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档案文化建设研究综述(2000-2018)*
2019-12-14刘婉君周丽霞
刘婉君 周丽霞
(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哈尔滨 150080)
档案文化是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文化载体,在推进文化强国进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应该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工作,为了更好的梳理我国档案文化建设相关研究的发展演进过程,笔者运用CiteSpaceV知识图谱绘制与文献计量工具,对2000年-2018年来我国档案文化建设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对代表性成果进行述评,一方面指出该问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展望今后问题研究的方向,另一方面进行全面梳理该问题研究的演进脉络,有助于相关学者展开针对性的学术研究,希望可以对该领域的未来实践应用和理论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1 文献来源及知识图谱绘制工具
以“档案文化建设”作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士、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以“篇名”作为检索项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18年02月27日),共查检出与检索词直接相关的文献有550篇,经过对文章内容筛查,最终检索出468篇学术文献,主要分布在档案学学科领域。从检出学术文献的发表时间来看,我国专门针对档案文化建设研究的文献最早发表于2000年,由周长岱先生撰写,主要初探了档案文化建设的基本取向。除学术文献以外,笔者选取“支持基金”作为检索项进行检索、以“档案文化建设”作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共检出5项与本选题相关的科研项目,其中包括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档案文化建设”作为检索词在国内三大网上书城(京东、当当、卓越亚马逊)检索,检出与课题相关的著作仅一部,由四川省档案局编著的《档案文化建设》。
由于在专业著作和科研项目的数量上较少这种客观原因,因此难以对其进行全面的综述,所以笔者选择对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士、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检出的463篇文献进行述评。知识图谱绘制的工具和文献计量是可以选择用来分析和可视共引网络的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V。总体来说,CiteSpaceV分析程序是能够在绘制的知识图谱上显示一个学科在一定时期中形成若干前沿研究范畴的演进历程,它为知识领域动态演进的可视化研究提供分析平台,用于探测和分析学科前沿的变化趋势。
2 文献数据分析
2.1 论文年代分布
从表1与图1检出文献的统计结果来看,可以得出我国关于档案文化建设研究的论文最早发表于2000年,2000年-2010年,在我国的档案文化建设文献数量总体还比较偏少,处于缓慢发展的阶段;2011年-2017年,研究文献数量逐年增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中,该问题的研究文献数量在2012年出现了峰值,2013年-2017年,虽有所回落,但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研究态势。从学术成果发表量上看,从2000年起到2018年为止,档案文化建设的研究已有稳定热度。
表1 CNKI数据库检出文献量与发文时间统计
2.2 论文发布机构类型
对于研究论文发布机构的类型分布,可以有助于了解档案文化建设研究领域的核心机构群体,对检索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图2和图3。从图2、图3呈现的数据结果来看,档案文化建设的文献一部分发布机构来自档案局工作人员,一部分来自高校档案学专业师生,其中极少数发布机构为企业公司,而活跃的发布机构所在的地理位置大多为南方的一线城市,其中最为活跃的是浙江省档案局,综合整体发布机构类型,可以看出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是相互制衡的,由于档案文化建设属于实践研究,所以高校档案学专业师生应该在实证方面多些研究。
3 研究主题分析
通过对检索到的468篇学术文献进行CiteSpaceV数据分析,主题聚类词来源为标题、摘要、系索词与标示符,将来源文献时区跨度设为2000年-2018年,成功绘制了基于最小生成树的期刊引用关系知识图谱(如图4所示),列出了18个高频关键词以及高频核心度(如表2所示)。根据知识图谱的分析,笔者将文献关键词划分为四大主题,分别代表目前国内档案学界对该问题研究的四大方向。
表2 高频关键词表
3.1 发展策略方向
跟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档案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它的文化建设问题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核心,档案文化建设在实践中需要紧跟社会的发展,只有这样,档案文化才能焕发生机、永葆生命力。对于档案文化建设的发展策略,不同的学者对其发展策略有着不尽相同的阐述,针对具有代表性、经典性及大众性的学术成果,进行以下论述。
