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学德育实践与思考

2019-12-14朱娣

求知导刊 2019年30期
关键词:实践思考生本理念小学德育

摘 要:在小学时期渗透德育,教师首先要明确一些基本原则,要对德育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分析,形成德育教育的侧重点和重心,并在此基础上找到更好的德育实施方法,让德育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模式展开。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生本理念;小学德育;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30-0065-03

引    言

小学阶段德育的有效渗透,一定要坚持生本理念不动摇。这不仅是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也是在发展与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逐渐形成科学合理的价值体系和道德标准的教育过程[1]。在小学时期渗透德育,教师首先要明确一些基本原则,对德育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的特性有所了解,从而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实施理念,充分发挥德育引导方法的作用与效果。同时,教师要对德育的内容进行有效分析,明确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的方向,让德育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模式展开,保障德育功效的良好发挥。

一、针对小学展开德育的实施原则

针对小学生实施德育教育,教师首先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这是让德育有效融入日常教学工作的基础。教师不仅要让德育贴近学生生活,而且要多引导与启发学生,注重德育的整体性和特殊性,这些都是保障德育良好渗透的教育引导与参照。

1.贴近生活的原则

在针对小学生实施德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形成一些基本的教育原则,首先应当体现的就是贴近生活的原则。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行为习惯都处于发展与建立的过程,如果教师在德育的过程中,采取的方法过于理论化,或者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差甚遠,不仅学生难以有效理解与接受,德育的实施效果也会受到影响。相反,教师如果能够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仔细观察学生的一些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发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思想教育,不仅会让学生产生非常强烈的印象,还会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相关认知。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德育教育能起到良好的实施效果,也能够实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方式,使学生树立健康价值观的教育效果[2]。

2.引导启发的原则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不少教师会存在过度说教的问题,这是在实际教育工作展开中首先要避免的一点。学生在逐渐地成长,对外部世界的观察认识会越来越丰富,自我认知也在逐渐形成与建立。这个时期如果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说教,学生可能会觉得厌烦,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德育的实施效果也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相反,教师如果懂得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沟通交流的方式技巧性地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且给予学生一些改善建议,就能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同时,学生也会有意识地对自身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改善。因此,在针对小学生实施德育教育时,教师一定要采取合理的方法,和学生建立平等友善的关系,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整体和特殊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要意识到,德育是针对班上所有的学生,教师不能因为有的学生行为习惯很差,或者学习成绩落后就放弃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德育的落实要充分体现整体和特殊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德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应关爱与关注所有学生,并且在需要的时候给予他们思想教育,这样才能够帮助更多学生积极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充分意识到,每位学生都是独立个体,在性格、行为习惯和认知能力上会有所差别。学生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在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时,要采取差异化的引导方法,从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给予他们有针对性的引导启发,从而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才是德育最终要收获的积极效果[3]。

二、小学德育的教育内容分析

要想让德育的实施效果更加直接,教师首先要明确德育的教育内容,让教育的方向和侧重点更加清晰。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就学生的语言和行为习惯等进行分析判断,并结合学生身上存在的典型问题明确教育要点和重心,从而增强德育实施的针对性。

1.对学生礼仪着装的教育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首先需要落实对学生礼仪着装的教育。学生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自我意识会慢慢产生,这会使其产生各种标新立异的想法,如有的学生会想要穿一些奇装异服来吸引他人注意。这些状况都相对普遍,需要教师以合理的方式进行引导教育。不仅如此,教师也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规范,要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如何待人接物,这些都是德育中要体现的内容。随着小学生自我意识的逐渐发展,学校可以考虑以统一的着装杜绝攀比风,让干净整洁、大方得体的着装要求根植于学生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着装习惯。此外,学校也要加强对学生行为礼仪的培养与锻炼,如升国旗时一定要严肃认真,要保持对于国旗的尊重与敬畏;与师长接触时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与礼仪,体现小学生应当有的素质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加以强调,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日常一些不当的行为习惯加以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2.对学生行为方式的教育

