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院“工匠精神”培育的几点思考

2019-12-13吕立宁

中文信息 2019年11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培育高职院校

吕立宁

摘 要: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的灵魂,培育工匠精神是国家、企业、学校和学生的迫切需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困境和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必须把工匠精神贯彻到办学理念和教学践中,纳入人才培养体系;融入思政课程教学;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加快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关键词:高职院校 工匠精神 培育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9)11-0-01

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质造”乃至“中国智造”的转折点。工匠精神是新时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提高高职院校就业创业能力,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抓手,是扩大中国制造业国际影响力的“精神之钙”。厚植工匠文化,崇尚工匠精神,是每一个高职学生所努力向往的一种职业境界,也是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水平和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精神标杆,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嵌入现代高职教育产教融合体系是当下的重要课题。

一、工匠精神及内涵

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品质和职业能力的具体体现,内涵包括爱岗敬业、执着专注的职业道德;精益求精、创造创新的职业品质及技术高超、技能精湛的职业能力。其集人文精神、职业精神、创新精神和专业精神为一体,强调持续深耕、专注严谨、热爱职业、注重细节、追求品质和精益求精的职业伦理,代表了一种行为表现和价值取向。

二、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意义

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国家、企业、高职院校、学生个人四个方面:[1]

1.培育工匠精神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完成民族复兴伟业的需要。工匠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辉煌历史,中华文明凝聚着历朝历代工匠们的智慧和创造。从国家层面看,转型升级的现实及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计划,必须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培养大批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求。

2.培育工匠精神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从企业层面看,企业的长期发展不仅需要技术技能型人才,更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是“中国质造”的灵魂所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与关键所在,而高职院校是为企业提供这类后备人才的最重要基地。

3.培育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是大国工匠的摇篮。当前,面对“中国制造”背景下对高级技能人才的旺盛需求,高职院校必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工匠精神的培养,这既是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又是促进高职院校发展的现实需要。

4.培育工匠精神也是学生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自身能力的需要。从学生层面看,具备工匠精神是得到社会认可,增强自身竞争能力,更好、更快适应企业发展,实现自己远大理想和自身价值的需要。

三、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1.思想上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重视不够,工匠精神培育土壤不厚实。从当前的高职教育来看,高职院校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轻视对学生严谨认真、专业敬业、追求完美等职业精神的培养。

2.人文素养教育的缺乏导致工匠精神培养传承不够。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工匠精神的重要体现,人文素质的高低对工匠精神的培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高职学生只是一味地在流水线上从事着简单而又繁重的重复性工作,更多的还处在对低端人才培养的阶段上,使得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培育成为一种困境,所培养出的人也是只具备了高技能,而想象力和创造力更是无从谈起。

3.高职院校部分教师自身缺乏工匠精神。 教师的工匠精神不仅仅体现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是在学校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的,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对工学结合缺少认知和体验。在自身缺乏工匠精神的情况下,对于学生的培育只能是纸上谈兵。另外,社会出现一些只求速度、不求质量的浮躁风气,也影响到一些教师的价值观,部分教师甚至不屑于培育工匠精神。[2]

4.缺乏實践支撑。“产研结合、校企合作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方式,而实际上,多数高职院校都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学生更多的是从理论上感性地了解工匠精神,没有亲自经历,缺少切身体会,对工匠精神的认识流于表面。由于学生不一定能到企业岗位实际锻炼,存在“走走看看”的现象,再加上实习时间短、工作技术含量低,学生并不能很好地领悟工匠精神。

四、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的路径

1.树立与工匠精神相匹配的人才培养观,把工匠精神贯彻到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和教学践中。高职院校要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个核心问题,在校园精神、物质等文化建设上形成从文化育人到工匠培养的发展格局,让工匠精神的核心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和社会实践中,让学生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做到“修技”先“修身”、“治术”先“治德”,“徳道同优,智能共进”。

2.把工匠精神嵌入到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教育中。要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切入点,把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育学生树立崇尚职业技术、热爱专业技术、增强技术技能,增强职业自信心和荣誉感。

3.大力宣传各领域大国工匠的典型事例,营造工匠精神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要结合古今中外工匠成长事例,讲述工匠大师立志、磨砺与钻研的精神,把工匠精神感染并内化为高职学生的心理品质。通过宣传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让学生亲切感悟到大师们所具备工匠精神的价值,从而推动工匠精神成为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的主流精神,使工匠精神的核心理念深入人心。

4.加强人文教育,铸匠魂、育匠心、造匠韵。人文教育中,历史文化、哲学伦理、自然科学等学科知识的交汇融通,造就其博约相济、以文化人的特点,让学生涵育健全人格,谙悉工程伦理,明了历史环境,树立高远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通过人文教育,不仅要培育专注技艺、追求卓越之心,更重要的是涵养赋予产品生命和内涵、在技术中融入巧思和灵魂的能力。

5.做好专业教育,强化工匠精神的实践磨练。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必须强化实践磨练,做好专业教育。作为高职院校必须做好专业课教学改革,在课程设置、教学体系的构建中融入工匠精神,同时在顶岗实习以及实践实训教学等所有实践教学环节中,重视对学生的实践磨练,使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在认知上不断强化,进而养成专业、专注的职业习惯。

参考文献

[1]王靖高, 金璐. 关于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 几点思考[J]. 职业技术教育, 2016.

[2]张皖玲. 关于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思考[J].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17.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培育高职院校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