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古诗词教学
2019-12-14李红
摘 要:古诗词承载着传承中华传统文明的重要责任,古诗词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是每位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而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古诗词阅读的理解,还可以提升学生古诗词阅读的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古诗词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624X(2019)30-0078-02
引 言
古诗词语言精练,含义深刻,对小学生而言,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学习内容,而小学生受年龄、生活经验、理解能力的影响,很难理解诗境诗韵,这也是一直困扰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1]。而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我们就能把难理解的诗境诗韵转换成直观的形象,进行图文并茂的讲解,从而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古诗词课堂教学从单一的听课变成多种感官并用的感受课,使古诗词贴近学生的心理,进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对古诗词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时,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针对古诗词“诗中有画”的特点,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将静态的文字转化成动态的画面,无疑会激发学生阅读的意愿,开启古诗词教学的大门。
例如,《敕勒歌》是二年级学生要学习的内容,但学生年龄小,对草原不了解,在教学这首古诗词时,笔者运用信息技术一边播放视频,一边介绍敕勒人、敕勒歌的含义,以及敕勒人的生活、他们的家——一个个圆顶大帐篷。视频中的优美画面,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饶有兴趣地进入课文的学习。
再如,在教学《江南》时,笔者先运用多媒体出示中国地图,引领学生找到我们的家乡——东北。之后笔者圈出江南,提问学生: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这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想不想去看一看?这时笔者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播放一段江南水乡的视频。学生边看视频边发出赞叹:江南水乡真美啊!伴随这样优美的画面,笔者说道:有一位诗人把它描绘出来了,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诗人笔下的《江南》又是一幅怎样的图画。至此,学生的兴趣已经被完全激发出来。
二、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对古诗词阅读的理解
1.理解背景
古诗词语言精练,意境深远,与作者所处的时代、人生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创作年代久远,与现代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不容易理解[2]。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就能够直观地再现相关的时代背景,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例如,《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后写下的一首历史史诗,它涉及人物、事件、历史背景,对学生而言具有时空距离感。因此,在学生交流关于长征的知识后,笔者运用信息技术播放了一部关于长征的短片,让学生来具体感受一下长征。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对长征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更能体会毛主席在红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之后满怀喜悦的心情。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运用,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历史史诗。
再如,在“聊聊李白”群文阅读中的《将进酒》一诗中,作者的情感变化是复杂的、强烈的,由慷慨到悲伤,再到欢乐,到最后的自信,学生很难把握,更不易理解。因此,笔者引导学生利用平板电脑来查阅相关创作背景,了解作者跌宕起伏的人生,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这样运用信息技术,把李白的生平经历与诗词创作联系起来,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2.理解诗境
古诗词语言精练、含义深刻,所以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只有抓住重点字、词、句进行讲解,才能使学生理解诗境。但是,如果仅凭教师言语的讲解,学生很难真正感悟。而教师如果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形象地将这些学生不熟悉的东西再现出来,学生就易于理解了。
例如,在学习《暮江吟》时,学生不理解“一道残阳铺水中”的意境。因此,笔者运用信息技术播放夕阳西下的美景,让学生通过视频画面了解“残阳”的意思,之后笔者引导学生用换词法理解“铺”。学生通过观察夕阳,讨论交流后得出结论:这时夕阳西下,离地平线很近,确实像铺在江面上,给人亲切、安闲的感觉,所以“铺”字用得恰到好处。
再如,在学习《江南》这首诗时,学生无法理解“莲叶何田田”这一句诗的含义。于是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莲叶相连、挨挨挤挤的画面,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夸一夸画面上的莲叶,如有学生说:莲叶真美呀!莲叶真多呀,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莲叶真绿呀……最后笔者总结:同学们,这样的莲叶就是“莲叶何田田”。这样,学生借助信息技术真正理解了这句诗的意境。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古诗词阅读的能力
信息技术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和查询古诗词的写作背景,诗人、典故、修辞等各种知识和资源,可以进一步增强古诗词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王昌龄的《出塞》一诗时,“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诗,学生借助注解很容易能理解诗句的意思:要是有龙城飞将在这里驻守边疆,胡人的铁蹄就不会度过阴山踏入我国的疆土了。那么,龙城飞将是谁呢?笔者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快速用平板电脑收集相关资料。当把龙城飞将和李广大将军的资料连接起来时,学生马上就会理解作者期待有像李广这样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大将军作为领帅驻守边疆,保边疆一片安宁。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了有价值的信息,在理解了古诗的深刻含义的同时,又有满满的成就感。由此可见,运用信息技术能培养学生古诗词阅读的能力。
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古诗词阅读的效率
古诗词含义深刻,年代久远,现在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如果能在上课前把古诗词中难于理解的内容制作成课件,在上课时再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这些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就能扫清学生理解上的障碍。
例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首先,笔者引导学生分析诗题的意思,当学生了解到这是一首送别诗,笔者道:这首诗是送别诗中的经典作品,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懵懂。此时,笔者利用信息技术播放教学微课,对这首经典送别诗进行解读,从而使学生理解这首诗的含义。在理解“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两句诗的意思时,笔者再次利用微课,让学生确定“黄鹤楼”和“扬州”的位置,进而理解“西辞”和“下”的含义,突破教学难点。可见,教学微课的运用,不仅在很大程度上省去了教师的讲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再如,在“聊聊李白”群文教学中,有四首古诗和一篇文章,而且四首古诗不是李白同一时期的作品,这加大了教学难度。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李白的性格特点及其诗歌特点,并在四十分钟内完成五首古诗的学习,笔者充分利用课件、平板、微信等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典故及人物关系等,从而不断提升其学习效果。
结 语
教学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优化语文古诗词课堂的学习方式,还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从而形成强大的古诗词学习场域,并持续作用于学生,进而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多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学习能力,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管巍巍.培养信息素养,走进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J].教书育人,2017(04):30.
刘海.小学语文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3):87-88.
作者简介:李红(1973.1—),女,辽宁大石桥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