对学生日常行为方式的教育同样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正在逐渐养成,他们的是非判断标准也在慢慢形成。这个时期,学生难免会有一些不好的行为方式,学生自身可能都没有意识到。当碰到这样的问题时,教师一定要及时将其指出,以合理的方式进行引导教育,并且督促学生积极做出改善。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非常明确的行为要求,如日常行为细节中要求学生举止大方得体,尊重他人,严格要求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要守时、自律、有原则,不随意发脾气。这些都需要教师平时的引导启发,并且教师要根据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督促学生做出改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是彰显学生个体风貌的方式,也会让学生更加积极健康地成长,这才是德育的融入要起到的作用与价值[4]。

3.对学生思想意识的教育

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的引导教育,同样是德育教育很重要的构成部分。结合小学生的基本特点,教师可以在思想意识教育上形成一些相应的侧重点。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内在的感恩意识,感恩教育是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尊重他人,孝敬长辈。其次,教师应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杜绝学生之间的攀比现象,让学生有积极向上的思想理念。对于学生思想意识的培养要注重方法,教师可以采取在班级内树立良好榜样的形式来带给学生积极正面的引导。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引导时,要采取差异化的指导方法,要多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获取学生的理解与认同,从而使学生充分接纳这些思想教育。

三、小学德育渗透方式研究

对小学生展开德育教育,适合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具体的教育引导中,教师要结合相应的德育侧重点,以及实际碰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教育引导方法做选择与利用。这样才能够带给学生有效的引导,在更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基础上,将一些积极正面的价值传导给学生。

1.角色扮演法

小学德育的渗透有各种不同的实施方法,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和学生面临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判断,然后选择科学合理的教育渗透方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来给学生一些积极正面的引导与教育。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有限,他们对很多事物并不能充分了解,对于不同个体所处的境况也难以有具体的认识。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不妨让学生展开角色扮演的活动,透过扮演的方式将学生引入相关个体的生活中,让学生对这些生活经历有直观体验。有了这个基础后,学生的思想意识才会得到拓宽,也会认识到自己从前一些不当言行中存在的问题。这比教师一味地说教起到的效果会明显很多,是很值得采取的德育渗透方式。

例如,在德育教育中,教师经常会教导学生要尊重盲人,要给予他们帮助,因为盲人看不见,其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那么如何让小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呢?科学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角色代入让学生进行体会。教师可以让一部分学生把眼睛蒙上,在教室中摸索前进,学生在被蒙上眼睛之后感受到失去光明后会产生极大的不方便,找不到路,容易磕磕碰碰。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可以相对真实地感受盲人的生活状态,也更能够理解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真正体会他们的处境。有了这种角色体验活动后,不用教师过多的说教或者要求,学生自然能够明白在生活中应当关爱盲人,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这样的活动会让学生的思想意识得到转变与重构,一些积极正面的价值会很好地渗透到学生的认知体系中,这才是在德育实施过程中要发挥的良好效果。

2.对比强调法

當教师强调有些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不对时,部分学生会不以为然,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一些不当行为对外部环境构成的非常恶劣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一味说教并不能真正被学生理解接受,也难以推动学生行为方式和习惯的改变。对此,教师可以采取对比强调的教育方法,将不同的行为模式分别列举,在对比的过程中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差异化的行为方式对外部环境造成的影响。这种强烈的对照会让学生立刻认识到规范自己行为的重要性,从而起到改变学生思维的效果。

例如,教师经常要求学生要爱护环境,不能随便乱扔垃圾;爱护野生动物,把大自然当作自己的家园,这些良好的行为可以为我们人类创造美好的家园。虽然教师会要求学生这样做,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还是会有一些不当的行为模式,其并没有真正接纳教师的要求。对此,教师不妨采用对比强调的方法,如可以让学生思考与感悟:如果大家乱扔垃圾,不爱护野生动物,会怎么样呢?随后通过多媒体将一些相关的画面展示给学生看:垃圾到处乱飞,苍蝇遍布,再也看不到可爱的野生动物了。看到这些画面后,学生会受到很大的震撼,能够很直接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有了这样的教育基础后,学生会懂得这些细小行为的重要性,也会在平时的生活中积极主动地约束自身的行为,这才是德育的实施效果的良好体现。