郑金月学者在档案学研究发表了一篇论文,这样阐述“在意识层面上,经文化自在转向文化自觉;在工作层面上,由被动收藏转向主动记忆;在规划层面上,经单项工作向全局战略转变,这是文化自觉是档案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由此可以看出,他认为在文化自觉的背景下,档案文化建设的发展策略是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其内涵是要充分了解档案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在此心境下,不管是档案文化建设者还是档案利用者,都要走出自在状态,走向档案文化自觉,有策略的、有意识的去推进档案文化建设。档案部门必须制定长远性、持续性及全局性的文化建设发展策略,否则前期的努力建设到最终也是功亏一篑。要想文化建设有持久生命力,其必须具备别具一格的特色,具有不可替代性及独特性。此外,档案文化建设还需要考虑到大众需求及大众喜好。其郑金月学者主要是从档案文化建设的主观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张东华学者与姚红叶学者也通过文化的视角下在论文中对档案文化建设的发展策略进行了论述。他们认为“档案文化建设的保障是完善档案制度,档案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是丰硕充实的档案信息资源。”其学者是从客观角度,不同的方向出发,去探讨档案文化建设的策略的问题。其思想是实现档案文化有效建设是通过不断丰富各类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档案文化建设的根本档案需求,并制定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制度。与郑金月学者的观点相似的学者吕圣飞在他的论文中这样阐述:“若推进档案文化建设首先要创新观念推进,档案文化建设其次要创新品牌创新思维是档案文化建设发展的中流砥柱,若推进档案文化建设更要进行创新机制;若推进档案文化建设更要创新平台。”其核心观点和郑金月学者是大致一致的,认为档案文化建设要具有新颖和独创性,这样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大数据时代,档案文化建设的发展又有了新的思考,许红婷学者的观点则更完善些,其观点是“若构建档案文化建设的体系,不但要提高档案的信息性,制订档案文化建设的制度,打造档案文化发展的品牌,培养管理的思维性还要完善信息的整合性,拓展档案文化发展的路径,丰富馆藏的多样性。”这也是档案文化建设的发展性战略,也更具有新潮性。
3.2 档案文化内涵方向
文化是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所在,文化在档案事业发展和传承上,起着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对于界定档案文化的内涵,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众多学者界定不同,这似乎谁也界定不清,但又亟待解释清楚问题,对此研究方向,薛匡勇早已形成连续性论文。他指出“档案文化因拥有丰富的内涵,所以会呈现出持久、变化及累积的诸多特性,由此相互作用的诸多要素才构成的一个复杂体系。”薛匡勇在后续发表的学术论文中对档案文化的内涵进行了进一步补充说明,他揭示到“档案文化是人类群体在实现自身目标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行业特点,得到共同遵照的档案观、档案管理理念与模式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物质载体的总和。换言之,档案文化既档案资源、档案建筑、档案管理相关设施,也包含涉及档案观、档案管理理念与模式等档案文化精神层面的内容等档案文化物质层面的内容,它是一个由互相作用的诸多要素组成的庞大体系。”对此有不同解读的学者何伟慧,她在图书情报知识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她指出“档案文化是档案所蕴涵的特定时期特定人群的行为、价值、观念的一种文化形式。”对于档案文化的内涵剖析深刻的学者严永官对其展开详尽论述,他指出“从档案定义角度分析档案文化内涵,档案是团体、企事业单位或者个人、机关在其经历的社会历史事件中所留存下来各种形式的记录。”这也是档案文化的内在理解,其外延有所拓展。
3.3 档案部门要求方向
在探讨档案文化建设时,则要研究档案文化建设的主体部门,即档案部门,档案部门的工作人员是档案文化建设活动实施的实践者,与此同时,也是优秀文化成果生产和创造的根本保证。因此,探讨档案部门是对档案文化建设研究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此,不同的学术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蒋效君学者提出“提高档案专业人员的文化素养,培养造就文化底蕴丰厚的专家型、学者型人才批远见卓识、作风优良,注重工作职员文化素质的培养,要求档案部门要优化知识结构。”其观点主要是针对档案部门的工作人员水平,通过提高档案专业人员的水平,营造浓厚的档案文化服务氛围,进而提高档案文化建设的工作品质,提升档案用户的满意度。学者童亚芬是从另一视角出发,她认为“档案部门不仅做到积极传播先进文化,还要发挥档案独特功能。”其实质内涵是针对档案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章程,其工作内容要做到丰富档案资源,并对资源进行深入加工,拓展档案利用形式,从而更好的宣传档案文化。学者叶永强是从档案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能角度出发,对其定义了新的要求,他认为“工作人员应丰富载体,依靠主体,借力媒体,创新实干,把握整体,抓住实体,注重实效,发挥其功能,积极作为。”其观点是和学者童亚芬大体一致的,虽然要求的主体不一致,但具体实施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学者章剑青则从档案部门工作内容实质的视野出发,他提出“档案部门工作内容要求:夯实物质基础,为档案文化建设缔造良好条件;理顺各种关系,为推进档案文化建设铺平道路注重项目带动打好基础,为档案文化建设找准突破口;抓好人才建设,为档案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其实质内涵是拥有先进文化建设者,具有丰富的档案资源,其二者是做好档案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3.4 档案文化资源方向
文化建设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构成部分,而档案文化建设又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档案部门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档案文化资源,档案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挖掘出、利用好档案文化资源,对此研究内容,不同学者发表了不同观点的论文,针对典型观点进行论述。
