共同性和意义转换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如下两方面:一方面,在元代社会等级的划分中,汉人和南人社会地位低下,在此社会政治背景下文人不可避免的遭到冷落,导致汉族文人失去了向上攀升的渠道,怀才不遇的他们在思想寄情于出世无为的老庄哲学,这也就必然导致他们笔下的作品带上浓重的无奈悲剧色彩。另一方面,道教在元代的盛行。《庄子》也成为了道教的经典《南华真经》,百姓与文人一样生活在现实的痛苦中,只能从宗教信仰中去寻找慰藉,与佛教相比,道教更能给此时的普罗大众提供自足的安慰,导致民间世俗的道教信仰盛行,由此也为文人的创作提供了“土壤”,所以在元杂剧中出现这种集中表现也并不奇怪了。

三、结语

“自金元以来,庄周故事剧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一是金元时期了无定型的草创阶段,二是明清时期枝蔓横生的发展阶段,三是20世纪简练集中的成熟阶段。”虽说是此一时期的元杂剧在表现和再现《庄子》中一些寓言故事处于“草创阶段”,其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作为庄周故事的开创阶段,仍为后期的发展开拓了思路。本文通过对元杂剧中引用和改造的几则庄周的分析,试图去考察庄周故事在元代的发展情况及原因,为今后更详细地、更全面地梳理庄周故事在元代文学中的表现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分析角度。

猜你喜欢

庄周胡蝶元杂剧
温暖讲成语:栩栩如生
围观庄周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成果推介 明代剧坛对元杂剧接受之研究
庄周梦碟
对“京都学派”元杂剧曲词评点的诠释
对于胡蝶被解救后重归拐卖地的思考
小议《元曲选》中的“死科下”
大思想家庄周
庄子:绝望后的“逍遥隐者”
民国第一美女被戴笠霸占三年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