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精彩中国民族艺术形式讲述世界故事
——徽剧《惊魂记》出访格鲁吉亚的思考
2019-12-14
12月10日至21日,中国剧协及中国安徽省徽京剧院一行携根据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名作《麦克白》改编的徽剧《惊魂记》出访格鲁吉亚,在首都第比利斯以及重要城市巴统、鲁斯塔维、哥里进行了五场演出。此次中国戏曲(徽剧)到格鲁吉亚演出,是中格文化交往史上,中国戏曲首次登上格鲁吉亚舞台,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出行前,中国文联国际部和中国剧协高度重视此次演出,对剧目、院团、演出方式等进行了认真分析、精心选择、周密安排。为保证演出达到最好的效果,特意选择了安徽省徽京剧院根据莎士比亚名著《麦克白》改编的《惊魂记》,并依据国外观众的审美习惯,在演出长度上适当压缩,在表现方式上更加浓粹中国戏曲的表现方式和精彩呈现。正因为前期工作务实、扎实,因此一路演出下来,取得了巨大成功,起到了搭建友谊桥梁、传播中华文化的预期效果。
10天的出访和五场演出中,我们时时刻刻感受到新时代中国崛起在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力,体会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巨大吸引力。这次出访,面对的几乎全部是格鲁吉亚观众,每到一地、每场演出,我们都获得格鲁吉亚朋友的热情款待、热烈响应。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由衷称赞,对《惊魂记》的高度评价,对中国艺术家的深厚情谊,让我们全体同志感到欣慰的同时,更坚定了我们心中的文化自信,提升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信心。
12月12日在巴统的首场演出,中国文联副主席李前光与格社会各界名流出席开幕酒会,与格鲁吉亚观众一起参观了中国戏曲服饰展示,并到后台热情看望和鼓励演职人员,为演员们介绍了“一带一路”和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大意义,极大地鼓舞了大家。12月14日,《惊魂记》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首演,恰逢重大群众活动,交通状况不好,但剧场依然观众满座。特别让我们感动的是,中国驻格鲁吉亚大使李岩极为关心演出能否顺利进行,之前通过使馆反复询问交通管制会否影响当晚观众看戏,并询问演出团有无困难需要解决。李岩及使馆几乎所有同志出席观看当晚演出,并在演出后上台祝贺演员演出成功,高度评价演出效果,感谢大家通过精美的中国传统艺术精彩演绎世界名著,展示了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他对一出中国戏曲在文化语境如此不同的格鲁吉亚获得那么多观众的热烈欢迎、热情欢呼表示高度赞赏,并期待着这种具有很好效果的文化交流能发扬光大。
近几年,我曾三次陪同中国戏曲艺术团到欧洲、非洲等地演出,交流使我深切感到,无论国内国外,观众的评价是最好的口碑、最大的宣传,能得到当地观众的认可是文化交流最终极的理想效果。我主张文化交流不但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走进国外观众的心,因为没有吸引力和好的传播效果的“走出去”不能起到成功传播中华文化的应有作用。首场演出后,《惊魂记》的话题在第比利斯不胫而走,次日演出一票难求,剧场爆满,各类新闻媒体蜂拥而至。鲁斯塔维利国立话剧院是格鲁吉亚最具影响力的一家剧院,更因有着格鲁吉亚“戏剧沙皇”之称的大导演斯图鲁阿作为艺术总监在国际戏剧领域颇富盛名。2019年该院曾赴中国上海、宁波、杭州、合肥等地演出布莱希特名作《例外与常规》,获得中国观众高度赞赏。首场演出的社会反响引得大批艺术家兴致盎然地走进第二天的剧场,并成为演出中最热烈的掌声引领者。他们由衷表现出对徽剧《惊魂记》中国化精彩、成功演绎莎士比亚作品的极大惊奇和高度赞赏,演出结束后艺术家都涌上舞台,与中国同行热情交流,并提出要与《惊魂记》演员留下珍贵合影。
