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维度解读如何规范撰写体育课时计划
2019-12-14唐如玉
摘 要:体育课时计划不仅是实施体育课堂教学的直接依据,更是保证规范落实体育教学内容的关键。体育课时计划制作合理、全面、规范是体育实践教学的保障。本文从体育课时计划的特点、形成过程、基本结构及撰写要求四个方面对体育课时计划规范撰写进行了探讨,旨在为体育教师实践教学撰写课时计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课;课时计划;基本结构
中图分类号:G40-0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30-0002-04
引 言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在身体练习的内容中,其既要考虑人体活动的自然发展规律,又要研究和设计促进人体发展的动作[1]。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确立了“四位一体”的新时代教学体育目标。体育教师教会学生基本的运动技能和健康知识,以及专项的运动技能是“四位一体”目标的基础[2]。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任务得以完成的重要保障,体育课时计划是体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依据和实施纲要,因此科学的、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课时计划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如今,在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中,体育课时计划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其规范性值得商榷。笔者试图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文献的研读,从体育课时计划的特点、形成过程、基本结构及撰写要求四个维度阐述其撰写的规范性,旨在与同人交流和共勉。
一、体育课时计划的主要特点
1.简要性
观察其他科目(如高中地理、数学、生物等)的课时计划,我们发现,因学科情境导入、知识点之间的连贯性,系列活动环环相扣,知识点的落实、过渡的衔接等特点,一般无法在一页计划中展示课堂的全过程。如在高中地理《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课中,教师呈现了包含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引入、过渡、正题、活动)、课后探究等内容的5页纸课时计划。
通过在杭州市的调查与听课学习,笔者发现体育课现采用表格式课时计划居多,“一页课时”计划已成为趋势。在一页体育课时计划中包含了教学内容、学练标准、组织形式、单个学生的练习时间与次数,以及其他纵向的三个或四个部分,展现了一节课所需完成的教学任务,栏目清楚、标准清晰、目标明了的体育课时计划便于教师完成自我准确检查和查漏补缺。
2.基础性
体育课时计划涵盖的要素较多,合理规范地撰写可以使课时计划按步骤落实,让学生逐一地掌握知识、技巧、技能,是对一个单元、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年段的体育教学基础性、计划性、步骤性的落实,为实现“四位一体”的新时代学校体育目标打下基础[3]。
3.评价性
一份体育课时计划中,既有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又有单个教学内容的学练标准。在学练活动中,不论是任课教师还是听评课教师,都能迅速了解和评价学生动作的掌握程度,并及时给予指导与建议,从而帮助学生提高体育核心素养。
例如,在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排球传球课课时计划中,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学生能够在自传自垫练习中做出移动到位后的正面上手传球动作并将球传到自己所需的位置,成功率在70%以上”。再如,杭州市中小学新锐体育教师送课下乡《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第一次课教学目标是“能熟练掌握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脚步动作,能在原地拍球/行进间运球+跨步抱球+脚步动作练习中得到巩固并完成10次,并尝试5~8次稍完整的行进间投篮动作”。这些教学目标明确提出了在什么情境中做什么动作,完成怎样的成果,清晰并有条理,教师对照相应信息即可清楚学生动作技术完成得如何,该课的目标是否达成。
二、体育课时计划的形成过程
1.课程标准导航
一份体育课时计划的形成离不开课程标准的导航,课程标准是帮助课时计划有效前行的工具。在学习体育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和内容之后,教师方能精准设计课时计划的各个要素,预防课时计划方向偏颇。例如,高中体育课程理念强调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遵循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关注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兴趣和需求,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學环境和练习方法的选择设计中,教师应围绕学生的兴趣、需求及主体地位的要求而展开。
2.单元计划引路
