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019-12-14孙德娜

法制博览 2019年36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育人思政

孙德娜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进入新时代,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日益摆在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前。而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其自身有着特殊性,单纯依赖知识不能有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其本身是知、情、意、行相互协调发展的复杂过程。单凭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无法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越来越引起教育者们的关注。

根据前期调研成果显示,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在实施过程中,思政工作者依然过于注重理论讲授,忽视实践育人的重要性。思政教育过于重视知识目标,忽视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实现。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结合山东传媒职业学院传媒特色及学生特点,笔者在前期编写了调查问卷,在播音主持系、影视制作系、动画系、艺术设计系中,选取300名学生开展调研工作。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出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存在以下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普遍认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很有必要。特别是形势政策报告、励志人物演说等实践教学活动受到大学生欢迎。但是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一线思政教师还是学生普遍认为,与传统理论教学相比较,实践教学受重视程度不高。开展实践教学,很多时候是为了响应国家思政教学改革的要求,而并非从育人目标出发,结合学生专业特色,来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同样,学生对思政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也不够,认为没有严格明确的量化考核,用一种应付的态度即可。

(二)校园文化活动设计、安排不科学

校园文化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结合调查结果,学生普遍觉得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校园文化比较丰富,能够紧贴当前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主题,开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和信仰教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同时调查结果也显示接近一半的同学也愿意参与其中,并表示深受启发和引导。但是分析可见,当前校园文化活动设计、安排还存在不科学之处。

校园文化活动除了由学院党委、团委组织的全院性活动之外,各系部也有自己的文化活动安排。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种类繁多,参与人数众多。但是很多校园文化活动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有些校园活动设计中,过多了重视了娱乐性,缺少了思想性。有些校园文化活动,过于笼统,缺少针对性和专业性,忽视传媒院校的特色及学生的专业特点,最终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起不到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校园文化活动时间安排不科学。目前,以笔者所在的山东传媒职业学院为例,目前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上半年的3、4、5月份和下半年的9、10、11月份,其他月份开展的活动相对较少,有的月份甚至基本没有开展活动。同时,校园文化设计过程中,也缺少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的分析,比如大学适应性的校园活动,应面向大一学生群体开展,而面向大三学生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则应更重视学生求职、创业及社会适应等需求。这样才能使校园文化活动真正走入到学生的心里,而不仅仅是流于形式。

(三)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全面规划和长期有效实施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9%的学生参加过山东传媒职业学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且绝大多数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跟随学生会或者学生社团开展的一些社会公益、志愿活动。很多活动的开展,缺乏指导老师的指导,学生干部全权负责,因而在社会实践活动设计上缺乏科学性,实施过程缺乏监督性,最终使得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群体中,基本都是学生会、班级的班干部,其他大学生不愿意或者没有机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而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自身成长的积极影响是课堂教学等环节无法替代的,大学生作为社会实践的参与主体和受益主体,其主动性和参与性直接影响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根据对学院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学生参加的很多社会实践活动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存在重形式的华丽而轻内容的实在,重场面的绚丽轻效果的有效问题,除此之外,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内容和特色上缺少创新,针对性和目的性不强。比如播音系同学与信息工程系同学由于专业特点不同,在设计校园实践活动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而不应该一刀切。如果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和社会需要结合得不够紧密,就不能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有所用,也不会真正起到服务社会、服务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四)学校对网络舆论引导不够

据统计,伴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新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同学发表观点及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越来越多,但是根据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认为学校缺乏舆论引导。网络谣言、网络谩骂时有发生,多数学生认为学校应该设立专门机构或者安排专门人员,对网络论坛、贴吧等网络交流场所进行监督,并及时发现问题和进行引导。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思想政治实践育人理念的认知不足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高职院校思政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重要任务。但是长久以来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依然存在。课堂上的理论讲授,依然占据课上绝大多数时间。认为思政课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就是理论讲授的补充,甚至有些老师把实践教学当做是课堂放松的一种方式,因此在设计实践教学时,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甚至流于形式。学生受教师观念及活动形式的影响,在主观思想上对思政实践教学不重视。比如:很多同学不重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演讲活动,演讲作为重要的课堂实践教学活动,本应该起到培养学生思维、锻炼心理素质、训练表达能力的重要一环,但是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应付了事,做不到认真准备。

(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升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不愿意参加社会实践,或者认为参加实践活动收获不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指导教师的指导和监督。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思政教师人员不足,而且年龄结构不合理,年轻教师占大多数。绝大多数年轻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从课堂到讲堂,未能有过多的机会参与实践,缺乏实践经验,对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成效不明显。最终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效果大打折扣。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并非仅是思政教师的工作和职责,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引导作用。实践育人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重视,但真正将实践育人体制机制落实到具体活动的并不很多。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高职院校在体制机制建设方面缺乏。顶层设计和具体落实都缺少保障。实践育人的各项资源不能实现合力,虽然每个部门都在极力推进实践育人工作,但效果不明显。实践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并未打通。除了制度保障缺乏之外,高职院校对学校、部门、教师开展实践育人活动的资金、人力、设备等提供能力有限,这些阻碍因素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活动在内容和参与人员数量等方面受限,影响总体育人效果。

(四)精细化的考核未形成

精细化考核对保障实践育人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约束,高职院校未形成考核标准,缺乏物质和精神的激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受挫,实践育人效果不能充分发挥。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