从欣赏习惯看,中国戏曲的表现方式与内容尽管充满民族智慧和审美品格,但不得不承认仍与国外大多数观众有着一定的欣赏心理间隙。如何更有效地用故事、情感、表现手段使更多西方观众充满兴致地驻足剧场、情感投入地观赏演出,是中国戏剧“走出去”的终极目标与追求。《惊魂记》最大限度在国外观众熟知的故事中尽显了中国艺术家和戏剧形式的独特理解,传达出迥异不同但却不乏精妙的演绎效果。因此,国外观众在熟悉的故事中,看中国戏曲不熟悉的展示并没有障碍,反而具有欣赏悬念吸引力的独特优势,无形中打通了不同文化与艺术形式的差异,从而取得极为可喜的巨大成功。因此,第比利斯演出后,接下来的鲁斯塔维与哥里的两场演出,竟然有不少因为错过在首都观看机会的观众,专门驱车远途到接下来的两个演出地点欣赏演出,并大赞不虚此行。而《惊魂记》的主演、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汪育殊更是成为格鲁吉亚观众追逐热捧的中国戏剧明星,每晚演出结束,观众与其交流、合影,久久不愿散去。
最值得一提的是,年逾古稀的导演斯图鲁阿因为2019年连续做过三次手术,目前仍在治疗中,以致没能观看第比利斯的演出,但他听说演出效果后非常兴奋,竟然不顾病痛,执意率领剧院领导开几个小时的车到哥里与我们会面交流,并热烈祝贺中国艺术家精彩而成功地征服格鲁吉亚观众,提供了莎士比亚名作精彩独特的中国演绎经典。策划并成功实施此次演出的格鲁吉亚著名的戏剧理论家、评论家莱万·凯塔古力更是给予我们巨大的鼓励与盛赞。
这次《惊魂记》出访,在中国文联国际部的指导、支持下,创造了近年中国戏剧出访效果与方式上的几个突破,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中国戏剧首次走进格鲁吉亚,传播宣传了中华文化;二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这次是一个剧目演出城市和场次最多的一次;三是出访剧目精准聚焦国外观众欣赏习惯,以熟悉的世界经典、精彩的中国演绎,力求征服更多的外国观众,取得前所未有演出效果;四是演出与中国戏曲文化推介结合,以工作坊和中国戏曲服饰展示为手段,让中国戏曲文化零距离接触国外观众,实实在在地取得传播效果,特别是工作坊分别于巴统市木偶剧院和第比利斯国家戏剧电影学院举行了两场,参加者踊跃,国外朋友兴趣巨大,提问热烈,参与积极。中国艺术家现场展示戏曲脸谱勾画和表演特点、舞蹈武打手法,并力求生动幽默地结合实例讲解中国戏曲审美特征。每次工作坊都请国外观众上台习学、体验,更是互动热络,气氛活泼,兴趣盎然,使更多外国朋友在可触可感中拉近了与中国文化的距离,增进了情感交流。在演出中,这些参加工作坊的朋友不仅成为更好欣赏中国戏曲的义务讲解推广者,甚至其中有戏剧电影学院的老师和学生提出将来要到中国来研学中国戏曲文化。
另外,我们这次演出还成功探索出一个非常有效的国外传播经验——要利用观演前增设的导赏环节,让外国观众进入适合欣赏中国戏曲的看戏环境,以符合中国戏曲表演观赏的轻松与热情,放下国外剧场观赏的过分矜持、含蓄,主动适应并产生与戏曲表演和演员的欣赏方式互动共律,从而营造出氛围,保障演出达到最佳效果。为此,我们更加精化了原有的演出面貌,压缩了部分唱段与枝蔓情节,强化了重点桥段演员的表演放大与中国表演元素凸显,以腾出时间,用开演前五分钟左右的导赏,告诉观众中国戏曲欣赏不同于看歌剧、芭蕾,不必矜持,而要像观看体育比赛一样看到精彩处、动人处,不要吝惜用掌声,甚至要“叫好”给予演员热情鼓励,这样的热情鼓励会更激发演员的表演激情,使得演出更精彩。同时,我们告诉观众演出结束后若有愿望和兴趣,欢迎大家上台和演员互动、交流,直接体验中国戏曲演出之妙。我们的尝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热烈效果与积极响应,每晚演出观众对艺术欣赏的惊叹,对剧情的感染,对演员的魅力的折服,伴随着观众放飞的情感,化作国外剧场中颇为鲜见的热情鼓励与欣赏兴奋,剧场无不成为掌声的海洋,演出效果越来越火炽,观演交流越来越热络。
这次徽剧《惊魂记》出访是短暂的,但带给我的收获与启示却是巨大的,看来用精彩中国民族艺术形式讲述世界故事,不啻为一个极为有意义的经验,因为其效果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