体育课单元教学计划是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课堂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更是体育课时计划的依据。在单元计划目标和重难点的指引下,每一个课时计划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能一目了然,对课时计划的撰写也可整体性建构。如表1“极限飞盘—反手掷盘”单元教学计划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反手掷飞盘单元教学中每一节教学实践课的知识点、教学目标、重难点及对应的教学策略。
3.教学设计铺设
体育教学设计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教学安排计划,是对教学过程的整体的安排和实施方案[4]。体育教学设计主要包括课程的设计说明、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等。
课时计划也称教案,是体育教学设计的具体产物之一,是体育教学设计指导体育教学过程的具体体现。体育教学设计既关注学生的学,又关注教师的教,课时计划是主要考虑教师怎样教的方案。只有教师充分考虑到教学设计的几个要素,课时计划的撰写才能达到有的放矢。《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实施建议指出,在进行开放式运动技能项目的教学时,教师从一开始就应加强学生对某项运动的完整体验和学练。例如,学情与教材特点的分析,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飞盘的学习兴趣。
三、体育课时计划的基本结构
课时计划撰写相当于教师提前在课时计划各要素与各部分的版块间“行走”和往返“周旋”[5]。体育课时计划中枢框架可以分为开始、准备、基本和结束四个部分。时间比例与学练要求目的可设置为开始部分1~1′30″(要做什么、该怎么做),准备部分7~9′(为什么做、去做什么),基本部分27~30′(怎样组织、怎样学练),结束部分4~5′(要做什么、怎样安排)。课时计划的横向要素可以安排为教学过程、学练内容、学练标准、组织形式与安全措施、练习次数和练习时间等,几个要素间应注意平行对应。
1.开始部分
开始部分的撰写应注意队列要求与安全要素,帮助学生快速、有序、安全地进入体育课堂的学习。体育课堂与其他学科课堂教学组织的区别在于体育教学铺设面积大,可控性小,安全性低,因此在开始部分的撰写和备课中,教师要多加重视这几点,队列不一定要有转和走等体操书籍中的要求,但听口令下的整齐与严肃是应该传达的,以便于提醒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应认真、有序地学习。着装、装饰和袋内物品以及身体特殊者需提醒学生注意,并写在课时计划中,便于提醒执教者和听课教师知晓和借鉴。
2.准备部分
准备部分一般是承上启下的环节,神经的兴奋和身体各器官、肌肉的准备应在本环节中达到要求。具体到课时计划中应从学生出发,设计符合学情的热身活动和辅助练习。如高中女生模仿积极性不高,一旦遇到热身动作难度大、花式老样的准备活动,其学习积极性就会降低,因此,教师设计简单、美观的热身动作和新颖的辅助练习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3.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的学练组织呈现应层层递进、一目了然,纵向各部分和横向各要素交错呼应、力求严谨。具体到“极限飞盘—反手掷盘”课时计划撰写中,教师应遵循《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本理念:“力求避免过于注重单一知识点以及把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割裂开来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该课学练内容从合作探索、动作技术补充、基本动作情境化练习,规则导入游戏化的学练及小比赛的运用,让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会动作到会运用。根据开放式运动技能项目教学模式设计学练内容,能快速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结束部分
结束部分应注重身体放松和小结。对于身体放松的设计,教师要注意放松该课中主要伸展的身体部分,同时也可设计身心的放松,心情的愉悦可减轻身体的疲劳,便于超量恢复的实现。在小结设计中,教师应注重鼓励,点出应注意的方向。结束部分设计得完美是一堂课的有效结束,更是下一节课的合理开始。
四、体育课时计划的撰写要求
1.计划内容要完整
体育课时计划既是执教者预先完整设计课堂的结果,也是听课教师能一目了然知晓课堂信息与过程的文案,更应该是其他教师拿起便能借鉴使用的备课经验,因此课时计划撰写应注意内容的完整性。一份完整的课时计划应包含课时计划名称、教学信息、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场地器材、运动负荷预计和课后小结等栏目[6]。
体育课时计划名称最好以醒目字体呈现,内容可涉及年级、运动、项目、第几次课等,如“极限飞盘—反手掷盘”单元第1课时课时计划。教学信息虽只涉及执教者、上课班级、学生人数、上课时间和地点等,却能告知听评课教师有关本次课的执教教师姓名、大致学情和教学环境,也有助于教师二轮上课的反刍。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应分辨清楚,提炼准确。教学重点应从技术结构层面去思考,教学难点指的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的要点,可以从程度方面(如协调好、快慢、准确等)思考提炼。教学过程也指体育课堂教学过程结构,即文中提到的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合理设计场地与器材是体育教师教学成功的基石。在什么场地上课,用多大的场地,配备什么器材,多少器材,是执教者施展的道场与法器。合理撰写场地器材有利于听评课教师快速知晓课堂环境,也有利于执教教师有效地授课。运动负荷在体育课中一般以练习密度(单个学生的练习时间占课堂总时间的比例)和运动强度(每节体育与健康课学生的平均心率)来衡量。高中体育课堂练习密度应不低于50%,运动强度应达到140~160次/分。运动负荷的预计应与课时计划横向要素的练习时间相匹配,练习时间对应的是一个学生练习的累积时间,课时计划中表述最好有区间呈现,如3~5分钟,因此运动负荷预计应是用区间呈现的。