学者郎健华在他的学术文献中,总结出了杭州近年来的探索经验,他认为对于档案文化资源的挖掘应这样实施“开发利用,提供服务;贴近中心,服务大局;统筹规划,形成体系;广泛征集,丰富内涵;提高认识,夯实基础。”其实质内涵是针对档案文化资源本体进行深度开发利用,再根据大众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从而形成一种模式,进而长期有效的进行档案文化建设。在学者覃兆刿看来,“档案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建设的过程是一项堪称改善社会记忆功能的社会健脑工程。”档案文化建设的源头是解决好档案文化资源的挖掘工作,整个的档案文化的挖掘和建设工作是极其重要的。而学者李树青则另辟新径,从实行科学、规范、系统地管理艺术档案,做好艺术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角度出发。他指出“要想开发好艺术档案信息资源,则需要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艺术档案的管理;加强信息化管理;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其实质内涵是从宏观角度出发,通过完善管理制度,进而达到档案文化资源更好的利用,提高档案文化建设的品质。
4 我国档案文化建设研究评析与预测
通过对2000年-2018年来我国档案文化建设论文高频关键词的汇聚度和知识图谱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研究评析和预测。
4.1 研究评析
(1)从该问题的整体研究状态来看,当前我国专门研究档案文化建设相关的学者并不多,持续性、系列性研究成果不多,标志性成果还应提升。从图3可以看出,2000年-2018年来,高校师生和档案局的工作人员在全部的发文中占据主要来源,其中研究较为活跃和突出的是浙江省档案局,但从整体来看高校师生发表的文献数量不多,档案文化建设多以实践开展为经验,应多参与并掌握实际档案文化建设状况,这样也可更深入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问题所在,高校师生很少真正参与到档案文化建设工作,主要从事理论研究学习。而从承担学术课题方面来看,国家级和省级以上相关科研项目较少。由此,笔者认为我国档案文化建设问题上实际工作人员的研究素质储备还应提升,研究人员对档案文化建设实施工作参与度还应提高,并开展或增多高校师生可以参与其中的机会。
(2)跨学科、交叉学科研究成果甚少,大多数成果来自于档案及博物馆,其研究内容也大多是从档案自身特征出发,惯于采用传统视角进行论述,与其他学科交叉的研究不多。档案文化建设是一项需要由多个学科门类共同参与的工作,其中需要由档案学科为文化建设工作提供系统地、序化的档案资源支持,由其他管理学科等做辅助工作。因此,档案文化建设研究的不仅是档案学科自身的问题,需要其他学科知识与实践的支持,更需要档案学者引入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目前,这种跨学科、交叉学科的研究,在档案文化建设研究中还是不多见,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学者对档案文化建设研究的思路和视野。
4.2 研究预测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知,当前档案文化建设的文献发表数量值相对稳定,并且它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但与此同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无论在实践研究上还是理论研究上,所以突破这些问题是档案文化建设研究继续推进的关键。
(1)在国内档案文化建设研究还是主要以文字阐述类为主,而在国内研究较为成熟的城市省份大多位于南方,一线城市,例如浙江省档案局、四川省档案局、杭州市余杭区档案局。笔者认为研究更应偏向实证,因为档案文化建设作为一种活动,所以我国的理论研究应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并应向国外学习实证的研究方法,向较为成熟的一线城市学习经验,确保档案文化建设的长期稳定发展。
(2)档案文化建设的研究内容可以从不同学科、多元的方向进行跨界去探讨研究,例如相近学科或已有显著成果的学科,吸取其精华,舍去其不适合档案文化建设本身的特点,走出档案自身学科体系特征,但不可丢弃档案文化建设的实质,通过多借鉴不同学科的特色、多学习前沿技术、多思考多碰撞出新的思路,应对前沿问题进行持续性跟进,由于系统研究的文章较少,所以选题时则尽可能去避免一次性的选题。跟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未来的研究中要增强对其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应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将前沿的信息技术与档案文化建设问题进行联系,例如结合移动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来进一步探讨出档案文化建设更为广阔的空间,从而迎接档案文化建设的新时代。
(3)档案文化建设的研究发展趋势,档案文化建设的发展策略层面,由于档案文化建设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所以要深刻认识档案文化建设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回归实际工作,通过掌握实际的实践工作现状,根据档案文化建设工作中实际出现的问题,进而进行研究分析,最终提出相应的策略,即掌握实际,指导实践档案文化建设工作的发展。档案部门工作的要求层面,档案部门工作人员要深刻认识到档案文化建设和传播的具有承前启后和文明传承的重要意义,即档案部门工作要拓宽档案文化传播的范围,提升档案文化传播的速度,丰富档案资源的利用形式。档案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层面,通过加强档案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制成有档案特色的文化产品,从而实现更好的档案文化建设服务,即结合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档案利用者需求,并为此制定文化产品,并定向对不同利用群体进行推荐。档案文化建设的新技术层面,档案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应该与时俱进,结合先进技术,从而推进档案文化建设工作的创新。即可以结合全方位的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实时更新档案信息的发布,制定档案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并根据档案利用群体的需求特征,制定具有特色的档案文化产品,提高档案利用者的体验满意度,进而形成一种档案文化品牌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