3.陶冶教育法

在德育教育的展开过程中,让学生具备感恩之情,更多地关爱父母和长辈,也是一个教育重点。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却很难真正做到这一点。尤其是现在很多家庭对孩子或多或少存在溺爱的情况,家长和长辈会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付出,并且不会对孩子有太多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会觉得父母的疼爱是理所当然的,并不会真正懂得要体恤父母,感恩意识的培养也难以实施。对此,教师不妨采取陶冶教育的方法,透过一些典型实例和实践活动的引入,引导学生体验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与付出。这种贴近生活的教育引导方法带给学生的情感冲击会更加直接,也能很好地达成德育教育的目标。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送妈妈一份生日礼物”的活动,倡导学生积极实践,让妈妈收获这一份快乐。如有位学生,他妈妈为能买上新房子,天天忙着工作,几乎连和他吃一顿饭的时间都没有,学生花一个月的时间,通过很细致的手工活做了一个房子模型送给妈妈,并邀请妈妈共进晚餐。收到礼物后,这位妈妈内心的感动油然而起,给了学生一个大大的拥抱,甚至泣不成声。看到妈妈的反应后,学生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冲击,他不仅充分感受到了妈妈的感动,也认识到自己平时为妈妈做的事情太少了。有了这次经历后,学生明显更懂得对父母感恩,也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为父母做各种小事。这才是感恩教育的一种潜移默化的融入,会让学生形成与建立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标准。

4.在错误中反省

小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难免会犯错,尤其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在相处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一些摩擦和矛盾。当学生碰到一些相应的问题,或者是发生摩擦与碰撞时,教师一定要人性化地处理问题。首先,教师要在学生冷静后,引导其分析事情的原委,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通常情况下,冷静后学生都能够慢慢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和错误,这时教师再来引导学生积极改善自身存在的这些问题。这种教育引导方式起到的效果更加理想,能够避免学生今后再发生这类不良行为,是对学生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有效更正。

在遇到学生之间的摩擦和碰撞时,教师要善于技巧性地处理问题,并且在其中潜移默化地融入德育教育。例如,班上两位同学在课间扭打在了一起,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先让学生冷静下来,让学生分别陈述缘由,这个过程也是带学生省思的过程。事情是这样的,同学A将同学B的作业弄湿了,同学B让同学A赔,同学A说他是因为别人不小心撞到他才弄湿了同学B的作业本。同学B说同学A是故意的,由于同学B在家里十分受溺爱,觉得同学A不迁就他,就扭打了起来。分析了事情的原委,将事情的真相弄清楚后,教师可以引导两位同学分别进行反思,让他们想一想自己在这一起事件中有哪些问题。对问题有了相应的判断后,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同学A应当向同学B道歉,并且同学A也接受这一点,主动向同学B承认了错误。两位同学握手言和,问题得到了解决,也让大家意识到同学之间应该相互理解、彼此谦让。这个事件的有效处理,不仅化解了学生间的矛盾,也让学生间有了更好的凝聚力,让其在今后的相处中可以更好地处理各种问题,从而彰显德育教育的价值。

结    语

总之,在小学德育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特点出发,贯彻落实好德育的基本原则,确定适合的德育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确保小学德育教育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陈卫红,王静华. 文化为纲 爱心为线 育人为本——广州市海珠区实验小学德育工作探新[J].教育导刊,2011(09):53-55.

栾德昌.加强小学德育工作的感悟[J].吉林教育,2011(18):73.

石丽娟.网络时代小学德育工作策略[J].宁夏教育科研,2009(03):29-30.

刘晓萍.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S1):176-177.

作者简介:朱娣(1974.8—),女,江苏滨海人,本科学历,高级教师,长期担任学校道德与法治教研组组长,研究方向:小学语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

猜你喜欢

实践思考生本理念小学德育
统筹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教材编写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生本课堂实践探索
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思考
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漫谈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国有企业落实中纪委“三转”要求的实践与思考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微课教学在成人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