一堂课的结束意味着下一堂课的开始,在这一堂出现的问题,是否有改进策略,哪几位学生下一堂课需额外跟进等,应落实在课时计划中的课后小结,也为下一堂课有效教学埋下伏笔。
2.目标应明确有效
明确的目标意识对完成一堂有预设的、有意义的、有效率的课,即踏实、扎实、充实的课有关键意义。《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难度适宜、可操作性强,体现在课时计划上可以呈现出认知、技能和情感三个层面,在表述技能目标时应遵循可操作性、可观察和评价的原则,呈现“课题”“条件”“标准”三个要素,如能在小组合作练习中完成反手掷盘动作,能够在相互配合下掷准接稳,能在游戏、比赛中敢掷盘、能掷好等[7]。
3.“三个一”传授知识
相较于其他学科,体育课是一门通过身体运动获得认知的课程。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中注意力集中,学练积极,合作有效,技能进步明显,体育教师对练习方法的设计应考虑教材的“三个一”,即在课堂教学中主教材部分的练习设计能遵循一个单一身体练习、一个以单一身体练习为核心的组合练习和以该单一身体练习或组合练习为核心的游戏或比赛三个主题练习为原则[8]。这既是浙江省进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实践研究后于2011年提出的要求,也符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第六章“实施建议”中提到的要避免在课堂上孤立、静态地进行单个知识点或单项技术的教学,每堂课都应该让学生进行多种动作技术的学练,参加形式多样的展示或比赛,增强知识点之间或动作技术之间的有机联系。例如,“极限飞盘—反手掷盘”课时计划中将一分钟掷接盘、四人小组交叉掷接盘、掷接盘跑动归纳为单一身体练习(反手掷盘、薄饼接盘),团队合力带盘向得分区移动、“一VS三”攻防练习可视作一个以单一身体练习为核心的组合练习,“四VS四”小型比赛是以该单一身体练习或组合练习为核心的游戏或比赛。课时计划中展现“学”“练”“赛”等教學内容也是对教材“三个一”的具体体现。教师通过设计动作与动作之间的组合连接,同伴之间的学练配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该运动项目的兴趣,从而达到体能增量,形成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的目的。
4.加强学练标准研究
学练标准是学练内容的细化,是学练内容得以有效达成与实现的标尺。一个良好的学练标准通常具备三个特征:一是可操作性,二是能使学生在学练中表现出专注的学练行为,三是尽量采用2人以上团队合作模式。精准设计每一个学练标准,是每个教学内容精细落实的保证。例如,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排球传球课中的学练内容之一是自垫+自传打点,学练标准是自垫自传衔接到位率70%,10次传准练习中每个学生成功5次以上;“极限飞盘—反手掷盘”学练内容之一是一VS三攻防练习,学练标准是可以在防守的制约下找准时机掷盘,接应队员会跑位要盤,出现掉盘需攻防转换;“足球绕杆(女生)第三课时”学练内容之一是触球侧走练习,学练标准是可以用脚内侧踢球方法轻触球后,人要跑至球外侧(左脚触球,人跑至球右侧;右脚触球,人跑至球左侧)。课时计划中的学练标准亦可参考《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纲要》指导背景下体育教学策略重构的三条路径中的第三条练习设计策略中课程在“动作、环境、任务”三方面约束下进行设置。
结 语
综上所述,体育课时计划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内容,可预设教学内容的安排、学生的活动、教学的目标,它是有效教学实践的基础保证,能有步骤、有计划地落实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以人为本,通过课堂组织的活动,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乐趣,把教育和人的自由、尊严、幸福、终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余立峰.改进单元构建策略 切实实现“用教材教”[J].中国学校体育,2015(05):78-79.
李志刚.改革开放40年我国中小学生体育课程教材建设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9(01):9.
王登峰.明确新目标 落实新举措 激发新动能 形成新机制[J].中国学校体育,2019(01):2.
祁晓建.对体育课教案的要旨、要素与要求的再认识[J].中国学校体育,2016(07):39.
焦成生.体育教学设计基本要素的应用性分析[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7(07):93.
祝芳,牛国刚.以“方法”为教学内容的课例研析[J].体育教学,2018(10):13.
余立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方式的改进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18(10):27.
毛振民.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唐如玉(1984.11—),女,浙江杭州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